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州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2014-02-07覃志春魏添梅李永平谭璀榕雷红萍喇晓萍曾有韬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品比叶锈病临夏州

覃志春,魏添梅,李永平,谭璀榕,雷红萍,喇晓萍,曾有韬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 731100)

临夏州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覃志春,魏添梅,李永平,谭璀榕,雷红萍,喇晓萍,曾有韬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 731100)

以临麦33号为对照,在临夏县对12个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增产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的有3个品系,分别为06-66-12、08-007、06-43,平均折合产量5 180~5 480 kg/hm2,增幅为16.93%~23.70%。3个品系综合性状好,落黄正常,抗逆性较强、适宜当地种植。品系06-111-10、99106-2、03-66-12、99209-18-3和97114表现较好,其余品系表现一般,有待继续试验或进一步改良利用。

春小麦;品比试验;临夏县

春小麦是临夏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了推进临夏州及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的春小麦生产,不断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丰产、多抗的春小麦新品种,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对2012年品鉴和品比试验中表现突出的材料,2013年进行了进一步的品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系)

参试春小麦品种(系)共有13个,对照品种为临麦33号,均由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临夏县曹家村,前茬为娃娃菜,地势平坦,自流灌溉。秋后机耕深翻,立冬后灌冬水打耱保墒。播种前平整土地,划区做畦,基施农家肥9 000 kg/hm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行距20 cm,播种量为525万粒/hm2。试验于2013年3月24日采用人工步犁播种,于7月29日收获,其余管理同当地大田。全生育期观察记载物候期及抗逆性,抗倒性、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分级标准参照国家小麦区试《小麦田间试验记载标准》,收获前在每小区中间行连续取样10株考种。按小区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05~112 d,其中以06-111-10最短,为105 d,较对照品种临麦33号短2 d;06-043 的生育期最长,为112 d,较对照品种临麦33号长5 d。株高为90~123 cm,06-121-9最低,为90 cm,较对照矮15 cm,99106-2最高,为123 cm,较对照高18 cm。幼苗习性06-043为匍匐,08-007、06-111-10、06-121-9、99106-2及对照品种临麦33号为半直立,其余品系均为直立。整齐度06-080、97114、06-121-9、99106-2、99209-18-3、06-66-12为一般,其余品种(系)为非常好。熟相所有品种(系)均为正常。

2.2 抗逆性与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2可知,06-080、97114、99106-2和99209-18-3有倒伏现象,其他各品系均抗倒伏。各品系均对条锈病免疫。品系03-66-12对叶锈病免疫,06-080、06-043、08-007、06-111-10、99106-2和对照品种临麦33号高抗叶锈病,06-111-5、97114中感染叶锈病,06-121-9、99209-18-3、06-66-12和06-085-12中抗叶锈病。99209-18-3、06-66-12、06-085-12、06-043、08-007、06-111-10、03-66-12及临麦33号对白粉病免疫,其它品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06-080、08-007、06-111-10、99106-2、03-66-12、06-66-12及临麦33号对叶枯病免疫,其它品系高抗、中抗叶枯病。08-007、06-121-9、03-66-12、06-66-12、06-085-12及临麦33号未见赤霉病,06-080发病率高,其它轻度感病。

平均穗粒数为37~48 g,06-043、06-121-9、99106-2、06-085-12最多,为48粒,比对照多10粒,穗粒数最少的是品系97114。参试的各品种(系)千粒重为27.70~39.07 g,最重的是06-043,为39.07 g;其次为06-111-5、06-111-10、99106-2和99209-18-3,为38.93 g,最轻的为品系97114。饱和度除品系08-007、06-111-10、99106-2、99209-18-3、03-66-12为饱和外,其余品种(系)为半饱满。

表1 参试春小麦品种(系)物候期、生育期及生物学性状

表2 参试春小麦品种(系)抗逆性及主要经济性状

2.3 产量

从表3可知,比对照临麦33号增产的品系有8个,其中06-66-12平均折合产量为5 480 kg/hm2,较对照增产23.70%,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08-007、06-043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5 280、5 18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9.18%、16.93%,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余较对照增产的品系有06-111-10、99106-2、03-66-12、99209-18-3、97114,较对照增产1.58%~14.67%,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品系06-080、06-111-5、06-121-9较对照减产1.35%~8.58%,但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06-085-12折合产量最低,仅为3 600 kg/hm2,较对照减产18.73% ,与对照差异显著。

表3 参试春小麦品种(系)产量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1)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变化较大,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的有3个品系,分别为06-66-12、08-007、06-43,折合平均产量5 180~5 480 kg/hm2,增幅为16.93%~23.70%,综合性状好,落黄正常,抗逆性较强、适宜当地种植。品系06-111-10、99106-2、03-66-12、99209-18-3和97114,表现较好,其余品系表现一般,有待下年继续试验或

进一步改良利用。

2)2013年春小麦生长发育期寡照、多雨、热量高中有降,但也变化多端,特别是3月高温无雨,7月上旬多雨寡照均创造临夏有记载以来的历史之最,造成个别品系的倒伏,致使小麦抗病性不能充分体现,在小麦生长期对条锈病免疫和近免疫的品系表现不太明显,而赤霉病感染较明显,发病率高,籽粒灌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当年的气候对小麦生长不利。

(本文责编:陈珩)

S512.1

A

1001-1463(2014)10-0011-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4.10.004

2014-06-26

甘肃省重大专项(1203NKDF018)、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1304NKCN125)、临夏州科技项目(2011-N-Y-01)部分研究内容

覃志春(1967—),男,甘肃临夏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13519003118。

李永平(1964—),男,甘肃临夏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13993000783。E-mail:lyp1686@163.com

执笔人:魏添梅

猜你喜欢

品比叶锈病临夏州
2021年寿光市玉米品比试验分析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河南省55个冬小麦品种叶锈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赋予谷类作物叶锈病抗性
杨树叶锈病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策略
临夏州走访纪实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福建莆田地区茄子引种品比试验
临湘市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