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10年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预测分析

2014-02-07张绿云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国际太空 2014年3期
关键词:阿里安总需求需求预测

张绿云(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未来10年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预测分析

张绿云(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3年6月,隶属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委员会(FAA)的商业航天运输管理协会(AST)和美国商业航天运输咨询委员会(COMSTAC)联合发布了《2013年商业航天运输预测》报告,对未来10年(2013-2022年)地球静止轨道(GSO)和非地球静止轨道(N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

1 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综合预测

未来10年,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强劲,预计共发射312次(2012年的预测值为291次),将565颗卫星(2012年的预测值为509颗)送入预定轨道。其中,GSO卫星需求为228颗,年均发射需求为18.2次;NGSO卫星需求为337颗,年均发射需求为13.0次,是过去10年的年均发射次数的2.6倍。

2013-2022年全球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综合预测结果

2 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预测

与过去10年(1993-2012年)相比,未来10年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在数量上均有所增加,并趋向于更平稳发展。

1993-2022年GSO与NGSO的实际发射次数与发射需求预测

未来10年GSO商业发射市场需求预测颗

1993-2022年GSO与NGSO的实际发射次数与发射需求预测

GSO商业卫星需求预测

2013-2022年间,GSO商业卫星总需求为228颗,总体上呈现出先升后降,之后又平稳上升的趋势,年均发射22.8颗,2015年将达到最高值,为28颗。

GSO卫星质量划分为4个范围,即2500kg以下、2500~4200kg、4201~5400kg以及5400kg以上。

未来10年GSO商业卫星的质量预测颗

2004-2015年每年发射卫星总质量及卫星年平均质量

2008年,GSO小型卫星的质量上线从2200kg上调至2500kg,此类卫星在2011年和2012年的发射记录为0次。2012年,波音公司签订了全球首份全电推进小型卫星平台(BSS-702SP)合同,该卫星平台采用全电子推进系统,明显降低了卫星总质量。全电推进系统卫星存在入轨时间长等缺点,但其在质量及发射成本等方面存在优势,许多卫星制造商纷纷表示未来将为客户提供此种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未来10年质量小于2500kg的卫星年均需求为2.9颗,占总卫星需求的13%,明显高于2012年预测的4%。2013年此类卫星需求为1颗,2014年为0颗,2015年上升至4颗,此后基本维持在3~4颗。质量超过5400kg的卫星年均需求超过9颗,占总卫星需求的40%,仍占据GSO商业卫星市场的主流。2500~4200kg的卫星需求占总需求的27%,年需求基本维持在5~6颗,2014年和2015年达到8颗。4201~5400kg的卫星需求占总需求的20%,年需求基本维持在4~6颗,2013年为1颗。2004-2012年,卫星的平均质量基本维持在4000~4500kg,2012年达到4950kg,之后2年,在此基础上稳定上升,2015年开始随着小型卫星需求的增加,平均质量开始有所下降。

GSO商业发射需求预测

未来10年,GSO商业卫星总发射需求为182次,均由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年发射需求基本维持在16~19次。2015年发射次数将上升到最高值,达到23次。其中,“一箭双星”发射需求为46次,占总发射需求的25%,其年发射需求在数量上基本维持在4~5次。

目前,GSO商业卫星大多由阿里安空间公司的阿里安-5(Ariane-5)和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质子-M(Proton-M)运载火箭发射。未来10年,随着新型火箭的不断涌现,发射服务商纷纷采取措施提高现役运载火箭的能力,GSO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阿里安空间公司为提高其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力,研制改进型阿里安-5ME运载火箭,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届时,其GTO的运载能力将从9.4t提升至11.3t,实现阿里安-5运载火箭同时发射2颗大型卫星的能力。同时,欧洲航天局(ESA)还将加快研制阿里安-6运载火箭,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其GTO运载能力为3~6.5t,主要用于执行各类有效载荷单星发射任务。而欧洲联盟-ST(Soyuz-ST)运载火箭虽然具备将中型卫星送入GTO的能力,但目前该火箭主要用于执行低地球轨道(LEO)发射任务。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持续改进质子-M/微风-M(Proton-M/Briz-M)运载火箭,最终将其GTO运载能力(从拜科努尔发射)提升至6.9t以上。该公司于2010年初将质子-M运载火箭投入“一箭双星”的发射服务市场,执行过多次发射任务,目前的年发射次数为6~8次,未来将达到12~14次。此外,俄罗斯还在继续研制新型“安加拉”(Angara)系列运载火箭,计划2014年进行首飞,并最终取代质子-M运载火箭。2020年前,俄罗斯政府将为航天项目(包括运载火箭)投资500亿美元,以提高其在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v1.1(Falcon-9v1.1)运载火箭于2013年9月成功首飞,验证了有效载荷与5.2m整流罩的分离技术,该公司还将开始进行GTO卫星的发射任务。猎鹰-9运载火箭同样具备“一箭双星”的发射能力,预计未来10年内每年将执行5次“一箭双星”的发射任务。同时,该公司正在研制“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以占领中重型商业卫星发射市场,预计于2015年投入使用。其GTO(从卡拉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运载能力将达到12t,该重型运载火箭一旦首飞成功,将同样具备同时发射2颗大型卫星的能力。此外,美国洛马公司将采用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Atlas-5)火箭再次进军GTO商业发射市场。

