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申田教授治疗疾病注重手法和调神体会※

2014-02-05陈英华刘思文杜文秀苏晓庆孙申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调神百会腧穴

陈英华 刘思文 杜文秀 苏晓庆 孙申田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针灸一科,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尔滨 150000)

孙申田教授是当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为人正直,习古创新,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医技精湛,在50年的针灸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勇于探索,勤于总结,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许多病症治疗方面独具匠心,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颇有感悟,现将孙申田教授诊治疾病过程中注重手法、重视调神的学术思想,分述如下。

1 注重手法 量效结合

孙申田教授指出,针刺手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针刺的补泻手法由针刺的基本手法组合而成。运用针刺补泻手法,必须充分掌握补泻的机理和意义,明确补泻手法的应用原则。如 《素问·调经论》载: “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又云: “凡用针者,虚则补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其中所讲的 “补”、 “泻”, 是针对 “虚”、 “实” 即 “不足” 与 “有余” 而确立的相应治疗原则和方法。据此,孙申田教授提出针刺补泻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针对虚实,在治疗上的一种原则性指示。腧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手法施术运用不同,腧穴的主治亦有不同。宜补还是宜泻,其关键在于辨证论治,根据辨证结果而应用不同补泻手法,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是指具体的针刺手段。临证之时,孙申田教授强调得效之要在于得气,气至而有效,要求对于病者而言,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或在针刺局部产生酸、麻、胀、痛、重感,或以经络循行路径扩散,或以神经传导出现触电样的感觉;对于施术者而言,针刺后常感针下如鱼吞钩饵之沉浮。一般来说,针感出现迅速、容易传导者疗效较好,反之,则疗效较差。若针刺后未能得气,孙申田教授常采用催气、候气、逗气、逼气等辅助手法,以促气至。当针刺得气后,就必须慎守勿失,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虚实状态,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孙申田教授常施用的基本补泻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徐疾补泻法,平补平泻法;复式手法包括:阳中隐阴法,阴中隐阳法,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赤凤迎源法,苍龟探穴法。他指出,凡正气未衰,施术后针刺易于得气者,收效较快;如正气已衰,施术后针刺不易得气者,则收效较慢。

除此之外,临证针灸施术之时,孙申田教授还特别强调针刺的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及刺激时间等参数。针刺时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尤其是在头针的临证施术中,要以捻转提插速度即频率加上捻转提插的时间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一定的刺激量,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即所谓 “只有进行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飞跃”。同时,他指出,针刺手法操作很难量化,其易受到包括病人的体质差异、就诊体位、精神状态、所患疾病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故要因人、因病而异。临床医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动态地掌握,亦可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而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因此,手法的熟练是很重要的因素,需要临床医师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细心体会。

临床中,孙申田教授根据不同部位的腧穴、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施术。

①头部腧穴,一般要求针刺捻转速度快、时间长,最终达到较强的刺激量。尤其是对脑内实质性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以及其他脑损伤造成的脑功能障碍、痴呆、各种神经症等。手法要求捻转稍加提插,由徐到疾,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重复刺激,一般施术3次。

②体部腧穴,治疗一般疾病,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要求达到得气为度,即有酸、麻、胀、重感觉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对疼痛性疾病,除有酸、麻、胀、重的感觉外,还要求手法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以起到泻实的作用,即为泻法。留针过程中,尚需运用弹法、飞法以增强针刺感应。

④对各种痿症,要求针刺捻转时间长。手法操作时间越长,刺激量越大,针感就越强,针刺达到比较强的刺激强度时,才能发挥起痿之效。

综上可见,孙申田教授诊治疾病,在中医辨证清晰的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选穴配方,穴位选取不拘常法,手法施术独特,在临床中屡治屡验,疗效卓著,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临证思辨体系。

2 重视调神 动静结合

在临床治疗中,孙申田教授重视调神,动静结合。他指出, “神”在防治疾病、诊断疾病及疾病的预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的主宰,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气血又是构成形体的基本物质,而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及气血的运行,又必须受神的主宰,神不但调节改善形体内环境的改变,在内外环境协调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若神受损,调节机能失常,即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早在 《内经》时期即有 “粗守形,上守神”之说,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亦有: “治不调神,乃医之过失。”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孙申田教授依据 “凡刺之法,必本于神”, “用针之要,无忘其神”之理论,倡导防病治病先调其神,提出应用 “调神益智法”以静止安神,此法不仅对西医学的多种神经精神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他疾病中所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亦有很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在临床中所遇到各类症状表现的患者,孙申田教授运用“调神益智法”在治疗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调节其情志,治疗时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调神常用百会、宁神三穴。百会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及足厥阴肝经之会,位居头之巅顶,为百脉聚会之处,百病皆治。 《针灸大成》载: “主诸中风等症,痫症,夜啼,百病。”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风痫中风,角弓反张,或多哭,言语不择,发即无时,盛则吐沫,心烦惊悸健忘。” 《针灸甲乙经》载:“癫疾……其不呕沫,本神及百会,后顶主之。”因此,百会穴对治疗全身各种疾病均有益处,可扶正祛邪,安神定志,为调神健脑之要穴。

