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三个代表”思想源流和理论创新》

2014-02-03丁晓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生产力中国共产党

丁晓强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

评《“三个代表”思想源流和理论创新》

丁晓强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

丁俊萍教授的著作《“三个代表”思想源流和理论创新》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著述极多,但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过程、科学内涵、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主要特点、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等等,都已论述得相当充分,那么,这部洋洋70万言的著作还能有什么新意呢?

开卷阅读,首先,觉得书名很有意思。没有使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标准表述,而直指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反映了学者注重学术研究的基本视角。再读下去,该著作也没有拘泥于对“三个代表”基本概念的符号意义进行着意阐发,而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的宏阔视野,进行了以史实为基础的实证性的全面考察;甚而还不是仅仅停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而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十多年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今天,对这一思想是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更高层次的理论概括的,这部著作可谓是应时出版了。

丁俊萍教授以勤奋著称,她的显著特点是对问题进行锲而不舍的长期思考。上世纪90年代,她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受教于张静如先生,他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研究中共党史,必须以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以此为目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政治解放,以此为基础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民生幸福。所以,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线。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题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研究》,该论著于1999年由武汉大学出版。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线研究党的历史,与集中于政治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描述相比,有了更深的历史哲理思考。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于中共党史学意义重大,由此把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构成了一个整体,同时还把建国后两个30年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明确揭示共产党人的根本任务,使历史与逻辑、历史与现实相一致。

2000年,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丁俊萍教授对“三个代表”的研究就与她长期的思考结合了起来。“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构成了一个整体。不仅明确和坚持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而且把人民利益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和动力之源。先进文化则把先进生产力与人民利益联结起来,因为,人民既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又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从现实的意义上说,理论只有彻底、直接关乎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掌握群众,才能成为改变世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现实物质力量;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发展了人本身,由此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把社会生产力作为历史的主线,那么,“三个代表”的提出,又增加了一个价值维度和主体创造性维度。这使丁俊萍教授的学术研究得到了新的启示。正是在这一启示的推动下,她申报了国家课题并开始了新的研究。这部厚重的著作是她十多年辛勤研究的成果积累。

该著作具有极强的历史感。作者重点考察和集中阐述了“三个代表”中的每一个“代表”的思想源流、历史发展、科学涵义、基本内容和理论创新。全书72万字,分绪论、先进生产力篇、先进文化篇、人民利益篇。每篇又有若干章节。绪论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由来、基本内容、精神实质、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其他三篇则分别从马列经典作家的思想梳理、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发展历程、“三个代表”各自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内容、理论创新四个角度来详细展开论述。如拿本书的第二章“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历史考察”来说吧,她就列举了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共产党人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这样以群英谱的方式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解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含义时,作者就从四个角度给出了清晰的注解:创立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提出不同阶段科学的文化纲领;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开辟无产阶级新文化的伟大征程。这样的阐释无疑能够使读者对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非常具体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该著作视野开阔。首先,作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分析其历史由来、思想渊源、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这既能够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也能够说明共产党人思想的与时俱进,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其次,作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社会发生深刻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揭示“三个代表”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它是时代大势的产物,具有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也必将推动时代的发展;再次,作者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与对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结合起来,揭示世界政党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规律,特别是党的执政规律;另外,作者还把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研究与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的探讨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力求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该著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如评析建国后毛泽东时代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时,作者指出它是“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提出来的,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因而也具有反复性和不成熟、不完善的特点”,在其中“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下”,“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巨大的成就”,“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所提出的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未能得到始终如一地坚持和贯彻,党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严重失误,对发展生产力重视不够,全党的工作重点并没有真正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等。如作者认为“三个代表”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依赖性社会、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就是文化的发展,人性需求的多样性,人的“类特性、社会性和生物个体性”就涉及到人民利益的不同方面。

阅读这部著作,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结合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历史进行思考,可以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整个体系的基础,邓小平建构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并明确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战略和步骤。在此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对党的领导和执政主体提出了要遵循的基本理论、理念和价值;科学发展观着重对改革发展客体提出了战略指导思想,并明确了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那么,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下,党要迎接挑战并克服精神懈怠、脱离群众、能力不足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仅仅有“三个代表”的理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把党的建设落在实处。因此,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李冲锋]

G256.4

E

1674-0955(2014)03-0134-03

2014-02-22

丁晓强(1960-),男,浙江义乌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生产力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