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静帧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探析*

2014-02-05孙煜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图像创作

孙煜珑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起着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作用,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也会受其影响,伴随而来的就是新兴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和艺术门类的细化。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当今视觉艺术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基于数字平台的三维静帧艺术也应运而生,成为计算机图像艺术 (computer graphic,简称CG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可以说,三维静帧艺术的出现正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深度开发的结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延展的视觉空间,技术革命引发视觉艺术革命。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运用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于艺术创作,三维静帧艺术正是如此。三维静帧艺术与传统视觉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传统视觉艺术的特点,在内容上则有更广阔的表现领域,它既可以表现科幻、超现实题材,也可以表现传统题材。但作为电脑图形艺术中一个门类,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今影视美术、动画美术和游戏美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动画艺术的数字化后,三维静帧与之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也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和代表性的特征。对这些特征的研究,正体现出三维静帧艺术研究的前沿性和突破性,从而引起当代艺术理论界的关注。

一、三维静帧发展的历史过程

由于三维静帧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不同阶段的电脑技术的影响,三维静帧艺术的观念和形态的演变与计算机图像艺术的发展是并行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的发展。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研究三维静帧艺术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沿着计算机图像艺术史的线索展开研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1942年,应美国国防部的要求,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约翰·牟其力和普利斯·埃克特带领一个科研小组花费四年时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埃尼阿克”(ENIAC),开创了人类运用计算机进行快速计算的先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带动了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尝试创作给人以全新视觉体验的计算机图像艺术作品。利用计算机创作的第一件图像艺术作品诞生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1952年实验室研究员本·拉波斯基发表了使用CRT输出设备创作的Oscillon 40,他利用计算机图像描绘了利萨如 (lissajous)曲线。这一时期利用计算机绘制的图像被称为 “电子绘图”或 “自动绘图”。1963年,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研究员迈克尔·诺尔、弗雷德·纳克和乔治·内斯开始创作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些几何形状的图像作品。同年,麻省理工学院林肯试验室的伊凡·萨瑟兰在他的 《画板》博士论文中第一次使用了计算机图像 (Computer Graphic,CG)一词。“画板”的界面和现今普遍使用的Adobe软件非常的相像,由于 “画板”的出现,这一年被称为是计算机图像世界的元年。20世纪60年代初的艺术评论家和美术策展人对计算机绘制的图像基本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而且,单从名称上来看,在当时也很难被列入正规的艺术行列。当时的艺术评论家们甚至悲观地感叹:“本世纪恐怕很难看到计算机艺术这一新领域诞生了。”[1]计算机图像更像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做的各种技术试验。与此同时在培养美国以及全世界的年轻计算机图像艺术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计算机杂志 《计算机与自动化》举办了首次计算机图像竞赛活动,点燃了计算机图像的热潮。1968年在伦敦艺术研究所 (ICA),由加西亚·理查德策划的 “控制论与探宝——计算机与诸艺术”展,展览收入了当时所有涉及使用计算机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出现的计算机图像作品更是引起了轰动,本次展览也是计算机图像真正进入艺术领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展览。此后,计算机图像艺术开始成为一门全新的艺术形式独立出来逐渐被大众认知和接受,并不断发展、细化和完善起来。20世纪70年代是计算机图像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上第一件计算机三维动画作品 《半调动画》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模拟现实的真实感,计算机图像艺术开始摆脱早期几何图形与线状结构的状态。在70年代推动计算机图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最著名的国际会议——SIGGRAPH (special interest groupon computer graphics)的召开。1974年,在科罗拉多大学举办的第一届SIGGRAPH,吸引了6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和艺术家参加。之后,每一届的SIGGRAPH上都出现了以动态呈现的CG动画、CG影视特效作品和以静态图像呈现的CG静帧作品。当然70年代的CG二维静帧和三维静帧更多的是表现出其实验性图像的一面。到了20世纪80年代,CG三维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建模、材质、贴图、渲染等重要领域都已经建立起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诸如三重眼公司在电影TRON中制作了近30分钟的CG,创造了令人惊异的三维影像。卢卡斯电影公司发表了展现其5年研究技术的三维动画短片 《安德烈和阿雷的探险》,皮克斯公司在每年夏季举办的SIGGRAPH上相继发布了《顽皮跳跳灯》《红色之梦》《玩具锡铁小兵》等这些由三维技术制作完成的动画短片,在CG和电影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软件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更是激发了艺术家借助计算机作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媒介进行创作。到了90年代,三维技术在影视和动画中被广泛应用于场景绘制。商业电影制作团队会制作出模拟仿真的影像来表现气势恢弘的场景,通常虚拟场景的制作中以实拍和三维制作结合的方法,按照合理的透视关系创造不同景别的背景,而这一张张不同景别的背景,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三维静帧。[2]例如 《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骇客帝国》等影片中都有令观众叹为观止的三维视觉形象呈现。在动画领域方面,动画影片的前期制作人员往往会运用三维软件经过建模、材质、贴图、灯光、渲染等环节制作出符合剧情要求的三维静帧效果图,以此来确定动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质量。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使得三维静帧开始走向成熟。随着三维制作软件技术的逐渐平民化,促使了三维静帧艺术的全面发展,相继出现了用于广大三维静帧艺术家及爱好者进行交流的Gfxartist、Cgtalk、Deviantart等网络交流平台,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三维静帧作品,并相互分享创作经验与心得。在三维静帧艺术作品创作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艺术家罗德·瑟芬,创作了模仿画家维米尔油画的三维静帧作品After“the Milkmaid”,展示了其高超的三维技术表现能力。不只为电影特效和三维动画美术设计服务的三维静帧作品开始蔓延,逐渐确立了其作为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CG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CG界也将三维静帧艺术界定为以三维制作软件和平面绘图软件进行静态图像创作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至此三维、二维静帧,与影视特效、计算机动画、交互装置和虚拟现实等其他CG产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化视听世界。

