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论治消渴不寐的临床体会

2014-02-05牟娇娇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神酸枣仁安神

牟娇娇张 兰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

从肝论治消渴不寐的临床体会

牟娇娇1张 兰2*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

消渴不寐,是消渴常见合并症之一,临床多发,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肝脏的生理功能与消渴不寐发病机制的关系,从肝论治,将消渴不寐分为两个证型:肝气郁结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血亏虚证,方用酸枣仁汤加减。

消渴不寐;从肝论治;肝气郁结证;肝血亏虚证;中医辨证

消渴不寐,是指消渴病人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或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甚则彻夜不能眠为主要症状。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出现烦躁易怒,心中懊恼,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消渴患者的身心健康。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可见消渴的主要病因之一与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关系密切。《普济本事方·卷一》曰:“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表明人得以睡眠与心境平和、肝气条畅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在临证过程中,肝功能失调引起的不寐屡见不鲜,称肝性不寐,经肝论治效果良好。另外,消渴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肝藏阴血,以滋养神魂。肝之阴血不足,则不能藏魂而寐;肝阴虚则生内热,肝血虚则魂无所藏,阴血虚则虚热内扰,故烦而不寐。因此,肝主疏泄、肝藏血可以贯穿消渴和不寐始终,为从肝论治消渴不寐提供理论基础。现就肝与不寐的关系、消渴不寐的病因病机及从肝论治消渴不寐浅谈如下。

1 肝与不寐

《张氏医通》指出:“平人不得卧,多起于劳心思虑,喜怒惊恐”。因此,肝失疏泄、七情不畅是不寐的主要病因之一。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的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作用,对气血的运行、情志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气血运行调畅,营卫和合,阴阳按时交接则寤寐适时。若肝失疏泄,气血运行紊乱,魂不守舍,或肝郁日久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则可发生不寐。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为血海之称。肝以阴血为用,一则肝血充足,可以濡养神魂,若肝血亏虚,魂不得藏,则心神不宁而发为不寐;二则可以制约肝阳,以免阴虚阳亢,升发太过,上扰心神而发为不寐。所以,肝血亏虚亦可致病不寐,正如《血证论评释》说:“肝血虚,则虚烦不寐,骨蒸梦遗”。综上表明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与消渴不寐的发病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2 肝与消渴不寐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不寐的基本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不交,卫气运行失常。消渴可以导致阴阳不交,阻碍卫气正常运行而致不寐,其病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消渴患者常因病劳心竭虑而情志异常,致肝气郁结,气机逆乱,气血失调,甚则郁久化火,上扰心神而发不寐;其次,消渴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耗气可伤及肝阴,肝血衰弱,营阴不足,心神失养,甚则阴虚甚而阳偏亢,阴不制阳,则阴阳不交而发不寐。此外,消渴的病因病机常见的还有脾胃不和与脾肾阳虚。消渴者常伴有不寐的发生,其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和肝血亏虚两个方面:一则肝郁不舒,气机逆乱,气血失调,甚则郁久化火,邪火扰神;二则肝血不足,心神失养,甚则阴虚阳亢,上扰心神。

3 从肝辨证论治消渴不寐

消渴不寐的辨证分型目前尚无定论,现代医家对其研究的侧重点和角度各有不同。在治疗方面,《太平圣惠方》[1]开启了消渴不寐的治疗先河,首次记载消渴烦躁、不得睡卧的治疗,可以使用小麦饭方治疗烦热少睡多渴证。同时记载了酸枣仁粥方可以治疗心脏烦热,躁渴不得睡卧。而现代医家对消渴不寐的论治方法各有不同。仝小林教授治疗消渴不寐,将其分为阴虚火旺、胃失和降、痰火扰心、开多阖少、血虚生风、湿毒浸淫、寒湿闭阻等证型进行辨治,取得良好临床疗效[2]。高天舒教授辨治消渴不寐将其分为痰热扰心、阴虚火旺、瘀血阻络三个证型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3]。刘敏等[4]以医案的形式将消渴病患者常见的不寐证型分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阴血不足,虚热内扰;阴损及阳,心阳浮越;胃失和降,睡不安卧;痰热内扰,心神不安;水火失济,阴虚火旺共六种,并且运用经方进行辨治,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结合消渴不寐的病因病机,从肝主疏泄与藏血辨证,将消渴不寐分为肝气郁结,肝血亏虚两个证型。

3.1 肝气郁结型消渴不寐 肝气郁结主要表现为不寐或少寐,多梦易醒,精神抑郁或焦虑,坐卧不宁,胁肋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苔白,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安神;常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加味合欢皮、首乌藤、珍珠母等安神之品。若肝郁日久化火,上扰心神,出现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胁痛如灼,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当清泻肝火,镇心安神;常加味山栀、黄芩、夏枯草等清热泻火之品。

验案:于某,女,72岁,2012年7月21日就诊。口渴多饮5年,不寐半年余。半年来出现夜间入睡困难,同时伴有胁下胀痛,口干口苦,手足末端麻木,头部胀痛,精神恍惚,心绪不宁,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诊断:消渴不寐,证属肝气郁结。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安神,予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用:柴胡15g,陈皮12g,川芎15g,香附9g,白芍12g,枳壳15g,炒酸枣仁30g,首乌藤30g,合欢皮30g,柏子仁30g,知母15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14剂。服药2周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

3.2 肝血亏虚型消渴不寐 肝血亏虚证主要表现为虚烦不寐,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面色少华,视物昏花,头目眩晕,心烦胸闷,口燥咽干,纳食无味,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数;治宜养血柔肝,清热安神;常以酸枣仁汤为基本方,加味知母、玄参、黄柏等滋阴降火之品。若肝血亏虚日久,阴不制阳,阴虚阳亢,常加味珍珠母、天麻、钩藤等以平肝潜阳,杜仲、牛膝、桑寄生等滋养肝肾之品,以抑偏亢之阳。

验案:吕某,男,60岁。2012年12月2日就诊。口渴多饮10余年,近1年来虚烦难寐,多梦易醒,伴头痛眩晕,两目干涩,面部烘热,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断:消渴不寐,证属肝血亏虚。治宜养血柔肝,清热安神,予酸枣仁汤加味,药用:炒酸枣仁30g,首乌藤30g,川芎9g,知母9g,茯苓9g,当归9g,白芍15g,生地黄15g,玄参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7剂后睡眠明显改善,再服7剂巩固治疗。

综上,肝失疏泄、肝血亏虚与消渴不寐关系密切,临床从肝论治消渴不寐效果良好。此外,在治疗过程中,除口服用药,更应该注重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时解除心理负担、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同时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2]董柳,王霞,李洪皎.仝小林治疗糖尿病失眠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4):402-403.

[3]李静.高天舒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8):1560-1561.

[4]刘敏,陈孝银.经方治疗难治性消渴不寐[J].辽宁中医杂志,2001,(11):6.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3.077

1672-2779(2014)-03-0119-02

苏 玲 本文校对:张 兰

2013-10-14)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心神酸枣仁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酸枣仁黄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