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因子与聚类分析
——以高职院校为例

2014-02-11黄立君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实训

黄立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因子与聚类分析
——以高职院校为例

黄立君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广州510440)

新兴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深入研究其科学性,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是有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和2013届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195名毕业生课程成绩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证明7个公因子(物流基础、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岗位核心能力实操、经济学基础、办公文秘及综合运用实训)对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达到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专业课课程体系中课程相关性关系及部分课程关系存在错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应加以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置;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国家培养紧缺人才的新兴专业,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整体课程体系[1,2]。2013年教育部在对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在内的14个省市的本科物流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了《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调研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存在问题,如缺乏本土化教学案例、没有面向区域和行业设置物流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同质化没有特色、课程设置不能反映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3]。因此,物流专业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其课程体系是否科学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成功性,本文拟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来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

因子分析可以证明培养目标的学科基础与理论设想是否基本一致;聚类分析则能反映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构建的课程体系中课程关系是否存在错位。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很早就运用来研究课程设置问题。查尔斯·斯皮尔曼在1904年对33名学生的六门课程成绩进行了因子分析,提出公共因子对各门课程的成绩均有影响。周杰良、王建湘通过对68名园艺专业学生成绩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证明课程体系设置是科学可行的[4]。覃汉宁、凌媛、周振座对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8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全部成绩进行归类分析,将预防医学专业全部课程划归为7类,同时揭示了不同课程间的相互联系[5]。钟志强对鞍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并由此研究了该现象出现的原因[6]。吴永生、魏巧米对中国计量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3-2006级382名本科生四年全部主干课程成绩进行统计,证明了专业不同类别课程群整体设置合理,但专业方向课程群需要淡化,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比重有待提高,个别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关系存在错位,并最终指出了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的方向[7]。可见,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有效找出问题。本文准备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9级和2010级195名毕业生的35门课程成绩作为基础,构建相应的分析模型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分析方法与结论[8]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成绩的数据预处理与数据库构建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9级和2010级195名毕业生的35门课程成绩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目的是揭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规律,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用SPSS20.0软件进行。

1.原始数据标准化

因处理的数据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所选取的指标数据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每一个指标变换后的平均值为零,方差为1。假设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指标变量有m个R1,R2,…,Rm;共有n个评价对象;rij为未经过标准化处理的第i个公司的第j个指标的值;变量无量纲标准化的公式为: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系数矩阵P=(ρij)m×m

其中ρij=1,ρij=ρji,是指标i与指标j之间的相关系数。

3.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P的特征值λ1≥λ2≥…≥λm≥0;及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C1,C2,…,Cm;其中Cj=(c1j,c2j,…,cmj)′有特征向量组成的心得综合指标变量:

其中F1是第一主成分,F2为第二主成分,Fm为第m主成分。

4.选择主成分并确定权重

在实际计算中,经过线性变换后主成分Fj的信息贡献率普遍是由方差贡献率aj来解释,ah为累计贡献率,aj和ah计算公式如下:

经过计算后我们选择主成分的个数依据是取决于累计贡献率ah(一般选择ah>85%)时,选择前h;(h<m)个主成分F1,F2,…;Fh代替原来的m个变量,这时前h个主成分F1,F2,…;Fh是综合变量保持了原变量中85%的信息,方便我们进一步分析数据。此时权重向量ω=(a1,a2,…,ah),新的数据指标矩阵为:

其中fnh是第n个被评价学生的第h个主成分得分。

(二)课程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在多元统计中是一种很有效的降维技术。它是用最少个数不可观测、互不相关的若干公共因子线性组合,来描述原来一组可观测的相互有关的变量。其目的是尽可能合理地解释存在于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且简化变量的维数与结构。本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因子分析验证影响物流管理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经SPSS因子分析输出数据结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首先,Kaiser指出执行因子分析的KMO统计量的判断标准为:0.9以上非常适合;0.8适合:0.7一般;0.6不太适合;0.5以下不适合。本案例中KMO值= 0.925(见表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是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得到的。如果该值较大,且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用户心中的显著性水平,那么应该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不可能是单位阵,即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于作因子分析。本案例中Bartlett的球形检验近似卡方=3 833.058,数值很大,Sig.=0,适合于作因子分析。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其次,采用方差promax迫近最大方差斜旋加以分析之后,确定公共因子、相关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确定主因子贡献率的层次结构。本案例中有7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总贡献率(累计贡献率)64.146%(见表2)。基本满足了因子分析用变量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的要求。因此,可以认为7个公因子能够描述35门课程的关系。

可以得到Promax斜交旋转法进行转轴后的因素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最后,据表3可以得出公因子(均值大于0.66)的意义:第一公因子由“统计+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物流法规+物流技术与设备+国际物流风险与保险+物流企业管理”组成,意义为专业基础课;第二公因子由“会计基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运输管理+贷代英语+国际贷代与报送实训+物流配送中心管理+关税理论与实务+检验检疫原理与实务+英语函电”组成,意义为国际物流专业课;第三公因子由“采购管理+报关实务+供应链管理”组成,意义为供应链管理基础课:第四公因子由“运输软件实训+顶岗实习”组成,意义为物流岗位核心能力实操课;第五公因子由“高等数学+经济学基础”组成,意义为专业经济基础课;第六公因子由“应用文写作”组成,意义为办公文秘基础课;第七公因子由“POS系统实训”组成,意义为物流综合运用实训课。七个因子在基础课中得以体现,且分配较合理。这些结论基本合乎我们的理论假设,即从成绩中统计出的共同因子及其意义反证了学科培养目标与学科基础的一致性。

