APP下载

当科技武装春晚

2014-02-11张腾

看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舞美晚会灯光

张腾

201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1月30日晚8时准时上映。历经32年的发展成熟,今天的春晚已经成为全球每一个华人家庭每年享用的视觉大餐。而春晚创作组历年对春晚舞台科技的探索和创新,则成为这道年度盛宴经久不衰的秘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从1983年到今天,每年一度的春晚经历了什么样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1983年春晚:深入群众的茶话会

1983年,改革开放的浪潮逐渐席卷大江南北,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在除夕时节首次推出的春节联欢晚会恰好顺应了人们对文化生活逐渐提高的要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国人逢年过节的另一道年夜饭。

现在看来,1983年的春晚并不像一场现代意义上的“晚会”,更像今天在一个公司内部举行的茶话会或者年会。演员和观众坐在一起,需要演出的时候才走到台上。几个气球彩带,几个花篮,就成了舞台的全部布景,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追光灯都没有。虽然显像管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但春晚的舞台上却不见任何能增强舞台效果的电子设备的踪影。那时稍稍富庶的家庭已经用上了显像管电视机,但当时国内的显像技术用在舞台上却无法适应春晚较强的光照环境。

当然,那时以大联欢为主题的春晚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设计。

在服饰和化妆技术上,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几届晚会也并没有采用表演场合上特有的舞台服饰,简而言之,穿着当时演出的服装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穿行于演播室之外的大街上。另一方面,当时春晚的化妆却“舞台”感十足,演员毫无例外地浓眉大眼,画上深色的唇彩,无处不体现了那时的审美观念。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1983年的舞台是简陋至极的。作为一场直播的晚会,当时的春晚段落衔接松散,摄像机机位有限还经常失焦,各种节目的比例失调。刘晓庆这样的名演员能有唱三首歌的机会,而李谷一一个人在同场晚会上演唱了十首歌,恐怕也创下了非个人演唱会的演唱纪录。

就是这样一场并不成熟的晚会,却在第一次接触这种文化生活的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烙印,也标志着中国人度过除夕的方式就此改变。

1987年春晚亮点:舞台灯光艺术

之后春节联欢晚会在舞台技术方面升级的第一个标志就是舞台灯光的运用逐渐成熟。

今天,在一个较为大型的剧院的正规演出中,往往需要运用到聚光灯、罗纹灯(柔光灯)、成像灯(成型灯、椭球聚光灯)、简灯、天排灯和地排灯等等。这些灯具大部分是为了专门服务于舞美而设计的,譬如隐蔽在檐幕之后的空间灯排;台口前的顶光灯或灯排、天幕灯、悬挂灯;设在地面的脚光灯、下部天幕灯、地面聚光灯;观众席两侧的面光灯;舞台左右两侧的吊架式聚光灯、舞台地面侧光灯、穹面灯。

但在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即使是春晚这样的晚会也只有顶光、追光和大白光。而且灯光仅仅在演出过程中将光线聚焦在演员身上,主要目的是让电视转播画面更为清晰,灯光本身的变化寥寥,灯光师更不具备利用灯光进行二度艺术创作的条件。

观众第一次领略到灯光在春晚舞台上的神奇效果是在1987年的兔年春晚,舞台上第一次出现了许多为表现舞台效果而专门设置的效果灯,如各类筒灯、电脑灯、软管灯、要板灯。

这一年,舞台灯光的炫动让人们记住了费翔。在春晚现场,这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年轻歌手在台上不停变幻的灯光舞动下热歌劲舞,灯光与表演相得益彰,为《冬天里的一把火》营造了火热的现场氛围。

从这届春晚开始,观众对舞台灯光与演员的表演紧密配合的演出方式第一次有了新鲜了解,也对灯光对舞台的调节功能及其对观众的感官刺激作用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在后来的出春晚中,灯光技术的进步体现在电脑技术对舞台灯光的全面掌控。设在舞台正上方排列有序的电脑灯能够在舞台上投下光影,仿佛瞬间在台上筑起了一道透明的墙壁,利用观众的视觉误差将舞台的纵深感和立体感都大大延伸了。

电脑技术对灯光的掌控还可以降低不同环境对于光色的干扰。在一定程序下,不同指令让灯光千变万化,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舞台氛围,配合上频闪灯、激光灯、烟雾机和特质的无缝塑料幕的使用,让舞台更加迷人。

在灯光与舞美的相融设计下,原本不大的演播厅更显得恢弘华美。特别是近年来低彩灯光配合造雾机的使用,舞台的布局变得更为唯美大气起来。

1993年春晚:LED技术首次出现

提到舞台效果,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舞美布景技术在春晚中的成熟运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LED发光二极管为前沿的舞美技术在春晚舞台中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的角色转变。

布景一直是舞台表演中的重要部分,而电子屏幕由于能够随时变幻图形效果,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了舞台实践中。那时,欧美许多演唱会将几十台电视机排列成长方形的矩阵,实现了最初的电视幕墙效果。这种方法因为拼缝过大而在视觉上效果欠佳,但在最初出现时已经足以令人啧啧称奇。

