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

2014-02-06吴吉东

职教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吴吉东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首次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后,专业群建设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研究者主要聚焦在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研究上,他们把本院校已有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作为核心专业或龙头专业,将与之相关联的专业按照专业群建设目标进行重组和整合,构建本院校重点专业群,如数控技术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纺织贸易类专业群、机电一体化制造类专业群、文科高职专业群、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群等等;他们或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产业链等外部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出发,对本院校的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和创新,构建符合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产业链发展要求的专业群。有研究者从专业群微观层面探究专业群课程体系,提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2]。也有研究者从理论层面对高职院校专业群概念、建设目标、建设特点以及集群优势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3]。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推动了特色发展和优势人才培养。然而,高职院校专业群中的教师发展鲜有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一个极其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发展,再好的专业群建设也只能是空谈。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视域,来探究教师发展,为提高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水平和促进深度发展提供必备的软实力。

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对教师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或龙头专业,由若干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合体,其建设是个复杂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体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等。无论哪一方面建设,都需要教师来设计、实施、评价、完善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高职院校专业群中极其重要也是最为能动因素,没有师资队伍建设,任何专业群都不会充分发挥其集群效应,彰显其优势人才培养方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对教师发展要求是多层面和立体的。

首先是科技水平要求高,作为专业群负责人,他们应是本专业群核心技术权威和领军人物;作为专业带头人,他们应是本专业群内某一核心技术的带头人;作为骨干教师,他们应是本专业群内直接指导学生操作技术的中坚。

其次是协调管理能力要求强,作为专业群负责人,他们需要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要协调好整个专业群建设和群内各个专业建设关系;作为专业带头人,他们应是教学团队的核心,要组织协调好本专业各项建设、教学和科研任务等;作为骨干教师和基础课程教师,承担着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文素养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要组织管理好学生,最大限度提高每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

再次是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强,专业群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要有企事业单位业工作经历和丰富实践经验,教师应该具备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方面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是要求具有“互惠共生”文化理念,全体专业群成员都应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共建共享本专业群内优质资源。

从上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对教师发展要求分析来看,高职院校专业群里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是多维的、全方位的,需要拓展多种教师培育路径,建立教师培育制度,实行校企互兼互聘,搭建共享平台,完善考评机制,实现群内教师优势互补。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教师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应着眼于本专业群发展中长期规划,着眼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略,着眼于发挥集群效应,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兼顾,拓展多种路径,实现科学协调发展。

(一)建立境内外高校研修长效机制

国内外知名高校历来就以前沿技术和人文气息浓郁而著称,高职院校专业群要从自身建设和发展需要出发,定期选派各个层面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时间可以是3个月、6个月和1年不等,被选派的教师需带着本专业群建设中相关的课题或任务去研修,学习先进专业技术、先进教学理念、先进管理机制以及有关人文素养培育等。高职专业群境内外研修项目也应该包括群内教师到境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是12个月-48个月。高职院校专业群还要完善本群中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健全继续教育考核政策和制度,与境内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被选派的教师回来服务本专业群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得本专业群建设始终紧跟世界、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良性发展。

(二)鼓励教师参与技术研发,支持教师兴办经济实体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旨在优化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样化、多类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升本专业群的综合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群综合竞争力和生命力,一方面是鼓励本专业群的专业教师从事技术研发,尤其参与相关企业重大攻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这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客观内在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重要途径,通过共同参与核心技术研发,加强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来培养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实现企业技术进步与高职院校专业群中教师培养双向共赢。另一方面是支持本专业群中掌握核心技术的教师开公司、办工厂等,校办经济实体可加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推动本专业群建设,提高各自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同时,校办经济实体也为本专业群的实训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实现“产、学、研”良性循环。

(三)完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制度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就是优化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专业群中教师首先要谙习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4]。高职院校专业群中教师培养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定期安排本群中各个层面教师到校企共建教师培育基地接受培训,或到优秀的企事业单位挂职煅炼,让专业教师把书本中学得理论知识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体验每个工作流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校企共建教师培育基地和优秀企事业单位实践基地应该由国家和区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导,给这些基地建设予以政策倾斜,组建“政校企”联盟,推进教师培养基地建设;高职院校专业群也要完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制度,作为岗位评聘和职称评定条件之一。

(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教师培育机制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求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教师培育机制,坚持“专、兼、聘”和“老、中、青”两个三结合,充分发挥集群效应。

围绕核心专业、次核心专业、相关平行专业、公共基础课等,按照专业群的教学需要和学科专业相近性原则,把相关的教师组合成若干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建设坚持“专、兼、聘”三结合。“专”指高职院校专业群专任教师,是群内师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他们专业背景和到企事业单位实践经历,承担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兼”指高职院校专业群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来自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也可来自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科研单位的科技骨干等,他们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师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部分专业课与大部分实训、实践课程教学任务。“聘”指高职院校专业群外聘教师,根据国家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高职院校专业群滚动发展新兴专业,需要聘请某些热门专业或紧俏专业教师担任相关教学任务。“专、兼、聘”三结合,既可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减少师资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又可满足本专业群实际教学需要,同时也利于本专业群师资队伍优化,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建设还需考虑到年龄结构,坚持“老、中、青”三结合,教学团队以教学名师为带头人、中年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为生力军,青年教师在教学团队中需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是教学团队的未来。要实现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须注重青年教师培育。根据团队青年教师现状,实行分类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教师培训基地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深造,调动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和完善青年教师培育机制。把高职专业群中的每个教学团队铸就成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现代教育技术精湛、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级各类优秀教学团队。

(五)搭建群内共享优质师资资源平台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综合竞争力和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它的“互惠共生”文化制度,群内各专业实行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体系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发挥特色,突出共性,强化群内渗透,提升培养多样化、多类型的人才质量。

搭建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包括搭建教师资源库平台和网络资源库平台两个方面。前者是按照本专业群中实际教学需要和课程相近原则,教师可以承担跨专业中的相近课程的教学科研任务;后者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把本群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讲授的内容制成视频资料,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也可把本群外的教学名师授课视频资料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网络资源平台可设“技术研发”、“管理方略”、“指导方略”、“教学研究”、“教案精选”、“专题讲座”、“文献资料”、“教学动态”、“操作指导”、“学生习作”、“自由讨论区”等栏目。网络资源平台为本专业群每一位教师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研修空间,教师也以将自己任教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感悟、教学困惑、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科研成果和专利等上传到平台上,和本群教师分享,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和任何一名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搭建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平台,本专业群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推动本群教师持续健康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发展关乎专业群能否发挥集群效应,关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结构现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各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调整专业布局,进行重点专业群建设,滚动发展新专业,淘汰过时的专业,提升本院校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调整、变革和竞争都终将落在教师发展上,教师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指导实训实习能力、人文素养等直接决定着高职专业群建设水平和发展方向,各高职院校专业群要拓展教师培育路径,与境内外知名高校建立研修长效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技术研发,支持教师兴办经济实体,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优化本群师资队伍结构,为本群教师发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凸显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技术性、多维性、层次性、实践性、互惠共生性特征,确保本专业群建设能够与时俱进,朝着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方向发展,提升各自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对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能力。

[1]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12-419&cata_id=N012

[2]孔庆新.高职专业群“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群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7):22-23.

[3]孙毅颖.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问题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1):36-38.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11101/t20111019_458782.html.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