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初见成效

2014-02-06余晓萍

中国蚕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蚕室蚕茧桑园

余晓萍

(浙江省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 浙江淳安 311700)

蚕桑产业是淳安县临歧镇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因蚕茧市场秩序混乱,管理难度较大,蚕农普遍认为养得好不如卖得巧,导致蚕茧大量外流,蚕农对质量管理的意识较差。虽然,近几年由于政府加大了蚕茧市场管理力度,遏制了蚕茧外流,加上茧站评茧方法也恢复了仪器评茧,充分体现了蚕茧优质优价政策,蚕农对质量意识也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蚕病发生较为频繁,导致减产减收,严重打击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迫切需要蚕桑技术部门推广行之有效的蚕病综合防治技术,以提高蚕桑产业的质量与效益。为此,我们借鉴了兄弟乡(镇)成功的蚕病综合防治模式,并结合临歧镇的生产实际,制定了临歧镇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于2012年起在该镇梅口村、吴峰村、仰韩村等3个蚕桑重点村进行了“蚕病综防技术”的示范推广,2年来的生产示范效果较为明显。现具体叙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1 示范推广生产实绩

2012—2013年在临歧镇梅口村、吴峰村、仰韩村3个蚕桑重点村,推广了“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盒种产茧量就比2009—2011年3年平均盒种产茧量有了一定的提高,2013年盒种产茧量更是有了较大提高,如梅口村2012年盒种产茧量比2009—2011年3年平均盒种产茧量提高2.3 kg,提高了6.03%;2013年盒种产茧量比2012年盒种产茧量提高2.7 kg,提高了6.68%,比2009—2011年3年平均盒种产茧量提高5.0 kg,提高了13.12%。

表12012—2013年梅口、吴峰、仰韩村蚕桑生产实绩

村名桑园面积(hm2)盒种产茧量(kg/盒)2009—2011年平均2012年2013年梅口31 038 140 443 1吴峰24 436 538 942 4仰韩15 038 240 742 6

2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模式

2.1 实施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

抓好桑树病虫害防治,不仅能提高桑叶产量、质量,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蚕病的发生[1]。在白条治虫、白拳治虫及冬季封园等时期,实施“三统一分”的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即“统一时间、统一农药、统一标准、分户防治”[2]。由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负责购买农药,并且配备专人按标准配药,由农户在统一时间内自行防治。并且,在连片桑园统一安装电子杀虫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桑园虫口密度。

2.2 实施全村环境统一消毒

每年的春蚕前、早中秋蚕前对全村进行1次大扫除,清除垃圾、铲除杂草、疏通阴沟、排净污水,然后用新鲜石灰粉对大路小弄、阴沟死水塘进行撒消1次[3],以提高蚕室、蚕具的消毒效果,为蚕座安全奠定基础。

2.3 改进蚕前消毒方法

在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方面,要坚持“两改”: 一改“喷雾法”为“浸渍法”,“浸渍法” 比“喷雾法”消毒全面、均匀;二改“1次消毒”为“2次消毒”,第1次用亚迪欣等高效消毒药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第2次用“928”等消毒剂进行熏烟消毒,通过液体消毒与气体消毒相结合,使消毒更为全面、彻底[4]。

2.4 加强蚕期消毒防病

2.4.1 小蚕期桑叶坚持叶面消毒 小蚕用叶要用含0.5%有效氯的次氯酸钙消毒液进行叶面消毒,消过毒的桑叶要晾干后才可以喂蚕,以切断桑园与蚕室的交叉感染。

2.4.2 蚕体蚕座应用次氯酸钙石灰粉消毒 小蚕期要求每次给桑前0.5 h用次氯酸钙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大蚕期要求每天用次氯酸钙石灰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1次;每次喂叶前和除沙后都要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贮桑室地面和蚕室地面,经常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2.4.3 小蚕期每天用烟雾剂进行熏蒸消毒 小蚕期每天中午用“928”等烟雾剂对小蚕室熏消1次,每30 m3的蚕室用1片即可,要求密闭1.5~2.0 h,然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5]。

2.5 加强桑园肥培管理

桑园肥培管理时,做到“早施春肥,重施夏肥,适时秋肥,冬施有机肥”的原则,化肥一般使用桑树专用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入,冬季结合桑园深翻套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为家蚕提供优质桑叶,以增强家蚕体质。

2.6 精心饲养小蚕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因此淳安县近几年正在加强小蚕共育,积极推广“十天养蚕法”的技术模式。此模式能够解决当前农村大多数蚕农“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等困难,而且小蚕由农村技术骨干统一饲养,能在保障蚕座安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饲养过程中严格按标准温湿度进行饲养。具体标准为1龄温度28 ℃、相对湿度95%,2~3龄温度26~27 ℃、相对湿度85%~90%[4]。

2.7 加强提青分批

适时加眠网分批提青,及早淘汰病弱蚕,能减少蚕座感染的机会,防止蚕病蔓延。迟眠蚕、体弱蚕、感染病原的弱小蚕,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旺,生长缓慢等症状,此时如不及时分批提青,健康蚕与病蚕混育,造成病源扩散,使得健康的蚕儿也会感染蚕病;因此,做好提青分批工作是确保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2.8 及时做好“回山消毒”

养蚕结束后,蚕室、蔟室及周围环境存在大量的病毒[6],此时病毒新鲜、抗性弱、杀灭效果好,应及时处理病死蚕、尽早清理蚕沙,及时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扩散。

通过推广应用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减少了蚕病发生,提高了蚕茧单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蚕病综合防治模式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质量与效益。

[1] 陈田飞,郑爱华,方广生,等.淳安县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分析及提高对策[J].中国蚕业,2013,34(3):46-48.

[2] 何丽华.谈蚕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2003,24(3):65-66.

[3] 方广生,唐金富,蔡和平.浅谈夏秋蚕防病措施[J].中国蚕业,2001,22(1):28-29.

[4] 江祝全.浅谈丝茧育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蚕业,2010,31(3):75-76.

[5] 方广生.蚕病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208.

[6] 唐旭东,沈中元.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中国蚕业,2010,31(1):101-102.

猜你喜欢

蚕室蚕茧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蚕茧与飞蝶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沼气养蚕的技术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