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兴湖隧道施工风险控制研究

2014-02-02王文通丁华兴王树英

铁道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湖底抗拔控制措施

王文通,唐 鹏,丁华兴,王树英

(1.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9;2.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方兴湖隧道施工风险控制研究

王文通1,唐 鹏2,丁华兴1,王树英2

(1.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9;2.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方兴湖隧道是国内跨度最大的明挖湖底隧道,施工难度大,防水困难。本文结合其施工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5种风险源(基坑失稳、结构上浮、结构渗漏水、结构施工和环境影响),并针对风险源提出了加强边坡支护和基坑防排水防止基坑失稳、加设抗拔桩增强隧道抗浮能力、提高隧道自防水并加强接缝防水减少渗漏水对隧道的危害、采取各种环护措施降低空气污染及粉尘危害等控制措施。通过对主体结构受力的跟踪监测,验证了该风险控制措施切实有效。

隧道 下穿湖底 大跨度 施工风险 控制措施 监测

我国已建成的明挖湖底隧道较少(表1),可借鉴的施工经验有限。大跨湖底隧道工程的建设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其本身又具有规模大的特点,这些决定了隧道工程建设阶段必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施工安全风险伴随着隧道建设的整个过程。合肥市方兴湖隧道为八车道明挖湖底隧道,是我国同类隧道中跨度最大的湖底隧道,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在施工期间易发生工程事故。为避免或减少损失,必须重视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本文以方兴湖隧道为依托,分析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通过现场监测分析验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供类似大跨湖底隧道施工参考。

表1 国内已建成的明挖法施工湖底隧道[1-4]

1 工程概况

方兴湖隧道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在规划建设的“包河大道—方兴大道立交”与规划建设的“福建路”之间。行车速度为60 km/h,荷载等级为A级,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二级,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该隧道设计为三跨单层对称框架式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明挖法施工。方兴湖下穿隧道结构顶板以上最大水深约为5.0 m,结构顶板上覆盖层厚度约为1 m(包括保护层和防冲刷层)。隧道左、右净宽16.45 m,中间管廊净宽2.20 m,净高5.15 m(含顶部预留设备安装、装修空间),风机安装净高为6.10 m(含顶部预留设备安装、装修空间)。

隧道所处地貌总体上属江淮平原,微地貌单元为经人工改造的人工湖和填筑高地。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填筑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场地内存在局部的淤泥黏土层,需进行处理。

2 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及控制

2.1 风险源分析

目前明挖湖底框架式隧道风险分析的案例十分有限,本文将借鉴已有相关工程实例的建设资料,对方兴湖隧道施工风险进行分析。

1)基坑失稳风险

图1 方兴湖隧道断面

隧道穿越地段地表水丰富,施工前期需施作引道或沟渠分流河水,其次在隧道施工区域内施作围堰隔离河水,并对人工湖湖水进行抽排。这一环节工程量大,所需时间较长,对施工质量要求高。同时,水文地质及气候条件也是施工建设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方面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导致施工区域遭受地表水的影响,使得基坑淹没、边坡塌陷,严重耽误工期,危害工程及机械设备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结构上浮风险

隧道主体结构大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以下,主体结构为大型空腔,所受浮力大,无法通过结构自重来避免结构上浮。为了提高抗浮能力,在结构下面设置抗拔桩,然而由于人为因素、施工工艺等导致抗拔桩浇筑质量不过关,致使隧道不满足抗浮要求,危害结构安全。

3)结构渗漏水风险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水化热大,和易性较差,加之人工振捣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易产生贯通的毛细通道和施工冷缝,导致结构开裂,发生渗漏水风险高;其次施工缝、变形缝施作时未凿毛、清渣,可能导致接缝不密实而产生渗漏水灾害,影响隧道运营安全及使用寿命[5]。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风险

方兴湖隧道大跨度主体结构施工对模板支撑体系要求高,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将危害施工人员安全,损害机械设备。

5)环境影响风险

方兴湖隧道设计为双向八车道,基坑开挖规模大,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车辆尾气都将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大型机械的振动、钻机打孔及重锤击打夯实等声音也会给周边居民带来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6]。

2.2 风险控制措施

基坑失稳、结构上浮、结构渗漏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风险和环境影响等5个方面是隧道安全施工的主要风险源。本文针对隧道的安全施工风险,结合设计资料,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1)基坑失稳是明挖法隧道遇到的常见问题。针对方兴湖隧道基坑深且跨度长的特点,要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处理:①做好基坑防排水工程。基坑可采用明沟排水为主、管井降水为辅的防排水工程,并制定相应的防排水应急措施,避免雨季施工,保证施工过程中基坑及边坡坡脚无积水。②做好基坑边坡支护结构施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采用锚喷结合的措施加强边坡支护,同时加强对基坑变形的监控,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2)抗浮是水下隧道结构施工应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方兴湖隧道下穿湖底施工的特点,部分区间段的隧道主体结构不满足抗浮要求,采取在主体结构底板增设抗拔桩,通过桩体自重和桩身与侧壁土的摩擦力提高隧道抗浮能力,保证隧道施工及运营阶段的抗浮安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控抗拔桩的桩长、桩径、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等级。

