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大体系四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2014-02-05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陆松根

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8期
关键词:易发余杭区防灾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 陆松根

完善大体系四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 陆松根

杭州市余杭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444.0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6.3%,其中,高、中易发区面积97.66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截至目前,该区境内已知地质灾害点共111处,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该区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体制,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防灾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实现了连续十年无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人员伤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完善调查评价体系,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1.重视隐患排查摸底

通过调查完成了《杭州市余杭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余杭区境内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和全区165所中小学校舍的地质灾害排查;每年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地质灾害“三查”(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对新发生灾害点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核查。今年3月份,该区出动183人次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汛前排查;6月份梅汛期间出动400余人次进行汛中检查、巡查。通过排查、巡查,进一步掌握了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发展和防灾措施落实情况,基本查明了地质灾害类型、数量、规模及分布,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全面、详实的资料。

2.开展专项调查评价

今年余杭区经公开招标,委托相应的专业技术单位开展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通过专项调查,查明全区地质灾害隐患分布与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图册,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体系,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地质灾害应急能力

1.健全区、镇(街、管委会)、村、点四级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责任体系

根据职责分工,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作为区政府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机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全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抢险救灾工作,研究决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有关问题。区级相关部门按照《杭州市余杭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各地质灾害区域镇(街)人民政府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守则》,成立相应的防治工作机构,由一把手负总责,并与隐患点所在区域的企事业单位、村、组(点)逐级签订责任书,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工到人、联系到点、落实到户。

2.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塌方、泥石流、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确定专人严密监测。动员民间力量,依靠普通群众,做好群测群防,及时发现灾情、及时上报灾情、及时处理灾情。今年,调整落实各类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385名,地质灾害易发区所在19个镇(街道、管委会)、106个行政村(社区)和111个地质灾害点都设专人负责巡查、监测。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巡查、监测行为,编制地质灾害巡查登记本,做到地质灾害巡查有原始检查记录,有分析预警。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规范险情巡查、灾情速报等制度,一旦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进行应急处理。通过一系列举措,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体系,提高了防灾减灾的效率和效果。

3.形成科学实用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

根据地灾点分布情况,余杭区因地制宜,科学实用地做好地灾预警工作,有效解决了灾害信息到户、到人问题。通过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网络,应急指挥系统利用手机短信形式和华数传媒电视有限公司的预警信息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以短信、音视频或广播的形式通知到镇(街)、到村、到户,提醒各职能部门和地灾(隐患)区群众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地质灾害防范。今年已发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共11次累计近5000余条,通过华数传媒电视有限公司的预警信息发播应急指挥系统,发送地灾预警信息3次。同时,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显眼位置设立警示标志和防灾预案牌,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诱发因素、预警信号、避险地点、避险线路及避让措施等内容以图表形式告知地质灾害防危险区群众,让群众通俗易懂地了解临灾避险情况,提高过往群众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并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配备了铜锣、口哨等工具,遇到紧急情况,由监测人员用敲锣、吹哨的方式将消息迅速传递给村民,以便及时采取避灾措施。

三、完善预防治理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

1.加强防灾宣传培训

每年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提高基层一线300多名地质灾害日常防治工作责任人员业务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宣传,制作发放地质灾害点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宣传手册,向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普及防治知识,有效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

2.落实地灾危险性评估工作

制定印发《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要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该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必备条件之一。同时经公开招投标,由区政府出资委托中介机构对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农村私人建房,统一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今年上半年,对38户申请建房农户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跟踪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有效避免了新隐患点产生,堵住了地灾源头。

3.加大地灾(隐患)治理力度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地质灾害点治理力度,对地质灾害点提出 “能治则治”的要求,新增一起,治理一起。2012年完成26处地灾(隐患)点的治理和搬迁避让,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2013年完成24处地灾(隐患)点的治理,投入资金约2500万元,今年拟对12处地质灾害点进行治理,目前治理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截至2014年6月,全区111处地灾(隐患)点已治理55处,正在治理的24处;剩余32处受条件限制,暂不实施治理,列入预警监测。

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地质灾害处置能力

1.强化应急预案编制

近年来,该区相继制定出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杭州市余杭区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制度的通知、杭州市余杭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并完成了《杭州市余杭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每年编制发布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瓶窑、鸬鸟、百丈等地质灾害易发镇(街)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守则》。这些预案、意见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应急救援工作,一旦灾害发生,各部门将迅速行动、团结协作、各司其职,有序、高效地开展人员撤离、医疗救治、物资准备等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余杭区每年举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国土、公安、交警、城管、卫生、供电等部门积极参与。以“报告渠道畅通、鉴定及时准确、撤离果断迅速、灾民安置妥当、应急有始有终”为要求,重点演练监测预警、撤离信号报警、疏散安置、应急报告与响应、应急指挥和救援、调查监测、交通管制和治安警戒等内容。2010年在鸬鸟镇举行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012年在百丈镇举行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013在黄湖镇举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协调能力,检验了应急处置程序的合理性,也提高了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的能力。

猜你喜欢

易发余杭区防灾
余杭区为城市新中心建设展现排头兵担当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读迷作品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