由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经营的海上发射服务公司已于2011年恢复运营,在2012年完成了3次发射任务,但在2013年的首次发射中遭遇失败。该公司进一步改进天顶-3SL(Zenit-3SL)运载火箭,减轻火箭质量、增加推进剂储量并加大整流罩尺寸,实现到2014年将GTO运载能力从目前的6180kg增加到6700kg的目标。而陆射天顶-3SLB/F火箭仍将用于GTO中、小型卫星的发射。

日本和印度也积极开拓GTO商业发射市场,但因发射成本高、运载火箭能力有限等原因,发展缓慢。日本三菱重工于2012年9月开始全面负责H-2A运载火箭(GTO运载能力为5800kg)的各项工作,降低发射成本,提升火箭在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努力改进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MK3的GTO运载能力为4000kg,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将尽快实现该型火箭的首飞。中国积极参与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老挝等国家的政府卫星发射任务。此外,韩国的罗老-1[Naro-1,全名为“韩国航天运载器”(KSLV-1)]火箭和巴西/乌克兰的旋风-4(Tsyklon-4)火箭都将用于发射商业GSO卫星。

随着全电子推进技术的应用,多数现役运载火箭都将具备“一箭双星”发射能力。与前10年相比,未来10年“一箭双星”发射需求趋于稳定,年均发射次数基本维持在4~5次。

“一箭双星”发射需求

近期GSO商业卫星任务模型

近期内(2013-2015年),GSO商业卫星已经签署合同,将由特定的运载火箭发射,但也存在因发射失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发射推迟。根据火箭发射服务商和卫星制造商提供的发射清单,与前3年(2010-2012)相比,2013-2015年GSO商业卫星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在卫星质量方面,2500kg以下的小型卫星需求为5颗,占7%;2500~4200kg的中型卫星需求为22颗,占31%;4201~5400kg的大型卫星需求为10颗,占14%;5400kg以上的重型卫星需求为34颗,占48%。2013年的卫星需求为20颗,其中9颗将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占45%;7颗由质子-M火箭发射,占35%;剩下的4颗由猎鹰-9和天顶-3SL火箭发射,各占10%。2013年的发射需求为16次,其中4次“一箭双星”发射,12次单星发射。2014年卫星数量将略有增加,达到23颗,其中13颗将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占57%;7颗由质子-M火箭发射,占30%;其余3颗由猎鹰-9和天顶-3SL火箭发射,分别占9%和4%。2014年的发射需求为18次,其中5次“一箭双星”发射,13次单星发射。2015年卫星数量大幅增加,将有28颗卫星等待发射,发射需求23次,其中5次“一箭双星”发射,18次单星发射。单星发射任务中,阿里安-5火箭的发射需求为10次,占56%;猎鹰-9火箭的发射需求为6次,占33%;质子-M火箭的发射需求为2次,占11%。纵观近期发射任务,GSO商业卫星主要由阿里安-5、质子-M和猎鹰-9火箭发射入轨,其中阿里安-5火箭发射需求稳定,且持续占据GSO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质子-M火箭未来3年市场占有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2015年大幅下降;猎鹰-9与“质子”火箭相反,未来3年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2015年大幅上升。

近2年GSO商业卫星任务模型

3 N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预测

商业航天运输管理协会对未来10年间的N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进行了预测。未来10年,随着NGSO通信卫星星座的补充、替换和“国际空间站”商业乘员及货物补给需求的增加,NGSO商业发射需求将大幅上升。未来10年NGSO商业发射需求为130次,总共将337个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NGSO商业发射市场需求预测

