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揭秘性报道新闻感的五对策

2014-02-05□刘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船政晚报福州

□刘 琳

(福州晚报,福建 福州 350000)

提升揭秘性报道新闻感的五对策

□刘 琳

(福州晚报,福建 福州 350000)

作为呈现历史往事的揭秘性报道,可以通过巧用时间点、制造关联点、寻找新近点、借力社会热点、打造时空穿梭点,来提升新闻性,搭建化“旧闻”为新闻的桥梁。

揭秘性报道 新闻感 桥梁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揭秘性报道以其独家性成为不少媒体打造比较优势的“利器”之一。揭秘性报道所表现的内容以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为主。但笔者发现,跃入新闻版面的揭秘性报道,既由于呈现的是历史,本身就有时差,又由于采编者不注意塑造新闻感,因此常使受众觉得突兀,甚至产生不必要或错误的联想,影响了接受悦感。而新闻接受规律告诉我们,接受悦感是阅读率的基础,是媒体培植核心受众群体的重要条件之一,提升揭秘性报道的新闻感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

巧用时间点

根据记忆规律,人们总是对某些特殊的时间点有特别的记忆。如每年的九月十八日,人们总是很自然想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了我富饶而美丽的东北。不同的城市也有深植于城市市民心中的共同记忆,如福州是1949年8月17日解放的,福州人每到这一天总易想起许多与之关联的人和事。

巧用时间点,可以有效提升揭秘性报道的新闻感,因为选择了最合适的时间,就意味着史学类报道拥有了新闻由头。新闻由头是由新闻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是揭秘性报道化旧闻为新闻的媒介。2013年8月初,日本以当年侵华海军旗舰“出云”之名为新研制的准航空母舰命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情感,《福州晚报》在同年8月13日——福州籍海军官兵发起打击侵华日军旗舰“出云”号76年周年纪念日,推出大型揭秘性报道《76年前福州人重创日本旗舰“出云”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制造关联点

在一年365天中,能给城市绝大部分市民以共同记忆的时间点毕竟有限,而揭秘性报道不可能仅依此为线索,因此还需探求他法,寻找关联点即是其中之一。

《福州晚报》揭秘性报道有一大特色:即追求历史大事件中与福州的关联度,在一件今人有一定认知度的事件中,揭秘其中与福州有关的人与事。如五四运动是拥有高认知度的历史大事件,冰心、林徽因两才女一直被福州引为城市骄傲,但二人与五四运动爆发的关系鲜少有人知道。《福州晚报》推出的揭秘性报道《林徽因之父、冰心表兄都是“五四运动”点火人》,既具揭秘性又具接近性,满足了受众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探秘需求。

寻找新近点

作为主要呈现历史往事的揭秘性报道,要强化新闻感,就必须寻找出旧闻中的新近点。这个新近点,必须符合新闻所具有的“新近发生”的特质、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以此为由头展开对富有传奇色彩史实的再现。

揭秘性报道的新近点最常见的有四类:一是史学家学术新观点、新成果发布时间点,如2005年5月史学家陈道章研究发现红顶商人胡雪岩成名与马尾船政有关,《福州晚报》以此为新闻由头于同月8日推出《胡雪岩顶戴变红与船政有关》,揭秘胡雪岩与船政倡办人左宗棠关系。二是新史料发现时间点,如2004年3月底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贞寿发现一组中法马江海战新史料,福州晚报记者继续对此进行考据和采访,并以此为新闻由头,于4月3日刊出《还张佩伦与何如璋真面目》,揭秘时任会办福建海疆事宜的钦差大臣张佩伦、船政大臣何如璋在马江海战中的真实表现。三是新发现文物古迹的时间点,如2003年12月在福州仓山发现了一枚船政成功金牌,《福州晚报》以此为由头,讲述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与中国历史上引进的首批洋总经理、洋教授、洋工程师之间的故事。四是记者采访、考证历史往事时间点,如2003年8月13日,《福州晚报》以同年7月31日记者采访谍海英雄林城前妻及战友为新闻由头,刊出了揭秘性报道《神秘医生策动国民党海军五次大起义》。

借力社会热点

借力社会热点,就是运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将受众对某些事物的注意力迁移到与之接近的报道中,以增加新闻感。

电视剧《潜伏》热播,带来社会对战斗在秘密战线志士的关注,《福州晚报》借机于此,推出介绍福州籍谍海英雄的大型系列报道,《王正均:尘封61年的台湾红色潜伏者》、《叶可钰:国民党海军中的余则成》、《郭寿生:周恩来亲自领导的潜伏者》等一批对福州籍密战英雄的报道,因为是当下受众注意力的焦点,从而成功实现迁移,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打造时空穿梭点

打造时空穿梭点,指的是在写作时不能只是陈述历史,还需将采访环境、被采访对象神态与行为反应、被采访对象与记者对话等都一一入文,为受众打造新近发生的“画面”,拉近受众与久远往事的距离。这种时空穿梭,在一篇揭秘性报道中不能偶尔为之,还须贯穿始终,让往事随着记者的采访生动起来、新鲜起来。

2013年8月7日,《福州晚报》以《“洋衣五”父子两代传奇》为题,介绍潜伏台湾的红色特工——烟台山人“洋衣五”陈增钧两个儿子,文中不断进行时空穿梭。文章一开头即是:

记不清多少次来到烟台山间的亭下路,只为能走进“洋衣五”用一针一线“缝”起来的那座红砖蓝窗洋楼,探寻那位曾让烟台山间洋人终生难忘的巧裁缝的人生,但每一次都没敲开那扇已经褪了色的大门。

8月5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山间碰运气,没想到开门的正是“洋衣五”第五子陈钟奎的长子陈逸星,他正与几位烟台山朋友在整修老屋,准备恢复爷爷盛兴西装店的模样。

文中不断将“洋衣五”当年西装店旧景、“洋衣五”两个儿子的传奇谍报生涯与“洋衣五”后人的讲述进行有机穿插,营造浓烈新闻感,并将穿插进行到底,文中倒数第二、三段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天早上,“洋衣五”陈增钧打开房门,发现大门外屋檐下长出一株只有半根筷子高的小榕树,老人说:“这肯定是小鸟衔来种子发的芽。”老人认定这是两个在台湾的儿子托鸟带来的问候礼物,小心翼翼将这株小榕树移种进家中的小花园里,浇水、施肥。小树进了陈家后也长得特别快,如今已长成绿荫如盖的大榕树了。

陈逸星记得,爷爷最喜欢在这棵树下喝茶、乘凉,盯着这棵树的目光总是充满慈爱,或许在老人眼里,他就是远在台湾的儿子的化身。陈逸星说,爷爷是1972年病逝的,两岸隔绝让爷爷至死不能见到他的两个儿子,这是人间的悲剧。但后来我们知道两位伯父在台湾的不幸时,我们有时又有点安慰,爷爷至死不知道他朝思暮想的两个儿子在绿岛监狱里饱受磨难,这可能又是他不幸中的丁点幸事了。

猜你喜欢

船政晚报福州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圣诞夜》晚报
船政文化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
各家晚报报名题字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