而发光二极管LED屏幕由于其纤薄的厚度、平面的效果以及低能耗的性能,在舞台上被推广使用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必然。春晚是国内运用LED屏幕的领军者,1993年的鸡年春晚就第一次出现了LED电子显示屏的身影。不过,那时与其说LED是舞美道具,倒不如说它只是一个将视频和图像同步展示的工具而已。

随着LED屏幕分辨率逐渐提高,荧屏布景在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加强化,甚至不仅仅成为台上演员表演的延伸和补充,更逐渐站在了与表演者平起平坐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批评,在如今的舞台上,演员们的作用已经削弱,沦为诸多舞台布景中活动的一环而已。

可以看出,LED技术已经成为舞台科技元素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元素,它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舞台设计者和导演组的创作理念,为舞台赋予了新的美学功能。到了2007年的春晚,导演组已经能将LED的大屏幕运用得炉火纯青,从静态的青花瓷画面到动态的鹿鸣于野,从广袤的宇宙空间到静谧的林中小巷,LED将无限的想象空间逼真地呈现在了舞台上。endprint

到了2009年,中央电视台将LED的屏幕几乎运用到了春晚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落,50根立柱装置上安装着LED屏,将大幕与投影功能融为一体;舞台的背景和侧幕高达10米,宽16米,也全部换成了近1500平方米的LED屏幕。

而在众多的LED屏幕背后,一台13米高的升降机控制着所有布景的机械变化。整场晚会上,场景切换令人眼花缭乱,加上冷烟火、雾气等效果,整个舞台融为一体。从此,1983年几盆盆景和几个气球就能打发的机械布景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信息化的舞台时代从此到来。

LED技术的最新升级是全角度LED屏幕技术的运用。这是指多方位立体安装LED显示屏,配合特质图片来实现图像变化。2012年的春晚在地面、天棚、舞台正面以及两侧全部装备了全息LED屏幕,其中,主舞台的背景墙多达四道,最后的一面几乎铺满了演播室的整面墙壁。几乎所有的LED屏幕都可以任意升降,天幕、墙面和地面形成相互辉映的画面景象,为历年春晚之首创。也正是这铺天盖地的全息LED屏的运用,才为观众带来极富变化和美感的360度全背景画面。据说,这次春晚在舞台美术设计上就花费了1.5亿人民币。

至于那些LED还不能满足的角落,就需要超大型工程投影机上场了。在最近几年的春晚上,舞蹈演员周围如梦如幻的仙鹤送福、水墨山川、红梅傲雪、百花争艳等背景,都是工程投影机与LED屏幕结合的杰作。

春晚在LED的辅助下愈发的好看了起来,而我们却不能忘记,成就“美”的,是众多科技元素的糅合,是舞美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孜孜追求。

1998年春晚:一号演播大厅启用

1983年的首次春晚其实只是征用了当时的广电总局的一个礼堂,总体上来看其实是一个小剧场,现场是面积为600平方米的茶座间,演员出场还必须从观众席走向舞台。虽然增进了观众和演员的互动,但狭窄的空间对整台晚会的限制也很明显。但除去1985年将春晚移师工人体育场那次失败的尝试,整个80年代春节联欢晚会在舞台空间上的创新形式并不多。

上世纪90年代后,春晚开始注重整个演播空间的利用,演播室甚至出现了喷泉这种在晚会中不多见的舞台元素,但整场晚会的空间变化并未有太多实际改变。春晚的组织者为了稳妥起见,也为了避免1985年春晚那样的教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未对春晚的演播空间做出任何实际改变。

转机出现在1998年,央视将大院中的一座圆形花园改建成演播大厅,这就是后来成就春晚15年稳步发展期的一号演播大厅。一号演播大厅使用面积为1600平方米,高达30米,能够容纳1000名观众。整个大厅形似一个半球形的网架屋顶。由于其巨大的使用面积,春晚的表演空间从一个表演区扩展到东、西、南、北、中五个表演区,舞台也变成多层升降形式,能够容纳各种宏大的歌舞场面,营造出盛世联欢的喜庆氛围。而整个演播大厅的灯光和舞美需要近2000千瓦的电力,由中央电视台专门的电力输送部门提供,确保晚会表演万无一失。

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一号演播大厅观众席简陋、舞台面积狭小的问题开始愈发突出起来。

2012年,经过十余年的顺利使用,一号演播大厅再次改建,原本半圆形的舞台向观众席方向延伸形成一个由多个柱体组合而成的“T”型舞台,更加贴近观众。而舞台上的升降活动台则从之前的6个变为了304个,每块升降台好比一块积木,一个大舞台被这样拆成了300多块活动的小舞台,稍有差错就会酿成悲剧,只有实现精确掌控这些数控装置才能实现预期效果。“可以说,世界范围内,在这方面也没有多少可借鉴的先例。”春晚工作人员这样对媒体介绍。

