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歧义容忍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4-02-05张亚敏刘小欣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歧义图式交际

张亚敏,刘小欣

(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大学生英语歧义容忍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张亚敏,刘小欣

(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歧义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反映了语言结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特殊关系。在言语交际中,无意歧义的出现往往会阻碍交际的有效进行,在外语学习或教学中对其负面影响要予以消除,但对于积极利用语言结构中的矛盾所产生的蓄意歧义,则要求交际者培养一定的歧义容忍意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歧义容忍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调整歧义容忍度,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歧义容忍意识;言语交际;英语教学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表明了语言结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特殊关系,以有限的语言形式表达无尽的内容,就会出现“一形多义”的现象。这反映了一种语法系统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也促使人们对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认识,以增强语言学理论的可论证性和解释力。随着语用功能在外语教学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对歧义语言与模糊语言的研究也越来越普遍。在言语交际中,歧义话语的出现往往会阻碍交际的有效进行,使交际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因此,对于这种无意歧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在语言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予以消除,当交际双方为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积极利用语言结构中的矛盾所产生的蓄意歧义,则要求语言交际者培养一定的歧义容忍意识,采用适当的歧义容忍策略,在减少语用失误的基础上获得交际的成功。

1 相关理论研究

歧义是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层出不穷,如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及功能语法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注重对歧义现象的理解与解释,并推动了现代西方语言学流派的发展。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与计算机语言学的建立,对歧义现象的研究开始转变为对其生成机制及其与非歧义语言关系的研究上。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也引起了中国语言学者的关注,他们从歧义语言的定义及分类出发,着眼于对歧义类型的总结和现象的描述,把歧义作为一种语言错误,力图在言语交际和语言学习中避免和消除。但是,对歧义容忍的研究远不如对歧义语言或模糊语言的研究普遍和深入,对歧义容忍行为的分析则更为少见。在言语交际中,当出现有积极意义的蓄意歧义或在无意歧义还未消除的情况下,就需要言语交际者培养一定的歧义容忍意识,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歧义容忍是美国心理学家弗伦克尔·布伦斯维克(Frenkel-Brunswik)于1949年提出来的,它指的是个体或群体面对一系列不熟悉的、复杂的或不一致的线索时,对模棱两可的环境刺激信息进行知觉加工的方式[1]。伊利(Ely)[2]认为歧义容忍是与个体性格及认知风格紧密相关的特质,它表明了个体在认知上容忍与其已有信仰体系或知识结构不一致的观点或概念的程度。麦克莱恩(McLain)[3]则认为容忍与不容忍描述了一个个体在感受不到足够的信息以清楚地理解刺激或刺激之间关系时的反应范围。随着对歧义容忍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开始探讨歧义容忍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约纳森(Jonassen)和格拉博夫斯基(Grabowski)[4]指出,有容忍意识的学习者在不确定或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能力,反之,在遇到歧义的语言环境时,无容忍意识的学习者则倾向于回避或放弃学习任务。歧义容忍不仅在语言习得中得到应用,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基于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适度培养其歧义容忍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在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 歧义容忍在言语交际中的表现

言语交际中的歧义可以分为语言歧义及非语言歧义,前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子类别: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及语法歧义,语音歧义主要由同音异义、重音和语调不同以及连音引起,词汇歧义多与词语的多义性和同音异义词汇相关,语法歧义则涵盖了句法歧义和结构歧义;非语言歧义只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即同一表达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词语的联想意义也有所不同。

应用语言学把态度、动机和性格看作是语言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它认为,对目的语及其使用者持有积极态度的学习者更容易在此语言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因此,具有歧义容忍意识的学习者对自身语言和其他语言及其变体采取的开放态度有助于他们达成交际目的。语言的歧义性还要求我们在交流中对语言的方言变体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有所了解,对每种文化及其价值给予应有的尊重,能够容忍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歧义现象,选择合适的交际策略,使交际顺利进行。

格莱斯(Grice)提出交际双方在会话中遵循合作原则,即说话人传递在当前语境下可理解的话语信息。当歧义语言出现时,具有歧义容忍意识的人也会根据合作原则做出适度反应,如:

“Is social equality permitted here,Boy?”shouted the white lady to a black man showing people to their seats.“This is social equality.”

“No,madam,”said the black man,“it is Beathoven’s music.”

在此对话中,为避免冲突,黑人男士遵循合作原则,对白人女士话语中的语用歧义采取了容忍态度,恰当地做出了回击。

在某些特定情境中,为了达到礼貌或自我保护的目的,说话人会对歧义语言采取沉默的回应方式,这也是具有歧义容忍意识的一种表现。沉默可以提供反馈,使对话双方思考所谈论信息的明晰程度及重要性,并及时调整情绪。

3 歧义容忍意识的培养

歧义容忍意识广泛应用于外语学习、教学及言语交际中,形成歧义容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如对词汇短语及句型的不熟悉、缺乏背景文化知识及在交际中的紧张情绪等。在言语交际中,适度培养歧义容忍意识,有利于交际双方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障碍,也有利于语言学习者在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1 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主要指影响人们思想及行为的主流文化所代表的习俗或惯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及其所导致的歧义现象,促进歧义容忍意识的培养。在教授目的语的同时,教师应培养学习者对其社会价值及风俗习惯的敏锐洞察力,鼓励批判式思维。此外,作为目的语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教师应熟知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分析由文化因素导致的语言错误,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使他们意识到仅仅掌握语言规则是无法完成顺畅交流的。

