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培训师”:体育硕士职业规划的新选择

2014-01-29郭海英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培训师硕士体验式

郭海英,刘 晖,刘 瑛

1 我国体育硕士甄选职业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当前存在的较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体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不例外。2012年3月7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期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做出回应:2011年高校毕业生高达660万,初次就业率为78%,虽然就业局势相对稳定,但总体压力仍然巨大。据此他提出四项措施:扩大领域,开发岗位;引导深入基层工作;鼓励创业;提供招聘服务月和网络招聘等。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体育硕士的时代价值观和择业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择业理想化、功利化等众多问题。[1]但综合来看,体育硕士面临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并导致不同的就业困境。

1.1 个人原因

眼光局限性大、择业期望值高,是导致体育硕士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处境的主要原因。首先,受就读硕士期间大批本硕毕业生占取高校有限工作岗位和从众心理的影响,许多体育硕士盲目地把高校就职当作首选,这使其择业选择局限性更加突出。与此同时,高校教育岗位数量不足,造成了体育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狼多肉少吃不饱”的悲催结局,致使其不得不放弃本专业,并盲目地进入其他岗位,从而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由于学生对高文凭与高薪资、高职位关系存在偏激认识,他们在高择业期望值影响下排斥进入落后、偏远地区或中小学任教,这不仅使其择业范围进一步缩小,也形成了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

1.2 学校原因

扩招后学校培养机制的缺陷,导致体育硕士面临“有文凭似无文凭”的尴尬局面。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硕士文凭较以前更为普及。这虽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输送了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但不容忽视的是,扩招同样造成“文凭越高、就业渠道越窄”的怪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与个人就业观存在很大关系,但培养机制缺陷同样是主要原因之一。首先,传统导师制培养方式不能更好地适应大批量硕士的培养需求。导师有限的精力被分散到更多学生身上,其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其次,受培养机制缺陷的影响,硕士毕业生仅仅以完成学校毕业硬性规定为目标,弱化了对自身科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不能达到体育硕士应有的学术和能力水平,从而形成体育硕士“有其名无其实”的尴尬局面。

1.3 社会原因

关注竞技体育中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忽视学校体育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在竞技体育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地关注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问题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过分强调退役运动员的就业而忽视体育硕士的就业难题,容易造成二者之间的不公平,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过度关注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容易造成体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形成以追求竞技为目标的体育精神和将体育神圣化,这势必损害体育社会服务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其次,忽视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容易造成体育硕士招生及培养水平的下降,不利于我国体育科研水平的提升。

2 “体验式培训师”的兴起

“体验式培训师”是职场界新晋成员。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提出,20世纪90年代,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而今后,体验经济将取代服务经济。[2]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未来趋势下,我国于1995年引入“体验式培训”。它是一种团队和组织管理培训方式。参加培训的个人要先通过充分参与活动,获得个人经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将个人经验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分享,最终提升认识。体验式培训源自体验式学习。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体验学习论”和让·皮亚杰的“体验学习圈”等理论都是以经验为学习的中心,实现了体验式学习理论向实践的飞跃。[3]对培训业而言,体验式培训师是新兴且最具潜力的职业,当前市场对该项目人才的急切需求无疑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体验式培训师的职业方向是针对企业需求的不同,为其策划、实施、管理并评估体验式培训方案。以户外体育培训为例,国内对户外体验式培训的认知主要是拓展训练、魔鬼训练、挑战极限等。例如,通过“信任背摔”锻炼成员对他人的信任感、包容心和责任感;通过“高空断桥”训练成员的自我挑战与心理素质;以“真人CS”锻炼团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凝聚力等。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非常高。培训师不仅应具备较强的培训能力,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体育知识和较强的户外活动的策划和管理、技术要领指导能力以及专业的保护与帮助能力。

能力结构,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4]“体验式培训师”的要求与体育硕士能力结构的契合,基于上述对体验式培训师的多方位广角度的职业要求,可以看出它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将二者的核心能力结构对比(见表1)可以看出,体育硕士研究生无论是学术,抑或是技术都十分吻合体验式培训师的各项严格要求。

表1 体验式培训师基本要求与体育硕士能力结构的契合

3 “体验式培训师”的正反思

(1)“体验式培训师”之表征:作为一种职业,体验式培训师的出现有利于体育人才流动,并能有效解决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难题。根据体育社会流动理论,体验经济时代的变迁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体育的人才流动应随着社会的复杂多变而汇入社会人才流动的大潮之中。体育界不仅要加大内部人才流动的力度,更应增强与外界的交叉流动,要通过不断的体育人才与非体育人才的交换,防止体育界因“近亲繁殖”而导致的人员素质的退化。[5]因此,我们要拓宽眼界,响应国家人社部部长提出的“扩大领域”和“开发岗位”的号召,积极地在其他领域寻求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服务作用,双管齐下,促进体育人才的外部(纵向)流动和内部(横向)流动,有效解决体育人才的就业问题。

