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职业教育在演艺产业化进程中的选择

2014-02-05朱海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演艺产业化人才

朱海闵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文化市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目标和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1]在国家层面实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双轮驱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

演艺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文化市场的传统市场。在国家和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 “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演艺业都被列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演艺业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唐以后,市民文艺逐渐兴起,艺人开始直接向普通市民卖艺了”[2],至北宋时期,遍布市井的所谓 “勾栏瓦肆”即是融演出场所、“作场艺人”(即演员)、观众、戏剧和其他伎艺 (即各种文艺样式)于一体的演出市场的雏形。历经千余年不断演变,演艺行业根植于亿万民众广泛又不竭的需求中而生生不息,百代传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不乏变中求新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它运作发展的模式又带有顽固的因袭色彩和较深的门户意识,长久以来,基本是以自我更新的方式彳亍前行。当现代社会对文化艺术建设提出开放要求,在面对科技、经济,特别是市场的渗透与新兴文化艺术行业的冲击时,其日益显出渴望变革发展然而人才匮乏活力不足的疲态。因此,依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动力,借全国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的东风,对演艺行业进行产业化再造,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艺术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演艺行业自身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必然选择。

艺术职业教育是以现代教育观念和手段对演艺传承师徒授受模式的科学改造,经过数十年的探索运作,不仅有效撷取演艺行业千百年积淀的人文精粹,还广泛汲纳了中外演艺创新的成果,使演艺的传承和发展推陈出新,同时,更有效实现了演艺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为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从更好地为演艺发展做出贡献的角度来审视当前的艺术职业教育,一方面,它是演艺行业重要的一个基础支撑,已形成行业与社会的广泛共识;另一方面,艺术职业教育在我国毕竟历时不久,尚属年轻,加之演艺行业自身发展不足对其也有较深的影响,这就使艺术职业教育自身在已具辉煌的同时,还有许多地方亟须完善、提升、拓展、转型。正是针对这样的背景和现状,有必要指出,演艺行业的产业化再造对艺术职业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选择以主动的姿态科学应对,不仅对艺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还是对演艺产业化的顺利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言而喻,科学有效的抉择可以把艺术职业教育导向正确的路径而步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给自身增加更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演艺产业与演艺的产业化

产业化是一个内涵多元的概念,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当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业态已实现关联资源的整合,并且达到了相当规模,还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整体又实现了正效益,可以认为这个产品已实现了产业化。产业的规模性、系统性表现为产品从要素生产开始到产品消费的结束不仅节链完整,还能有效循环和拓展延伸,并具有可持续的内在活力以及与关联行业相融合的开放包容,同时,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肯定。

产业化与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把产业说成是一种对业态静止性状的表达,那产业化则是针对产业动态性状做出的叙述。产业化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产业由单一、弱小、散乱状态向有序配套、成熟、规范化迈进,也就是以主动的姿态去进行关联资源的整合,实现在规模上的扩张、在效益上的增长、在运作机制上的系统,也就是产业正在完善中。二是指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和系统性,产业的外在形态建设已经完成,处于以进一步提升正效益为目的的自身内在结构与整体素质的改进优化。可以看出,这两种指向对产业性状的反映都是处在动态的过程,区别是产品的运营性状处于产业生成的不同阶段。而阶段的不同,不论是社会还是产业自身的要求、任务、地位、作用都是有差别的。仅从两者的关注点上看,产业化的前一种指向更注重产业的外延运作,后一种指向则更注重产业的内涵提升。

规模化是一个完整的表达,不仅是产品自身以及它的生产、运营企业要有相当的数量和一定的质量,还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消费支撑,产品既要有从生产到消费的有效循环,还要有扩大再生产和提升正效益的经营能力;系统性在这里指产品不单是生产、销售、消费,还包括研发、服务、管理等相关要素和环节,不单是核心产品,还包括要素产品、配套产品、延伸产品和具有与外部相关产品融合的性能与能力,并具备创造、完成、再创造的全部可能和内在动力。正效益不排斥产业的某个领域、某个阶段和某个环节存在负增加值,但总体上整个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增加值为正,社会效益也是正面的。

