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壶的造型艺术浅谈

2014-02-11唐志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宜兴葫芦

唐志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葫芦”壶的造型艺术浅谈

唐志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文化是历史的记忆、沉甸、辉煌与重生。紫砂艺术穿梭于无限的宇宙空间中,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但它的根基永远扎根于生活,永远深情于天空和大地,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

紫砂、葫芦、曼生

1、前言

紫砂,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它是一门历史悠久既年轻又古老的文化艺术,因为现代紫砂艺术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紫砂是土与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一件件作品从紫砂艺人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紫砂艺人的个性,装点着紫砂壶的美丽。 紫砂,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这个世界。

陈曼生就是紫砂艺术界里一位具有伟大灵魂的“壶艺家”。他不仅是紫砂大师,更是一位创作大师,他在当时紫砂壶型单调古板而新生的“炉均釉”装饰备受追捧的时期,大胆创作了新颖明快的紫砂壶形,从而拓展了紫砂“光货”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提高了紫砂的社会地位。

陈曼生和他的朋友们一共创新设计出了十八种新式壶形,被后人称之为“曼生十八式”。有的人说曼生不止十八式,甚至更多。可见曼生在紫砂艺术中堪称惊人的创造力。

2、浅谈“葫芦”壶的造型艺术

何为“曼生壶”,它是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等人成型,再由陈曼生和他的朋友题字铭刻的茶壶,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曼生壶”的造型新颖独特,制作精湛,配有经典的书画装饰,创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新的紫砂艺术风格。

“曼生壶”的造型取材是多方面的,有取自然现象的“却月”、“饮虹”、“横云”等;取植物形态的有“瓜形”、“葫芦”等;取实用器物的有“钿盒”、“覆斗”、“牛铎”、“井栏”等;取几何形体的有“合欢”、“春胜”、“员珠”、“方壶”等;仿古器物的有“石铫”、“百衲”、“占春”。那么,我们来浅谈一下“葫芦”壶的造型艺术。

葫芦壶,从整体上看,神似植物葫芦,肩与底部皆圆鼓、微束腰。能全方面体现出壶身的立体感。壶注稍弯向上,与向下弯卷的壶把交相辉映,视觉上平衡、舒适。壶盖为穹形,上有半环形盖钮,盖钮又有可移动的小圆环,颇为有趣。葫芦壶将植物的生机勃勃完美的展现出来。

当时,曼生所制的葫芦壶,壶身铭刻:“田家屋上,山窗依样”,署款“曼生”。通过这句铭刻,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曼生积极的人生观,淡泊名利、向往宁静致远的农家田园生活!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意境紫砂艺术大师,可谓是水到渠成创造出传世的“曼生十八式”壶。

3、总结

虽说葫芦壶在市场上很易见,也确被许多名家大师掌握了葫芦壶的制作工艺和技巧,但是对于清朝那个时候的紫砂艺术水平来说,葫芦壶由于其新颖时尚,简洁明快,美观新潮的壶形的横空出世,它改变了当时紫砂“承袭前代的造型,陈陈相因,无甚变化”的尴尬局面。它是紫砂造型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历史进步。虽说“曼生十八式”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但它一直影响到现在紫砂茗壶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创造好的紫砂作品必须发自内心,源于心灵和灵魂,源于自然,源于生活,还需要正确的表现方法。只有一心一意徜徉于艺术的实践中,思路才能打得开,才能取得进步。

紫砂艺术穿梭于无限的宇宙空间和时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与学习能力。它的根基永远扎根于生活,永远深情于天空和大地,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宜兴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劲松壶”的造型艺术及文化内涵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