NGSO商业卫星需求预测

NGSO商业卫星主要包括商业通信卫星、商业遥感卫星、商业轨道航天器和其他商业发射卫星(指由于缺乏国内发射能力而采取商业发射方式进行发射的政府卫星)。未来10年NGSO商业卫星需求为337颗,总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发展趋势,其中,2013年为74颗,2014年下降至32颗,之后3年稳定上升,达到2017年的44颗,2018年下降至23颗,之后4年维持在19~20颗。在五类NGSO商业有效载荷需求中,其他商业发射卫星为123颗,占总需求的36.4%,总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其中,2013年为42颗,之后3年急剧下降,最低达到2颗,2017年迅速回升,之后6年均维持在11~12颗。商业通信卫星需求为120颗,占总需求的35.6%,所有的卫星集中在2013-2017年,从2018年开始无此类卫星需求。商业轨道运输需求为74次,占总需求的21.9%,总体上平稳发展,年均需求为7次左右。商业遥感卫星需求为17颗,占总需求的5%,年均需求为2颗左右。技术验证需求为3次,占总需求的1.1%。

未来10年NGSO商业卫星需求分布

NGSO商业卫星质量相差很大,包括质量为5400kg以上的重型卫星、4200~5400kg的大型卫星、1200~4200kg的中型卫星、600~1200kg的小型卫星、200~600kg的微小卫星和0.01~200kg的微卫星及纳卫星等。

2013年和2014年NGSO商业卫星质量分布颗

NGSO商业发射需求预测

因商业轨道运输及通信卫星星座部署的需求,未来10年NGSO商业卫星发射需求为130次,年均发射需求为13.0次,与2012年的12.8次基本持平。相对于NGSO卫星年发射需求,NGSO商业卫星年发射需求所占比例偏低。在过去10年中,NGSO卫星年均发射量为44次,而其商业卫星发射次数约5次,仅占12%。与前10年相比,未来10年NGSO商业发射需求显著上升,将超过过去10年的2倍。

NGSO商业发射市场发射历史与需求预测

未来10年,NGSO商业卫星发射次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16次下降到2022年的10次。2013-2016年,因“铱”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灾害监测星座”(DMC)卫星的部署需求及“国际空间站”商业乘员及货物运输需求,NGSO年均发射需求为16次,2015年达到17次。2017年之后,因包括“铱”星在内的通信卫星星座部署完毕,年均发射需求下降至11次左右。

未来10年,NGSO商业卫星发射将由NGSO大中型运载火箭和NGSO小型运载火箭完成,其中大中型运载火箭的年均发射需求为12.7次,占总需求的98%;小型运载火箭的年均发射需求为0.3次,占总需求的2%。与2012年的预测报告相比,因小型运载火箭发射成本偏高,大中型运载火箭具备“一箭多星”的发射能力,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将持续下降,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需求有所上升。

未来10年NGSO运载火箭需求预测

NGSO商业发射需求由商业通信卫星、商业遥感卫星等五大类发射需求组成。

商业轨道运输(包括载货与载人)总需求为74次,占NGSO商业发射需求的57%,比2012年预测的50%增加了7%。未来10年,商业轨道运输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然后平稳发展的趋势,其中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4次和5次,之后8年的年发射需求基本维持在8次左右。商业轨道运输将全部采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完成发射任务。其他商业发射卫星的总发射需求为29次,占NGSO商业发射需求的22%,总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平稳发展的趋势,其中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6次和5次,之后8年在数量上基本维持2~3次左右。该类卫星将主要采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达到27次,而小型运载火箭发射需求仅为2次。商业通信卫星的发射需求集中在前5年,年均发射需求为3次,总发射需求为15次,占NGSO商业发射需求的12%。商业通信卫星将全部采取“一箭多星”发射方式或作为搭载载荷进行发射。2018年之后,因大型NGSO通信卫星星座[“铱”星、“全球星”、“轨道通信”(Orbcomm)卫星等]部署完毕,其发射需求将急剧下降。商业遥感卫星发射需求集中在2014-2018年,年发射次数维持在1~3次左右,总发射需求为9次,占NGSO发射需求的7%,其中1次采用小型运载火箭发射,其余8次采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技术验证指新型运载火箭的技术验证,未来10年总发射需求为3次,2013年2次,2014年1次,占NGSO商业发射需求的2%。

