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

2014-02-11祝春晖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图书馆院校素养

祝春晖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405)

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

祝春晖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405)

以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标准为参考,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在教育对象、模式、内容及形式上的差异。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提出适用的建议。

图书馆 用户教育 高职院校

1 引言

我国高校图书馆历来比较重视用户教育。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主要表现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国内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普遍能够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1]。以图书馆作为主体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除系统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外,还包括馆舍现场参观、讲座、技能比赛等形式。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即以提升用户个人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适用的信息素养标准就是制定教学计划、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通用标准体系,如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0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内容涉及信息意识、需求表达、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道德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标准。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全国统一认可的培养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但是在一些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些区域性和局部性的标准体系已经形成,如《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2]。这些标准提出了高校学生应该达到的信息素养能力,它对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类似的标准基本上是针对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对高职院校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并没有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不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规模、硬件设施、技术力量与本科院校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因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不能简单地以普通高校用户教育适用标准来要求自己,而是要结合高职教育对象的特征、开展教育的师资力量等客观情况,提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

2 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对象

用户教育的对象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水平。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对象仍以在校全日制大学生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虽都是高等教育,但在培养目标上却有显著的差别。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按照社会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课的职业导向,即对某个职业岗位进行职业分析,了解构成这一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支撑其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实践性教学的时间较多,在校3年基本上有1年左右的时间是在校外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时间基本上只有大学一二年级这两年。这种学制设计上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但其思想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都比较强。图书馆在面对这样的学生开展用户教育时,不可能照搬本科院校那套系统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侧重于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此外,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教师、管理人员及校内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对象,但从高职院校开展的各类用户教育活动来看,教职员工鲜有参加。这并不是说教师很少利用图书馆。教师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是图书馆学术性数字资源使用的主要群体。但是,他们的信息获取与检索能力较强,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各种资源,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更习惯通过自我摸索、他人经验推荐,一对一地寻求解决途径,而不愿意参与图书馆的各类教育活动。教师、管理人员及校内其他工作人员虽然都可成为用户教育的对象,但无法改变学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主要对象的客观事实。

3 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基本模式

以高校图书馆作为主体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几乎都是从文献检索课发展而来的[3]。在上世纪的 80年代,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后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文献检索课也顺应其变化,增加了大量的网络信息检索方面的内容。随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迅速增加,图书馆也开展了以数据库使用为主题的系列培训。这种培训从教育模式上看是一种通识教育,它淡化了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可以集中在一起学习。

在实践中,高校图书馆也逐步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开展通识教育之外,图书馆也尝试走入课堂,与专业老师合作开展带有专业色彩的信息素养教育,如特定专题的信息查找与利用。这种模式多是以学科馆员为依托,使其嵌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检索技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这种形式的教育是一种整合教育。

通识教育和整合教育在普通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中并行不悖,同时存在。而且,随着学校对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视,整合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在高职教育中,这种模式则不大适用。究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信息需求。整合教育之所以能在普通高校开展,是因为专业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需求。学生查资料、写论文、做研究,信息需求是广泛存在的,学生需要去搜集信息。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不存在写毕业论文的要求,更谈不上做研究,对于专业信息的需要,更多的是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查找的多是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较少关注专业领域的前沿性研究。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存在于专业图书之中。纸质图书是高职院校学生利用的主要文献类型,相比之下,学生对专业期刊和学术性数字资源的利用并不普遍。在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中,专业期刊和学术性数字资源的使用者多是教师群体。二是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数量偏少,技术人才匮乏,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基础性的日常工作,很多深层次的服务无力开展。普通高校之所以能开展整合教育,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几乎不设学科馆员,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专业背景单一,缺乏相应的其他学科专业背景知识,也不具备开展整合教育的能力。三是课程设置。高等教育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减少课程学时和学分,增加自学环节和自学时间;另外,由于文理渗透加剧,新学科不断产生,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大多不超过两年,在校期间,既要学习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课程,还要求有一定量的实训课时,教学时间的分配本身就比较紧张。由于教学时间的压缩,有限的时间主要用于保障核心的专业课程,部分非核心的专业课都只能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下,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就很难分配给信息素养教育。

相对于整合教育来说,通识教育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不高,形式也更灵活。它不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具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就可胜任。它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针对用户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讲,图书馆有能力开展的用户教育应是通识教育。

4 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内容及形式

4.1 用户教育的内容

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内容与用户需求、接受能力、馆藏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用户教育的内容应是用户切实需要而图书馆员又能胜任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用户是本校的学生和教师,其利用的馆藏资源类型存在差别。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的信息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例,对于刚入校的新生,应适时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介绍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借还图书流程、馆藏资源概况,指导他们查找馆藏图书以及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基础服务。这有利于激发新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更多地利用图书馆。对于有一定图书馆知识基础的学生,则可以侧重信息检索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并结合网络信息检索和图书馆数字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主要的数据库,从检索方法以及功能的使用方面加以介绍。还可增加专题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内容,介绍某一领域主要信息源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评价与利用专题信息的能力。这种专题用户比较感兴趣,而专业性又不是很强,图书馆员能够胜任教学任务。还可以针对教师群体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中的信息查找”“如何撰写学术论文”,针对学生群体开 设“就业信息的查找与利用 ”“大学生考证信息的查找 ”“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的查找”等。