从以上理解来看演艺产业,可以这样来概括:演艺产业是以舞台表演艺术为核心的艺术产品的创作、生产、表演、营销、消费达到了相当规模,整体上又具有社会和经济两方面正效益的比较完整、系统的产业体系。在这里,艺术产品不只是舞台表演,它是由一系列要素产品、配套产品和延伸产品,围绕舞台表演这个核心而形成的系统。作为核心外的产品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地为舞台艺术服务;可以是艺术形态的,也可以是非艺术形态,或者是兼容这两种形态的;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非有形产品;由于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都在为舞台表演服务,才把它们都纳入了舞台表演艺术这个产品中来,冠之以艺术产品。从产业的角度看,演艺业的外延是比较丰富的,如果用产业链来表示,表演艺术只是这个链上的中心环节,其上游和下游的环节很多,不能仅仅理解为剧团、剧院、经纪机构,创编、演出、观赏,剧作、导演、演员、观众,它是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也包括演艺业与其他行业如旅游业融合形成的新业态。

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门类当中要给予着力建设和优先扶持的部分,这其中,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演艺产业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重点;二是演艺行业既具有产业化的必要和可能,同时它的产业化建设还没有完成,所以需要扶持,需要通过调动各方面力量去大力推动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艺术产品关联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尚有可资利用的要素和可以开拓的空间,尤其是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构建。在它向规模化、系统性迈进的进程中,自然包括了艺术职业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作用与担当。

二、艺术职业教育参与演艺产业化进程的选择

产业化对演艺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它改变了演艺业的单一业态,使之成为有多种行业构成的综合业态。原来演艺业与相关行业是相辅相成的并列关系,表现为点状的星形,产业化后演艺业与相关行业便成了因应相承的共生关系,成了线状的链形。更重要的是,产业化后的演艺业其艺术与娱乐性状已不再单纯,与市场、与商品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与经营的色彩更加鲜明。就演艺产业整体看,其发展着眼的是产业的整体推进,其绩效考量的是整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对艺术追求的实现将紧密地与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对业态趋势与前景的评价与判断,必然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考量,两手都要抓,两手还都要硬。其次,演艺不会因为产业化而改变它在相关行业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产业化只会强化和突出它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舞台、表演、综合审美是这个产业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征,它可以要求关联行业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与服务,但同时它自身的发展也必须符合整个产业的需要,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不管是重传承还是求创新,都必须符合产业发展的整体利益。第三,在演艺实现产业化过程中,舞台这个演艺行业赖以生存的平台只能搭建在市场这个大平台上,没有市场,演艺舞台便成了无根浮萍。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是唯一指向或者营利与经济效益是唯一指标,演艺审美、演艺创新、演艺发展依然是演艺产业的立足之本、立世之根。第四,产业化后的演艺业,不仅是行业种类、行态结构、整体规模这些外在形式和数量上发生重大变化,更在战略规划、运作理念、管理内涵、发展方式、人才队伍、工作实践等方面有了深刻改变。产业化对演艺业的变革正是从这些方面体现的。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演艺产业化对艺术职业教育是挑战,更是机遇。第五,演艺产业化的进程与成效,取决于其内在发展动力的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的判断,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这个产业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这个产业是否有足够的智力储备和创新能力。智力与创新的主体是人才,人才队伍的盛衰强弱、人才实力的竞争博弈将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走向。演艺产业化是必然不能脱离这个轨迹的。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必将给艺术职业教育注入更加强大的活力,从而推动其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演艺的产业化要求艺术职业教育不仅在实践上,更要在观念上做出调整与适应。“艺术职业教育,不同于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艺术熏陶。艺术教育作为职业,对研习者而言是立身之本、谋生之需乃至晋升之道。”[3]对职业教学的设置选择,在广博与精专上,职业教育更倾向精专;在知识与技能上,职业教育更注重技能;在研学与运用上,职业教育更强调运用;在理论与实践上,职业教育更关心实践;在人才造就的特色上,职业教育偏重技能型,以培养基础性、应用性、团队性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的功能优势在于:完善了人才系统的结构,夯实了人才体系的基础;解决了科研、理论和艺术研究成果向生产和产品转化中的技术操作问题与面向市场的营销问题,同时还有接受市场反馈后,对创作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与再创新的问题。