二、三维静帧的艺术特点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自身的艺术特点,三维静帧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自有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三维静帧艺术的创作强调技术性。三维静帧艺术是CG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C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度应用的结果,可以说,离开了三维技术的支撑,三维静帧将无法实现。这里的技术既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也包括软件技术。如果将计算机硬件比作人的 “身体”,那么软件就是 “灵魂”。与三维电影特效相比,三维静帧艺术创作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略微偏低。一般来说,多数进行三维静帧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会选择专业的图形工作站作为自己的硬件系统,因为高性能的CPU会带来更快的渲染速度,而高显存的显卡也会有高质量、更多细节和实时性更强的动力学特效显示。计算机硬件建立了三维静帧艺术的物质基础,而软件则提供了发挥硬件功能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进行三维静帧艺术创作国内外使用率最高、使用人数最多的三大主流三维动画软件是Maya、Softimage IXSI、3ds max,均由 Autodesk公司开发。其他主流三维动画软件有NewTek公司的LightWave 3D、Maxon公司的Cinema 4D,以及Side Effects公司的Houdini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在某个领域具有专长和特点的其他的三维软件来进行辅助创作。比如,ZBrush强大的雕塑建模与贴图绘制功能,RealFlow在流体动力学领域的专长等。毫无疑问,高质量的三维静帧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高水准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支撑,同时,随着三维静帧艺术的不断发展,同样将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表现内容上的超现实性。三维静帧作品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只对现实的摹拟与再现,更多的是去表现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创意的景象,把超越现实的 “幻想中的世界”表达和展现出来,所创造出的虚幻形象又如同真实般存在。既有创造性的非现实场景和造型,又有极强的光影表现性及材质刻画的具象写实性,因而,三维静帧艺术作品往往亦幻亦真、宜幻宜真,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也是三维静帧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特点。

