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框架理论下的英语笔译教学
——以韶关学院为例

2014-02-11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笔译汉英主语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试析框架理论下的英语笔译教学
——以韶关学院为例

刘旖婧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框架是具体的、统一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的协调一致的图示化。基于框架理论及教学的认知契合,结合英语教学实例,提出笔译教学的四种方法,即提纲预设法、任务导入法、讲练结合法和复习巩固法。

框架理论;英语笔译;认知

一、框架理论与教学

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认为框架是“具体的、统一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的协调一致的图示化”[1]。框架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系统,提供意义识解和认知的背景。框架内的元素能够激活整个框架,意义的识解和认知依赖于框架元素对整个框架的激活。该理论(frame theory)来源于框架语义学,最早由Fillmore提出。Fillmore在The Case for Case(1968)[2],Frame Semantics(1982)[3]等著作中对框架作了论述,认为框架有助于人们对世界各种知识的理解,是“a system of categories structured in accordance with some motivating context”(与动态语境结构对应一致的系统范畴)[3]。Ungerer,Schmid(2001)[4],Kovecses(2006)[5]也分别对框架理论进行了论述。综而述之,框架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系统,提供意义识解的背景。框架与我们的经验、语言知识关系紧密,于此形成了一个推理图示系统,且每个框架包含了一套框架元素(frame elements)。框架内的元素能够激活整个框架,能够有效促进对整个概念框架的认知作用。

从学习的内容和过程,可以提炼出人类学习的三个关键要素:信息(知识、经验)、认知、实践。学习的认知过程可以通过下面的一个简单框架来表示,见图1:

图1 学习认知的过程

学习的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实则是一个框架内元素激活所属概念框架的一个过程。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入框架理论后,学习的过程可以如图2所示:

图2 框架理论对学习的作用

概念框架分别对学习过程的三个要素认知、信息、实践,起着激活、识解和促进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图3 概念框架对学习三个要素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和图示可见,框架内元素对概念框架的激活和学习过程的认知性、信息获取、实践性相契合,框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教学产生一定示范和指导作用。

二、框架理论下的英语笔译教学

(一)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的特点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6]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笔译课程的教学要求重在笔头翻译能力的培养,兼顾翻译基本理论的学习;重在掌握相应翻译方法,并在实际翻译中能够用相应翻译技巧与方法进行翻译。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一般在大三、大四开设。学生通过大一、大二基础英语的学习和训练,已有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与此同时,语言基础好的同学也已具备较为良好的翻译能力。

结合英语专业的笔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来看,英语专业的笔译教学主要存在两个困境:一是大三的英语本科生没有系统接触和学习过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缺乏合理的翻译方法论,在选择合适的对等翻译有一定困难;二是并非每个大三的英语本科生都具备良好的英语词汇、惯用法等语言积累,在掌握了相应翻译方法后,在具体的翻译输入时,也并非一定能达到预设的理想教学效果。

(二)框架理论下的笔译教学法探析

英汉笔译这门课,在作者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开设,上学期开设英汉笔译,下学期开设汉英笔译,学生之前从未接系统学习过翻译课。英汉笔译选用的教材是连淑能主编的《英译汉教程》[7],该教材主要讲授英译汉的相关理论和技巧,重在讲授英汉笔译的翻译技巧(选词法、转换法、倒置法、增补法等),并配有对应的大量翻译实践练习;同时教材选用全英文书写,对学生直接理解翻译技巧和进行英汉翻译实践较为直观。

汉英笔译这门课,作者所在学校选用的教材是陈宏薇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8]和王学文主编的商务英语翻译教程(笔译)(第2版)[9],分别给教育英语和商务英语不同方向的教材,两本教材主要体现在学生翻译实践练习的差异,教学的核心依然重在翻译技巧的探讨。学生通过大三上学期的英汉笔译学习,已掌握了诸如倒置法、增词法、转换法等基本的翻译技巧,为汉英笔译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作者结合框架理论对学习的激活、识解、促进作用及笔译课的课程特点,总结出以下相应的翻译教学法:

