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的群众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4-02-03房剑森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陈云群众工作

房剑森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上海201700)

陈云的群众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房剑森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上海201700)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本和传家宝,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陈云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也是重要的理论贡献者。陈云群众工作思想是一个由认识论、主体论、目的论、本质论和实践论等概念组成的逻辑体系。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实践陈云群众工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陈云;群众工作;逻辑体系;实践特征;现实意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安身立命之本和传家宝,也是世界上一切政党、一切政权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执政党全部工作的基础。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实践陈云群众工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陈云群众工作思想的逻辑体系

任何一个可以称为“思想”或“理论”的概括,都是由若干概念组成的逻辑体系,陈云群众工作思想就是这样的逻辑体系。它不仅集中反映在陈云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中,还渗透在他关于党的建设、干部工作、廉政建设和经济工作的有关论述中,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陈云群众工作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群众工作认识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陈云指出,“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认识支配行动,行动是认识的结果。”[1](P342)陈云群众工作的认识论,是陈云群众工作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他用一生的经验和智慧,总结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箴言,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思想,是他世界观与方法论、实践论与认识论的写照。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陈云群众工作认识论的哲学基础。陈云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也是重要的理论贡献者。陈云群众工作思想是他的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出发,强调要使群众起来,必须改善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我们不应该忽视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任何细小的可能的改善。他强调了两个“关键”:一是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二是注意群众的切身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是发动群众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陈云强调,改善群众生活是指实现那些今天可能实现和必须实现的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今天可能实现、必须实现等限制性表述,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群众路线是陈云群众工作思想的理论基础和认识之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群众路线也是认识路线,还是根本的工作路线。

调查研究是陈云熟悉基层情况、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他群众工作认识论的实践基础。他强调调查先于决策,“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2](P34)他的调查研究有几个特点。一是到熟悉的地方调查。二是通过熟悉的人去调查。他认为,后一种调查研究比前一种调查研究更重要一些。三是在干部中间进行调查。没有研究就没有决策权,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判断,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陈云群众工作思想体系的逻辑力量:群众工作主体论

陈云认为,做群众工作必须依靠群众。他指出,历来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党部,都是最不巩固的党部。所以,只有党与群众密切地联系着,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那个支部才是党在群众中的堡垒。现在党内发生的各种弱点,不管是党的组织方面的还是党的工作方面的,都是同脱离群众相联系的。[1](P165)所以,必须解决依靠群众的问题。“至于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这不应该而且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案,必须看当时当地的情况。但是,有一点是确定不移,到处适用的,这就是: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因为只有群众才真正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只有在群众中才能讨论出在当时当地解决问题最适当的办法。”[1](P169)这也说明人民群众是我们的依靠力量和力量源泉。

陈云认为,做群众工作必须依靠基层组织。在1939年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党代会上,陈云指出,“我们的工作要深入下层,就要深入到乡和行政村中去。真正贯彻执行上面的方针、政策和命令,要靠乡和行政村的干部……只要基层组织积极、认真、切实地按照中央的指示去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行得通;如果基层的组织和干部不积极工作,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1](P174)他还就依靠组织和依靠群众的关系做过分析,提出既要依靠组织、更要依靠群众,努力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陈云认为,做群众工作必须依靠广大干部。在做群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他说,我们的新党员和新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的弱点是普遍存在的,他们领导群众运动的经验是很少的,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在群众运动中锻炼和提高。陈云1946年曾为《东北日报》写过一篇社论《发扬马斌式的群众工作》,[4](P548)树立了一个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干部的典型。

(三)陈云群众工作思想体系的逻辑中介:群众工作目的论

陈云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搞国防建设,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群众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群众谋福祉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方面,陈云强调要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首先要把握好“上”与“下”的关系。陈云始终强调把上级要求与自身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列入地方党部的经常议事日程,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不唯上、不媚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他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其次,要把握好“小”与“大”的关系。要改善群众生活,就必须关注群众的切身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陈云认为这是“发动群众的关键”。群众工作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再次,要把握好“要”与“给”的关系。陈云在延安时认为,“我们要向群众要东西,如果不要,就没有饭吃。但是,当权的党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的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1](P173)我们“给”群众的是物质利益,“要”的是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得到”的是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和巩固。特别是,他尖锐地指出“当权的党”可能存在的问题,具有远见卓识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四)陈云群众工作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群众工作本质论

