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曹溪禅绘史话

2014-02-11苗仪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六祖禅境禅宗

苗仪

古代曹溪禅绘史话

苗仪

(韶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广东韶关512000)

中唐时期,六祖惠能的曹溪“顿悟”法门“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成为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重要核心基础,曹溪禅绘亦由此产生、形成。禅法思想的融入,使中国文人画逐步走向意境绘画的发展之路。

曹溪禅;禅画艺术;文人画

基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发展起来的禅画,是中国禅宗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最早源于佛教的“画佛”。魏晋南北朝时期,菩提达摩传禅宗入东土,佛教画佛艺术开始融入禅绘,但绘禅画佛限于“具像”禅院、佛寺。隋唐时期,伴随禅宗的逐步中国化,东土的佛教禅绘艺术开始影响中国的人文绘画艺术……,及至中唐时期,受禅宗六祖惠能“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禅法影响,传统的中国人文绘画从“以形媚道”,进而逐步走向“以形写神、畅其神韵”的“写意”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以融入六祖惠能“禅法思想”形成的“水墨写意”绘画,在影响中国人文绘画艺术的同时,亦对传统的“画禅”艺术产生了影响,曹溪禅绘由此发蒙。

一、曹溪禅绘缘起

中国文人画在经历魏晋南北朝的“不学为人,自娱而已”发展后,逐步开始从“以形媚道”,走上了“畅其神韵、以形写神”的发展之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宗炳,首先提出了“万趣融其神思”[1]的“畅神”绘画论,他认为“万趣”与神志融合之后,才会物我一体,使自己精神舒畅,并显现出“道”来。

据史书载,宗炳字少文,出生于士族家庭。其人善书画,好山水,笃信佛教。生前朝廷曾“屡次征他作官,俱不就”。与庐山僧慧远结交,并参与其所主持的“白莲社”,著有《明佛论》等。晚年其以疾还乡,并将其“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2],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3]。作为一代绘画名家,宗炳重视从佛教文化中开阔视野、汲取营养。其所著《山水画序》,被誉为“中国文人山水画论”的开端。

初唐时期,中国文人画受佛教禅法思想影响,以“畅神”意境的文人绘画,开始逐步被运用于禅画中,以“畅神”意境形成的写意禅绘由此产生。此时的禅绘作品虽不具有真正意义“禅意”,然而,其以“表象”形成的意境佛教禅画,达到了自南北朝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包括佛教禅绘人物画像、寺观绘画以及山水文人画等,形成了中国佛画禅绘艺术发展的第一个巅峰,敦煌壁画系这一时期佛画禅绘艺术的最高成就代表。

中唐时期,佛画禅绘艺术伴随东土禅宗的发展,以五祖弘忍创立的“东山法门”,开创了“修道之体,自识当身本来清净……”[4]的“禅法心要”文人绘画时代,以“南(惠)能、北(神)秀”形成的“南顿、北渐”禅法心要绘画,进一步推动了唐代文人绘画的发展,具有佛法禅意的人物绘画、山水绘画等,也从宫廷、贵族文人绘画走向了世俗化。

大约在中、晚唐,以禅宗六祖惠能“顿教”创立的曹溪南禅宗,在其走向全面兴盛进程中,祖师惠能“明心见性”的禅旨教义,亦被引入、融汇于中国文人意境绘画艺术中,“以心为宗”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禅绘”时代,曹溪禅绘亦由此形成。

王维,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系开创曹溪禅绘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史料记载,王维生前研佛,精通佛学,因其景仰佛陀维摩诘,故取字摩诘,人称王摩诘。中唐时期,六祖惠能禅宗兴盛,受其影响,王维笃信参禅,于诗、画融入禅思,被后世称之为“诗佛”。明末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借用禅宗“南顿北渐”的特点,赞王维山水、人物绘画重化境、天趣,水晕墨张,意境深远,具有南禅“顿悟”表现,“开南派绘画一代宗风”,称其为“南宗文人绘画始祖”[5]。

