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县大棚辣椒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技术

2014-01-31

中国蔬菜 2014年12期
关键词:和县遮阳网拱棚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安徽和县 238200)

蒋卫杰博士:聚焦生产一线(六)

和县大棚辣椒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技术

李绍海2张太保2蒋卫杰1*余宏军1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安徽和县 238200)

安徽和县的辣椒栽培历史悠久,2012年8月获颁“和县辣椒”地理标志商标。该地区采用的特色大棚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技术,不仅可以使辣椒错峰上市,而且可以择机择期上市,效益较高。

安徽和县的辣椒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朝县志就有记载,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辣椒栽培才逐渐走上了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生产之路。和县辣椒栽培历经了4个代次的生产模式更新和6个代次的品种更新,目前,全县辣椒年栽培规模在6 000 hm2(9万亩)左右。

和县辣椒主要茬口有:大棚春早熟栽培、越夏露地栽培、大棚秋延后栽培、大棚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等,不仅能保障辣椒周年供应,而且还形成了“春提前、秋延后、夏调理、冬保鲜”的具有一定可持续性的创新栽培制度,其中尤以大棚秋延后和大棚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为特色,面积达4 600 hm2(6.9万亩)左右。大棚秋延后辣椒7月中旬播种,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收获,每667 m2产值在1.1万~1.5万元;大棚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辣椒7月下旬播种,1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收获,每667 m2产值可达2.0万~2.7万元。

大棚辣椒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是指通过设施保护措施及与之相配套的特定的栽培技术和独特的越冬在田保鲜管理技术,使正常的露地秋茬辣椒供应期由原来的10月中下旬延迟到12月底后直至翌年4月陆续择机上市的一种高效反季节特色栽培技术,是和县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90年代中后期定型的第4代辣椒栽培技术。其特点是不仅能错峰上市,更可择机择期上市,因而效益较高且收入较稳。

1 品种选择

选择高抗病毒、高产、易坐果、果面光滑,转红快且着色艳丽的粗大牛角型红果品种。目前和县辣椒主栽品种主要为好农11、洛阳红艳、精刚红、鲜红1号和美红1号等。

2 高温煮田处理

高温煮田是一种利用夏季持续高温强光,进行土壤消毒的技术,具体措施包括:① 拔秸腾茬。清理地膜、微 (滴)灌带及地表残枝落叶,并带出棚区。② 高温闷棚。闭棚暴晒3~5 d (天),利用自然强光和持续高温杀灭地表有害病菌。③ 深耕围边。对棚内实施深耕,耕后继续闭棚暴晒3~5 d(天),有条件的可在棚内地表覆盖一层透明薄膜,同时以田块为单元(内含一棚或数棚)四周开沟,沟深30 cm,用宽30~40 cm的塑料薄膜或废膜沿沟围一圈并回土压严,防止田水外渗。④ 注水保层。选连续高温晴天,用机泵向围好的田块内注水,使田块内形成深10~15 cm的薄水层。中途视情况适当补注,以维持5~15 cm薄水层7~10 d(天)。⑤ 歇水静养。在浅水层维持7~10 d(天)后,让水层自然歇干,保持静态休养,直至复茬整地。

3 泥猴法育苗

泥猴法育苗,就是先将育苗畦土浇湿浇透,再以制钵器制成有播种穴的小型圆柱形泥钵(当地俗称“泥猴”),然后进行播种育苗。该方法可以在育苗期内的高温逆境下,为种子发芽和幼苗发根提供一个相对冷凉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当地夏季高温逆境下特有的实用育苗法。

3.1 选建苗棚 按大田用苗(含备用苗数)与苗床面积30∶1的比例设定育苗棚大小。选择无重茬、地势高燥、排灌便利,1个月前实施过闷棚和高温煮田处理的田块,于播前5~7 d(天)搭建育苗棚,并随即覆膜,再加盖遮光率65%的黑色遮阳网遮阴,大棚四面敞开。