对文化的学习可以促进语言学习,对目的语文化的熟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歧义容忍意识,在言语交际中承担积极角色。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最好途径是与目的语文化的直接接触,教师应把文化知识与文化意识的传授纳入语言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可信的文化情境,选取大量真实的语言文本,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早期发掘目的语文化因素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交流目的设计多种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加速自身歧义容忍意识的培养。如,在阅读和听力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发现主旨,区别事实和观点,定位作者的态度,并发掘文章中隐含的价值观及结论;在写作及口语课程中,则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能力以实际产出的方式表现出来。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以外国文化为主题的课内外活动,如可以在班级内或学校中举办外国文化节,使学生通过接触外国歌曲、舞蹈、话剧、电影或外籍专家的讲座,感受外国文化氛围,了解国外文化起源及风俗,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进行对比,以加深其文化意识。

3.2 提升词汇学习能力

在外语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接触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传统课堂教学、课本及语法知识的学习仍然是目前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教学计划的设置难以满足学生实际语言交流的需要。此外,学生把通过考试或学习语法知识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这就导致了对大量未知词汇低容忍情况的出现,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流的进行。因此,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是培养歧义容忍意识的关键。

自上而下、自然主义及交际教学法等理念提倡对词汇的附带学习,即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单语词典,通过寻找该词汇在上下文中的线索确定其意义,从而避免在母语中寻找一一对应的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系列浅显易懂的词汇,用学生熟知的旧词来解释新词,培养学生对词汇的联想加工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的多重意义,包括多义词及同音同形异义词。在熟知了词汇的外延义,即字面意义后,教师还应促使学生继续发掘词汇的内涵义,即词汇的隐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词汇空白存在的合理性,也会对词汇导致的歧义采取适度容忍。

3.3 针对学生认知风格调整教学策略

认知风格是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时表现出的习惯性方式,是个体固有的对信息的自动反应方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构成了认知风格的主要框架,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很少或根本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善于进行直觉分析;场依赖型的学习者则较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倾向于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视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当歧义信息出现时,场独立型学习者会把自己的认知结构赋予信息,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则按照信息的本来面貌对其进行加工,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采取不同策略培养学生的歧义容忍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自身的认知风格,通过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开发自身认知风格的机会,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场独立型的学习者一般拥有较高的歧义容忍意识,且不易被变化的背景环境影响,场依存型的学习者由于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干扰,歧义容忍意识也较低。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为场独立型学习者设计更多的语言分析型任务,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篇文章的阅读,找到中心句、关键词,完成改写句子或翻译练习,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使场独立型学习者养成系统积累的学习习惯;对于场依存型的学习者,教学目标则应侧重具体直观的语言练习,如确定具体单词的意义、语篇的语调及韵律,教师应为其提供富含个人情感或艺术的语言材料,使这类学习者受到学习氛围的熏陶,培养起有条理的学习习惯。

3.4 合理利用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的,人们在理解新信息时,需要将所输入的信息与大脑中的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只有二者相吻合时,才能理解其内容。厄克特(Urquhart)和魏尔(Weir)[6]把图式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指的是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句法和语法等;内容图式指语篇主题、背景知识或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常识;修辞图式则泛指有关各类文章结构的知识,如体裁知识。在会话中,个体需要激活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并将其与新信息关联,最终完成新信息的理解与图式的重构。因此,在会话中,个体应具备一定的歧义容忍意识,首先利用对某一话题的背景知识激活大脑图式,抓住会话大意及关键词汇,使交际顺利进行。

4 结语

歧义容忍是语言学习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语言交际的必然,对词汇语法的运用不当、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以及交际策略不当都会产生语言歧义问题,学习者应对歧义容忍采取正确的态度,适度培养自己的歧义容忍意识,采取歧义容忍策略,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把握歧义容忍的尺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调整交际策略的训练方法,以达到培养学习者歧义容忍意识的目的。

[1]Frenkel,Brunswik.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n Emotional and Perceptual Personality Variab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49,23(18):108.

[2]C M Ely.Tolerance of Ambiguity and Use of Second LanguageStrategies[J].ForeignLanguageAnnals,1989,22(1):437.

[3]D L McLain.The MSTAT-1:A New Measure of an Individual’s Tolerance for Ambiguity[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3,3(53):183.

[4]D H Jonassen,L G Barbara.Handbook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Learning and Instruction[M].Hillsdal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3.15.

[5]P 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J].Syntax and Semantics:Speech Acts,1975,3(20):45.

[6]A H Urquhart,C J Weir.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Process Product and Practice[M].London:Longman,1998.71.

ExplorationonStrategiesinCultivatingtheAwareness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

ZHANG Ya-min LIU Xiao-x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Hebei Finance University,Baoding 071000,China)

Ambiguity is a pervasive feature of language,which reflects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meaning.In verbal communication,unintentional ambiguity would lead to the failure of communication and should be disambiguated.But if speakers are encountered with intentional ambiguity which is positive,the best way is 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eachers should apply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develop students’awareness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

awareness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verbal communica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030

A

1009-3583(2014)01-0114-04

2013-10-25

张亚敏,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金融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研究。

朱 彬)

猜你喜欢

歧义图式交际
情景交际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