继王维之后,晚唐出现的张璪、王洽,承继了王维南派绘画宗风,成为推动曹溪禅绘著名大师。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张璪,字文通,吴郡人……,尤工树石山水,因其水墨技法承袭摩诘王维南宗文人绘法,人称“南宗摩诘传张璪”。又有记,唐德宗初年,张璪绘画长安,时有“写松石擅名于代”的毕宏(庶子),“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所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禅旨“无相为体,以心为宗”运用于禅绘的总结,其亦因此成为中国水墨禅画大师。符载所撰《观张员外画松石序》载有张璪绘松:“是时坐客、声闻士(注:出家弟子)凡二十四人,在其左右,皆岑立注视而观之……”[6]。后人评张璪其画:“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遣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

与张璪同代,世称“王墨”的王洽,亦是禅宗随性自在、泼墨素绢的一代禅绘大家。据《宣和画谱》载:王洽,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王泼墨……[7]。《唐朝名画录》亦有载: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名,善泼墨山水,时人谓之王墨……。史载中,记王洽以泼墨山水闻名,载其“性疏野,常优游于山水间,作画每在醺酣之后,以墨泼洒之……,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水为云,为烟为霞,为风为雨,应手随意若造化,俯观则不见其墨污之迹……”[8]。王洽是开创禅绘“随性自在”的一代大师。

唐末五代禅宗步入全盛时期,以六祖惠能“明心见性”创立的曹溪禅绘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于南宗文人水墨画,以六祖惠能“心性”之学形成的曹溪禅绘技法,被广泛融汇于水墨写意绘画中,禅绘中“以禅入画”与“以画寓禅”,作为禅者“吐露禅心、传达禅意、指示禅机”的艺术形式之一,禅宗题材的“画禅”,逐步成为了曹溪禅绘的主流。

二、两宋禅绘发展

两宋时期,曹溪禅绘艺术发展迎来了其第一次发展高峰。此时的禅绘艺术,在经历五代发展后,南宗禅门一花五叶,禅绘艺术形成“写实、写意、写心”三昧禅画[9]。北宋初年,禅绘应机于《禅宗传灯录》等宗门典籍的流行,禅绘线描祖师肖像画、水墨工笔写意画以及山水禅意画盛行,曹溪禅绘聚于六祖惠能倡导的“心性”山水写意禅画与“表象”禅宗祖师惠能的“维摩禅境写意”。

北宋中期,具有“表象”意义的水墨禅韵绘画,开始得到较快发展,禅绘作品趋于具形、显意的写实主义,画禅通过具象、表意的融汇,表现人物、禅境的旷达、深邃、庄肃、宁静。其时,以擅长山水人物佛像的李公麟,便是其中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著名画家之一,以擅长工笔水墨人物、马及山水、佛像绘画,成为北宋时期一代宗师。其所绘《十六应真像》、《维摩诘像》、《维摩演教图》以及白描《罗汉图》等禅绘作品,成为后世禅绘临摹画本。

北宋李公麟线描人物——《维摩演教图卷》(局部)

北宋末年,源于禅修,有临济廓庵师远禅师据禅宗修行,绘“十牛图并颂”,绘画以“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忘牛存人、人牛俱忘、反本归源、入谡垂手”等十个部分,生动地描绘了禅宗修心的十个程序。

南宋时期,源于“以心为宗、随心自性”的曹溪禅绘水墨技法,被广泛运用于禅画艺术,以体现禅宗“不立文字、直指心性”,并具有直观、简约主义思想的水墨写意禅绘作品,在中国水墨写意禅画中出现。此类禅画虽用笔简约,但其“笔简意足”,其不仅展现了在空阔禅境下,人物不随时俗的散闲、清介风骨,在其用笔中,也透出了“笔中有禅,墨中有禅,禅在笔先,直指本心”[10]卓尔不群的禅境、道风。

南宋著名画家梁楷,系直观、简约主义水墨写意禅绘的代表人物之一。史载,梁楷其人,系南宋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时期,担任画院待诏,以善山水、佛道、鬼神画而闻名。其画师法贾师古,青出于蓝。因其绘画好酒,酒后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其所绘《六祖惠能公案》组画,是现存南宋曹溪禅绘著名代表作品之一。组画分别由《六祖斫木图》、《六祖截竹图》以及《六祖撕经图》等构成。

