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方言”·“好声音”
——以《宜春日报》为例浅谈地市党报转型之探索

2014-02-05彭晓英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宜春特刊日报社

□谢 菁 彭晓英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普通话”·“方言”·“好声音”
——以《宜春日报》为例浅谈地市党报转型之探索

□谢 菁 彭晓英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技术的迅猛发展,本世纪新媒体的流行,使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面临着挑战。在全媒体、新媒体时代,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地市党报既需要继续坚持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讲好“普通话”,同时需要创新思维,锐意进取,讲好各地“方言”,在实干中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打造全媒体平台,同时提速扩容,拓展报业发展的新空间,进一步壮大地市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宣传舆论阵地,唱响“好声音”,抢占发展的新高地。

讲好“普通话”,延伸传统优势

相对于新媒体,地市党报作为纸媒,尽管面临着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传统媒体,地市党报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与战斗力。

在迎难而上的攻坚时刻,作为党的宣传主阵地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地市党报更应充分发挥并延伸自身的传统比较优势,坚守阵地,讲好“普通话”,扩大影响力。宜春日报社始终坚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自觉围绕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唱响“好声音”,服务经济发展。在宣传工作中,做到创新有为,民生为重。

改进时政报道。数量上“由多变少”,除涉及重大会议活动和重大事件安排外,一般性的领导公务活动一般不做报道。据统计,2014年1-5月,《宜春日报》一版时政报道所占一版版面50%左右,数量与2013年同期持平,与2012年(改进之前)同期相比所占一版版面下降30%左右。内容上“由旧变新”,对需要报道的一般性领导活动,挖出“干货”,不以活动本身作为报道重点;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的活动刊发一版,其他领导的活动转至二版在“时政速递”中进行集纳式报道。篇幅上“由长变短”,各级领导活动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进行篇幅控制,重大活动报道控制在900字以内,一般领导活动报道控制在400字以内。重要的通讯控制在3000字以内,一般通讯控制在1500字以内。

优化民生报道。2014年以来,报纸刊发的民生新闻数量、篇幅与2013年相比,增加30%以上。“民生热线”上半年编发23期,坚持采用图片、热线调查等形式刊发各类舆论监督稿件60余篇。日报《月都早刊》推出百业探访录系列,以揭露行业内幕的方式,探访了美容、美发、消毒餐具等一批行业;推出了“热线投诉”、“热线救助”、“早刊帮你办”、“记者提醒”等栏目,推出的“紫癜女孩求助”、“救救炭娃”等一批相关报道,吸引了社会各界热心人伸出援助之手。《赣西晚报》积极反映民情民意,通过相关报道,帮助景鸿花园居民解决下水道堵塞粪水回流问题;帮助机械厂居民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夏天停电20个小时问题;帮助千里追债的东北姑娘找寻欠债人。

突出基层报道。走基层是宜春日报社坚持的一个传统。近年来,开展了湘赣边区行、特色产业巡礼、宜春周边行等一系列下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全年开办“走转改”相关专栏,在“新春走基层——一线体验”等栏目中,刊发了《蒙山亲民地图绘就干群鱼水情》等一大批生动活泼、感情真实的来自基层的新闻报道。良好传统的延续,也让一批批年轻的编辑记者逐渐地成长起来。

2013年,在全国和全省两个级别新闻奖评选中,宜春日报社获奖数量和等级继续保持同级同类报纸前列,200多篇作品获得各种奖项。

提炼“方言”,拓展转型空间

地市党报要在百舸争流的竞技中脱颖而出,讲好“普通话”的同时,还要讲好各地“方言”,通过“方言”发声,彰显出自己的本土特色,同时努力拓展转型空间,增强媒体的创新力和战斗力,为纸媒影响力“加分”。

自主策划,特事有特刊——

宜春日报社每周一召开新闻宣传策划会,组织编采人员集思广益,对本周的宣传重点精心策划构思,并将采写任务落实到部室,责任到个人,收效明显。日报策划推出“春节”专题系列报道《春运首日:回家的故事》、《春节,我们的服务不打烊》、《那些留在宜春过年的异乡人》等,服务百姓节日生活。《月都早刊》策划推出聚焦城市拥堵、重拳打击传销、高温下的宜春、月亮文化节探营、法律援助在行动等专题报道,引起读者关注。特别策划推出的“宜春达人”专栏贯穿全年,推介了一大批宜春本土的特殊技能人才,有一笔空心字画家、回收达人、募捐达人等,该专栏斩获2013年度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