1.提纲预设法。在笔译的教学中,翻译技巧相对抽象,是教学难点,学生可能会相对较难领会和掌握。激活学生对翻译技巧的领悟是笔译教学的关键。

结合框架理论对学习认知的指导功能,即框架内所属元素(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相应知识背景)对框架有激活的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对整个概念框架(具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认知作用。作者尝试在笔译课教学之前,给学生预设一些学习问题和阅读提示,以预习提纲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学生,供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根据提纲上的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提前了解相关理论、概念和翻译技巧,课堂上再组织学生来讨论预习结果。实践证明,学生事先对概念的预习,能够有效激活课堂上相应概念的理解,这对学生掌握具体的翻译技巧或方法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例如,《英译汉教程》[7]中选词法一章的预习提纲设计:

(1)What is diction?What is the base for diction?

(2)Does the meaning of a word equal to the dictionary definition?

(3)How do you consider the viewpoint—“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

(4)How to determine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 E-C translation?

(5)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affective meanings to translation?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Extensive readings:headlines of Chapter 3 in textbook

学生在课前能够预先思考和了解这些和选词法相关的知识点(框架内的元素),在课堂上能够较快和容易对选词法(概念框架)有所认知。在课堂上,学生能较快领会翻译的选词法(diction)即“the choiceofwords and phrases to express meaning.”

例如,aggressive一词的翻译,在不同的语境下就需要考虑到词意的选择和表达。

(6)Aggressive nations threaten world peace.

侵略成性的国家威胁世界和平。

(7)A sales man must be aggressive if he wants to succeed.

推销员如要成功,必须有闯劲。

2.任务导入法。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在意义表达上相对形合的英语更为松散,这导致汉英笔译不同于英汉笔译。根据汉语语言的意合特性,结合语言的层级,笔者对汉英笔译的讲授层面主要从字、句、段这三个部分展开。与此同时,由于句子是意义表达的完整单位,意合的汉语句子容易识别、理解、分析和重构,所以汉英翻译中,句子是较为理想的翻译单位。在讲授练习中,大部分的汉英笔译实例和练习都是以句子为单位。但汉英笔译涉及到的具体抽象翻译理论和方法阐释,例如,汉英句子翻译中主语、谓语的确定,语序的调整原理等,依然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难题。框架理论对学习的激活、识解、促进作用能较好地解决概念的抽象理解问题。

学生对汉英翻译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汉英翻译能力培养上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前的概念导入对学生理解抽象翻译方法显得非常关键(概念元素激活认知框架的过程)。因为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已掌握基本的翻译要领,所以针对一些汉英翻译教材,作者采用的是任务型的课前导入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习过的基本翻译方法,进行自由翻译,翻译任务完成后再进行课堂总结。这种归纳演绎的框架激活方式,契合学习的认知习惯,学生习得翻译方法和途径就相对自然、轻松。

例如,教材《商务英语翻译教程》[9]第五单元涉及的翻译技巧,是句子翻译中的主语确定法。作者在课前给学生如下几个句子进行翻译,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基本译法,自行决定主语的确定:

(9)楼的质量不好。

(10)钱你不用还了。

(11说的是古代的一个老头,名叫愚公。

(12)给国家纳税是天经地义的事。

(13)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学生翻译完毕后,进行课堂讨论。第一句话,很多学生容易翻译成“The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is bad”。这在句法上并不存在任何错误,但从汉英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可知,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分析第一个句子的结构,可知在源语汉语中“楼的质量”是主题做了汉语句子的主语,翻译成目的语英语时需要转换成英语习惯的真正主语“楼”。故而在这种意合语言转换成形合语言的过程中,第一句话应当翻译成“The building is in bad quality”,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这几个句子对应的合理翻译如下:

(14)The building is in bad quality.(重新确定主语)

(15)You don’t have to repay the money.(重新确定主语)

(16)The story is about an old man named Yugong in ancienttimes.(增补主语)

(17)It is only right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pay taxes to the state.(增补形式主语It)

(18)A strong,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重新确定主语)

学生通过这种任务导入法,首先自行确认认知框架,任务完成后,再由课堂集体讨论,纠正某些框架的认知错误,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比较牢固地习得相应的翻译方法。