演艺产业化一方面整合相关资源,使多个行业成为一个完整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它适应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精细化的趋势,业内分工也更加多元。艺术职业教育要紧扣这一趋势,在拓宽视野审视整个产业全貌的同时,分门别类地有效掌握不同行业的外部特征与内在规律,及时在学科设置、专业规划、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师资配置等方面做好对接。把艺术职业教育仅仅归结为专业化舞台人才的培养是不够全面的,而应是以培养舞台艺术人才为核心,围绕演艺产业链和演出市场各领域人才需求实行职业化教育,形成全面适应产业和市场需求的教育系统。能针对产业的每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教育培养,以应对分工精细化、专门化的发展要求,在条件不具备,一时还不能做到为整个产业链做出对应的支撑时,应努力做到对大多数环节,尤其是以技能技巧为核心的环节有相应的教育安排。系科与专业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以产业链条为纽带进行有效整合、建立有机联系,不仅能使学生与教师拥有更强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降低教学与运营的成本,以保证艺术职业教育自身的与时俱进和对产业发展在人才队伍上的基础支撑。

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在学生既具备精湛的技艺技能,掌握了面向市场、面向大众进行有效的创造性的传达方法与手段。是有了好的产品要能销出去,好的技艺才得以展示与传播,得到社会与市场的认同。用产业的观念去看待表演艺术,把演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消费品去研究和对待,在努力做好艺术表演技艺授受的过程中,还要有市场观念的传导,让学生在掌握艺术表演技能的同时,具备更加专注、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低成本地把艺术能量传递给观众的能力,使他们深刻认知,在追求艺术表演、创作的高质量时,不能只单纯地注重艺术表演的审美规律,还要同时注重与市场规律的有效融合,以创造更丰富多元的艺术效果,还需明确怎样通过市场的渠道去推动艺术表演展示美感、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功能的实现,取得娱情怡性与美育教化的效果。艺术职业教育必须把这些理念融会贯通并与艺术观念的传导一起贯穿于教育始终。

一个产业未来的发展,领军人物固然重要,人才团队、群体效应更不能忽视,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培养大师级人物、领军型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荣誉,是一所大学和教育行业的使命追求。然而业有分工,对艺术职业教育来说,为演艺产业培养、输送人才集群应是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人才集群以丰富性规模性与高素质高技能为特征,既求 “量”也重 “质”是它的追求。只有人才集群的不断推出,才能够应对和支撑演艺产业发展的全面要求,保证对产业各环节提供支持。人才集群与领军人物、与名家大师是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是塔基与塔尖的因果相承。基强塔能高,量广质易优。故艺术职业教育不仅要培育和输送人才集群,更要在做好量的培养的同时又向质的提升奋进,更好地适应市场繁荣活跃、经营与消费对文艺人才的广泛需求,又为产业向高层次迈进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就艺术教育的基础和社会文化的外部条件看,我省艺术职业教育尤应如此。

(二)针对产业发展状况,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为演艺产业做大做强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人才保障机制。当今我国艺术职业教育区域特征明显,多以一省一域的特色表演艺术为核心开展教育。以区域的表演艺术特色作为艺术教育立足之本,深耕本土艺术特色,又通过艺术交流和放眼全国、乃至国际化教育来不断强化、完善和丰富区域的艺术表演特色。

就目前产业发展所需人才门类看,以市场运作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型人才,以创、编、导、设计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以 “兼跨”艺术与市场、行政管理与艺术管理为核心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演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也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弱项。对改变这些薄弱环节的重要性认识无须赘言,业内业外也不乏良谋高见。实践方面的困难在于,一方面,这类人才通常是需要经历长期的艺术实践锻炼和培养方有可能成长的 “将才”,所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明这类 “多能”甚至 “全能”人才的产生与塑造,是慢工细活,需要较长的周期;此外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还体现在成效的不确定性,有点类似烧瓷,“窑变”之后产生 “窑宝”或 “窑病”的可能性都存在,高投入未必就有高产出,大兵团作战也难打歼灭战。另一方面,就艺术职业教育的自身情况看,也存在相应的课程体系尚未成熟、师资力量难以匹配、培养经验相对不足的实际。