《六祖斫木图》

《六祖截竹图》

《六祖撕经图》

《六祖截竹图》:图绘禅宗六祖蹲踞执刀截竹时的情景。画家绘人物衣纹用笔寥寥而形神毕现,略勾眉目、鼻耳,人物虽为侧影,而专注、自如的神情跃然纸上。人物身后的树干直接用间有飞白的淡墨皴出,不事勾染,竹子亦不双钩。全图用笔看似草率,却深刻地传达了禅宗“直入如来境地”的精神境界。

《六祖斫木图》:该图绘禅宗六祖骑坐树干双手执斧斫木的情景。构图与《六祖截竹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物面部神情描绘专注、自如,全图用笔看似草率,深刻地传达了禅宗“直入如来境地”的精神境界。

《六祖撕经图》:图绘又称《六祖破经图》,画面所绘禅宗六祖神情,已上年纪,凸头脱发,满腮胡须,豪迈奔腾,驰骋自如,俯仰自得,光焰灼目,不屑一顾,两手把经卷撕破,并高举右手,作当机说法状,有破而后立,破迷转悟之意。深刻地表现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精神境界。

《六祖挟担图》

与梁楷同处南宋时代的禅僧著名画家直翁,亦是曹溪禅绘直观、简约主义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绘《六祖挟担图》,与梁楷所绘《六祖公案》组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此画系作者据《坛经》载六祖惠能“负薪至市”禅宗公案所绘,画面为一衣衫褴褛直立年青庄稼汉,头上用黑巾缚发,左手背挽左肩挑竿前头,挑竿后头用绳子缚着一把斧头,似刚解柴担,拟返回家状。在此画中,直翁以淡墨简笔,勾勒出六祖绑著头巾,担著长竿,率性、自然的形影,画上端有住冷泉黄闻题赞:“知柴落在谁家,心知应无所著。目前归路无家,担子全肩荷负”。

南宋时期,除上述直观、简约主义水墨禅绘外,具有“表象”意义的工笔写意禅境绘画,亦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表象”禅宗祖师惠能等在内的人物绘画,在曹溪禅绘中,逐步引入了写意山水[11]、亭台、舟楫及飞禽走兽背景,形成具有“禅境”表象的人物写意禅画。南宋《大理国梵像卷》载《禅宗法系图》[12],系此类写意禅画的代表作之一。据此文献记,该画系南宋大理国画师张胜温所绘,画面以禅宗历代祖师画像为主体,辅以禅境写意山水、禽兽等,绘画以禅画“三境”(真境、情境、理境),运用写意山水自然真境,展现禅境意象情境,表现天地、自然、人和的理境[11],其中,所绘六祖惠能及弟子神会、怀让等人坐像,系今见最早曹溪宗门法系祖师绘画之一。

《大理国梵像卷》禅宗法系图(局部)

南宋以后,以写实、写意、写心“三昧”,应对禅画“三境”的曹溪禅绘艺术,伴随禅宗的衰败,而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复兴的文人水墨绘画艺术。尽管此际不乏继承梁楷等人水墨技法、画风的绘画,“禅意”仍是复兴的文人绘画的美学理念,然而,禅意水墨还是被逐渐兴起的文人墨法所替代。及至初元,以“随心自性、直指心性”的禅绘笔法,追求写意禅境“清空灵透、高雅绝尘”境界的禅画艺术,最终受元代禅宗衰微影响,禅绘艺术还是走向了没落。