群众工作的核心概念是做群众工作,本质是密切联系群众。陈云有许多独特而朴素的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反映了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陈云群众工作思想的本质。首先,做群众工作就要发动群众。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陈云始终强调,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他曾总结了创建根据地一定要经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军队,第二阶段是大规模地建立党,第三阶段则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时一定要适合群众的心理,使他们自愿地热烈地参加工作。这就是,做群众工作既要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又要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超越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要把群众的胃口吊得过高。其次,做群众工作就要组织群众。陈云指出,“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究竟应该从哪一点做起呢?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针,才能变薄弱的狭小的群众工作为真正广大的群众工作呢?不是别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从维护群众自己的利益出发,从群众内部去发动群众斗争,把群众团体自下而上地建立起来。”[1](P165)要通过组织群众,努力实现群众的组织化和“群众领袖”的社会影响力。再次,做群众工作就要服务群众。陈云指出,下乡工作,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上层路线,另一条是下层路线。要在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

(五)陈云群众工作思想体系的逻辑终点:群众工作实践论

陈云群众工作思想体系的逻辑终点,是群众工作的实践论和方法论,这是群众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群众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他在延安时期的一份讲稿《学会领导方法》(1940年)中,集中论述了领导方法和群众工作的方法,体现了陈云群众工作的辩证法。

第一,宏观思考与微观执行相关联。陈云指出,“组织工作要适合于政治路线的要求,保证政治路线的实行。因此,有两个要求:对政治路线的正确了解;对具体情况的切实了解。只谈路线,不了解具体情况,是空谈。只知道具体情况,不了解路线,是盲目。要克服‘上级只谈政治路线,下级只谈具体工作’的缺点。”这就要求我们在群众工作中,思想要顶天、行动要立地,既要有顶层设计、更要有底层基础。他还强调,“领导机关要区分命令和建议。必须有命令,但在某些问题上要有弹性,允许下级根据实际情况处置。”[1](P220)这就实现了宏观与微观、上级与下级、决策与执行的结合。

第二,中心工作与经常工作相平衡。陈云强调,“不忘记经常工作,但必须抓住中心,防止事务主义,乱无头绪。工作一件一件来,每件工作做到底,就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平均使用力气,瞎抓一气,必无成效。遇事不要慌张,也不要松弛。”[1](P221)这是很多人视而不见、而又司空见惯的问题,事务主义、平均用力等现象在今天仍有现实针对性。他特别强调,工作中不仅要有听的时间,而且还要有想的时间。这就要求将知、行、思三者统一起来,体现“谋定而后动”的工作方法论,反映了他工作的平衡术与协调能力。

第三,领导带头与群众跟进相协调。陈云强调,“不仅自己会干,而且会推动别人干,要改变那种一人忙众人闲、上忙下闲的状况。”[1](P221)他告诫不要成为光杆子党,要形成领导与群众上下联动、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如果只有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其结果就是少数人的空忙;反过来,如果只有群众的积极性,而缺乏有力的领导去恰当地组织和引导群众,则这种积极性不可能持久,也不能被提高并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四,大刀阔斧与精雕细刻相结合。陈云认为,“领导要具体区别不同地方,分配以不同的任务;区别任务的缓急;区别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掌好舵,指出主要的努力方向,预防某种偏向。”[1](P220)他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强调下去调查有走马观花和下马看花两种形式,前者得个概念,后者进行分析,两者要配合起来。在群众工作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详略得当、把握节奏,反映了他群众工作“两点论”和辩证思维。

二、陈云群众工作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云群众工作思想形成和发展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格局的建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其中的有些判断、结论和词句可能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其精神实质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

(一)做群众工作必须充满感情

毛泽东说过,“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6](P522)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对群众的感情问题,要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人民造福。陈云建国初期认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1](P380)他在延安时期就告诫我们,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联系群众、植根群众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治优势,具有天然性。今天,我们要用整风的方式坚持群众路线,要求“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这本身就是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群众工作不应该是外在的任务或有压力的工作,而应该是内在的需要、是由内而外的感情外溢,是自然而然、理所当然、顺其自然的工作。习近平指出,“将心比心,换取真心。群众也好,领导也好,人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并不是群众的感情可以简单一点,群众的需求可以降低一点,要将心比心。要获得群众的信任,主要靠平时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群众工作,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7](P139)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同群众打成一片,提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度。我们常讲,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效果,群众对领导干部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干群关系也就会处理得更融洽。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化解党执政后“脱离群众的危险”的必然要求。