由于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自成类型体系的时间短,各方面的力量不足是显见的。演艺的产业化是新课题和大工程,要艺术职业教育预见在前、储备在先不现实。就主观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看,大的方面,先以求有为要,做好规划、开设专业、建设课程、编制教材、完善师资及做好中外教学,在这方面的学习借鉴是可以立践立行的;小的方面,抓紧总结已有经验,先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教学,比如,以本省演艺产业和文化市场为麻雀,解剖实例,开展案例教学等。浙江省在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国有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运营、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动漫等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文化艺术品经营、网络游戏产品开发、“非遗”的生产性保护等方面有许多国内领先、竞争力较强的优势行业企业与文化单位,他们既可以为院校专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最新的技术、管理、文化和需求方面的信息,同时,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优秀公务人员又可受聘任教,有效弥补院校师资队伍在实际操控和务实运用方面经验与经历的不足,切实增强学生的岗位认知和实践能力。如是,院校、文艺院团、文化企业各自在教育教学、科研与创作、演艺等不同领域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有效形成彼此之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实现艺术职业院校教育目的明确、人才培养突出、艺术作品丰富、办学特色鲜明的根本转型,实现演艺产业队伍优良、根基稳固、资源充足的发展目标。[4]

(三)艺术职业教育在打造演艺人才支撑时必须有拓界的新思维。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演出产品的传播方式,网络演出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业态。演出与网络实现主动融合、相伴创新,不仅可以丰富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还能拓展演出市场的发展空间,对于演艺机构和网络企业无疑是一种双赢格局——通过跨界实现创新,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就演艺产业的核心舞台表演来说,它在网络上的发展,初步判断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现实演出的网络化,这种方式基本就是把网下演出向网络上传;二是纯虚拟演出,脚本、人物、舞美等等元素一应俱全,但需要适应网络传播方式,有较强的娱乐性、互动性;三是专门为网络播放所制作网络直播节目,如网络春晚、网络演唱会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只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演艺产业的现实舞台有多大,它的网络舞台就会有多大,并且还会更大。试举两例,2007年,日本科技公司Crypton创造了虚拟歌星 “初音未来”,发行仅两年,网友为她制作的歌曲及MV就超过2万首,2009年8月,“初音未来”举行了她的第一场现场音乐会,近3000张门票被一抢而空,有3万人通过付费网络观看演出,此后每年都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香港与台北举办巡回演唱会;2010年12月25日晚,淘宝网举办了我国首个经过批准的网络组台演出 “亲,新年快乐”,当晚观众点击就达560万人次,三天后更攀升到700多万人次,舞台之大,境内外共赏观众之多实属空前。就目前来说,演艺产业在网络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尚看不到边际。对这个初诞而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新领域,域不分中外,国不管大小,业不论专精,基本都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艺术职业教育来说重要的是认清趋势,建立机制,培养人才,形成自身的优势和强项。这已不是战略前瞻,而是现实挑战,是关系到抢占先机还是后起再追的重要抉择。

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国家目前在这方面状态是,网络和演出基本还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由于缺乏对网络演出的规律认知,两者尚未形成有效融合,更谈不上结合发展。懂管理、擅策划、会制作、能营销的人才更是寥若晨星。撇开认识、政策、投入等方面制约不谈,仅人才一项就足以卡住演艺产业向网络的拓展。反过来,即使认识、政策、投入都到位了,人才不足也是难以大有作为的。据悉,上海外国语大学已从2012年起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新开设了 “数码影视虚拟表演与主持”方向,培养具有互动媒体相关知识与能力,能够从事虚拟角色表演的专门人才。艺术职业教育在此同样可以有所担当:一是发挥职业教育机制灵活、长于实务的特点,抓紧在网络演艺人才的培养上展开探索;二是以务实管用为核心,持续探索,不断总结,形成机制性的培养特色和强项;三是从一开始就定位复合型、实用型、基础型人才的培养,在尽快解决现实人才短缺问题的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建树与培养优势打下基础;四是先在实践上突破,再考虑理论上总结;先求有,再求优。这方面努力的前景与收获是令人期待的。

[1]雒树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N].人民日报,2013-12-03.

[2]高琦华.中国演剧史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3]于平.教育 “规划纲要”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职业教育[J],艺术百家,2010 (3).

[4]牛根富.艺术教育共建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艺术百家,2011 (2).

猜你喜欢

演艺产业化人才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人才云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