三、明清时期禅绘

明、清时期的曹溪禅绘,在经历元代禅绘艺术没落后至明代初期开始有所恢复,以水墨工笔写意的“表象”禅境绘画,在吸收唐、宋写意禅画之妙的基础上,重新得到发展。明代浙派大师戴进所绘的《达摩六代祖师像》水墨画卷,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该画卷继承了南宋禅境表象人物写意“三境”禅画技法,运用水墨工笔写意禅境山水自然为背景,分别绘出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六组人物画像群。画卷中,作者所绘曹溪禅六祖惠能,侧坐于靠背扶手垫脚的高阔禅椅上,身左旁为两棵硕壮高古的巨大松树,冷硬的枯枝横伸倒立于山涧间,身前一位头戴斗笠,肩披肩巾,身著长袍的行者,似向正前的祖师请益禅法。

[明]戴进绘《达摩六代祖师像》

[明]丁云鹏《六祖读经图》

与《达摩六代祖师像》同样具有代表性的禅画,还有明中晚期丁云鹏所绘《六祖读经图》,该画亦采用水墨写意工笔白描手法绘制,其中构图以曹溪六祖惠能静心读经于菩提树下为主体,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辨论经义。该画款题由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坛经》语)。

明朱耷禅绘《自画像》

明李因摹《六祖斫竹图》

区别于水墨工笔写意“禅境”人物禅绘,承继南宋梁楷等人直观、简约主义的写意禅绘,自明代中期,亦重新逐步走向了兴盛,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运用六祖惠能“心性”之说,以“禅”化境,写意禅机、禅境的曹溪禅绘作品,不断涌现。明末清初,被誉为“四大画僧”之一的朱耷,便是其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史书记载,朱耷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其画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其人素有中国梵高之誉。朱耷的禅绘写意画对后世影响颇大。

与继承南宋直观、简约主义禅绘水墨写意技法,明中、晚期,还出现有大量摹绘古人禅绘作品,此类禅绘多系运用六祖惠能“心性”禅旨,仿摹罗汉、应真图等。明万历间著名禅画家吴彬,史载其人“擅画人物,擅长佛像,奇形怪志,迥异前人,自成门户……”。其仿摹所绘《十八应真图》、《五百罗汉图》等禅画,系明代仿摹禅绘作品的上品。

又有明末清初女画家李因,史载其人系“诗人兼画家……,工画山水、花鸟,疏爽隽逸,毫无女子纤弱之气……”。其摹绘《六祖斫竹图》,亦系明、清时期著名的“禅绘”作品之一,此画系仿宋代马和之“简笔”技法所绘,构图仿自南宋梁楷所绘《六祖截竹图》,画面笔法直观、简约,意境清晰,充分地体现出了禅宗“直入如来境地”的境界,画面上款,系清代著名女画家王璐卿所题。

清代的曹溪禅绘,在当时社会思想、政治、文化的影响下,禅绘的禅意表达,无论在题材还是技法上,均表现出了成熟的特点。其一,在禅境的表现上,禅绘充分取材于山水、自然以及人文景观,通过写意技法,表现禅境中人、事、物的形象。其二,在六祖惠能禅宗“心性”表达上,禅绘则通过写意技法、笔法描绘禅境,表现祖师曹溪禅的禅机、禅理与禅悟。其三,在禅绘题材上,“化境入画”更多是从传统佛像、释迦、观音、罗汉、祖师、达摩、净土、极乐等,转向自然山水、花鸟、走兽、果实等的写意表象,禅意立足于把握真谛,自由表现,直指心性,无碍自在。其四,在禅绘技法上,禅画承继、汇集历代文人、山水画风,水墨写意技法,线描、工笔、水墨写意等“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画禅技法表现写实、写意、写心“三昧”,得到广泛运用。

此外,清代的禅绘,集崇古、创新一体,崇古者仿摹不拘形同,取神似“心性”意境;创新者承续画禅“三昧”技法,推陈出新。由此,清代画坛涌现了一批著名的禅画家,从明末清初的“四大画僧”,到泼墨写意的“扬州八怪”等,再到民间的众多禅画师,不胜枚举。

丁观鹏,清代著名画家之一,以擅长道释人物、写意山水画著称。其画曾于清康熙至乾隆间,供奉于内廷南熏殿。史载其人“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又有画评“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13]。其所绘《法界源流图》卷,摹仿南宋张胜温《大理国梵像卷》,写意禅境表象,绘历代祖师趺坐禅椅,身边立有侍僧童像。画面色彩鲜艳、清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

