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

2014-02-06徐国庆

职教论坛 2014年27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职业能力

□徐国庆

项目课程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职业教育界对它的热情有增无减。但同时项目课程在实施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剖析,有助于项目课程改革的深化。这里首先涉及到如何准确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这一关键问题。

首先,项目课程是否就是借助典型项目或服务这一载体进行教学的课程模式? 与传统课程模式不同,项目课程主张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因为只有有了这种载体, 学习过程才能产生工作成果;有了工作成果,才能真正形成职业能力。 任何以知识积累为特征的课程模式,都只是帮助学生获得了形成能力所需要的条件,而没有形成能力本身。但“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只是项目课程的表现形式,在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时我们更要充分理解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做中学”,否则很可能做了没有学。 “做中学”的“做”不仅仅是为了训练学生技能,更是期望通过“做”发展学生具有综合性质的职业能力,包括实际的操作能力,运用资源完成操作任务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工作问题的思考能力,以及相关职业素养。这意味着项目课程把“做”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颠倒了过来。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然后期望通过应用所积累的知识形成能力;而“做中学”是让各种学习要素在“做”的过程中发生,“做”成了学的手段,而不是学的结果。因而项目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如何运用好“做”这个手段去促使学习的发生。 如果把项目当成了目的,项目实施过程只是在实施项目,项目完成了则学习也就完成,那么这种项目课程就只是表面化的项目课程,它只会成为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一种补充,而不可能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模式。 这样的话,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会有根本性变化。

其次, 是否有了好的项目就有了好的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开发中,人们往往非常重视项目的选择。当然,不仅选择什么项目很重要,而且按照什么模式进行项目选择也很重要。比如有的课程可以用一个大项目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有的课程则需要一系列构成并列或递进关系的项目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课程的项目则只能是一个个微小的教学情境。然而如上所述,项目课程的实质是“做中学”,而“做中学”的关键问题是学了什么。因而项目课程开发中还有比项目选择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通过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深刻理解要教的内容。如果教师头脑的中的知识只是停留于传统的学科知识,那么他就不会深刻认识到项目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即使实施了项目课程,也很难把知识的学习与项目实施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所实施的项目课程, 就很容易成为一种表面化的项目课程,这种项目课程有项目活动的形式,却无项目学习的实质。 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超越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深入挖掘工作知识,并真正理解学科知识在工作情境中的实际意义。项目课程改革的深入, 是随着教师知识观的深入而深入的。而促进教师知识观深入的抓手就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召集资深的岗位专家系统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实际情境中的知识结构与学科知识结构的重大差异,理解行动对于获得这些知识的重要价值,以及通过行动来获得这些知识的方式,从而深化对项目课程及其实施策略的理解。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重要性为一线教师广泛认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深入度,以至分析结果还没有在课程建设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再次, 有了项目是否就会产生所需要的教学活动? 目前项目教学实施得好的课程通常都是实践性强的课程。 项目课程似乎成了实训课程改革的一种形式。这与项目课程的初衷是不一致的。理想中的项目课程应当是基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这一问题的发生,与其说是由于人们把项目课程误解为主要适用于实训课程的课程模式, 不如说是由于教师未能充分开发项目的教学功能所致。选择好了项目,如果不充分挖掘项目的教学功能,那么就不能促使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发生,以至项目课程仅仅成了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 然而依托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活动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它需要教师进行主动设计。 因此,项目课程开发,要在确定项目的基础上,深入地进行项目的学与教的活动设计。 在进行项目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清晰地知道,借助项目实施过程的哪个环节可以进行相关概念与原理的讲解, 借助哪个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深化对知识的内涵及其应用方式的理解, 借助哪个环节可以进行相关职业素养的教育等等。 只有当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学与教的活动, 项目才具备了完整的教学功能,这种教学才是项目教学。

对项目课程本质的上述三个方面分析,同时也说明项目课程的确是操作难度比较大的一种课程模式。 但这种难度既是源于课程模式本身,同时也是源于我们已有的学与教的经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行动为中心,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巨大变革,这个变革从陶行知先生就已开始了,而后面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职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品读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