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企入校,合作双赢”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2014-02-05郑兆巍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学校

郑兆巍

(江苏省镇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引企入校,合作双赢”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郑兆巍

(江苏省镇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结合镇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从校企合作方式、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建立校企共建学生能力评价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培养适合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2],是院校与企业双方共赢的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3]。为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将在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校企合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多年校企合作实践中感觉到,目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在合作模式、思想观念及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1 政策指导力度不够

大多数校企合作都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校企合作方式的维系还要靠学校与企业间良好的关系,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4]。从市场角度看,由于政府没有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因缺乏财政支持,大多数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不强。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因而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将会给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损失。

1.2 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校企合作最主要的方式是安排即将毕业的学生去企业进行短期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在岗位上锻炼技能,但由于不能适应由学生到工人身份的转变,由学校管理到企业管理的转变,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顶岗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家长与学校间、学校与企业间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使顶岗实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3 高水平师资欠缺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技工学校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掌握理论知识和具有一定实习指导水平的一体化、高水平教师欠缺。很多理论教师“会说不会做”,只掌握理论知识,不具备实习指导资质。而实习指导教师“会做不会说”,造成理论和实际操作脱节,同样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实践。

2 校企合作方式探讨

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进行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这种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课程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2.1 引企入校,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技工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技工学校的教育不能脱离企业的需求。根据立足镇江、辐射长三角的办学定位,镇江市高级技工学校2001年成立了由68家企业参与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委员会。2012年整体引入镇江功力机械有限公司进驻学校,建成了现代机械加工一体化实践基地,该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技术上涵盖了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培养学生的所有专业课程,学院根据学生培养需要,可阶段性地将学生送到驻校企业实习。实习期间,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深切体会企业生产一线的真实氛围,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这一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必须有统筹规划,学校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吸引经济效益强的大中型企业加入。有了这一平台,校企各方可以做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紧密的协助关系。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委员会高层成员参加的会议,研讨上一年度或上一学期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为下一步的校企合作指明方向。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培养、培训技能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后劲。

2.2 全面合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必须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因此,提高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技工学校效能应作为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最根本目标。

2.2.1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很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了冠名班。开设冠名班的目的是为企业定向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特别是实习内容的设置和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企业建议和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面向企业某一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专项能力。开设什么课程,学习什么内容,培养哪方面能力,不是只由教务部门或任课教师说了算,而是以冠名的企业或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为平台,多方征求企业人士的意见,听取行业企业对专业和实习课程设置的要求。根据一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专项能力,与企业技术人才或高管共同分析形成各专项能力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以其所需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为主线设计教学单元,再对教学单元进行归纳、合并,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实际,征求企业相关人员意见,把产业发展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融入到相关课程中。

2.2.2 实现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与企业联合,在企业中建立学生实习生产基地,将实际教学放到企业生产一线,强调现场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技能训练。充分利用驻校企业的设备拾遗补缺,为系部教学服务。如,因学校磨床使用年久,精度达不到要求,驻校企业无偿为机械系提供教学、研磨技能比赛所用工件和学生实习工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设备的感性认识,教师们将学生从课堂带入驻校企业,由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现场操作各种型号的机床设备,教师在现场讲解机床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借助企业内部教学课堂,由企业专家介绍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对学校教学内容起到补充和加深作用。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要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教学内容则根据企业方面的建议或要求可以适时调整和更新。

2.2.3 全面优化教师结构、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和成功的基础,学校十分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提升工作,2012年,学校组织两批青年教师参加镇江市技工院校管理干部培训班和教育教学方法培训班。利用暑期时间组织教师参加部、省级专业教师师资培训。为全面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2013年选派27名教师攻读东南大学硕士学位,7名教师攻读江苏大学硕士学位。除此之外,教师的培养工作与企业实现了良性互动。

1)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教师要走出去[5],是指教师要走出校园,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只有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教师才能去教学生做什么。技工院校要求教师除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办出水平的重要保障,彻底改变教师“会说不会做,会做不会说的”现象。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种职业技能。为了保证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不定期派教师去企业参加职业实践锻炼。学校同参与企业达成协议,建立校内教师企业轮训制度,或到企业挂职顶岗,或参与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如,安排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或设备更新改造,学校尽可能给教师提供学习和技能提升的空间,使他们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校讲学。请进来,是指吸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根据学校与企业实际及个人意愿聘为兼职或专职教师。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及时地结合起来。对于技术水平特别高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充实到学校教师队伍中,实现教师由“教学型”向“一专多能型”的转变,以此保证和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水平。

2.2.4 突破瓶颈,校企共建能力评价机制

学生能力评价不单单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成长和企业用人的需要。因此,技工学校学生能力评价机制是关乎学校、教师、家庭和企业大的动态系统。要彻底改变单一的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管理制度,建立由学校、家庭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能力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多方位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这个平台,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的考核标准,能够为企业培养合适的可用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备,可以涵盖考核工种所需要的操作项目。学校在制订学生评价体系时,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合理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近年来,学校与央企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联合,成功在我校建立太阳能研发基地;与功力机械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该公司在2013年新品研发试制过程中遇到困难,机电系教师主动提供技术服务,双方很快解决了难题,为驻校企业新品研发赢得了时间。企业和学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两者强强联合,共同开展科研工作,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产学研的新路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实现校企联合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共建学生能力评价机制。只有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起来。

[1]李晓靖.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42-43.

[2]李翠莲.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的几种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46.

[3]赵彦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98-100.

[4]张雅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0(3):52-53.

[5]同青山.“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216-217.

〔责任编辑:张 敏〕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y“Introducing enterprises into campus to establish w in-w in relationship”

ZHENG Zhao-wei
(Zhenjiang Higher Technician School,Zhenjiang 212003,China)

Associated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Zhenjiang Higher Technician School,this thesis has tried to explore the form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teaching reform aswell as teachers'training in order to establish amechanism evaluating students'ability and a practical and win-win cooperation model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sideswith the hope of inspiring the development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ion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novativemodel

G649.2

A

1008-8148(2014)01-0093-03

2013-08-14

郑兆巍(1979—),男,江苏盐城人,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学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学校推介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