(二)做群众工作必须把握原则

习近平在担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记者见面会上向世人宣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也是群众工作的关键和重点。陈云十分强调做群众工作必须按照“自然法则”进行,牢固确立正确的群众观点、立场和方法。陈云始终强调,要从群众“最高兴的工作做起”。找到这把“钥匙”就抓住了群众工作的“牛鼻子”。群众工作要了解群众心理、集中群众智慧。陈云指出,“疑难不决的事情,要请教群众。没有这一条,不能算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依靠组织,更主要的是要依靠群众。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口号。”[2](P46)这是在强调群众是我们党的智慧之源。群众工作要回应群众关切。陈云指出,“我们要在老百姓面前负起责任,如果不是这样做,便没有尽到责任。人们说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是否对人民尽了责任,可以考验谁是优秀子孙,谁是不肖子孙。这个责任摆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好好地、兢兢业业地注意这个问题。”[1](P173)这也是“人民的党”、“人民的政府”应尽的职责。

(三)做群众工作必须审时度势

群众工作是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群众工作是艺术,需要靠我们的智慧和特定的条件。习近平强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实践告诉我们,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传家宝。”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要把握适当的时机、可能的趋势,做到顺势而为。群众工作要有研究、善设计,陈云提出工作中要踱方步、或者要有踱方步的人。他还曾提出“后排议员”的概念,是议员但坐在后排,坐在后排但是议员,实质上说的是相对超脱的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习近平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看清楚、想明白、有准备,这是群众工作的思想方法,也是一切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需要我们善于顶层设计。陈云认为,“一切工作方法,必须随着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形来决定。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参考党中央各种决议,同时要审慎地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形来提出适当的口号,灵活地运用各种工作方法。”[1](P29)因此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企图用统一的、简单的、公式化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群众工作要坚持辩证思维。习近平强调,“我们描绘美好蓝图,展望发展前景,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千万不能给人民群众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如果把群众胃口吊得过高,一旦做不到,就会引起他们更大的失望、更多的埋怨。”这里,重点要强调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方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习近平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7](P241)这是因为,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做群众工作也要像钉钉子一样,经常抓、长期抓,一个一个举措扎实抓,坚持不懈、必有所成。群众工作无小事,每项工作方向要准、方法要对、用力要稳、持之以恒,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四)做群众工作必须以身作则

有什么样的领导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群众工作方法,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群众工作成果。做群众工作要以上率下。陈云认为,“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给非党群众一种好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信仰我党,更加敬重我党。”[1](P141)这就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教”,领导干部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说得到、做得到,才可能形成从“给我上”到“跟我上”的转变。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有带头改进作风的行动自觉,身正为范、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我们既不能游离于群众之列,更不能做群众的尾巴,而是要走在群众的前列,成为群众的榜样和表率。领导干部要有听得进不同意见的心胸和修养,陈云强调特别要注意听反面的话。只有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更有效寻找群众工作之策,最大程度地取得成功、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习近平曾经批评个别干部没有重视、没有做好、不会做、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7](P146)我们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我们必须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深入群众而不是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而不是与群众争利,宣传群众而不是与群众相对立,团结教育群众而不是无原则地迁就一些落后的思想情绪,特别是要适应群众而不是让群众来适应领导。

(五)做群众工作必须夯实基层基础

习近平反复强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要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一重大任务,把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陈云认为,“做好行政村的工作的关键在党支部。”[1](P174)一定要把党的基层支部建设好,使之始终成为执政的基层堡垒。执政重在基层,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只有被群众理解、为群众接受,才能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习近平强调,“基层直接同群众打交道,基层组织的全部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做群众工作,包括做群众的服务工作,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群众的要求集中起来,把上级的任务落实到群众中去。”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工作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工作问题听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措施向群众请教,落实工作任务靠群众努力,衡量工作成效由群众评判。具体地,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工作要向基层倾斜,要给基层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要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特点需要的群众工作干部队伍。有了这样的基层党组织,我们就能生动活泼、行之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创新工作局面。群众工作关键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于知行合一。陈云群众工作思想是历史的声音,是思想的智慧,更是实践的力量。

[1]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陈云文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冲锋]

Chen Yun’s Mass Work Thought and its Current Significance

FANG Jian-sen
(CPC Qingpu District Committee of Shanghai,Shanghai 201700,China)

Mass line is regarded as a fundamental and cherished approach of the Party;Mass work is an excellent tradition and political advantage of the Party.For his part,Chen Yun is not only a practitioner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but also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contributor.He has formed a logic system,which includes epistemology,teleology,essentialism and positiveness.During the ongoing mass line education campaign,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ying Chen Yun’s mass work thought.

Chen Yun;mass work;logistic system;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current significance

D252

A

1674-0955(2014)06-0092-06

2014-04-21

房剑森(1967-),男,江苏扬州人,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副书记,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陈云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