第三是综合性。传统与现代的贯通,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多学科交汇,正是三维静帧艺术综合性的表现。这一综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作流程的综合性,另外是创作者的比较全面的综合艺术素养。三维静帧作品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概念设计、建模创建、灯光布置、材质贴图、分层渲染,以及最后的后期制作。与动画创作一样,三维静帧的创作也非常注重后期处理环节,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特效都能使用三维软件来实现,这就必然要运用平面绘图软件和后期合成软件来达到最终的画面效果。如创作者可以充分使用Photoshop等平面软件,也可以使用Shake、After Effects、Nuke等后期合成软件来进行后期制作。此外三维静帧的制作还是一件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工作。在制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充分实现创意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在画面效果上对构图、造型、色彩,色调以及光线等方面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三维静帧的视觉效果是通过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艺术品位、操作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实现的。因此一件三维静帧作品的成功与否是对创作者综合素质的检验,创作者不仅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良好的造型基础,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功底。

最后是实用性。从三维静帧艺术的演变发展来看,一直都与商业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最初的作为电影特效后期合成的素材到三维动画影片的场景与角色的静态效果图,再在其后发展到游戏设计领域的次时代角色、场景、道具模型制作及用于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应用,都展现出商业应用的特点。如大型游戏公司暴雪在推出网络游戏 《魔兽世界》的宣传活动中就应用了大量的三维静帧作品,电视媒体广告中也通过三维静帧作品特有的模拟现实的视觉效果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目前三维静帧在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插图、环艺设计、多媒体制作和虚拟现实等领域也都有涉及。

三、三维静帧的审美特征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审美观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种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对美、审美、美的发展、美的创造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观点。同时,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不同领域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规则和审美特征,人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则作出审美判断或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比如文学是运用语言文学,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音乐利用音响,舞蹈利用肢体等等。[3]三维静帧艺术则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来表现具有创造性的想象空间,鲜明的色彩对比,逼真的材质质感,完美的真实光影效果,创作出静态图像来满足观赏者的审美趣味,同时又把观赏者引入到它所表现的画面内容中。

(一)直观的造型之美

虽然三维静帧是使用计算机三维软件制作的,但是静帧本身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画面,其创作的开展是经历在二维空间中展现虚拟三维世界的一个过程,从而创造出造型细腻,结构严谨、色彩鲜明的静态图像。因此在视觉上具有同造型艺术一样的造型具象性和直观性的审美特征。三维静帧的造型具象性是指具有运用创作媒介在平面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运用CG技术创造出的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把具体可视的形象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直观的美感。三维静帧艺术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必然重视对象的外在形式,并以通过CG技术来表现对象的外形为自己的特长。比如电影 《星球大战》中的三维静帧角色和场景作品,《魔界》中用于合成的三维技术制作的远景,都是以现实场景的高度仿真模拟再结合后期的合成制作,最后形成造型细腻、透视准确、气势磅礴的场景。直观性,或称视觉性,也是三维静帧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三维静帧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凭借视觉感官来感受的。这个特征,也使三维静帧艺术同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区别开来。也正由于三维静帧艺术具有造型具象性和直观性的审美特征,使得它比起除造型艺术以外的其他艺术种类更加注重形式美。三维静帧艺术作品创作出的二维静态图像本身就具有结构、色彩、线条、明暗等方面的形式美,它们不但可以构成艺术形象,而且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此外,三维静帧艺术也十分重视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诸如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对比、比例、主从、尺度、明暗、虚实、多样统一等,使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美感。