(三)课程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实质是一种建立分类的方法,是将个体或对象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使得同一类中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与其他类对象的相似性更强,其目的在于使类间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与类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有效避免了人们主要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定性分类而产生的主观性和任意性。

本次分析目的是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找出物流管理骨干课程之间的体系关系。在SPSS聚类分析中,我们选择“Ward”聚类方法,度量标准使用“平方Euclidean距离”,结果如图1所示。x1一x35意义参照表3。

表3 因素载荷矩阵

从图1可以看到各课的归类情况。在一、二阶归类中:“会计基础模拟实训、仓储管理实训、国际货代实训”为一类,是专业基础类实操;“毕业论文答辩、顶岗实习、物流服务营销、物流配送管理、运输软件实训”为一类,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岗位多数是物流服务,运输配送等岗位是岗位核心操作类;“物流法规、检验检疫原理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基础、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英语”为一类,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类;“国际物流风险与保险、物流企业管理、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统计、供应链管理”为一类,是国际物流类;“经济学基础”为一类,是经济基础类;“货代英语、英语函电”为一类,是专业外贸英语类;“应用文写作、POS系统实训、商品学、物流成本管理”为一类,为物流岗位拓展类;“报送实务、关税理论与实务、采购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会计基础、仓储管理实务”为一类,是物流环节核心骨干课程;“高等数学”为一类,为数学类。

图1 使用Ward联接的树状图

二、优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策略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纬度,聚类分析则是根据变量意义将个案归为不同的类。从数据结构和计算形式上看,因子分析是一种“横向简化”的方法,聚类分析则是一种“纵向合并”的方法。二者相得益彰、异曲同工。

笔者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成绩的因子和聚类分析,与同类院校的任课教师、学科专家、物流企业的岗位经理交流、探讨,得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置建议如下:

在因子分析中,POS系统实训单独作为物流综合运用实训类,显然该实训内容少,综合性相对较弱,应做为课程实训。综合运用性实训,应该加入物流企业经营沙盘实训。

在聚类分析中,高等数学、统计与经济学基础没有聚类到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类中,说明高等数学、统计与经济学基础的授课内容、考试内容跟物流行业的关联较弱。应该加强三项内容体系的整合,形成数学经济类。会计基础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没有聚类在一类中,说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弱化,从而聚类错位。从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上来看,应该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加强物流案例的应用。货代英语、英语函电、国际货运代理三门课程没有聚类到一类中,说明课程的内容没有较强的联系。事实上,货代英语、英语函电跟国际货运代理的内容应该有很多重叠,在教学或考试中没有很好地融合相关专业知识。

三、结语

我们从学生成绩角度反思课程体系,是对学科科学建设必要的理性思考。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中,结果不完全相同,这与公因子的选择和聚类方法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也与课程变量数量较多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不能完全肯定学生成绩能反映学科能力要求,我们也不能排除教学过程、考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但总体来说对学生成绩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置提供一定的重要实证参考。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4-07-12].http://bgt.ndrc.gov.cn/zcfb/200511/t20051124_ 499685.html.

[2]教育部办公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24-31.

[3]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调研报告[R/OL][2014-07-14].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kx/201401/10/271901.shtml.

[4]周杰良,王建湘.高等职业教育园艺专业课程典型相关和聚类研究[J].安徽农业通报,2008(7):196-197.

[5]覃汉宁,凌媛,周振座.聚类分析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343-344.

[6]钟志强.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成绩因子与聚类分析的研究[J].软件导刊,2009(8):191-193.

[7]吴永生,魏巧米.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生成绩的定量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9):92-94.

[8]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1-87,143-172.

Factor and Classifying Analy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 Taking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HUANG Li-jun
(Departmentof Economics Management,Guangdo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angzhou 510440,Guangdong,China)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make a further study in scientific setting of curriculum for the emerging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In this study,factor and classify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With the research method mentioned,we’ve carried out analysis on course grades of 195 graduates from Logistic management major of Guangdo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during the years from 2012 to 2013.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argets for the 7 common factors(the Logistics base,International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practical post core competence,Basis of Economics,office secretary and the integrated use of training)of students’knowledge and ability training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argets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 cultivation scheme.However,there are also mismatches between course relativity and part ofthe courses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curriculum and course cont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should be accordingly improved by our analysis.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curriculum establishment;curriculum content;the factor analysis; the classifying analysis

G642

A

1007-5348(2014)11-0180-06

(责任编辑:曾耳)

2014-10-0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11JZD023);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YGL2013025)

黄立君(1970-),男,黑龙江龙江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