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迪·沃霍尔绘画语言结构的空间特质

2014-02-05叶云龙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沃霍尔波普安迪

叶云龙

一、波普艺术背景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欧美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艺术与文学思潮,是在反本质主义和反美学逻辑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一种观念艺术与消费文化。在这种文化语境下,纯艺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其形质是宣告“艺术死亡”。“美国美术史论家L.史密斯在其著作《1945年以来的视觉艺术》中,把战后西方美术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从极端的自我转向像对待客观性;作品几乎徒手制作变为大量生产;从对于工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对它产生兴趣并探讨它的各种可能性。’这三个特点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主义美术相比较而言的,一般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1]295

波普 (Popular)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美术谱系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波普艺术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是一场以查理德·汉弥尔顿(Richard Hamilton)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美术家、批评家发起的美术运动。“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是大众美术、通俗美术。大众、时尚、商业化的艺术主张勾勒出波普艺术的基本轮廓。他们接受了消费社会与商业文明的冲击,将大量的大众消费的物品和图像引入美术创作,消解了美术与非美术之间的界限,颠覆了美术造型的技术性特质。20世纪60年代初波普艺术传入美国,1962年英国艺术批评家劳伦斯·阿洛维被聘为美国古根汉姆美术馆的展品主任,对美国波普艺术起到了积极的倡导作用。60年代初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影响到绘画市场,纽约派绘画也便失去了一般大众的支持,遭受严重冲击。大众化、商业化、时尚与低廉的波普艺术受到大众甚至一些著名收藏家的青睐和支持。波普艺术改变了公众对艺术的看法,原来艺术与生活如此接近,变得如此的通俗、明了与幽默有趣。波普艺术在美国战后宣扬市场经济、文化自由主义的策略以及物欲、功利的消费社会文化语境中刮起旋风,成为20世纪60年代风靡美国及国际性的美术运动。安迪·沃霍尔便是美国波普艺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

二、安迪·沃霍尔简介

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1928—1987)原名安德鲁·沃霍拉 (Andrew Warhola),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童年体弱多病。父母是捷克移民,家境清贫,靠自身勤俭刻苦维持他们的生活和对孩子的培育。“安迪·沃霍尔的童年十分清苦,母亲靠着出外帮佣和清洁门窗,一天可赚2元;在家则把用过的各种空罐头收集起来,每个买25至50美分钱用来贴补家用。他的父亲不赌博、不喝酒,在当时的劳工阶级中是少有的,他们的生活勤俭刻苦,三餐中从无甜点,饮料只是白水和咖啡,但十分认真地养育孩子。”[2]5在沃霍尔以后的回忆中也曾提及,那个出生地是他一生中住过最糟糕的地方。好在沃霍尔的母亲朱丽亚心灵手巧,纸雕、彩绘和装饰点缀样样都会,其手法也颇有新意,可以算得上地道的民俗艺人,家里充满艺术氛围,母亲也常常教他画画。沃霍尔从小还喜欢看电影、听收音机广播和阅读杂志,这些迹象足以说明与发觉沃霍尔早期的艺术启蒙与艺术倾向,也对他日后的艺术之路产生至深影响。1945年17岁的沃霍尔高中毕业,进入卡内基理工学院开始四年的“绘图设计”学习。其间业余也为百货公司设计橱窗。1949年大学毕业后来到纽约发展,初期从事杂志插图、橱窗设计和广告设计,也做一些图文书(连环画)创作,成为商业设计师。他的插图作品和图文书曾获得 “艺术指导俱乐部”报纸广告的金奖和 “美国平面艺术学会”成就奖。1960年开始接触波普艺术,尝试选择连环画的人物主题用波普绘画方式表现绘画对象和制作广告,而后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复制一系列名人肖像、新闻事件和各种日用商品与器物,如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歌星猫王艾尔维斯、迈克尔·杰克逊、收藏家路德维希,以及车祸、电刑椅、街头示威、可口可乐饮料瓶、康宝浓汤罐头等。他用商业的形式来制作绘画,试图让其作品像商品一样无差别和无个性系列化,通过以日常生活的图像复制方式来解读美国消费社会的现实。沃霍尔艺术观充满着虚无主义和玩世不恭的色彩,使波普绘画形成大众化、平民化的文化语境,引导了美国波普艺术的发展。60年代中后期,沃霍尔的创作活动开始涉及摄影、电视、电影、出版等多领域,尝试影视图像的实验性探索,拍摄了以 《睡、吃、吻》《帝国大厦》为代表的75部长短片。影像作品延续了波普绘画单一、重复的原则与手法,以静态的视角去审视时间在图像叙事方式中的可能性。沃霍尔对生活和艺术的敏感触觉以及商业设计的工作经历,使得他在大众传媒中找到了自己艺术的源头,把社会流行元素、商业性和特有的幽默感完美地融合于艺术表现,谱写了艺术商业化的神话,成为美国波普艺术的佼佼者。

