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岳英灵集》及传世版本概述

2014-02-11甘沛

图书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英灵刻本双边

甘沛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1 殷璠与《河岳英灵集》

殷璠(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学家、诗选家。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进士出身,曾经入仕。有关殷璠生平,史料记载甚少。《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大辞典》等工具书对他的记述均极为简单。国家图书馆李致忠先生在《宋刊唐宋人总集》一文中,对殷璠的生平进行了考证,述其进士未及第,做过文学之官,并推论他曾仕其家乡润州的文学,此职位品级较低,为从八品下。殷璠很快就辞官不做,长期退隐。

殷璠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辑选了《河岳英灵集》。《河岳英灵集》是盛唐时期的诗歌名家所著诗歌选集,所选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5)至天宝十二年(753)近四十年较为优秀的诗歌作品,包括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等极具盛名的诗人之名作。书前有殷璠所写的“序”与“集论”,概述其选诗宗旨及盛唐诗歌之成就。殷璠在自序中说:“窃尝好事,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粤若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诗二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下卷,起甲寅,终癸巳,伦次于叙,以品藻各冠篇额。”这段话把他编选《河岳英灵集》这部书的目的、范围、方法,都交代得很清楚。

殷璠在自序中还说:“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野体、鄙体、俗体。”进一步表现了殷璠独特的论诗观点。“兴象”是殷璠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首先提出的一个文艺美学概念,他在序文中批评了南朝至初唐一些诗歌作品,说“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而对盛唐时诸多高雅、自然的诗歌大加称赞,评陶翰的诗:“既多兴象,复备风骨”,评孟浩然的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首创了标举一家宗旨,诗选与诗评相对应的选诗体例,书中对所选每一个诗人的诗歌风格及特点略加评论,多有精辟的见解。所以,《河岳英灵集》成为了唐代人遴选唐诗中一部比较优秀的选本,它对后世编选诗歌选集具有较大影响。

2 《河岳英灵集》卷数的变迁

关于《河岳英灵集》的分卷,在清代时颇有异议。宋、元书目中对此书的著录是二卷,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定它实为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到:“是集……仿钟嵘《诗品》之体,虽不显分次第,然篇数无多,而厘为上、中、下卷,……《文献通考》作二卷,盖字误也。”四库馆编纂《四库全书》,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然后再行抄录。选入《四库全书》的《河岳英灵集》,采用的底本是明代刊刻的“三卷本”,原因是宋刻本《河岳英灵集》存世太过稀少,世人已鲜有人知。而《四库全书》编纂者认为《河岳英灵集》只有三卷本,言《文献通考》中著录的二卷,是因为字误,其实是不存在的,实在是过于武断了。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对此进行了批评。他说:“近人撰集书目,仅据俗本分卷而为之说,曰推测其意似以分上、中、下三品,实啻痴人说梦。古书可贵,即此可见。”

其实,殷璠在自序中把此书的分卷,说得很清楚:“诗二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下卷”。同时,在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一书中亦有:“《河岳英灵集》二卷,唐进士殷璠集常建等诗二百三十四首”,《新唐书·艺文志》对于此书的著录也是二卷,由此可见 《河岳英灵集》在唐宋时确是分为二卷的,只是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三卷。从现存各种版本来看,元代未见有刻本传世,文献中亦无记载,故可以判断《河岳英灵集》从二卷过渡到三卷的大致时间是明代初年。

3 《河岳英灵集》之宋代版本

《河岳英灵集》现在存世的最早版本,当属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宋刻本。从其版式来看,版心白口,版心上镌刻有本版字数,边栏为左右双边,所用字体为欧体,这些都具有宋版书的特点。纵览全书,文中多有避讳字出现,每个应避讳之字,皆缺少末一笔来表示。全书大致计有“筐”(卷上第十六页)、“敬”(卷下第二十四页)、“恒”(卷上第三十一页)、“贞”(序文第一页等)、“桢”、“署”(卷上第十六页)、“树”(卷下第二十三页)、“昚”(卷上第十四页)、“廓”(卷上第二十四页等)、“墩”(卷下第十三页),避讳所涉及的宋朝皇帝有宋太祖、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钦宗、宋孝宗及宋宁宗。但此刻本避讳极不严谨,书中遇到该当避讳的字,也有不加避讳或者前后避讳并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比如“玄”(卷上第二十一页)、“弦”(卷上第二十五页)、“絃”(卷上第二页)、“洹”(卷下第二十七页)、“曙”(卷上第二十九页)、“署”(目录页)、“树”(卷下第三十四页)、“昚”(目录页)、“郭”(卷上第二十六页)都没有避讳。宋代刻书行讳甚严,书中文字不仅要避讳当朝皇帝及其先祖的名字,就是字音相同和字义相同的“嫌名”也要避讳。尤其是官方所刻之书,避讳十分严格,决不允许不加避讳的情况出现。而此部《河岳英灵集》避讳相当随意,说明其并非是官方所刻。书中所查到的缺笔讳字,按时间区分,最晚至南宋的宁宗。储光羲《杂诗》“达士志寥廓”、王昌龄《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送至白马寺宿》“南风开长廓”之“廓”字都缺末笔,用来避讳宋宁宗赵扩的嫌名。所以,清代著名藏书家莫友芝在他所著《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中说道:“篇中宋讳或避或不避,惟廓字,宁宗嫌名,数见皆缺笔,盖宁宗时所刻也。”莫友芝认为书中的“廓”出现在两处,均行避讳,推断此书应当是在南宋宁宗时期所刊刻。此外,书中宋理宗嫌名“巡”并不加避讳(卷下第二十九页),因此莫友芝的推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版式风格、字体、讳字、卷数等可知,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河岳英灵集》(二卷)当是南宋晚期私家所刻。

