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论析

2014-02-03钟发霞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价值观

钟发霞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四川 泸州 646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被历史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法宝,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为核心价值观的职业传播者,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主动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深入人心建言献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队伍

要有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传播者本身要有深厚的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必须对其有内心的认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主体对于某种价值观的认同,必须以他能在该价值体系中成为既得利益者为前提,并且这种状态是受保护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只有获得这种认同之后才可以成为其内心的信仰。很难相信一个连自己内心都未建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的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播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力军是教师队伍,这一队伍又可分为两个群体,一是思政课教师,二是其他课教师。

思政课教师内心容易明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己的职责,但内心的认同和信仰程度却良莠不齐。由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物质文化建设跟不上普通百姓的需求等。上述问题思政课教师也难以避免地受到深刻的影响。在学校尤其是高校这个层次,思政课被认为是“豆芽课”,思政课的生均拨款被挤压、占用是普遍现象。在经济地位和专业地位都低的情况下,思政教师要建立起对自己从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事业的认同和信仰,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必须有社会协同性,亦即受众必须在此处和彼处都能受到一致的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其他课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但要求一个人要做制度规定内容之外的事,他内心必须有强大的责任感。而事实是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教师队伍面临巨大的经济、工作、晋升等压力,社会的某些扭曲心态甚至把教师队伍的形象丑化,因此该队伍整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是不深的。高校非思政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往往出现两种状况,要么对意识形态问题绝口不提,因为不是自己的工作内容;要么就发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言论,有发牢骚的情绪,亦有展示自己对社会认识深刻的心态,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以赢得学生的青睐。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思政课上教师宣扬和讲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其他被认为更重要的专业课上,学生听到的是完全相反的言论,思政课教师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快被稀释淡化进而扭曲。

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的虚拟社会正在流行一种可怕的“时尚”,即否定或抨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和抨击的程度越深,越容易被认为是能人,而那些稍微表达出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人,被认为是“老土”、“迂腐”、“脑子秀逗了”、“被洗脑了”。面对这种局面,传播队伍成员无论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应该摆明立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本着自己的坚定信仰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价值观多元现状与一元要求的冲突

在信息、交通无限发达的资讯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如果仅仅自说自话,对其他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掩耳盗铃,后者就会以他更为灵活多样的形式夺得更多的意识形态阵地。

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积淀下来并与封建社会相适应的不良观念主要是男尊女卑、宗族本位意识、衣锦还乡的炫富心理等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封闭、僵化、保守的社会观念,主要是“宁愿找市长,不去找市场”、漠视法律、社会评价系统中的官本位等的冲突。同时,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开始追逐紧跟时代步伐和世界流行趋势,盲目效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极尽奢华甚至让发达国家的人们为之瞠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浪费型、炫耀型、摆阔型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社会滋生出来。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11日公布的中国十年官方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 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对于“土豪”,尽管有个“土”字,但因其背后有强大的金钱后盾,社会所持的普遍态度仍然是顶礼膜拜,甚至连出家人也不能免俗。

另一类是外来的价值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传播的价值观念,主要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个人中心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虚无主义态度、极端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价值观念。比如网络一度流行一句话:我爱祖国,但祖国不爱我,其背后的含义不外乎是由于祖国不能提供给他想要的物质利益,他认为就没必要爱国,个人中心主义突出,爱国主义虚无化。

此外还有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原教旨主义价值观念,如种族中心论、文化中心论等。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原教旨主义向全球蔓延,西方发达国家极右翼势力抬头,与其有着直接的联系。从拉萨开始到乌鲁木齐,然后蔓延至整个新疆甚至扩散到内地的恐怖活动与上述价值观念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占据不无关系。

对于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的行为和思想,我们的传播媒介做得远远不够。我们只是树起了一面红旗,安放了一个大喇叭,大喇叭声音虽大,也不可能传遍祖国的每个角落。而对于四面八方传出来的小声音,我们不能置之不理。相反,我们应“双面说理”以增强免疫力,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反驳其谬误。应该建立专门的队伍和体系,通过学校、宗教、社会各种团体部门,反驳这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观念,批判那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虽然我们现在是有强大的阵地,但如不及时打掉那些对阵地有威胁的势力,终究有丧失阵地的危险。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细节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过于简单粗糙,仅停留在宣传的程度。传播(Communication)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了宣传。宣传是传播过程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主观色彩的传播。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高级形式和普遍形式,于是宣传多用于政治目的。因此如果仅仅停留在宣传,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其目的性让受众一览无遗,进而产生反感和抵触,事倍功半。而传播除了宣传之外更强调交往、交流、扩散,有意图地施加影响,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核心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当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队伍中,有一部分传播者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够了解,自身理论功底不够,因此也不具备历史地、辩证地分析社会中出现的其他思潮、思想和理论的能力,对社会的主流与非主流,本质与非本质缺乏正确地审视和判断,甚至随波逐流。

其次是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缺乏正确的定位。在物质和精神消费品都有许多选择的时代,如果传播者把自己定位在改革开放前供销社的售货员(卖方市场)而以高高在上的“传播者本位”自居,只以本本上的观点强加给受众,甚至对受众采取颐指气使的态度,“我登你读”、“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单项的、简单的传播模式,将不能让受众接受传播内容,传播活动也会流于形式。应该本着“受众者本位”的态度,以其能接受的形式,并且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有畅通的交流渠道,有灵活的交流方式,做到“润物细无声”,不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给受众,而且要在受众的内心播下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是传播者未能切实践行群众路线。“为了为群众服务和代表他们正确地意识到的利益,先进队伍即组织必须在群众中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并且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这样,也只有这样,先进队伍才能教育和启发群众。”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们大多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大部分时间埋头苦干,写文章、做课题、评职称,从书山文海中抬起头来就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大业中。传播者不了解受众者,受众者岂能理解传播者。“泛泛空谈。空话连篇。大家听厌了的愿望。”这样的传播岂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传播者应定期下到农村基层、社区、相关行业,了解民情,与各阶层的民众交流,然后根据他们的想法找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宏观策略

核心价值观需要广泛传播、有效传播,老幼妇孺,人人知晓。借鉴世界富强国家其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一)传播途径应多样化、自然化

目前我们的传播方式不外乎贴标语,课堂传授,新闻播报,途径单一,形式枯燥。标语被创意新颖的商业平面广告转移了大众的目光,课堂被智能手机丰富的内容占据了学生的头脑,新闻被各式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娱乐节目、海内外的影视作品抢夺了收视率。

除了上述三种传统途径,我们的各界精英、社会名流有义务自觉自愿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中国特色的符号、标志等形式(这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植入书本、影视作品、网络等进行传播,潜移默化地让人自然地认同和接受。这些传播内容必须照顾到各年龄层次,各民族阶层。

(二)执政党和领导干部要在施政过程中严格贯彻核心价值观

对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个人要有科学的评价纠正机制。

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需要培育和践行,而这一过程应当充满张力,因为需要除旧布新,新旧之间的更替必然有和缓与激烈两种形式,是国家、社会和公民为了实现共同的梦想秉持的不懈追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少走弯路、不走邪路,必然能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

[1]许万康.核心价值观的嬗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D].扬州:扬州大学,2013.

[2]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3]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传播者受众价值观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当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传播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