三、安迪·沃霍尔绘画语言结构的空间特质

绘画创作是画家构思和意象的物态化过程,即把以物质媒介的形式传达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感受。绘画作品自然是精神的物态化产品,这种物质形态的存在必定要注入某种形式,才能在精神意义和商品意义上产生价值,而这种形式媒介就是绘画语言。绘画语言又是一个系统,表现为一种互相联结的关系,语言结构就是指诸种语言因素之间所形成的构成关系。[1]129空间性是绘画语言结构的重要方式与载体,是形象在画面的存在形态,以及塑造形象各要素间的一种关联,形成画面的结构关系。绘画作品的空间营造一方面是为更好地诠释作品内容,另一方面作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关系,其本身就具有美的意味,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安迪·沃霍尔绘画艺术与当时美国的消费社会、商业文明和流行时尚紧密相连,表现手法上大胆尝试绘画、印刷、摄影之间的跨界融合,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青睐与应用,他用商业的形式来制作绘画,通常大胆求诸大众图像,以复制并借助错叠和不断重复的方式构成画面,而以这种方式建立画面空间关系,恰恰是沃霍尔绘画语言结构的重要形式,表达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显然沃霍尔重视对绘画图式语言的刻意追求,在绘画语言结构的空间营造上有着独到之处,既能恰如其分传达绘画内容的内涵,又凸显其绘画作品结构与存在的美。由此,安迪·沃霍尔绘画语言结构的空间特质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1.广告式的二维 “图底”空间

西方传统绘画的画面构成注重现实场景片段的表达,画家根据造型焦点透视原理和构图法则,在平面中创造出静态的三维空间视觉效果。“大多数以意象造型的艺术流派,在对形态结构关系的组织中,都不太重视再现焦点透视中的虚幻三维空间,而是追求以平面化为主的结构。因为平面化的形态关系,类似于人们从高空俯瞰大地时所感知的客观。所以,在造型关系中,普遍采用平面化的结构,有利于艺术家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和调节作品的形态关系;有利于艺术家在造型过程中采用更直接、更自由的表现语言。”[3]36在沃霍尔波普绘画造型中,摒弃以往的透视经验与法则,大多运用单个图像元素或单个图像元素重复并置来构成画面。通过图像复制和平面化的形态处理,构成符号图示式的主体形象。主体形象外空间作空白处理,形成图案式自律性的图底关系。突出主体形象的明确、单一与纯粹性,促进了正负空间的互动。加之色彩上运用单纯明快的装饰性色块设置,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他的代表作品汤罐头系列、可乐瓶系列、玛丽莲·梦露等名人系列都是最好的例证。汤罐头系列作品是沃霍尔的母亲从超市买回的不同口味的康宝牌汤罐头,首先画好一系列罐头草图,并制作成彩色幻灯片,投影到屏幕上,而后开始尝试各种不同方法的构图与空间组合,选择出具有视觉张力的构图方式才会开始绘制或制版印刷成品。可见安迪·沃霍尔对画面空间表示的重视和艺术图式语言的刻意追求。《大康宝浓汤罐头》是其中一个代表性作品,在画面构成上把单一罐头形象放大,似乎置满画面 (91cm×65cm),运用均衡、对称的空间均置,产生空间的和谐稳定感。同时,用全白的底衬托出红色标志的图,形色明快简洁,使作品充满产品广告式的简约意味,凸显主体形象的视觉张力,机械而极端的画面感产生震撼的效果。这一阶段安迪·沃霍尔先后制作了大量的罐头系列作品。1962年5月11日 《生活》杂志报道 “汤罐头”的图案就像是活的颜色。同时引用安迪·沃霍尔的话:“我只是画经常认为是美丽的,大家每天使用,却从来不去想它的东西。”[2]74反映了安迪·沃霍尔对当时消费文化的关注和对形式美感的追求,其艺术图式语言,传达出符号形象的主导动机。以日常商业消费用品为表现对象,并追求画面浓郁的装饰意味和强烈的设计美感,折射出沃霍尔广告式的商业设计理念。广告式的二维“图底”空间的建构,是安迪·沃霍尔绘画语言结构中富有个性的空间形态特征。