《坛经》六祖惠能画像

又有“表象”曹溪宗师人物画像,如今见绘于《六祖坛经》的惠能画像,其系“三昧”写实表象,白描曹溪禅绘作品代表作之一,绘画最早始自宋代线描画像(石刻)。至清代,有宗匠取禅宗道统,增绘禅宗六代祖师以及曹溪禅五家七派祖师道影,“表象”白描禅师人物画[13],成为自宋以来摹绘、续绘作品最多的禅绘之一。

清丁观鹏《法界源流图》(局部)之六祖像

区别于上述“表象”禅绘,在清代,伴随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以及水墨写意技法的盛行,“随心自性、直指本心”的“写意”禅绘作品,更是异彩纷呈。晚清竹禅和尚,以画写意水墨人物、山水、墨竹、罗汉佛像见长,其画重“禅”意境及主观感受,画境取材多从竹石、花鸟和山水,而不拘泥于一事一物的具体形貌;其又擅长金石雕刻,绘画于石刻,系清代民间著名禅绘画师之一。又清代“四大画僧”之石涛、石溪、弘仁与朱耷等,亦系曹溪禅绘著名人物,其绘大多运用写意山水、自然、花鸟等,寓意禅事、禅理,表达心境之作,在此不作赘述。

清代的曹溪禅绘,承续了自唐以来禅画艺术的发展,秉持祖师惠能“见性成佛、直指心性”的“顿悟”禅法,集“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的发展演变,化境为禅,寓禅于境,以“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的方便法门,开创曹溪禅绘写意艺术的创新发展,其化境禅事、禅理,表达心境、意境,促进了曹溪禅画“表象、写意”艺术的成熟。

[1]韦宾.汉魏六朝画论十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32-256.

[2]张少康.文心与书画乐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9-226.

[3]宗炳.画山水序·叙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11.

[4]马鸿民.中唐禅宗思想变迁与水墨山水画兴起[J].荣宝斋,2009(3):82-93.

[5]董其昌.画禅室论画[M]//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720-734.

[6]张彦远.观张员外画松石序[M]//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20-21.

[7]宣和画谱[M].王群栗,点校.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12:98.

[8]生景玄.唐朝明画录[M]//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50-52.

[9]龚钢.南宗禅学与北宋文人画的缘起[J].艺术百家,2009(1):176-178.

[10]尹沧海.禅宗写意画对中国写意画的影响[J].国画家,2006(6):40-43.

[11]袁红宇.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120-121.

[12]李伟卿.从南诏图传到大理国梵像卷[M]//云南民族美术史论丛.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28-140.

[13]曹彦伟.达摩六代祖师像[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122.

The History of Caoxi Zen Painting

MIAO Yi
(Local Literature Section,Shaoguan Library,shaoguan 512000,Guangdong,China)

In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with his epiphany of dharma in Caoxi,Hui Neng eventually“watched the world and gained insight into humanity”,which consolidated the core foundation for the Chinese freehand painting,and which was also the root of Caoxi Zen Painting.The integration of the Zen thought gradually ushered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 toward the developmentof the pain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Caxi Zen;Caoxi Zen Painting;literati painting

B946.5

A

1007-5348(2014)11-0015-06

(责任编辑:宁原)

2014-02-18

2014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粤北禅宗寺庙文化艺术研究”(Z2014003)

苗仪(1958-),男,北京人,韶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馆员,主要从事地方历史研究。

猜你喜欢

六祖禅境禅宗
广东四会市六祖庵遗址考古勘探简报
禅宗软件
六祖禅宗文化视域下石材家具设计
戴进与梁楷人物画之比较——以《达摩六祖图》与《释迦出山图》为例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读《廓如明圣应相让,心寄空澄天地宽》悟禅学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怎样打造禅宗文化大品牌——对湖北黄冈禅宗文化开发的思考
新兴县举办六祖惠能诞辰庆祝活动
禅境与诗境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