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2014-01-30

中国水利 2014年5期
关键词:水源用水水资源

陈 莹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100053,北京)

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城镇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协调的问题逐渐突出,不少城市或严重缺水,或因污染而有水不能用。为此,有的城市不得不远距离调水,有的被迫超采地下水并引发地面沉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渐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难题。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我国为什么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非常规水源通常是有别于常规水资源的再生水、海水、苦咸水、矿井水、雨水等,特点是经过处理后可以被利用,也可称之为非传统水源、替代水源或其他水源。

首先,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大举措。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一方面可增加水资源总量,另一方面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增加水资源总量的同时,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压力,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这符合国家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也是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明显。

其次,破解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缺水问题,需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在当代,我国也如同世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河流被污染,生态和环境用水被生产用水挤占,愈演愈烈的中国生态问题,需要实行人水和谐的发展方式,需要探索和创新水资源的利用模式。

再次,摆脱目前的水资源短缺困境需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世界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结构正朝着高效、清洁的方向发展。“水多、水少、水脏”是我国水资源的禀赋特点,一方面,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以及由于技术水平限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与能耗水平明显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我国煤炭、石油和化工、纺织、钢铁等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水安全。

二、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很多因素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对于我国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而言是一次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1.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面临的机遇

①人水和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的思想保障。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是基于人类对于水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水与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理解。我国古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水对人类存在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2 700多年前,管仲提出“水者,何物,万物之本源也”,认为人类文明离不开水的滋养,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清洁的水源和良好的水环境。在中华文明产生之初,思想家们便形成了“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的哲学理念,前者是水的品格“利万物而不争”,后者是人要以德对待自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再生水利用、雨水集蓄利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可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压力,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同时,还可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生态和环境用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响应了公众对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强烈需求,提升了政府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对于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认同感。随着实践的深入,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②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我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不断促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在再生水利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雨水集蓄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和先进技术,现在掌握的部分技术已经基本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如膜处理、反渗透技术、脱盐、能量回收装置等具备了与世界一流国家竞争的优势,也为我国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③区域与行业示范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需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如再生水利用,可在部分地区和部分钢铁、石油和化工、纺织印染等高用水行业作为示范,对其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优先发展,树立榜样,总结经验,从而带动更多地方、更多行业更快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非常规水源。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两型社会等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接受和实践。一些地区通过有效的非常规水源利用,既保证了科学发展,也保护了有限的水资源,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2.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面临的挑战

①在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上,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等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开发和利用非常规水源的意识不强,接受程度不高。很多企业对水资源问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另外,政策措施、技术规范的出台相对滞后,对非常规水源纳入常规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和规划还缺乏执行力。因此,加强对非常规水源的认识,转变观念势在必行。

②水的高效利用方式也取决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由“黑色”向“绿色”发展的经济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整体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技术储备不足的制约。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模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技术的更新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因而会影响用水方式的转变。

三、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的应对措施

1.正确认识非常规水源的作用,营造有利于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氛围

以再生水为例,对污水收集后进行深度处理的出水可以在许多方面回用,可用于农业、工业,甚至用于间接接触用水。但在很多地方,人们对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农业、湿地存在担心,也常常由于误解而抵制。如何将技术与公众理解成功地结合起来,取决于我们在水资源管理中对影响水资源健康及其充裕状况的诸多因素的认知程度,也包含了文化层面的问题。在涉水问题上不能将其与所处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割裂开来。如城市和工业废水经过二次或多次处理后,与经过处理的雨水一起用于改善自然湿地,不但可以恢复湿地的水文环境,补充地下水水量,恢复本地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也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些都需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氛围,转变水观念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水和谐。

2.落实非常规水源发展战略,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

从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确定其在国家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国家鼓励火电、石油石化、化工、冶金等高用水企业布局到沿海及海岛,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新增用水应优先使用再生水、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源,在规划、设计、项目审批、项目水资源论证等环节,抓好源头控制,具备条件的项目利用非常规水源。将非常规水源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配置体系和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总量控制红线考核时,非常规水源利用不受规划期和年度用水控制指标限制。

3.鼓励技术创新,实现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新跨越

第一,鼓励再生技术创新。通过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的目的。第二,对有发展潜力的非常规水源处理技术,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保障企业技术创新顺利进行。第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对外交流机会,加强与国外水处理环境技术大国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水处理技术或对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难题进行联合攻关。第四,鼓励生产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强对再生水、雨水、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节约新鲜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

[1]闻致中.论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面向21世纪城市供水紧缺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3).

[2]山崎凉子.日本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9(8).

[3]左其亭.人水和谐论——从理念到理论体系[J].水利水电技术,2009(8).

[4]徐如海.城市非常规水源保障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09(8).

[5]曲炜.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经济,2011(5).

猜你喜欢

水源用水水资源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节约洗碗用水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寻找水源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