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2014-02-09曾萍萍

教育观察 2014年5期
关键词:平行线分母体验式

曾萍萍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江苏南京,211106)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抱怨——“我都讲了这么多遍了,你们怎么还记不住”。其实,没有对知识的内在体验,知识就很难被内化。陶行知先生说:“体验出真知!”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能理解它的本质意义,才是有根的知识。而体验式教学正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知识可以传授,方法只能习得,就像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课堂上如果不能让每位学生经历有效的体验过程,就不会收到好的课堂效果。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儿童时空身心的完全解放。体验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体验式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亲身经历,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呢?笔者从以下四个环节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在预习自学中初次体验

教师要把握教材,理清思路,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分析好学情。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由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联系,与通分也有联系,因此上课前,教师做好学情调查,和同学们交流了以下几个问题(如表1):

表1 小学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体验卡

通过填空题,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分数,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也不同。通过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不仅回顾了计算方法,更感知了分数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把两个异分母分数通分,学生明确了不同分母的分数转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只要通分就可以了。这些问题的交流既分析了学情,同时也帮助学生找到类似知识的经验,为学习新知做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进行认知建构学习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在《比的意义》一课中,由于比的意义与除法、分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笔者在设计体验卡的“知识准备”部分时就以此为切入点,第1题主要复习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第2题解决两个数量倍比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除法计算。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再调整教学设计(如表2)。

表2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学习体验卡

学生的体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在初次体验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但并没有真正形成数学知识上的意义建构,因此会产生各种疑问。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学会从这些疑问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思维。

二、在教学活动中再次体验

体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和方式,关注体验,就抓住了学习活动的关键和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反思中丰富体验。

例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中,在探索长方形的特征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猜想它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小组内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具体的操作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学生对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如表3)。

表3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

和正方形》学习体验卡

体验一: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1.我要验证的是: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打“√”)。

2.我的验证方法是:________。(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3.我是怎么验证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学生可以通过量一量的方法,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也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分别横着对折,竖着对折。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也可以通过对折,将四个角重合在一起,然后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操作、交流。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想,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如在《认识平行线》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逐渐体验平行线的画法(如表4):

表4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线》学习体验卡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学生可能利用手中的工具——文具盒或直尺的两条边画,也可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师让学生注意比较用文具盒或直尺的两条边画平行线和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用文具盒或直尺的两条边画平行线有局限性,自然就产生了怎样画出符合一般要求的平行线的需求。

教师让学生画平行线时亲历创造平行线的过程,同时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到平行线的特点,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使学生亲身体验创造过程,在“做”中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三、在思考交流中建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过程的设计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对新知的体验中深刻地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并且预设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体验学习后可以初步建构对新知识的认识。例如在《比的意义》一课中,比的意义的建立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杯数与杯数的比,即同类量之间的比;第二层次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即不同类量之间的比。笔者分别设计了体验活动一和体验活动二。“体验活动一”又分为两个小层次:一是让学生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预习体验呈现出差比关系和倍比关系,由此在倍比关系的基础上引出“比”;二是让学生体验到比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顺序。“体验活动二”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实际上表示的就是速度。

在体验活动一和体验活动二完成后,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体验到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为学生概括、归纳出比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这两个体验活动的展开,学生对于比的认识由浅入深,不断增强。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例1和例2的共同点,都是“两个数相除”,再将这个认识类推到比的意义的认识,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这样,学生完整经历了从“问题情境到初步建立意义”的过程。这样的设计相比起将比的意义直接呈现给学生要深刻、自然得多(如表5)。

表5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学习体验卡

四、在练习应用中发展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其价值与魅力。

例如在《比的意义》一课中,在拓展深化环节,教师首先呈现了一组有关比的资料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到生活,去体验生活中比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比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一些文字和图片介绍了黄金分割这一特殊而有趣的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感受到数学创造出艺术美。这一教学环节对比的意义进行了一个深度挖掘。又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明白:圆的车轮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圆心,这样,汽车在前进过程中,就会保持平稳,跑得既快又稳。这一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总之,数学体验式课堂是本真自然、生命灵动、整体提升的课堂,是知识课堂、生命课堂、智慧课堂的辩证统一。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努力强化体验意识,以学生的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体验式教学用好了,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还收获了学习的方法、自信、智慧等。体验,真正让学生进入生命成长的状态;体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苏飞.走进数学生态课堂[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平行线分母体验式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平行线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