目前,“体验式培训师”热正在我国逐步形成,并成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团队建设的有效方式。体验式培训师研发的各种新颖且带有针对性的培训,吸引了无数企业的眼球,成为优秀团队的必修科目。正如著名学者施晨越、赵楠所说:“体验式培训师是哪儿有团队,哪儿需要”。同时,“体验式培训”的快速发展为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创造了条件。首先,体验式培训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的完善和优化形成了促进力。体验式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为体育硕士研究生打破传统导师制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以体验式培训师的要求为导向,通过学校与培训基地双重导师制培养,可以解决扩招影响下的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对体育硕士培养机制的完善,保证体育硕士能力水平的提升;其次,体验式培训的发展为体育人才的外部流动提供了契机。体育硕士就业难的问题不仅仅是体育硕士自身的问题,就业岗位不足同样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体验式培训的快速发展以及体育硕士研究生能力结构优势为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和体育人才的外部流动创造了条件。因此,体验式培训师的出现,有助于缓解当下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并可以为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加美好的前景。

(2)“体验式培训师”之内涵:体验式培训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体育硕士研究生事业发展的助推器。高校是体育范畴中学校体育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就现阶段而言,学校体育发展创新的核心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决定着学校体育发展内外环境的改善,决定着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激发,决定着学校体育成果的呈现。[6]目前,体验式培训已受到一些高等学府的青睐,并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方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就把体验式培训作为指定课程,还有一些体育院校已将拓展训练纳入教学课程之中。

体验式培训师的特殊技能要求决定了其并非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师,而是以体育技能为主导,并掌握多方面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体验式培训师的培养教育应以体育教育为主修专业,辅之以社会体育、体育管理、保健康复、体育产业经营等副修专业,将学生培养成“一主一副”或“一主多副”一专多能的社会急需人才。[7]因此,体验式培训师的出现,为在培养和学习过程中,为实现自身事业更好发展,而主动提升知识能力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创造了条件。首先,体验式培训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为体育硕士研究生带来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对体育硕士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这从侧面对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主动提升自身体育技能水平和管理知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在高校就业率这一指标的约束下,为保证就业率的提升,体验式培训师的出现为高校强化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育教育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动力。

胜任力(Competency)来源于拉丁语Competere,译为“适合的”。它是由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哈佛大学教授David McCelland于1973年提出。在体育领域中,体育人力资源的胜任力分为三个层次[9](见图1)。

图1体育人力资源的胜任力层次

在体育人力资源胜任力层次中,如果说体育本科生应具有基本技能和体育常识的职位胜任力,那么体育硕士应当拥有的是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策划活动的行为胜任力。“体验式培训师”的出现,为高校通过体验式培训平台,实现以不断增强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执行、管理和部署战略能力,进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战略胜任力,并成为高级体育人力资源为目标的教学管理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体育硕士研究生胜任力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体育硕士研究生作为“体验式培训师”队伍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良好的执行、管理和战略部署能力,对“体验式培训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能起到促进作用,并最终通过体验式活动服务于社会及企业组织,为企业创造利益、为团队建设提供精神给养,从而实现体育硕士研究生价值的社会化。

体育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有重要角色。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体育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又侧重于考虑经济效益,只有在处理好矛盾的前提下,才能使二者协调统一。其实,体育劳动中所体现的有用成果越多,社会受益程度就越高,相应的体育经济效益也越高。[8]体育源于游戏,体验式培训亦是如此。当前的体验式培训师通过策划各种有针对性的游戏,以“开发体验式培训课程→调查和设计个性化培训课程→组织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估和总结”四个阶段,使体验者在游戏中发展自己在其他项目中无法锻炼到的意志力、观察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多种能力。在现有体验式培训市场下,其引发的社会舆论及沿伸的体育影响力是深远且深刻的。它不仅实现了体育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培训师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体育硕士研究生多年的系统化体育教育经历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其在体验式培训过程中具有了独特优势,而体验式培训师丰厚的经济收入吸引了也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更多关注,引发了在严峻就业形式下的,高校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更加全面化及学生自身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热,为体育硕士教育的科学发展及人才选拔创造了条件。

4 结语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于体育硕士研究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体验时代的新兴分支,体验式培训师在各大招聘会上已经跃升为市场急需人才,备受青睐。为适应我国体验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体验需求,高校应重视对体育硕士的素质的培养,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从当前“体验式培训师”这一职业的火爆程度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体验,体育已不单单是一种职业,它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体育硕士研究生应更新价值观念,积极探寻并投身于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开辟新的职业生涯,在体育与培训市场共舞的体验经济时代,为受众提供非物质的精神大餐。可以预言,“体验式培训师”的出现必然会为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就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有助于实现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就业双丰收。

[1] 杨剑,李德福,范影影.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47.

[2] (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美)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百度百科:能力结构[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989136.htm.

[5]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张瑞林.新时期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34(6): 82~85.

[7] 张玉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43~44.

[8] 韩文星.体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9] 韩春利.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 李晨曦.体验式培训师能力结构评价体系的研究[J].江西金融职业大学学报,2009(S2):182~184.

[11] 冯现防.体验式培训师胜任力模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12] 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培训师硕士体验式
还剩几只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重新培养培训师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