3.讲练结合法。在提纲预设法和任务导入法的基础上,学生对相关翻译技巧具有了一定认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相应翻译技巧(框架)的掌握,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采用讲练结合法。“讲”主要是进一步讲解翻译的理论和技巧,“练”主要练习课本上的相关练习。讲解完一种翻译技巧后,布置给学生相应的翻译任务,要求学生或独立作业或分组讨论,或口头翻译或笔头翻译,按照相应的翻译技巧进行翻译练习。同时随机检查学生的翻译练习,提示学生如何翻译校对,督促学生在练习上进一步识解翻译技巧。

再如《英译汉教程》[7]中选词法这一章,在给学生讲授清楚affective meanings(框架)这一概念指的是“the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writer”后,同时举例portly,overweight,obese三个词语的翻译因为感情色彩的不同分别翻译为魁伟的、超重的、肥大的三个意思。学生在实例中能够直观识解affective meanings的具体语境有褒义(positive)、中性(neutral)、贬义(derogatory)三个层面,在翻译中对词语意义的选择需要考虑词汇使用的感情色彩问题。之后,给学生课本上相应翻译练习进行强化练习。例如story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

(19)The story of the hero is extremely moving.英雄的事迹是极为动人的。

(20)He storied about his age.他捏造年龄。

(21)That face must have a story belonging to it.那张脸成这个模样,背后必有文章。

(22)The real story was made public.真相大白。

(23)What a story!I don’t believe a word of it.弥天大谎!我只字不信。

4.复习巩固法

通过课堂的讲练结合,学生相对掌握了相关的翻译技巧,根据框架理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针对讲授过的技巧,采用复习巩固法,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在下一次课课堂上,由学生自主来讲解相应的翻译实例。例如:

(24)He had lied to me and made me the tool of his wicked deeds.

他欺骗了我,是我成了他进行罪恶勾当的工具。

(25)His heroic deeds were celebrated in every corner of China.

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颂扬他的英雄事迹。

在以上两个实例中,学生应该在复习巩固的练习中,知道并能够采用选词法进行不同感情色差词汇的选择。

由此,结合框架理论对学习的激活、识解、促进作用及相关教学实例,笔者总结框架理论下的英汉笔译教学设计可以采用提纲预设法、任务导入法、讲练结合法和复习巩固法四种方法,在学习的认知、信息、实践三个维度上,促进学生对翻译理论与技巧的掌握,巩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合适翻译技巧的意识,强化学生在独立翻译中能有准确的翻译判断并给出较为准确、流畅的译文,以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结语

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重在平衡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翻译理论的讲解较为抽象,学生抽象理解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过程,可看做是一个框架内元素激活框架认知的过程。由此,作者提出了笔译教学的提纲预设法和任务导入法,促使学生在课前能够预先具有和课堂相关的知识背景,由学生自主利用相关知识和已知信息激活对具体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自然习得相应翻译技巧。在讲授翻译技巧的同时,需要布置学生相应的翻译练习,故而也提出讲练结合法,翻译练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相应翻译技巧框架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对译法的认知。复习巩固法是强化学生对形成的翻译框架模式的强化,加强学生对习得技巧的再认知和实践。

[1]Fillmore C J.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J].Quaderni di Semantica,1985(6):222-254.

[2]Fillmore C J.The Case for Case[M]//Emmon Bach and Harms(ed).Universals in Linguistic Theory.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3]Fillmore C J.Frames semantics[M]//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ed).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Hanshin,1982.

[4]Ungerer F,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Kvecses,Zoltán.Language,Mind,and Culture: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USA: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连淑能.英译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9]王学文,耿静先.商务英语翻译教程(笔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A Study on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Theory:Taking Shaogu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Yi-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Frame theory i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y,which holds the viewpoint that frames are“specific unified frameworks of knowledge or coherent schematizations of experience”.Based on the cognitiv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rame theory and teaching,and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ampl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s,which are handing out the presupposition outline method,task-based lead-in method,combining teaching and practice method,and reviewing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method.

Frame theory;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cognition

H319.3

A

1007-5348(2014)11-0192-04

(责任编辑:廖铭德)

2014-10-28

刘旖婧(1987-),女,江西信丰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笔译汉英主语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