宁神三穴具有宁神定志作用,通过大量的临床、科研及实验研究,临床治疗中孙申田教授选取头穴常常按照大脑机能定位与头皮表面对应的关系选择相应的刺激区进行治疗。他指出,大脑额叶受损或各种原因导致大脑额叶的功能障碍均会表现出一定的精神症状,因此,治疗神志疾病选取宁神三穴进行治疗。该区位于印堂穴直上2.0cm,向后平刺25~40mm,目内眦直上平行于该针两旁各一穴,均向后平刺25~40mm,该穴区相当于大脑额叶的前部,同时配以经外奇穴印堂穴 (位于大脑额叶的额极部),能够对精神障碍性疾病起到很好的调节及治疗作用,以达醒脑开窍、安神镇静之功。

孙申田教授在临床治疗中特别强调应用针刺的方法在头皮表面对应刺激区选穴,必须经过特殊的手法操作才能使其刺激信号作用于相应的大脑区域而引起调节脑功能的作用,使其功能重建及再建。因此,他在治疗时强调针刺百会穴、宁神三穴的手法,要求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捻转速度达200转/分以上,连续3~5分钟。施术者必须认真按规定的时间捻转再配以提插手法,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刺激时间、刺激频率加刺激强度才能达到一定的刺激量,使其刺激信号能穿透颅骨而作用于大脑额叶结构,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没有或达不到一定的刺激强度及刺激量是不会取得最佳刺激效果的。因此,针刺调神的关键亦在于手法的操作。同时在得气的基础上,加以电针刺激效果更佳。

案 徐某,女,50岁。2012年7月6日初诊。主诉:左侧肢体浮肿、活动不利1个月。初诊:患者1个月前,生气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家人送至哈医大医院诊治,做头部CT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住院治疗半个月后出院。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精神抑郁,为求进一步康复,今日特来我院门诊诊治。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行走,伴左肩疼痛,左手肿。睡眠欠佳,二便正常。察其轮椅推入病室,神清,语利,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上、下肢肌力II级,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左侧病理征 (+)。左侧半身浅感觉减退。左手肿胀,舌质淡紫,舌苔微黄,脉弦细。头部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吸收期,脑软化灶。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西医诊断:脑出血恢复期。此乃因患者肾元不固,真气耗散,元气衰惫,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亏于下,阳浮于上,肝阳化风,扰动气血,血随气逆,阻络清窍,故发为病。治宜滋养肝肾,通经活络。处方:主穴:百会透曲鬓双侧、感觉区健侧、宁神三穴。配穴:完骨双侧、十宣患侧、曲池患侧、外关患侧、合谷患侧、中渚患侧、伏兔双侧、髀关双侧、足三里双侧、阳陵泉双侧、阴陵泉双侧、丘墟双侧、太冲双侧。操作:取穴处常规皮肤消毒,采用0.35mm×40mm毫针,百会透曲鬓、感觉区、宁神三穴手法要求捻转稍加提插,由徐到疾,捻转速度在200转/分以上,连续3~5分钟。其余腧穴常规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诸穴得气后使用G6805-II型电麻仪,连续波刺激20分钟。每日1次,每次40分钟,4周为1个疗程。十宣采用三棱柱点刺泻血,每穴泻血5~6滴,隔日1次。针灸四十三诊显效,患者左手肿胀消失,左上肢可抬举过头部,左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左侧手指活动不能,走路基本正常。

按语: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中风病人,在恢复期肢体近端功能恢复较好,而远端功能恢复较慢,伴有患肢手指及手掌肿胀者,更影响患者手指的功能运动,严重妨碍病人患肢的功能恢复。因中风后,肢体末端瘀血阻滞,固而出现肢肿之症。采用刺络放血疗法可使瘀血除,新血生,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从而使气血充盛,经络畅通,肢肿渐消。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生活乐观。

孙申田教授在临床中常以百会透曲鬓 (对侧)、宁神三穴治疗中风后遗半身不遂,伴神志症状施以适当手法后,部分患者可产生明显的即刻效应,肢体活动好转,对康复重建信心。 《玉龙歌》: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猜你喜欢

调神百会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旅途止泻按脾腧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