3.2 做床注水 将98%磷酸二氢钾(按每1万泥钵1 000 g的量)均匀撒入育苗棚畦面后进行旋耕,随后做畦,宽1.4 m,然后在理出操作沟的同时,用土在畦边围成一个10 cm宽、6 cm高的边堰,使畦面呈约6 cm深的平底浅槽。制泥钵前半天向槽内注水平畦。结合灌水可将50%辛硫磷乳油(按每1万泥钵200 mL的药量)随水灌入畦中,以防除地下害虫。

3.3 制泥钵 灌水半天后,于畦面撒一层草木灰(防土黏钵),以直径6 cm、高8 cm的制钵器在畦面逐次取泥制钵,并依次将土钵往后排好挤紧,每排20~22钵,再向排好的泥钵表面喷水,以去除钵顶的草木灰。

3.4 播种 7月中下旬播种。每667 m2用种30~35 g。播前先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晾晒2~3 h (小时),然后用约55 ℃的热水烫种并不断搅拌15 min(分),再用常温清水浸种2~3 h(小时),捞出后用干毛巾揉干种子表面的水分,再于畦面悬空横放硬木板,人立其上逐次将种子播入钵穴中央。每钵播种1粒,同时选两条边行每钵播2粒,以备日后补苗用。随后用事先备好的细土盖穴,使泥钵顶呈自然小尖堆状,尖堆高2~3 cm。播后畦面覆盖地膜,再于地膜上加盖草帘并淋透,随后盖严大棚上的遮阳网。若此前未进行预防地下害虫处理的,此时可用90%敌百虫晶体拌炒过的菜籽饼撒于苗床边,以诱杀地下害虫。最后用网具将育苗棚四周围起,以防狗、鸡、兔等进入为害。

3.5 苗床管理 一般5 d (天) 左右有50%出苗时,选傍晚揭去床面覆盖物。到子叶平展时,选傍晚用竹签挖取备用苗实施补苗,并于2 d(天)后定苗。定苗后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多菌灵+福美双(苗菌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床面进行防病。苗期一般不再补水,特别干时可对泥钵的间隙浇少量水,水量以见干见湿为宜,并尽量不要直接浇在钵体上。苗期应密切注意突发暴雨暴风的危害。在无风的夜间应将大棚膜及遮阳网揭开推折至棚顶,敞开大棚让秧苗尽多感受夜凉,阴雨天只揭遮阳网。

定植前5 d(天)开始逐渐增加揭棚揭网时间,让幼苗逐步适应棚外强光,达到炼苗的目的。苗龄25~28 d( 天),幼苗达6~8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4 施肥整地

定植前10 d(天)左右即给栽培棚扣膜盖遮阳网,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2 000 ~3 000 kg、优质三元复合肥(N-P-K 为15-15-15)50 kg,撒匀后旋耕,再耙碎整平,开沟,做成宽1.8 m、高15~20 cm的栽培畦,并留出宽30 cm的畦间操作沟和50 cm的大棚边空。一般跨度4.5 m、长50~80 m、顶高1.8 m的大棚做双畦;跨度6.3 m、长50~60 m、顶高2.6 m的大棚做3畦,棚膜以白色长效高透光高保温流滴消雾多功能膜为宜(如遇换膜,定植缓苗的高温期间尽量利用旧膜盖棚,开花时再换新膜)。

5 定植

8月中下旬,选阴天或多云天的午后偏晚时分,按一畦4行、株距33 cm、行距35 cm开穴定植,及时浇足定根水。3~5 d(天)缓苗后,中耕培土,再于畦面两侧的行间各平铺一条微(滴)灌软管,然后覆盖黑色地膜并及时破孔放苗。

6 栽培管理

6.1 环境调理

6.1.1 温湿度调节 定植初期在大棚膜上覆盖遮光率65%的黑色遮阳网,并将大棚前后和两侧敞开以通风降温。在无风雨的夜间还应将棚膜、遮阳网推至棚顶,让植株尽量多地感受夜凉。定植初期,应将温度尽量调节在白天30 ℃以下、夜间20 ℃以下。10月中旬后逐步闭棚,进入适温管理(白天25~27 ℃、夜间15~18 ℃),并及时(尤其是灌水后)通风降湿。10月下旬,当夜温低于13 ℃时,在棚两侧设立高60~70 cm的围裙膜,于畦上按60 cm间距插拱杆建60~65 cm高、1.65 m宽的小拱棚。11月上中旬后,当夜温低于8 ℃时,覆盖小拱棚棚膜,昼揭夜盖。11月中下旬后,随气温继续下降,及时在小拱棚膜上加盖草帘或规格为140~160 g·m-2的防水型农用无纺布等保温材料,并昼揭夜盖。

