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急乳蛾经验点滴※

2014-02-05谢培洪宋桂华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医学院化瘀咽喉

谢培洪宋桂华马 超

(1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郑州450008)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急乳蛾经验点滴※

谢培洪1宋桂华2*马 超2

(1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郑州450008)

急乳蛾;三因治宜;宋桂华;经验疗法

乳蛾为儿科常见肺系疾病,是因邪客咽喉,喉核内血败肉腐所致,临床以咽喉肿痛、喉核肿大,甚则溃烂化脓、高热为主症。根据其起病及病程,可分为急乳蛾与慢乳蛾。宋桂华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呼吸病区主任,硕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在治疗小儿乳蛾上颇有见解,她提出“三因治宜”治疗小儿急乳蛾,而此“三因治宜”又有别于传统的因时、因地、因人治宜,而是从分析急乳蛾形成原因及其病机、病症转化等入手,因证、因位、因期治疗。笔者在跟师学习中受益匪浅,今将经验总结之。

1 因证治宜

所谓因证治宜,即找准急乳蛾的病因病机关键。宋教授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识识到小儿急乳蛾多为“热、瘀”之证。无论风热侵袭或是素体肺胃热炽,皆可攻于咽喉,热毒壅结,阻滞气血,灼腐肌膜,发为乳蛾。中医讲究“辨证求因”,认清主要的病因病机才能更好的遣方使药。临证时多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剂,如公英、地丁、玄参、赤芍。

2 因位治宜

所谓因位治宜,即认清乳蛾的病位在咽喉部。咽喉部归于肺经,在头面部,属上,而治疗乳蛾之药大多味苦性寒,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的关系,这类药大都是沉降药。病位在上,而药趋于下,故宋教授每于治疗小儿乳蛾疾病时,加用升麻、桔梗两味引经药。《滇南本草》记载“升麻主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乳蛾,痄腮”。《珍珠囊药性赋》记载“桔梗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此两味药皆归于肺经,有升散之性,且可治疗乳蛾,可谓一举多得。

3 因期治宜

所谓因期治宜,即针对不同病期,治法各有侧重。

3.1 乳蛾初期 热邪较盛 以清为主 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加之现代小儿多食肥甘厚味,胃火内炽,故以热性病为多。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热之邪侵入,咽喉首当其冲。随之热邪结聚,渐之为火,火为热之极,熏于咽喉,可见咽喉疼痛加重,吞咽不利,喉核赤肿等局部症状。此期治疗应以清为主,常予金银花、连翘、蝉蜕、牛蒡子、薄荷等清热之品,同时又不能忽视火邪渐入血分之势,予生地、玄参、板蓝根等清热凉血之品。

3.2 乳蛾中期 瘀重于热 以消为主 周学海谓:“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火热之邪渐盛,易伤津耗气,热盛津伤,血液粘稠,运行不利,可致瘀也,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则发为疮痈。《灵枢·痈疽》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可见喉核色赤肿大,溃烂化脓,咽痛剧烈,吞咽困难,口干口臭等症状。此期治疗应以消为主,化瘀消痈。赤芍与牡丹皮必不可少,既用之清热凉血又取之祛瘀止痛。此时脓已形成,如若不化,必将影响血脉运行,阻滞气机,加重病情。故宜加入紫花地丁、鱼腥草、蒲公英等消痈之品。瘀得以化,痈得以消,病方能愈。

3.3 乳蛾后期 瘀热渐除 以补为主 火热之邪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气阴,加之疾病过程中应用大量苦寒之品,苦寒药物亦易化燥伤阴,故乳蛾后期常兼阴虚,但乳蛾病程大多较短,症状不甚明显,可见咽干咽痒、有异物感、口渴等症状,宜滋阴润燥,常选玄参、生地、麦冬、天花粉、芦根等养阴之品。瘀热渐除,阴得以复,则病愈。

乳蛾虽非疑难杂病,然其治疗亦需细加体会。古人讲究因时、因地、因人三因治宜,就小儿急乳蛾这一个疾病而言,宋桂华教授每于临床中因证、因位、因期“三因制宜”,即时刻把握本病病因病机之关键,确定总体治则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切记病位在上,给予引经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根据不同病期清法、消法、补法相互结合又各有侧重,收效颇好,值得借鉴。

4 验案举例

马某,男,5岁,2013年3月2日就诊。发热伴咽痛2天。患儿发热,体温最高39.8℃,日3~4次热峰,咽痛,吞咽困难,纳食欠佳,大便稍干,小便可。查体:舌质红,苔黄,脉数。咽腔充血,喉核肿大,可见数个黄白脓点。中医诊断:乳蛾(肺胃热炽),西医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方选:普济消毒饮加减:玄参15g,生地黄15g,连翘12g,牛蒡子10g,薄荷10g,板蓝根10g,蝉蜕10g,柴胡12g,黄芩10g,生石膏30g,赤芍12g,牡丹皮12g,蒲公英15g,升麻6g,桔梗6g,服药3剂。3月5日复诊,家长代诉热退,咽痛减轻,喉核脓点消退,自觉口渴咽干,偶觉咽痒。上方去柴胡、黄芩、石膏、蒲公英,加天花粉10g,麦冬10g,3剂。后电话随访,病愈。

按:本患儿起病急,病程短,处于疾病初期,此时脓虽不多,但已形成,且有进一步加重之势,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化瘀消痈,方予普济消毒饮加减,故方中清热解毒之品所占较多,兼以赤芍、牡丹皮、蒲公英化瘀消痈,病位在咽部,故加升麻、桔梗以使诸药上达咽部,热毒速清,化瘀消痈于初期,则患儿热退,咽痛减轻,喉核脓点消失。复诊患儿自觉口渴咽干,偶有咽痒,为热邪伤阴,不能濡养滋润咽喉所致,故宜加天花粉、麦冬以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热退、脓点消失,故去柴胡、黄芩、石膏、蒲公英。纵观治疗过程,既突显整体把握之观,又不失辨证论治之势。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3.058

1672-2779(2014)-03-0092-02

杨 杰 本文校对:成淑凤

2013-11-20)

河南科技学院科技创新培育团队支持计划[No:2013XPYTD03]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化瘀咽喉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