2.形色错叠的层次与动感空间

丝网印刷技术的快速与批量性,以及丝版的孔漏与压印肌理效果受到安迪·沃霍尔的青睐。丝网印刷工艺助推和发展了沃霍尔图像复制构思。从20世纪60年代初,沃霍尔开始使用丝网印刷制作大量作品,他用不同的色彩尝试同一主题的画作,并通过应用图形与色块的重叠、错叠技法构成画面,来丰富画面构成的视觉空间,传达出画面结构的层次感、厚实度和动感,从毫无景深感的平面转向产生层次与动感的纵深错觉空间。《猫熊》《女士们与先生们》《枪》《米克·杰格》《大收藏家路德维希》和1963年作的 《蒙娜丽莎》等一系列重要作品,都表现出这一个性图式语言与画面构成的空间结构。1983年制作的作品 《猫熊》就是典型佐例,画面塑造了一个单纯的拟人化的猫熊敲鼓的主体形象图形,同一个平面里,沃霍尔除了对主题图像猫熊进行形的结构简约和色的分离简化,又把同一主体图形通过三次重复交错叠印,并经过由里及外,从虚到实的层次处理,形成层次节奏明晰、虚实关系有度而又浑然一体的主题图像,传达出连续性的图底构成关系。最后又通过概括的线条矫正了主题图像的轮廓,使之产生线面结合的丰富层次,这种层次感就像层层递进的阶梯,形成递进式的序列性,产生视觉空间的纵深感。而这种平面的视觉三维空间关系的营造,安迪·沃霍尔似乎有意无意而为之,丝网制版在套版套色以及印刷制作过程中,本身容易出现错版偏差,或局部印制不清,这种情况下沃霍尔就会在这基础上重绘图形轮廓与添加颜料,矫正图形轮廓准确性、压印的虚实关系以及色彩关联,这似乎是对作品印制欠佳的一种补救,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一方法却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和空间感,反而增加了作品的绘画性。“他们用不同的颜色尝试同一的主题的画作,每种都印15到20张之多,每张只花4分钟,而仔细检查结果,没有一张是完美无瑕的总有地方印不清楚,或偏了些。没关系,安迪·沃霍尔用生花妙笔去强调正确的部分,再加上不同的颜色,当人们去看一系列摆在一起的绘画时,只注意不同颜色的调配与轮廓的重描,谁去在乎那些小地方,而他也赋予每张画恰当的名称,反而变成多彩多姿的不同艺术。”[2]94还有些如 《最后的晚餐》 《迈克尔·杰克逊》等作品,采用丝网版画与拼贴结合方式来体现形色错叠,表现出特有的个性空间。

沃霍尔摒弃了传统绘画通过焦点透视方法来构成画面与营造空间,摆脱主体图像的自然场景依托,运用戏剧性的手法,一方面通过削弱主体图像的形色自然特征,简化基底单元来突出强调主题图形符号化产生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又通过对主体图像形色错叠,以及丝版网印与拼贴结合手法,以增进画面的层次性、运动感来实现画面的视觉空间效果,对事物间的联系和艺术语言结构的空间观念做出了新的诠释。