2013年和2014年NGSO商业卫星质量分布

未来10年NGSO各类商业卫星发射需求预测

近3年NGSO主星任务模型

续表

近期、NGSO商业发射任务模型

基于发射服务商、卫星制造商、系统运营商、政府机关和一些分析专家给出的公开信息,总结出了近期(2013-2016年)NGSO商业发射任务模型。

未来4年共有猎鹰-9、“安塔瑞斯”、“第聂伯”、联盟-2、“猎鹰”重型、“隆声”、“人牛怪”、宇宙神-5、德尔他-4H、“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等运载火箭参与NGSO商业卫星发射任务。其中猎鹰-9火箭主要参与商业通信卫星、商业轨道运输和其他商业发射政府卫星的发射任务,发射需求为23次,占总发射需求的37%;“安塔瑞斯”火箭主要参与商业轨道运输任务,发射需求为10次,占总发射需求的16%;“第聂伯”火箭主要参与商业遥感卫星和其他商业政府卫星的发射任务,发射需求为10次,占总发射需求的16%;联盟-2火箭主要参与商业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发射需求为5次,占总发射需求的8%;隆声号等其他6种运载火箭的总发射需求为6次,占总发射需求的10%;其他9次发射任务未公布运载火箭名称。

4 小结

未来10年,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强劲,预计总共发射312次,将56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GSO卫星需求为228颗,发射需求为182次,均由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年均发射需求为18.2次;NGSO卫星需求为337颗,发射需求为130次,年均发射需求为13.0次。

发射台上的美国“人牛怪”火箭

根据2013年进行的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预测,未来10年商业GSO卫星服务需求总体上仍持续强劲,并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卫星质量上,重型GSO商业卫星仍占据市场主流。而随着全电子推进技术的发展,未来10年小型GSO商业卫星发展迅速。由于“轨道通信卫星”、“铱”星和“全球星”卫星星座的替换需求以及“国际空间站”商业乘员/货物补给需求的增加,未来10年,NGSO商业卫星服务需求将大幅上升。

在商业卫星发射方面,未来10年GSO商业发射市场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改进现役火箭提高竞争能力。阿里安航天公司、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海上发射公司等发射服务供应商纷纷改进阿里安-5、质子-M、天顶号等现役老牌运载火箭,进一步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提高火箭可靠性和运载能力,满足发射市场需求,提高火箭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新型火箭加入市场竞争行列。猎鹰-9、“猎鹰”重型、“安加拉”、阿里安-6等新型运载火箭都将在未来10年进入GTO发射市场,将影响未来10年GSO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动向,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未来10年,NGSO商业发射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商业轨道运输占发射市场的主流,主要采用新型火箭完成发射任务,因此发射面临巨大的经济和技术风险。通信卫星星座的发射集中于前5年(2013-2017年),2017年完成“铱”星等通信卫星的替换之后便没有发射需求。商业遥感卫星发射需求相对稳定。

其次,用于执行NGSO商业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将陆续登场。阿里安航天公司的“织女星”(VEGA)、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罗老号-1、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瑞斯”、日本的“艾普斯龙”(Epsilon)运载火箭已于2012、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洛马公司的“雅典娜”(Athena)、中国长征-6在研小型运载火箭将在未来2~3年内投入使用,用于执行NGSO小型有效载荷的单星或“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的“发射者一”(LauncherOne)两级液体空射运载火箭预计于2016年开始进行商业发射服务。

第三,用于执行NGSO商业发射的一些老型号运载火箭将纷纷退役。美国国防部计划于2017年退役人牛怪系列运载火箭。俄罗斯的宇宙-3M(Cosmos-3M)、和“隆声”运载火箭也将在未来几年退役,由安加拉-1轻型运载火箭替代。第四,微卫星和纳卫星在NGSO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其中,微卫星通常采用小型火箭以“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而纳卫星则通常作为搭载载荷进行发射,随着商业亚轨道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小型轨道运载火箭的发展,未来此类卫星的发射市场将发生改变。

陆征/ 本文编辑

猜你喜欢

阿里安总需求需求预测
浅谈需求预测在企业中的应用
欧空局请求为阿里安6项目增加经费
阿里安6将发气象卫星
欧盟预订4枚阿里安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济南市物流需求预测
基于灰色模型对上海市电力需求预测分析研究
论中国当前供需结构性改革思路
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阿里安”5的改进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