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炮制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

2014-02-05钟凌云龚千锋张金莲叶喜德王文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炮制研究生创新能力

钟凌云 龚千锋 张金莲 叶喜德 王文凯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

中药炮制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

钟凌云 龚千锋 张金莲 叶喜德 王文凯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

以情境认知为研究背景,论述了传统实践型学科中药炮制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途径和方法,认为通过对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可有效引导研究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促进研究生课堂体系构建,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中药炮制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的集中体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既有教育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又有师资队伍水平的问题,还有办学理念上仅重视传授知识,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的问题。如只重视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忽视了课程教学环节中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1]。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研究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来逐步实现[2]。但目前的研究生的教学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博学”、重“理论讲授”轻“课堂讨论”、重“研究”轻“能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研究生的科学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明确地表述和界定问题,不善于根据问题和现实条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以及不善于实施方案、评估或验证方案的正确性等问题。而发现问题正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对研究生来说,课堂学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的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为了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让研究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就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教学、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实践等众多环节。其中课堂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获取知识来理解创新,而文献阅读是学生通过自学来体会创新,科学研究是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来体验创新,这些创新能力的培养,均应基于情境认知对其进行培育。因此,本文拟基于情境的角度,对中药炮制学这一传统实践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和研究。

1 情境认知研究背景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通过参与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活动,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使知识情境化、条件化,从而对共同体中成员的行为、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3-4];而教师通过转变角色,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从而最终引导学习者应用习得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等。

目前,情境认知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已逐步得到应用和重视,但对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基于情境的教学模式尚未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滞后了其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中药炮制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传统制药学科,因此,急需对情境认知指导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为中药炮制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入发展,为培养具有实践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优秀中医药高级人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培养途径与思路

2.1 更新教育观念 完善课堂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以情境认知为指导,以研究生为主体,逐步转变工作重心,实现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系统性理论向倡导综合性能力的过渡。注重在理念建立、课堂教学体系建立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体系改革。

2.1.1 理念建立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应坚持三个结合,即教学过程与研究问题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培养过程相结合。

2.1.2 课堂教学体系建立 以“专题式”和“研讨式”作为中药炮制专业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具有突出的互动性,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合作精神引入学习生涯,有利于实现和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现代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1.3 授课方式 ①确定研讨的内容。每堂讨论课程之前,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如炮制机理研究、炮制工艺研究、饮片质量标准、炮制工程研究等,来设定讨论内容,教师和研究生在前期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便于课堂过程讨论。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师宣布讨论主题,学生利用多媒体对自己的专题进行论述;针对报告内容,课程参与者向报告人提问,并对报告的命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进行专题评点,简短地对讨论进行总结;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一位研究生根据报告过程中教师、同学等所提出的意见,形成自己的报告论文。

2.2 强化参与意识 改革教学实践方法(教学实践过程创新能力培养) 情境认知的核心就是参与,以合法边缘性参与获取知识,最终进入核心知识领域。中药炮制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师科研室进行科研或在企业实践,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本学科教学应为研究生提供较好的实践条件,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帮助研究生进行中药炮制本科实验、实践及辅导课的指导实践。在教师指导、研究生实践指导及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生教学参与实践改革。

2.2.1 教师指导 指导教师认真分析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合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实践的内容,掌握好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学时数,既不可敷衍应付,又不可超过培养方案的要求。

2.2.2 研究生实践指导 根据研究生在大学4年的知识储备与基本操作技能的特点,指导研究生做好实验课的教学计划、准备工作,学会如何指导本科生实验、实验结束后的处理工作等,如对于传统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对炮制药物的温度和时间的掌控指导,在实验结束后,对炮制品种外观性状的客观评价等。同时,研究生还应介入本科毕业论文及协助教学工作等,对于本科毕业论文,在本科生开题、研究过程和写作中给予指导,此外,引导研究生进行听课、批改作业、上辅导课等,参与到一切与本学科发展相关的活动中,帮助研究生树立主体地位,加快研究生主体从被施予向施与的转变过程,为下一步独立进行炮制科研奠定基础。

2.2.3 教师评价 教师可通过对研究生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指导、工作指导、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实验或者实习(指导实验或实习过程、指导实验或实习效果)以及协助教学工作(听课、批改作业、上辅导课)等指标,对研究生实践参与度和参与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调动研究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研究生充当了本科生老师的角色,势必会产生实际工作中的压力,在责任感的刺激下提高其学习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主动性,从而为研究生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最大的便利和引导。

2.3 注重“问题”学习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科研过程创新能力培养) 在中药炮制专业研究生进入科研实践阶段后,应强调在情境环境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带着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2.3.1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基础。例如,中药炮制专业可以引导研究生在炮制理论、技术研究前沿,以及炮制工程、化学、药理等交叉学科中发现问题,再如,可以从炮制理论的传统与现代差异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给他们创造实际锻炼的机会。

2.3.2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从事科研过程中,导师可通过向研究生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等,让学生独立设计研究方案,让他们独立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果,最终解决相应的问题。

3 研究可解决的问题

3.1 可有效引导研究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题研究中导师的亲力亲为。而是在课程学习阶段必须以情境认知为指导,进行创新实践的系统锻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获取知识的能力而非知识的多少,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导教学改革。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何调研和选题、如何分析问题并确立研究计划、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如何提出结论和总结经验等方面进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有效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3.2 可有效促进研究生课堂体系构建 一方面,目前部分专业研究生课程讲授与本科高年级课程常有重复现象,且重复内容较多,必然会影响研究生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从另一角度也抑制了他们潜力的发挥,因此,对于研究生应在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介绍中药炮制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分子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现代分析技术手段的学习,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科的前沿和相关领域;另一方面,通过“专题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模式改革,也可以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本课程查阅文献、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研究意义

4.1 实现“学”“研”良性互动 提升研究生专业知识感性认知 情境认知下的创新能力培育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研讨式”和“专题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在教学中贯穿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通过课堂教学,研究生可以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程序,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养成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

4.2 有效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冲动与激情 促进科研能力养成 情境认知的创新能力培育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真实环境进行学习,真正学会应用和使用知识,为研究生提供了既严肃紧张,又民主开放的“发现式”教学环境,利于培育研究生的科研冲动和激情。

4.3 拓宽研究生与导师组间的多维交流与“碰撞”渠道 师生教研共同提高 通过贯穿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境认知教育模式,可有效增加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对话”与“碰撞”,研究生与研究生的多向交流,改变了信息流的单向流动,从而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学生研究能力共同提高。

[1]万建伟,王展.关于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 (2):78-80.

[2]王忠伟,陈鹤梅.论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14-17.

[3]梁影,倪其育.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1):83-87.

[4]高文.情境认知中情境与内容的作用[J].外国教育资料,1997,(4):15-19.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3.088

1672-2779(2014)-03-0133-03

苏 玲 本文校对:葛 菲

2013-10-14)

江西省省级研究生教改课题[No:JXYJG-2013-096]

猜你喜欢

炮制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