3)隧道渗漏水是施工控制的重难点。对于湖底隧道,首先应加强主体结构自防水,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适宜的混凝土类型,提高混凝土施作质量,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贯通裂缝;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铺设结构防水外层,保证防水材料的搭接长度,并注意严加保护;同时增强隧道接缝防水,对接缝预留孔道进行凿毛清理,选用合适的防水涂料对接缝填充密实,加厚接缝处的防水涂层厚度,保证防水涂层的施作质量。

4)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风险高,要合理组织施工,按照设计要求构筑支模体系,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机械安全,同时加强现场施工监督管理,制定相应应急预案,降低结构施工风险[6-7]。

5)方兴湖隧道所在区域周围场地开阔,施工范围内无市政及民用设施,地块属于单独地块,不影响交通,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空气污染和粉尘污染。空气污染问题可通过配备各类较为先进的低污染环保型机械设备,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进行密闭处理,严禁在场地内燃烧各种垃圾和废弃物等措施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对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的车辆配备挡板及棚布、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对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及时清扫冲洗等措施来减少粉尘带来的危害。

3 现场监测分析

为掌握隧道主体结构受力的动态信息,对方兴湖隧道主体结构受力进行了监测,以检验隧道施工方法的合理性,验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结合方兴湖隧道实际施工情况,选取水位最深处(K1+645)进行主体结构受力监测,利用混凝土应变计监测主体结构受力变化,利用钢筋计监测抗拔桩受力情况,以验证隧道抗浮能力及安全性,监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K1+645断面监测元器件布置示意

自隧道典型断面元器件布置完成后立即进行监测,直至结构受力趋于稳定后才停止监测。将监测数据中的应力应变转换为结构内力,并计算得到主体结构各截面的安全系数,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主体结构截面最小安全系数为2.54,大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规定的限值(2.0),说明主体结构受力处于安全状态。抗拔桩内钢筋的最大拉应力为32.3 MPa,远小于钢筋的抗拉强度(335 MPa),因此桩体抗拔力满足要求。另外,通过现场观测,恢复湖水后洞内无明显渗漏水现象。可见,采用所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后,方兴湖隧道的结构安全、抗浮和防水等方面均满足要求。

图3 主体结构截面安全系数包络图

4 结论

1)结合设计资料及现场施工情况,对方兴湖隧道风险源进行了分析,主要风险源包括基坑失稳、结构上浮、结构渗漏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和环境影响。

2)根据方兴湖隧道的主要施工风险源,提出了加强边坡支护和基坑防排水防止基坑失稳、加设抗拔桩增强隧道抗浮能力、提高隧道自防水并加强接缝防水减少渗漏水对隧道的危害、采取各种环护措施降低空气污染及粉尘危害等控制措施。

3)通过对方兴湖隧道施工中全过程的受力监测,验证了隧道主体结构的安全性、抗浮性和防水性均满足要求,表明此文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切实有效。可为今后类似大跨度湖底隧道的施工提供借鉴。

[1]杨亮,苏强,吴波.南京玄武湖隧道关键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3,32(8):1-3.

[2]葛以衡.杭州西湖隧道工程Ⅰ标段施工技术[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4(2):31-35.

[3]邓安泰,欧阳锦.南昌市青山湖隧道工程结构设计简述[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8(4):36-38,42.

[4]杨友仉.南昌市青山湖隧道工程的总体设计和施工[J].中国市政工程,2009(2):49-51,81.

[5]傅金阳,黄达,易强,等.公路山岭隧道洞口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J].湖南交通科技,2010,36(2):158-162.

[6]李浩,陈伟庚.广珠铁路江门隧道下穿泄洪道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J].铁道建筑,2012(5):67-69.

[7]王春景.运营公路隧道结构病害安全性评估及综合处治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U455.4;U458.1

A

10.3969/j.issn.1003-1995.2014.02.19

1003-1995(2014)02-0056-03

2013-09-10;

2013-1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208516)

王文通(1969— ),男,高级工程师,硕士。

(责任审编 葛全红)

猜你喜欢

湖底抗拔控制措施
抗拔桩在抗浮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凭眺青海湖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初探
你似一轮明月走过我心的湖底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嵌岩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暮年
抗拔桩布置型式对基础内力影响的对比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