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站开发》工学结合教材编写初探

2014-02-05沈润泉施冬梅欧阳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工学院校教材

沈润泉,施冬梅,欧阳华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江苏镇江 212003)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种教育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1]。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教材。开发面向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教材,编写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材。现有的大部分高职教材是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对以学科体系编写的教材进行适当删减的缩减版,不适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相关的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网站开发》教材现状

现在高职院校使用的《网站开发》教材数量众多,内容也非常丰富,但却不太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将现有教材进行分类,不外乎以下2类:

1)以学科体系编写的教材。过分强调理论,书中出现的大量专业术语以及密密麻麻的代码,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类教材只对少部分水平较高且非常喜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用,他们也经常把这类教材作为参考手册使用。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难度偏大。不适合用作高职院校的教材。

2)强调项目教学的教材。强调项目教学的教材,只是将项目成果逐一介绍,详细介绍网站中每一个网页的制作过程及方法,内容上虽然遵循了高职教材的“必须、够用”原则,但没有做到工学结合,没有紧密结合工作过程。使用这类教材,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甚至还要重新培养综合开发技能。

综上所述,非常有必要进行《网站开发》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

2 前期准备工作

要想编写出合格的工学结合教材,必须做好几方面的需求调查工作。

2.1 学生的需求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非智力因素水平差异明显。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编写教材的内容层次。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高考成绩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面了解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只有这样,编写的教材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而找出教材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教材[2]。

2.2 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当前的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编写教材前非常有必要与企业深度沟通,了解企业对网站设计师的要求,归纳互联网站建设维护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职业岗位能力(专业能力、核心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更快发展。现代企业非常注重应聘者的人品、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让企业获利的能力)等,所以教材的编写应该注重这几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如在教材中增加自学材料、合作实验等内容,以适应现代企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3]。

2.3 生活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既是“企业人”又是“社会人”,他们既要努力工作,也要懂得一些生活常识,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电子商务网站中可能要解决实际折扣、利润、贷款、还款等计算问题,可能需要分析成本、标价、售价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果将这些内容放到教材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会感到所学内容看得见、摸得着,非常有实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3 教材的结构设计

工学结合教材的内容应以工作过程导向和行动导向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设计教学情境与典型任务实现工学结合。

3.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

《网站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应面向工作过程介绍网站开发的详细过程,应该根据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设计教学内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主要包含6个阶段: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可行性分析与开发项目计划。

2)需求分析。

3)软件设计。

4)程序编码。

5)软件测试。

6)运行维护。

编写教材时,可以将内容重新组织整合,分别融入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相吻合的6个教学情境。现有的《网站开发》教材一般只介绍3)和4)部分的内容,其他部分的内容则在其他课程中讲述。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尽管现有教材讲得非常详细、非常深入,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并加以运用。另外,教材中介绍的很多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不多,很多问题用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就能解决,因此,编写教材时,要尽可能面向工作过程选取内容。

3.2 基于行动导向设计典型任务

经过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论证后,认真分析互联网站建设维护岗位要求,提炼“网站开发”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参照网站设计师的职业要求,精选内容,基于“管用、够用、适用、实用”的指导思想,进行教材编写。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经过反复实践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工作。确定的典型任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

3.3 其他

在教材中还要包含以下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1)在每个教学情境中给出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即学生完成该节内容的学习后要了解哪些概念,掌握哪些技能。

2)在每个典型任务中确立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习时能够把握重点、难点。

3)在每个教学情境或者典型任务中设计一些反馈测试。测试要偏重实践技能,尽量减少一些纯理论的内容。

4)设计一些讨论话题。这些供学生讨论的话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5-6]。

5)在教材的附录中提供对专业术语的解释。这部分内容最容易被教师忽视。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因为不理解课本中出现的大量专业术语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需求给出所有专业术语的解释,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面向工作过程的情境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结束语

工学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应面向工作过程,充分考虑网站建设维护岗位要求,分析网站设计师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生产技术动态结合,创设教学进程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学习情境。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有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69.

[2]潘武华,包金龙.《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9(3):81-83.

[3]王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56.

[4]付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18):92-93.

[5]沈润泉.高职院校“VB.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刍议[J].镇江高专学报,2011,24(4):101-103.

[6]刘佳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7-10.

猜你喜欢

工学院校教材
盐工学人
——宋辉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