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本《河岳英灵集》,存世极少。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国内仅有两部,均藏国家图书馆。其中之一在清代时正是被莫友芝收藏,书中题有莫友芝校跋。莫友芝是著名学者、诗人,一生著作颇丰,同时他又是古籍收藏大家,亦精于训诂,对于版本、目录、金石之学也极为精通。他对《河岳英灵集》的精细校勘,也增加了这一部书的版本价值。此部书品相上佳,全书完整无缺。而另一部书前后略有残损,甚为可惜。宋刻本《河岳英灵集》从版刻艺术看,也可称为精品,刻工技艺纯熟、细腻,字体秀雅脱俗,观之令人赏心悦目。而明清所刻,其艺术观赏性远不如宋刻本。

4 《河岳英灵集》之明清版本

除宋刻本外,存世较早的就是明代刻本了。明代所刻《河岳英灵集》均是三卷本。查阅各种古籍书目,《河岳英灵集》约有十种刻本存世,现将它们的版本、版式罗列于下:①明刻公文纸印本:十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版心白口。②明刻本:十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版心白口。③明覆宋刻本:十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版心白口,单黑鱼尾。④明刻本:九行十七字,四周单边,版心白口,有刻工。⑤明刻本:九行十五字,四周单边,版心白口。⑥明程明恕刻本:十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版心白口。⑦明嘉靖刻本:十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版心白口。⑧明隆庆三年杨綵刻本:九行十八字,四周双边,版心白口。⑨明万历三十一年张士才刻本。⑩明崇祯元年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十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版心白口。除雕版刻本外,国家图书馆还藏有明代抄本《河岳英灵集》(三卷),这也是现存最早的抄本《河岳英灵集》。

从上面列举的版本看,①-⑥并无具体刻书之年,无刻书年是因为这些古籍本身缺乏明确的版本信息,只能从某个时代的版刻风格来大致推断它是何时期所刊刻。比较它们的版式,前三种是完全一致的。第一种明刻本,现存苏州博物馆,此本印制比较特别,是公文纸印本。所谓公文纸印本,是指为节省用纸,将书刷印在官府废弃的公文的背面,这样的印本比较罕见。第三种明覆宋刻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有著录,台湾中央图书馆收藏有明覆宋刻本。覆刻本即翻刻本,与原刻相比不论是版式,还是内容,应该是完全一样的。但此《河岳英灵集》是三卷本,而宋刻《河岳英灵集》只有二卷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和台湾中央图书馆认为三卷本是覆宋刻本,其对版本的著录是不正确的。⑤-⑩都属丛书零种,嘉靖本收录于《唐人选唐诗六种》,隆庆本收录于《六家诗选》,万历本收录于《唐诗六集》,崇祯本收录于《唐人选唐诗八种》之中。嘉靖本与崇祯本,《中国丛书综录》也有著录。

清代刊刻的《河岳英灵集》仅有二个版本,一为清康熙三十二年黄虞学稼草堂刻本,其版式为八行十九字,左右双边,版心白口,也是作为丛书零种收入《唐人选唐诗八种》;一为清光绪四年刻本。光绪四年所刻《河岳英灵集》,各图书馆对它的著录并不一致。如:在“高校古文献资源库”中,复旦大学图书馆著录为 “清光绪四年秀水高行笃仿宋刻本”,吉林大学图书馆著录为“清光绪四年扬州赖丰烈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著录为“清光绪四年扬州高行笃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著录为“清光绪四年辽阳赖氏刻本”。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对此刻本著录相对准确,余者在版本著录上或多或少都有错误,主要表现在对刻书者的认定存在着差异。光绪四年刻本《河岳英灵集》,内封牌记是这样写的:“仿宋本河岳英灵集二卷,光绪戊寅,秀水高行笃据独山莫氏藏本手书,辽阳赖丰烈校刊于扬州”。从内封牌记中,可以得知,光绪四年时,祖籍秀水的高行笃根据莫友芝所藏的宋本《河岳英灵集》,仿照宋本格式手书写样,由祖籍为辽阳的赖丰烈在扬州进行了刊刻。古代刻书,要先在纸上写样,然后才能上版雕刻、刷印。也有刻书者请名家写样的事例。高行笃是清末书法篆刻家,赖丰烈在刻书前请他写样,可见其对《河岳英灵集》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内封牌记的分析,那么,对光绪四年本《河岳英灵集》的正确、规范的版本著录应当是“清光绪四年辽阳赖丰烈扬州刻本”。

除以上两种版本,在康熙时尚有一卷本《河岳英灵集选》行世,经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王士禛对殷璠原本《河岳英灵集》删减后刻印成书,收录于《十种唐诗选》。此书卷端题有:“唐殷璠元本,新城王士禛删纂”,故它虽仍以《河岳英灵集》冠名,但实际上已经不是殷璠辑选本了。

5 结束语

《河岳英灵集》在刊刻之初,即为世人所重,后又多有参详、仿照其体例选编诗歌集者。宋刻本虽传世已稀,明清时梓人重刻亦不绝于世,终不使此书湮没。

[1]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 翁连溪.中国古籍善本总目[M].北京:线装书局,2005.

[3] 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版本考[J].文献,1991(4):3-13.

[4] 殷璠.河岳英灵集[M].扬州:赖丰烈,1878(清光绪四年).

[5]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6] 李致忠.宋刊唐宋人总集[J].文献,2006(2):3-4.

猜你喜欢

英灵刻本双边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The Intralingual and Interlingual Construction and Spread of Du Fu’s Images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