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沐川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4-02-03李万书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沐川文明生态

李万书

(中共沐川县委党校 四川 乐山 61450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扬弃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中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行为,而走向更高绿色文明的状态。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沐川的实践成果

2012年,沐川县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承担起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重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该县响亮地提炼出“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文化,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成立了领导机构,完善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建设规划,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即: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功能体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建立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编制了《沐川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沐川县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沐川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等制度文件。以生态村、生态乡、园林城市、优美乡村等生态细胞工程创建和以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农业强基础

现代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增长动力,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集约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农业。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根据沐川县农业部门所作的 《沐川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估报告》,通过指标体系的分析,沐川县农业的现状是: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低。沐川县地处山区,生态优势明显,但地块小而零星,生产条件和手段基本上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较低;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低。沐川县农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整体水平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沐川县人均耕地面积小,缺乏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土地生产率低;农业支持保障水平高。沐川是山区农业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大,而二、三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全县整体经济水平不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较高,说明沐川县农业的发展是财政投入型发展。鉴于以上分析,沐川县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走生态农业的路子,以满足健康、有机、原生态的消费需求。

针对以上现状,沐川县采取的举措是: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支农资金1000万元以上,整合退耕后扶、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2000 万元以上用于生态农业发展。二是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全域规划、带状布局、连片推进”的思路,按照“大产业、小业主”模式,到2016年建成茶叶、猕猴桃、林下养殖、生态水产等6 大类30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着力建设生态农业园区。三是延长产业链。开发多样化产品,着力形成“早、中、晚结合,高、中、低(普通)搭配”的产品格局。四是打造生态品牌。在着力打造大品牌、着力开拓大市场上,该县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迄今,已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4 个,分别是有机食品10 个、绿色食品4 个、无公害食品18个、地理标志产品2 个,其中沐川猕猴桃被评为农业部地理标识产品,“黑凤凰”乌骨鸡获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地理标识集体商标认证,“一枝春”茶叶被评为四川省著名产品。五是加强市场营销。创新农产品现代营销方式,构建销售网络,以奖代补鼓励本县客商发展电子商务和建立专卖店,沐川老腊肉和猕猴桃在淘宝网上热销,“一枝春”茶叶在全国有30 个直销点。六是强化质量监管。农产品和农民利益密切相关,如果不加强质量监管,就会出现好卖就多种、多种就多收、多收就质次、质次就贱卖、贱卖就不种的恶性循环,所以,生态农产品必须依靠政府和协会(专合组织)加强质量监管。

(二)生态城市有韵味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我们城镇化追求的目标,把城市放入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认为,生态文明关系到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基点。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镇化过程,不然,我们文化的根在哪里找寻,我们的浓浓的乡愁往哪里放。乡愁如若丢失,社会居民会不自觉地走进“找不到家园”的精神危机,在发展中迷失自我。“记得住乡愁”,是一种对于人的关爱,也是一种基于和谐发展的诠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萧放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引入地方文化传统样式,让乡土文化在城镇找到新的生存发展的土壤。在乡民情感有了新的寄托之后,人们自然会缓解因乡愁所引发的精神困境。沐川的城镇化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现在,仁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而且正在准备自主修建快速通道,将给沐川的城镇化带来发展新机遇,努力打造韵味老城和山水新城,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展现沐川城镇建设的新面貌。

沐川新城区,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魂”的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占地约4.5 平方公里,容纳人口4 万人,计划于2020年建成,将新城区分为综合服务区和茶览园主题公园两个核心区、一个幸福公社安养社区和两个生态宜居组团区,并将配套建设幼儿园4所、小学4 所、初中1 所、高中1 所、医疗卫生机构4 个,可满足4.5 万人就医就学需求。

韵味老城,一是在布局上有韵味,彰显“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特点,山、水、城相映,景城一体;二是在色调上有水墨画韵味,城市主体色调浓淡相宜,如同泼墨写意。三是情趣上有慢城风情,节奏舒缓,闲适自如,出则繁华,入则宁静。

坚持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县城、乡镇、新农村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沐川县投资674.8 万元,今年内完成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包括县城控制详细规划、县城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16 个乡镇总规修编和4 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实现了城乡一体推进,彰显地方特色,从根本上扭转乡镇建设乱象状况。永福“休闲养生绿镇”、箭板“历史文化古镇”、舟坝—黄丹“水乡风情新镇”,将会闪亮呈现。