由于图书馆用户教育很多是在文检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内容历来有重检索、轻利用的倾向,重视对数据库使用方法的介绍,而对信息来源、评价及利用则不太重视[4]。在当前网络盛行、国民阅读率整体偏低、读者到馆率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定位更需用心设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既能体现图书馆特色,使之不与其他机构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雷同,又能吸引用户参与,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以图书馆为主体开展的用户教育,其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图书馆使用方法的介绍,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这个中心,将技术因素与人文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今的大学生基本都会使用搜索引擎,具有基础的网络检索技能,但这也使得很多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搜索引擎,大部分同学面对检索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惯用的网络搜索引擎。在遇到需要进入数据库检索的问题,用搜索引擎根本无法获得答案时,则一筹莫展。这恰恰反映出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要重在引导学生树立利用图书馆的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使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正确分析、评价和利用。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仅仅是用户教育内容的一部分。用户教育应在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获取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培养。这些内容均需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4.2 用户教育的形式

4.2.1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普通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形式主要以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为主。授课教师通常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利用图书馆和进行信息检索的直接经验感知。这种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体系,被纳入学生的选修甚至是必修课程体系中,并有相应的学时和学分要求。我国很多普通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能够参加并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数量较多。但在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几乎不可能被纳入到必修课中,即使是以选修课出现的也不多见。教育自主权的下放,也不可能动辄靠“必修”来维系课程。教学质量、学生的认同成为课程存在、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即使开设有信息检索选修课程,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较强的选修课。选择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的学生数量总体偏少,甚至可能使课程陷入因选修人数太少而无法开课的境地,信息素养教育作为课程难以为继。因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只能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的一种形式,而不能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

4.2.2 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学时,很多学校都会集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这正是进行图书馆宣传的好时机。宣传的目的在于让新生初步认识图书馆,唤起新生对图书馆的关注,引导新生走进图书馆,培养新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新生入校后的两个月内,图书馆应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参观、课堂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图书馆的基础概况,让新生进一步认识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可分专业分场次进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图书馆除在各宣传平台上出示通告外,也要让教学单位知晓。教学单位要求本系新生都要参加,这样可使相当数量的新生能够参加入馆教育,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4.2.3 专题培训讲座

不同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专题培训主题各有不同,但都要从用户角度出发,选择学生利用图书馆过程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图书馆制定的培训计划要让学生知晓专题讲座的安排情况。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培训的兴趣,可以尝试把图书馆的培训纳入学校的学术讲座管理体系中,学生可通过参加培训积累学时,获得学分。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参加一定学时的讲座,修有讲座学分才可毕业。图书馆的专题讲座与校内其他学术讲座一样,可以计学时,这种方式也能吸引到不少学生参与。

4.2.4 读者活动

以如何利用图书馆为主题的读者活动也是宣传图书馆、开展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好形式。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相对于培训讲座,他们更喜欢以活动的方式参与学习。图书馆可根据用户的特点设计一些以馆藏资源利用为主题的活动。例如,找书比赛让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指定图书,需要读者熟悉馆藏图书的布局和排架方法,读者从活动中可以掌握查找图书的方法;信息检索技能比赛,设计只能通过数据库检索才能完成的试题,激发读者对馆藏数字资源使用的兴趣和热情;评选读书之星,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更多地利用图书馆。

4.2.5 在线教育课程

在线教育课程主要通过提供网页表单或开设讨论区的形式来实现交互性操作练习、在线帮助、在线导航、在线测验等功能。这种教育形式最大的特点在于用户可以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让所有用户都参与的终极目标。同时,它可以让用户按自己的节奏和知识结构来安排学习进度和选择学习内容,用户选择更加自主灵活。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也有在网上提供在线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教学缺乏互动,很多都是单向传授,教学内容也没有做出变动,仅将课堂授课的课件放到网上作为在线课程教学内容,很多在线学习仅限于提供Word文档、PPT课件或PDF文件的下载和浏览,音频、视频形式的教学媒体很少,缺乏在线交流和帮助。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是我国图书馆用户教育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有益补充。在线教育课程不应该是现场教学的网上翻版,而是要与现场授课有机结合,要有相应的开发指南和建设标准,使之真正成为完善的虚拟学习社区。

5 结语

开展用户教育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实践发展的要求,它不但可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能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要借鉴普通高校用户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1] 杜红.研究生与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比较[J].图书情报工作,2013(4):96-98.

[2] 张晓娟,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95-101.

[3] 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用户教育研究课题组.网络条件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用户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3(6):228-231,209.

[4] 孔兰兰,金潞.中日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教育的比较[J].图书馆学研究,2010(7):30-32,36.

[5] 赵俊颜.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实践[J].图书馆学刊,2012(8):49-51.

[6] 安娜.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77-79,100.

[7] 牛淑会.数字化时代中外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0(33):173-175.

[8] 安静 宜.论高 职学生职业 素质 的培 养[J].教 育与 职业,2008(5):172-174.

祝春晖女,1976年生,副研究馆员。

G252

2014-06-12;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图书馆院校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