3.重复构成产生拓展延伸空间

安迪·沃霍尔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画家,他的绘画方式全然打破传统,通过设计元素的呈现来释放完美的构想。许多作品以大众图像为主题元素和重复方式构成画面,渐而成为其绘画的主要风格。“美国波普内部的活动范围甚至比英国的还要广泛。最明目张胆地求诸大众图像的是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的作品,一位是大量借用连环画的视觉语言、题材和技巧,另一位则借用广告的无处不在和不断重复。”[4]293沃霍尔以大众图像为表现对象,通过丝网印刷复制手段,把相同或略作变化的图形元素在平面上作重复排列,是采用四方连续式的四切手法,将同一主题元素向四周重复连续排列而成,不断重复与连续性产生画面视觉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以此体现了其对艺术语言形式美的追求。沃霍尔利用这一画面构成方式有意引导读者以点到线、从线到面的系列性作品观赏方式,以弱化表现对象的原始和本真立场,让人更关注对象重复排列形成的系列性呈现方式。在 《玛丽莲·梦露 (25次)》《200个康宝浓汤罐头》和 《210个可口可乐瓶》等作品中,当数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相同或略作变化的图形元素排列组合在一起时,画面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样观者会无暇顾及表现对象身后的意义指向,而被画面构成的个性形式传达出的那种震撼所吸引。1962年制作的 《210个可口可乐瓶》作品中,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复制出以可口可乐瓶为形象的主题图形,再将这一主题图形经过七行每行30次的重复排列,构成210个瓶子的序列图形画面,就像在超市货柜上的物品码放得整整齐齐,产生强烈的秩序性和节奏感,在视觉上产生拓展和延伸的空间氛围。而这种重复构成又难免产生机械性和单调性,为改变这种感觉,作者在复制图形时,有意用两种不同转向瓶子组成单元图形然后重复排列,利用不同转向瓶子的商标标签差异,打破单一、呆板与单调感。又在可乐饮料着色上做色彩微差处理,且在大部分可乐瓶上做满装着色表达,在画面局部的少数可乐瓶上做半瓶装的着色处理,使画面在重复中产生一种特异性。这一细微与精妙的处理,既满足了反复构成而达到视觉冲击的强烈感,又摆脱了机械反复产生的单调性,让观者体验到重复与差异、整体与个体、统一与变化的节奏型和韵律感。画面达到丰富而完美的统一。安迪·沃霍尔的这一类型的作品,强调了重复构成给人的印象,造成画面的规律性的节奏感,产生极富韵律的形式美感,传达出无限拓展和延伸的视觉空间。

安迪·沃霍尔艺术这种重复排列呈现的图式特质,也使作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机器复制的工业时代和消费社会的重要特征。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美国这个国家伟大的地方在于开创一项传统,其中最富裕的消费者与最贫困的消费者基本上购买相同的东西。你可以在电视上看见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喝可口可乐,伊丽莎白·泰勒喝可口可乐,然后你想想,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就是可口可乐,没有钱能让你买到比街角流浪汉所喝的更好喝的可乐。所有的可口可乐都一样,而所有的可口可乐都很好喝。伊丽莎白·泰勒知道,总统也知道,流浪汉也知道,而你也知道。”[5]146沃霍尔正是选用最普通的商品作为表现对象,并借以超市货柜整齐码放商品的方式,创造出重复排列这一特有的艺术语言图式,诠释工业化批量生产时代和消费社会语境下大众文化和消费观念。

四、结 语

安迪·沃霍尔用独到的艺术个性图式演绎了绘画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不仅拓展了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改变了艺术创作观念。“在外行的批评家中,存在一种认为实验只是实验室中的科学家所做的事的倾向。然而,艺术家的本质特性决定其生来就是实验者。艺术家如果缺乏这一特性,只会成为一个坏的或是好的学院派的艺术家。艺术家需要运用属于普通公众世界的方式和材料来表现一种激烈的个人经验,因此不得不成为实验者。这个问题是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同样的问题总是会在每一件新的作品中出现。否则,艺术家不断重复自己时,就代表他在审美上死亡了。艺术家仅仅因为在实验上发挥作用,才能开辟出新的经验领域,为人们揭露出熟悉的场景和对象中新的方面和特性。”[6]121沃霍尔正是这样一位具有 “冒险性”的实验者,摆脱传统艺术语言的束缚,勇于尝试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实验和应用,重视个性的绘画语言结构探索,在空间结构上形成独特面貌和个性品质,凸显其绘画作品结构与存在的美,诠释了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对沃霍尔艺术图式语言的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全面认识沃霍尔及其绘画品格以及其在波普艺术发展的价值,也有益于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加强空间结构营造,完善个性化的图式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

[1]罗一平.美术概论 [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295,129.

[2]何政广.安迪·沃霍尔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5,74,94.

[3]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36.

[4]诺伯特·林顿.现代艺术的故事 [M].杨昊成,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293.

[5]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 [M].卢慈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6.

[6]约翰·杜威.艺术即体验 [M].程颖,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121.

猜你喜欢

沃霍尔波普安迪
成为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的个人艺术史“成为安迪·沃霍尔”
《波普系列之红》
Jay-Z的沃霍尔情怀
潮味波普
机器人安迪
看电影
手机不通
第一次,在中国端详安迪·沃霍尔
波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