(三)新型工业带特色农业

“永丰”纸业是中国驰名商标,四川永丰浆纸公司采用先进的制浆技术,并配套完善热电联产、碱回收、白水回收,使生产过程的资源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消耗,又减少了污染排放,实现年销售收入6 亿元、利税1.7 亿元,带动就业3000 多人,增加农民林竹收入1.52 亿元,并带动县内新建工业原料林基地40 万亩,辐射云南、宜宾等周边省市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8 万亩。2012年,全省唯一的“竹材林浆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该公司。

永丰纸业只是沐川县引导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民“攀亲结缘”,实现传统农业与新型工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沐川县始终坚持“林浆纸”、“竹木板”、“种养加”等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建设和扶持力度,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工带农新格局。

(四)生态旅游挖潜力

沐川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茂林修竹,风光秀美,超过70%的森林覆盖率,高含量的负氧离子,高标准的一类水质,素有“天然氧吧”、“天然矿泉水”的美誉。“卖山卖水不如卖风光”,2010年,该县成功将沐川竹海创建为国家AAA 级景区,圆满举办了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2013年共接待游客78.83 万人次,同比增长4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6 亿元,同比增长41.3%。目前,该县正强力实施“百亿文旅产业项目工程”,打造“西南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融入“峨眉朝仙山,乐山拜大佛,沐川观竹海”客流环线,到2020年完成投资100 亿元以上,将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文旅综合收入达到20 亿元,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000人。

(五)生态文化创名片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沐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陲,乌蒙山西北部,是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为展现“生态沐川、古韵沐川、活力沐川、美食沐川”地方特色,该县推出原生态山水实景剧 《乌蒙牧歌》,这是沐川立足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全新推出的全国首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原生态山水实景剧。该剧依托自然山水,融合生态文化、民俗文化、草龙文化、竹文化、农耕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借助现代光影技术,将竹乡的生态魅力、历史遗韵、民俗风情尽展于山水之间。全剧包括序、诗韵沐川、茶马古道、婚俗遗风、舞动金秋、尾声六个部分,300 余名演员600 余名角色,时长60 分钟,并商业化常态定期演出。除 《乌蒙牧歌》 之外,沐川已经建成农耕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华竹博园和四川省书画创作基地,树立文化品牌、提升沐川美誉度和知名度,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设生态文化特色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沐川县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生态文明之路,依托其自身优势展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但在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

(一)如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是最大的困难

沐川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劣势是欠发展,如何在守住青山绿水中加快发展是面临的最大困难。该县已有蓝图、规划和路径,但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和坚韧,在工作中克服重规划,轻落实;重招商,轻服务;重发展,轻监管;重规模,轻市场等倾向,把每项工作每个项目做实,切不可停留在概念上和规划上。实践中,有的产业历经多年,仍然没有实质性突破。近些年,为加快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抓项目生成和项目落地,但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上做得很不够,特别是对生态农产品的深度开发、质量监管和市场营销上服务不到位。

(二)现行考核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

现行目标管理和政绩考核以GDP、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发展指标为主,而事关发展质量的生态政绩没有进入考核体系。沐川致力生态建设,先后拒绝了产值数十亿元的电子线路板、再生铅等项目10 多个,关闭了30 多家小煤矿、27 户非法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和排放不达标的健全竹海纸业,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挑战,同步小康、跨越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基础设施和生态安全屏障依然脆弱

沐川至今不通高速路,县内公路总里程短、等级低、断头路多,还有81 个村未实施过扶贫项目、90 个村未进行过农网改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6.7 万人,乡镇场镇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森林覆盖率非常高,但大量的人工林竹不仅影响生物多样性,且涵养水资源能力弱,湿地大量减少,造成沐川的水容量逐年下降。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自然生态能提供的生态安全屏障依然脆弱,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还需不断完善

体制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实施配套改革等诸多问题,还亟需顶层设计。

总之,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鲜明的特征,在价值取向上,既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又尊重民众的环境权益;在实现路径上,倡导和推行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繁荣;在时间跨度上,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沐川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对不文明说“不”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 为扶贫攻坚助力
——以沐川县为例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