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加快同步小康步伐

2014-02-03周明德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沐川贫困村攻坚

周明德

(沐川县人民政府 四川 沐川 614500)

乐山市沐川县自2011年被列为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以来,始终坚持以连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为载体,加大扶贫投入,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成效。全县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13 亿元(其中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09.98 万元),实现扶贫解困14454人,项目区群众人均增收1140 元。但是,沐川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差、扶贫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依然较突出。按照国家和省、市对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加大扶贫攻坚工作力度,确保与全市、全省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扶贫攻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沐川县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57 元,分别比乐山市、四川省平均水平少1980 元、1138 元。按全省贫困村识别标准,全县尚有43 个贫困村;按全省人均2736 元的贫困户识别标准,全县尚有贫困人口9471 户30359人(其中缺劳动力致贫1566 户4850人,缺技术致贫356 户1153人,缺项目致贫561 户1774人,缺资金致贫356 户1160人,因残致贫1040 户3187人,其它原因致贫45户139人),贫困发生率1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 个百分点。

(二)基础设施差,扶贫难度大

沐川全县至今不通高速路,县境内公路总里程短、等级低、断头路多、通行能力弱,生产资料及林竹资源运输成本高,严重制约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全县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2%,尚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 万余人,农村危房3530 户,35 个村从未实施过农网改造,66 个村尚未实施过扶贫项目,这些村大多地处偏远,山高坡陡,交通不畅,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

(三)项目落地少,资金整合难

《乌蒙山片区(四川部分沐川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5)》 虽经省政府批准,但落地的项目很少。沐川县除每年1000 万元的乌蒙山连片扶贫专项资金不需向上争取外,整村推进、以工代赈和其它行业的项目资金均需向省、市主管部门争取。同时,由于各行业、部门项目投资规定不一,资金投向差异较大,各部门下达项目投资的时间也不一致,导致县上整合部门资金用于扶贫开发的难度大。

(四)地方财力弱,配套能力差

沐川全县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5 亿元,人均财力9.17 万元,处于乐山市后列,县级财政收入总量低,只能保基本运转,在扶贫攻坚方面投入捉襟见肘,很多项目的县级配套资金筹措难。

(五)技能素质低,脱贫能力弱

外出务工人员技能素质不高,就业稳定性差,工资收入难以稳定增长;在家务农的主要以妇幼、老弱、病残为主,其思想观念滞后,开拓创新精神不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不足,致使生产效益低,脱贫致富难度大。

二、加快沐川扶贫攻坚步伐的主要对策

(一)理清思路,明确扶贫新目标

牢固树立“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的理念,以扶贫开发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创新工作机制与解决突出问题、“输血”与“造血”、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四个结合”,全面实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五大扶贫工程”的工作思路,确保到2016年,全县扶贫对象稳定解决温饱并显著减少,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减少66%,其中2014年减贫5000人,每年至少减少10 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支撑能力得到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科学规划,坚持精准化扶贫

一是做好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编制好43 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规划编制组,进村入户,帮助村级组织找准自身比较优势,制定一个符合村情特点、体现村民意愿、能实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规划,生成一个项目清单,力求规划的科学性、落地性和针对性。二是做好贫困户增收脱贫计划。对本次识别的贫困户,要坚持分类扶持原则,力求扶贫精准。对有劳动力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的,逐户建立产业增收脱贫计划;对因灾、因病等致贫的,通过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救助式扶贫;对无劳动力和老弱病残的,加大“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通过新农保、新农合、低保、五保等社保制度,实施保障式扶贫。

