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大学:传扬养正至善的校训精神

2014-02-02本刊通讯员华乐

中国共青团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养正苏州大学校训

文 / 本刊通讯员 华乐

苏州大学:传扬养正至善的校训精神

文 / 本刊通讯员 华乐

走进苏州大学校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它的前身——东吴大学时期的老式建筑虽历经百年,仍然完好。灰白色拱形老校门前的两侧立柱上,书写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让人肃然起敬。

114年来,虽几经浮沉,但苏州大学这座百年老校所秉持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却始终一脉相承。

1900年的初春,苏州大学前身——东吴大学诞生。东吴大学设文理法三院十二系,首任校长,美国人孙乐文引用《圣经•新约》中的“Unto a full grown man”作为英文校训。1926年,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正式启用“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作为中文校训,与英文校训相呼应。此后,中文校训沿用至今,对苏大的办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成了每一位苏大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在1946年著名的东京审判中,中国赴远东法庭的法官、检察官、翻译等,几乎全部来自东吴大学法学院。为了人类的正义和民族尊严,东吴学子临危受命。今年93岁高龄的高文彬先生,是当时中国检察官代表团中现在唯一在世的人。在高文彬先生的家中,至今都悬挂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这块匾挂在这里有二三十年了,经常看看温故知新,这也是鞭策我,做得正,站得正,所以我一生没做过坏事。”高老先生说。

养正至善的校训精神,滋养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吴人。苏州大学在法学、文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人才辈出,李政道、谈家桢、费孝通、孙起孟、倪征等杰出校友都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历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理念一直传承至今。

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以校训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训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树正气”“做完人”“成大业”为座右铭,自觉思索和践行苏大精神,为人生增色,为母校添彩,引导大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和示范者。

在苏州大学,提起“惠寒”这个温暖而寓意深刻的名字,苏大师生们最熟悉不过。1911年,东吴大学学生利用课余在苏州为寒门子弟创办了一所惠寒小学。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院士,在东吴大学读书期间,曾任惠寒小学校长。从此,“惠寒”成为苏州大学百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今师生公益活动最有号召力的品牌。

每年新生入学,苏州大学各个社团都会发起每月省两元伙食费,接力惠寒行动的活动。截至目前,“惠寒基金”募集各类爱心捐赠款160余万元,5.1万余苏大学子参与到惠寒行动中,22所“惠寒”分校分布西藏、江西、贵州等地。1000余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20余所惠寒书屋落成,“接力惠寒行动”成为苏大学子践行爱心行动的口号。

“明镜高悬,正大光明”。这是苏州大学90级法律系本科生王晓军生前在笔记本上留下的字迹。1994年,王晓军在徐州沛县人民法院实习时,面对不法分子的暴力抗拒,不幸以身殉职。他的母亲将学校颁发的“校长特别奖”及死亡保险金捐出,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苏大用这笔特别的捐款设立了“王晓军精神文明奖励基金”。每年开学季,王晓军先进事迹的教育宣讲已成为苏大的一项传统。“王晓军精神文明奖奖励基金”也已由最初的3330元增长到20多万元,先后有90个集体和102名个人获得表彰奖励。

猜你喜欢

养正苏州大学校训
绘画作品选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沐阳光雨露 养天地正气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