12月中下旬后进入辣椒在田保鲜管理阶段,依据气温和天气掌握小拱棚揭盖时间。夜间要盖严盖实,并尽可能在白天多见光,同时密切注意-5℃以下的寒流,防止冻害发生。开春后随着温度逐步回升,可适当在背风面通风,以维持保鲜管理所需的5~13 ℃冷凉适温,2月下旬、3月上旬后应在大棚外加盖遮阳网,阻隔强光,以维持棚内相对均衡冷凉的保鲜环境,同时严防倒春寒,此期间如遇连阴雨,可于夜晚揭开小拱棚的内侧面,降低小棚内空气湿度,以防病害流行、烂果增多,同时应避免因急剧失水而导致果肩出现裂纹。大雨大雪后,应及时清沟沥水,防止大棚边行因渍害死棵。

6.1.2 光照调节 定植初期应盖遮阳网遮阴,但阴雨天应将遮阳网揭开,定植10~15 d(天)后逐步撤除。9月中下旬的盛花期应尽可能多地实行“日光浴”管理,即在无风、微风天和阴天揭开棚膜,使植株尽量多地接受光照,可有效防止徒长、促进坐果。越冬保鲜管理期,特别是连阴雨天,应通过控制草帘或无纺布揭盖时间,在植株对低温可忍耐(不低于9 ℃或短时不低于5 ℃)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光照,以降低黄果、紫果率。3月上中旬后,白天气温稳定到12 ℃以上时,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保持外棚膜上盖遮阳网和内棚膜上盖草帘的覆盖办法,以维持棚内冷凉低湿的保鲜环境。

6.2 肥水管理 植株的定植缓苗期、花期、初果期、膨果中期等是肥水管理的关键环节,应结合微(滴)灌实施一体化追肥灌溉并巧用叶面微肥。一般定植缓苗后5~7 d(天)追施1次发棵肥,每667 m2施用10%氨基酸活性液肥6~7 kg或98%磷酸二氢钾4 kg,以促尽早形成丰产架子(株高达50 cm以上,茎秆粗壮且具3次以上分杈)。如基肥充足、发棵速度较快且阴雨天较多,则在该阶段不追肥,仅于缓苗后5~7 d(天),选晴天浇1次活棵水,以防植株疯长;盛花期至初果期(9月上中旬),须结合病虫害防治和“日光浴”管理,叶面喷施0.2%的17%硼肥和0.2%的98%磷酸二氢钾2~3次,5~6 d(天)喷1次,确保开花质量,促进尽早坐果和定果;自9月底的初果期(2~3层果坐住)至10月底的膨果中期(2~3层以上果坐定,有4~6个大果并进入快速膨大阶段)进入重点追肥阶段,一般追肥3次,每隔10 d(天)1次,选连晴天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 m2用比奥奇姆全水溶复合肥(N-P-K为12-8-24+10Ca+TE)3~4 kg,以促膨果,防脐腐病;第2、3次每667 m2用比奥奇姆全水溶复合肥(N-P-K为8-16-40+TE)3~4 kg,以促果实膨大定型,确保丰产并不易烂果。

灌水以润而不渍、持续均衡为原则,具体时间除依据上述重点环节需要外,还应结合植株长势长相判断,如连续几天发现早晨叶尖叶缘没有水珠,白天开始轻微萎蔫,则应及时补水;如连续阴雨天且节间变长、叶色嫩黄,有旺长趋势时,则应适当延迟供水。具体每次灌溉量:如采用微灌,用750 W的潜水泵开机20 min(分)或1 100 W开机15 min(分)、灌溉320 m2棚,对于保水较差和漏水的田块最多不能超过30 min(分);如采用滴灌,用750 W的潜水泵开机90 min(分)或1 100 W开机60 min(分)、灌溉1 800 m2棚。切忌过量灌溉、土壤或干或湿,选晴天灌溉并在灌水后及时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夏季高温期灌水以凌晨最好。10月底霜降后(已安装围裙膜)及保鲜期内须严格控水控肥,即完全断肥、基本断水。