特事必特办,特事有特刊,特刊创特色是宜春日报社在自主策划方面的一大亮点,并形成传统。对本地区域内一些重大事件或活动,及时抢抓节点,推出特刊。2013年6月26日,宜春明月山机场正式通航,当天推出32版特刊,第二天又推出16版的特刊。2014年9月16日南长高铁开通,宜春区域内经停两个站,报社又于当日推出68版特刊,第二天又推出10多版的特刊。报社创刊60周年、65周年等重要节点,也都适时推出几十个版的特刊。每年的月亮文化节,报社都做得有声有色。这些特刊不但以丰富的“厚报”内容吸引了读者,而且拉动了广告经营。

媒介融合,立体化传播——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宜春日报社在学习借鉴前进报业经验的同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日报、晚报、手机报和新闻网、月亮之都网等“三报两网”格局和建成编采局域网,实现无纸化出报基础上,在2013年开通宜春日报微博、宜春新闻网微博、赣西晚报微博,2014年又开启宜春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赣西晚报官方微信,指定专人用心经营,并通过新媒体,与读者进行深度互动。2014年市“两会”期间,宜春日报微博和宜春新闻网微博对“两会”开幕式进行了实时直播,获得普遍好评。如今,宜春日报微博、宜春新闻网微博粉丝已近8万人,《赣西晚报》官方微信开通一个月内粉丝达到3600人。

《赣西晚报》在做好赣西晚报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的日常维护以及《博报》版的同时,利用此平台牵头组织策划了“全城吃串”救助小鑫涛,组织捐资6000元,募捐5000余元,大型义卖募得善款18000余元。月亮文化节期间,联合宜春名博,组织百余网友参与“万人泡脚大会”活动。

2014年宜春日报社还完善网络电视台建设,改善采编主机硬软件系统,增加专业摄像机,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报道;加快新型阅报栏建设,力争2014年在宜春中心城区建成一批新型阅报栏,方便市民读报,努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

争取项目,抢占新高地——

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处内陆地区的地市党报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都面临着资金瓶颈,所以有时空有发展的良策,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发展之势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创新思路,另辟蹊径。而争取项目可算是内陆地区地市党报破解资金瓶颈,谋求更大发展的一门“利器”。

2013年,宜春日报社包装了新媒体产业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财政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这是江西省地市党报有项目资金以来争得数额最多的一家,实现报社历史性突破,为报社长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底,在江西省报业研究会上获悉井冈山报社得到国家财政部下拨的500万元文化专项资金后,宜春日报社深受触动和启发,开始启动项目申报工作。报社专门成立了申报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人专责,严格实行项目督办制扎实推进。为在众多的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报社针对宜春“月亮文化节”这一全国有名的节庆活动品牌特色,结合报社的“三报两网”格局,着力打造了新媒体产业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多媒体数据库、月亮文化推广网络数字平台、手机报平台三个子系统组成,建成后可增强在新兴媒体领域的传播力和竞争力。同时,精心制作申报材料。在项目申报运作过程中,社领导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和市发改委等部门沟通,并多次到省里、国家部委汇报和争取,最终争取到了项目资金。

目前,1000万元项目资金已到位,报社新媒体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报社发展如虎添翼。跑项争资的成功开拓了大家的思维,也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地市党报应该创新思维,敢想、敢干,敢于“无中生有”,抓住时机,积极作为。

负重加压,经营逆势扬——

地市党报的发展离不开广告经营,面对平面广告市场整体环境不利的情况,唯有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才能在困境中冲出一条生路。宜春日报社面对房地产广告严重萎缩、形象广告气氛不浓等不利形势,负重加压,注重策划,扩大协作,加强运作,报业经营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形象广告“喜大普奔”。充分抓住重要会议、重大活动节点,做足形象广告。2013年5月,抓住明月山机场建成通航机会,组织祝贺专版,创收100多万元,走出了经营淡季,全年形象广告收入300多万元。2014年9月,推出南长高铁通车特刊,组织祝贺专版,创收100多万元。

协作经营“生金淌银”。抓住协作宣传的有利时机,在保持合作单位续签协作协议的基础上,尽量增加协作单位和协作经营额,全年协作经营总量200多万元。

活动收入节节攀升。每年举办多次车展,拉动全年汽车广告收入。2014年,网站举办了投资宜春十大贡献人物评选等活动,有力拉动了广告。

开拓服务范围。日报开拓了金融业广告,网站加大了反向广告的代理力度,每年增收10多万元;2014年还首次出台了网上房展会方案,已在前期招商中见实效。

2013年,宜春日报社报业经营总量、报纸广告收入、网站广告收入、日报发行量,相比上年分别增长10.6%、15.4%、72%和8%。网站的赢利水平居江西省地市新闻网站前列。2013年,宜春日报社被评为江西省报业优秀单位。

猜你喜欢

宜春特刊日报社
四月轻语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宜春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