但这些舞台方面的革新最终被证明是成功的,舞台工作组也因此得以根据需要将舞台进行多场景、多层次的视觉变化,并实现包括俯拍在内的多视角的拍摄手段,也让舞台上的表演可能性更加多元丰富。

“这样做把现场变成一个大的演播室,” 春晚的舞台设计总导演陈岩说,“发现央视一号演播厅的天花板和舞台剖切面都不能再利用之后,我们将前面的观众座位拆掉,只留下数张圆桌和折叠椅,从而将舞台以T字形状延伸到观众区。在T形舞台两旁,现场嘉宾都围坐在圆桌旁。这样的舞台设计打破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界限,使得整个央视一号演播厅变成了一个大舞台。”

从“小剧场”中走出的春晚,在一号演播大厅成就了15届成功演出的辉煌骄傲,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最为熟知的综艺舞台。

2013年春晚:虚拟与现实交错

春晚最新的舞台科技运用,体现在2013年春晚增强现实技术(AR)的大面积实现。从王力宏歌曲《十二生肖》中的文字飞出效果,到孙俪、李健的《风吹麦浪》,增强现实技术贯穿了整个春晚。

AR增强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通过电视闭路线路传送到用户的电视机前,而这些画面是现场看不到的,只有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看到。由于AR技术能够将真实场景与虚拟影像合成传播,相比在舞台上实现直接肉眼可见的3D立体效果而言实现程度更好,又能节约更多设备,因而在电视转播中运用越来越多。

这项技术其实已经多次运用在以往的体育比赛转播中。例如足球比赛转播中当一方球员越位时,电视画面的草坪上总会出现代表越位位置的横线,这里用的就是AR技术。

但蛇年春晚是AR技术第一次高质量在我国国内舞台演艺中大规模使用,大大丰富了观看晚会的电视观众的视觉享受。歌曲《春暖花开》舞美视频影像一出,就引得年轻人一阵欢呼,那英独具一格的唱腔配上歌曲温暖的旋律,征服了电视机前许多观众的心。立体、震撼的电视节目结合AR技术,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AR技术与成熟的电视剪辑、播映手段联合使用还能产生更为出其不意的效果。如王宏伟演唱的《甲板上的马头琴》中,AR技术配合导演组的精心剪辑,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看到的景象就像“辽宁号”航母直接驶进一号演播大厅,让人特别称奇。而三位神舟九号航天员和李玉刚的节目《嫦娥》里,AR技术和威亚技术的点缀甚至让节目的直播现场变成了一座广寒宫,宇航员们在演播大厅的表演仿佛在太空漫步,古老神话和尖端科技的融合中,观众的视听神经被完美引爆。endprint

最为震撼的是创意儿童节目《剪花花》中的视觉效果。童话和想象的世界通过AR和视频技术巧妙烘托,而万花筒般的绚烂浪漫效果淋漓尽致地营造出儿童表演的天真唯美。不过,这简单的三四分钟的舞美效果,背后却是三四个人组成的技术团队在二十多天的工作日里繁琐艰辛的劳动。创作人员要根据剧本与舞蹈创作影像内容,首先融合童话、时尚和民族元素,在完全虚拟的电脑环境下制作完美的画面。随后对舞蹈画面进行三维实拍,将舞蹈场面抠出,合成到已经制作好的视频影像之中。最后,还要将视频的关键节点与舞蹈和音乐完美同步。

当然,除了AR技术之外,蛇年春晚还有很多舞台效果上的技术创新。例如,席琳·迪翁演唱歌曲《我心永恒》时出现的升降水幕就是国内第一次在室内舞台的应用。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水幕大帘放下,映衬着歌曲延伸了歌曲的意境,震撼的效果即使在电视机前也能感受得真真切切。据说央视团队专门在水幕之后设置了激光灯,让激流的水幕经过激光灯的映射更是显得犹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

2014年的春晚近在咫尺,今年的春晚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技术革新?何不现在就打开电视机。

历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团圆、欢乐、希望)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爱国、统一、团结

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奋进、活泼、欢乐

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奋进、欢快、多彩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向上、喜庆、红火

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欢乐、团结、奋进

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欢乐、向上

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欢乐、祥和

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欢快、多彩

1992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欢乐、祥和

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祥和、自豪、向上

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自尊、奋进、企盼

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祥和、欢乐、亲切、温馨

1996年春节联欢晚会:欢乐、祥和、凝聚、振奋、辉煌

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奋进自豪的中国人

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华民族春节大团圆,万众一心奔向新世纪

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张灯结彩春节大团圆,载歌载舞万众欢腾迈向新世纪

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满怀豪情跨世纪,龙腾报春迎复兴

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喜庆、亲切、昂扬、展望

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亲情、祥和、关爱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祝福春天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盛世大联欢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天地人和万事兴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欢乐和谐中国年

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盛世中国、和谐社会

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华大联欢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虎跃龙腾贺新春

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回家过大年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回家过大年

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新春中国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致青春?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美晚会灯光
数灯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映照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京举办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