(二)创造性的虚拟、超现实之美

三维静帧艺术通过CG技术不但可以把现实的具体形象进行高度的模拟仿真呈现,而且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某些难以显现的无形事物和人们通过想象设计的形象,转化为可以直接观看的具体视觉形象。以幻想的造型、真实的视觉效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样式。例如被CG艺术发展中载入史册的三维动画电影 《最终幻想》,运用了全CG技术制作完成。CG师们为影片创作了大量用于场景与角色设定之用的三维静帧作品。制作前期,设计师创作了大量经过设计与想象,制作出表现2065年地球景象的静帧图像,其逼真的材质表现,真实的光线模拟,将虚幻的时空变得既逼真又遥远。随着三维静帧艺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的CG艺术家们更是把创造具有虚拟、超现实和意境美的静帧作品作为创作的主导。例如著名匈牙利三维静帧艺术家彼得·弗雷德里克创作的人物肖像系列静帧作品,表现超现实人物形象再配以如古典油画般的光线,给人以虚幻和神秘之感。美国的劳伦特·皮尔洛特创作的以机械为主题的三维静帧作品,其作品中往往把未来与过去、现实和想象、魔幻和科学的元素相互组接来表现作品内容,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感受到一种超现实的意境美。

(三)光影造型的韵律之美

灯光布局对于三维静帧作品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合理的灯光布局照明,使之达到理想的光影造型效果,从而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三维静帧艺术在视觉上与摄影艺术有着相似审美特征,就是光影造型的韵律之美。三维静帧的光影造型指的是在进行作品制作过程中运用软件的各种灯光,模拟出包括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等光源,加强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和材质,创造画面氛围,烘托作品主题,从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魅力。影调和色调是三维静帧艺术的一个重要造型手段。在三维静帧中影调是指静帧作品所表现的明暗层次,色调是指图像中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三维静帧作品通过影调和色调的艺术处理可以产生影调和色彩层次的对比与变化,继而产生画面光影节奏的韵律和色彩和谐的艺术效果,使三维静帧作品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丰富的表现力。例如西班牙的阿历克斯·罗曼创作的表现建筑物的三维静帧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灯光造型手段,在表现真实质感的同时也通过灯光布置对场景明暗层次做了细节处理,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真实感,给人的想象留下无穷延伸空间。

(四)高超的技术审美

越来越小型化的计算机和平民化的价格,使得计算机开始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与计算机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和自然,这也促使了三维静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其主要的艺术特点,并且技术性是三维静帧的突出特征,因而也形成了人们特殊的三维静帧审美焦点——技术审美。“技术审美是以技术作为审美对象的一种美感产生和体验,是对于世界的技术理性理解和解释的必要补充和丰富,是对于人的技术理性存在方式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超越。”“不论是精湛技艺的追求,还是技术效益最大化的实现,都是一种技术可能性的逼近,是人的好奇心的满足和创造价值的实现,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4]三维静帧从最初的只为影视与动画服务到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都是凭借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得以完善发展的。技术上的更新,给三维静帧带来了广阔的艺术表现手段和丰富的艺术内容,其作品的审美性也只有在淋漓尽致的技术表现中才得以体现。可以说,如果三维静帧脱离了技术的支撑,就没有技术审美的价值意义。特别是三维技术在游戏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对游戏人物角色的塑造和武器道具的表现,更是凸显了三维静帧技术性审美的意义。在三维静帧艺术创作领域中,创作者也往往会以软件技术的应用与表现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例如模型的细节刻画技术、材质的表现技术,灯光的布局技术、渲染技术和最终的平面合成技术。在目前的三维静帧制作阶段来看,虽然三维技术还需要改善和提升,但三维静帧的技术力量和视觉效果已经被广大的观众所认可,激励着三维静帧艺术家去创造更新颖的平面视觉体验的作品。

四、结 语

有位CG艺术家曾经说过:“如果达·芬奇生活在当代,他一定会使用计算机来创作 《蒙娜丽莎》。”[5]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谁都无法摆脱计算机带来的科技革命对自身的冲击。可以预见,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学科的进一步交汇融合,必将会给三维静帧艺术的创造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并赋予其崭新的内涵。三维静帧艺术的发展也将让更多人认识并感受到其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之美。

[1]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2-83.

[2]马捷.3DS MAX静帧的艺术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5.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1,159-160.

[4]李宏伟.技术审美取向的时代变迁 [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 (4):75-77.

[5]张为凯,范延松.MAYA2010三维静帧艺术创作 [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7):2.

猜你喜欢

计算机图像创作
计算机操作系统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一墙之隔》创作谈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