6.3 植株调整 在花期和初果期前,如发现植株有节间细长、坐不住果的徒长趋势时,每667 m2可用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3~5 mL兑水15 kg叶面喷施,7 d(天)后若仍未明显见效,可按上述配比再喷1次。 在植株有两层以上的果坐住后,需选晴天午后,去除主杈以下的无效侧枝和老叶,同时选合适的杈间插一根40 cm高的小竹竿,以防植株倒伏,直到需要加设小拱棚时,再拔除小竹竿;或于行间每隔8~10 m插40 cm高的小竹竿,并纵向以细绳相连防倒伏。到需要加小拱棚时,选晴天午后摘心,疏剪掉植株顶部无效枝杈和果实周围过密的叶片,以露果见光。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草害 在整地做畦前3~5 d(天),人工拔除杂草,或每667 m2用41%草甘磷水剂200 mL兑水15~20 kg定点喷雾清除。定植缓苗后,再覆盖遮光率65%~75%的黑色地膜。

7.2 病害 常见病害主要有成株期的疫病、青枯病和保鲜期的灰霉病、黑霉病。

疫病和青枯病在田间易混淆,需通过病状及病部茎秆剖面有无菌脓进行迅速鉴定〔将病茎剖面悬置于一透明水杯中,1~2 min(分)即可见菌脓雾状溢出,为青枯病〕,再及时对症用药。疫病可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青枯病可用27.12%碱式硫酸铜(铜高尚)悬浮剂500倍液防治;对病株进行淋茎灌根(将喷雾器的雾化喷头旋去,直接喷注茎秆,淋入根际),间隔5~7(天)1次,连续2~3次。

保鲜期易出现灰霉病和黑霉病,可在注意连阴雨天的通风管理基础上,灰霉病用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黑霉病用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

7.3 虫害 常见小型害虫主要是烟粉虱,可用3%啶虫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并辅以田间布设黄板诱杀防治。可以将吡虫啉和阿维菌素等与啶虫脒轮换使用,或两两复配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常见的大型害虫主要是斜纹夜蛾,可用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10%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等,于卵至二龄幼虫期、选傍晚或凌晨时喷雾防治。为避免抗药性,可选几种主用药剂轮换使用,或两两复配使用,同时用性诱、灯诱等生物物理的方法配合防治。

8 生理障碍

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有“三落”、“病果”和纹裂果。“三落”即生长期出现的落叶、落花和落果,主要通过温湿调理、光照管理、巧用叶面微肥和植株调整等各种环境调理的办法(见6.1、6.2)综合防治。“病果”是指果实空型至转色前后,在茎叶及植株长势正常的情况下,果面局部黄化不能转红,并逐步呈现出斑驳僵缩的情况,外观极似病毒果,但不具传染性。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故当地俗称“病果”),但明显与水分失调(过干或过湿情况下均易发生)和氮肥偏多有关,目前主要通过水分和肥料的均衡调理(见6.2)来加以预防。纹裂果是指在保鲜期间红果果肩周围出现条纹状浅裂,不仅大幅降低商品性,而且极易二次感病造成烂果,主要通过调整通风方式、控制通风量(见6.1.1)、避免空气湿度发生大幅变化来加以防范。

9 采收

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初,先采收门果、对果,春节前后至4月中下旬,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择期分批分级采收上市,正常果单果质量80~140 g,最大果440 g。极品和一级品果率85%左右。

李绍海,主要从事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电话:0555-5327244,E-mail: shaohai2000@126.com

*通讯作者:蒋卫杰,研究员,主要从事设施蔬菜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电话:010-82108797, E-mail:jiangweijie@caas.cn

2014-11-08;接受日期:2014-11-18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25-C-09),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和县遮阳网拱棚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迟到
不同遮阳工况下温室作物冠层辐射场与温度场的CFD分析
夏季番茄育苗宜选择遮光率20%的白色遮阳网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2014年和县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