(三)整合资源,坚持多元化投入

一是着力用好政策。抓住沐川县被列入新一批扩权强县的机遇,围绕 《乌蒙山片区(四川部分沐川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 —2015)》,积极主动向省级相关部门汇报衔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地。二是大力整合项目。按照“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以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为主,尽可能整合农业、林业、畜牧、水务、交通、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产业发展、以工代赈、乡村道路、新农村建设、水利设施等各种涉农项目,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之间的互衬带动作用和社会效益。三是积极挖潜挤资。县财政每年挤出1000 万元涉农资金,重点发展林竹、茶叶、猕猴桃、林下养殖等6 大类特色农业产业,并重点向贫困村倾斜。通过整合资金,捆绑使用,着力改变资金分口管理、分散实施、综合效益差的弊端,破解扶贫开发资金短缺难题。四是全力引导帮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帮扶资助贫困区域发展,对小额信贷、单位捐款、企业资助等社会帮扶资金,按照“投资目标不变、用途不变、使用程序不变”的要求,配套投入扶贫开发,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各种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四)突出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

围绕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群众技能素质,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后劲,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1.大力实施“基础扶贫”工程。一是破除交通瓶颈。尽快建成沐川犍为快速通道、仁沐高速(沐川段),融入天府新区一小时经济圈;打通沐川与峨边、马边、沙湾等县际出境通道和3 条乡际联网路。到2016年,全县新建县乡村联网公路100公里、通村水泥路300 公里、机耕便民道360 公里、林区生产道300 公里,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70%以上,初步形成“四纵八横六环线十二通道”交通路网。二是改善农村生产设施。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金王寺水库及其渠系工程,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楠、永福、箭板等乡镇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推进基本口粮田、高标准农田建设1.55 万亩和耕地综合整治。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6.7 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加快农网改造步伐,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建设美丽新村,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50个、新农村综合体5 个,全面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

2.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传统工业向新型生态工业、传统服务业向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三个转变”,力促地方财政和城乡居民增收。到2017年,全县GDP 超过85 亿元,三次产业新增就业岗位3.5 万人以上,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6 万元、1.1 万元。一是提升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培育制浆造纸、循环化工、竹木板材、生态食品产业,重点建成60 万吨焦化及焦炉尾气综合利用和茶叶、竹笋、姜黄素、蘑芋精粉、猕猴桃深加工等项目,大力开发家具、生物复合材料、竹炭、竹饮料、竹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二是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到2016年建成现代林业基地100万亩,茶叶基地22 万亩,猕猴桃基地7 万亩,金银花和黄白姜、磨芋基地11 万亩,林下种植基地10 万亩,林下养鸡500 万只、林边种草养兔300 万只,大鲵养殖达10 万尾。三是倾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大力培育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和旅游地产三大核心产业,重点开发建设沐川竹海(创建4A 景区)、五马坪、舟坝库区、竹博园等景区景点,打造天府新区都市后花园和西南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3.大力实施“能力扶贫”工程。继续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着力提高贫困农民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大贫困农民外输内转工作力度。每年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劳动力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7.5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 万人以上。同时,认真实施好民政、教育、文化、科技、卫生、计生等行业扶贫工作,全面提升保障式扶贫工作水平。

(五)健全机制,坚持长效化攻坚

一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充实由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坚持每两个月研究一次扶贫攻坚工作。乡镇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推进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二是实行挂点帮扶机制。建立县领导挂点帮扶乡镇、部门和社会企业帮扶贫困村、县乡村三级干部帮扶到户制度,保证真帮实扶效果。对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的贫困村,由交通、财政等部门定点帮扶,对产业发展要求突出的贫困村由农业、林业等部门帮扶,对安全饮水问题突出的贫困村由水务部门帮扶;对每一户贫困户,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不脱贫不脱钩。三是改革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进一步完善对乡镇、部门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干部政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每年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四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省上“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 制度”的要求,建立项目县级审批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申报、竞争立项、项目审批等管理规定,构建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提升扶贫资金使用绩效。五是强化督查机制。把督查贯穿于扶贫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日常督查、调研检查和随机抽查,并积极开展“双向评议”,促进扶贫任务落实,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沐川贫困村攻坚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 为扶贫攻坚助力
——以沐川县为例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