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生子女大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

2014-01-29张中江陈善平闫鹏程潘秀刚刘丽萍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显著性问卷

张中江,陈善平,闫鹏程,潘秀刚, 刘丽萍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从1970年代末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和家庭结构,形成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成为了祖父母、父母的“心肝宝贝”,家庭的“小皇帝”,形成了孩子“营养过剩、发育不良、智力投资过剩、品德教育不足”的独生子女现象。独生子女的人口比重也是越来越大,在2001年我国独生子女人数就达到了一亿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1]。因此,对独生子女进行研究,在提高人口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健康标准》)从2002年开始试行,经2007年修改补充,逐步完善[2]。《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在学校具体实施的依据,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健康标准》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测试一次,经各地认真组织推广试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3]。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的态度,目的是使政策的制定、高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更有针对性。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为陕西西安市三所高校的在读本科生,分别为985、211院校,省重点院校和普通二本院校,样本在学校类型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向三所学校各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按照性别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发放问卷,收回问卷598份,剔除24份无效问卷,有效样本总数为574。有效样本中男生286人,占49.8%,女生288人,占50.2%;一年级151人,二年级140人,三年级141人,四年级142人,样本在性别和年级分布上具有代表性。有效样本中独生子女239人,占41.6%,非独生子女335人,占58.4%。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4],我们把政策态度定义为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它包括《健康标准》政策认同、《健康标准》政策情感和《健康标准》政策行为三个部分。在设计问卷时,用政策内容认同、政策实施的认同和政策效果的认同来反映《健康标准》政策认同,用政策满意度来反映《健康标准》政策情感。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3个题目,从以上五个方面调查了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的态度,所有题目采用五级度量,从“不同意”到“同意”,数字越大表示对《健康标准》政策的态度越积极,其中反感度、过程管理、逃避、负面体验、失范、人性化和结果公平采用反向计分。问卷的a信度系数为0.891。

论文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认知和态度的差异。统计分析使用软件为SPSS 19.0。

3 结果与分析

3.1 独生子女大学生对政策内容的认同比较

在管理心理学中,认同是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是能够开启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和价值的源泉。问卷中对《健康标准》政策内容的认同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即:政策的必要性、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的重要性和政策的可行性。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内容的认同处于“较同意和同意”之间,表明他们对《健康标准》还是比较认同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没有非独生子女的认同度高。从他们的排序来看,也基本相同,最认同的是政策的必要性,其次是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重要性排在最后,表明学生对《健康标准》重要性的认识不高。

表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健康标准》政策内容认同的t检验

3.2 独生子女大学生对政策实施的认同比较

问卷分别从《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教师是否认真、过程管理、教学配合、测试安排、人性化和重视程度七个方面对《健康标准》政策实施的认同进行了调查,对应的题目:(1)我校每年积极组织《健康标准》测试;(2)体育老师在《标准》测试工作中认真负责;(3)《健康标准》实施过程管理不严格;(4)体育课上对《标准》内容进行了教学和训练;(5)我校《健康标准》测试安排井然有序;(6)请假和不及格的同学没有补测的机会;(7)我校对《标准》测试成绩的奖惩力度较大。从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虽然政策实施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过程管理、教学配合和学校重视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分值要高,也就是说,独生子女认为过程管理比较严格,体育课上进行了相关教学,学校更重视。一方面可能与独生子女具有比较挑剔、散漫和抗压力差的性格特征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独生子女和家长、老师交流的较多,得到的资源比较丰富,或者与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较差有关。

表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健康标准》政策实施认同的t检验

3.3 女大学生对政策效果的认同比较

效果是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各种结果与影响,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对社会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5]。一般包括政策的确认、制定、执行、评估和变更。笔者重点研究的是政策执行方面的自我认同效果。问卷中对《健康标准》效果认同的调查设计了四个题目,分别是(1)《健康标准》很有效地促进了我的身体健康;(2)《健康标准》很有效地促进了我的锻炼意识;(3)《健康标准》测试对我有过不好的影响;(4)《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不准确、不公平(见表3)。

表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健康标准》效果的认同t检验

从表3的统计结果来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都比较认同标准的效果,效果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在“负面体验”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要低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比较差有关,在《健康标准》测试的时候才有更多的负面体验。

3.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政策满意度的比较

满意度是指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满意程度以及政策满足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观的程度[6];满意度是一种用数字来表示的心理状态,是个体的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问卷中对《健康标准》满意度的调查设计了四个题目,分别是(1)我对《健康标准》测试比较反感;(2)我对《健康标准》政策文件内容是满意的;(3)我对《健康标准》政策实施结果是满意的;(4)我对《健康标准》政策实施过程是满意的。从表4的统计结果来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健康标准》政策的内容、实施结果和实施过程都比较满意,只是在反感情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导致满意度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分值比非独生子女的分值要低,说明独生子女对《健康标准》的满意度没有非独生子女高。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性格和较差的身体素质有关。

表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健康标准》政策满意度的t检验

3.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政策行为比较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一般来说,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问卷中对《健康标准》行为的调查也设计了四个题目,分别是(1)为顺利进行《健康标准》测试,我会进行专门锻炼;(2)我会找理由逃避《健康标准》测试;(3)在《健康标准》测试中,我有可能作弊;(4)我会尽力按要求完成《健康标准》测试。从表5的统计结果来看,虽然标准行为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逃避”和“努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的分值比非独生子女的分值要低,说明独生子女缺乏吃苦和拼搏的精神。

表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健康标准》行为的t检验

4 讨论

4.1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反映态度。所有公共政策都试图以某种方式影响和控制人们的行为,或使人们的行动与政府制定的规则或规定的目标相吻合。假如政策适用主体并没有服从政策的意愿,或以政策要求相反的方式行动,就会导致政策的无效或失败。因此,政策适用主体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在相当程度上则取决于政策适用主体的态度[7]。同理,《健康标准》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和产生多大的效果,关键在于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的态度。由前面的研究结果可知,大学生最认同的是政策的必要性,其次是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重要性排在最后。表明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康标准》政策的重要性,对《健康标准》政策的态度还不够积极。因此,要加强对《健康标准》政策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

4.2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

独生子女即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一般能够得到父母充分的爱抚和关怀、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丰富多样的智力投资。由于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一般都过分溺爱,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人交往,缺乏与其他孩子一起锻炼和活动的能力,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的精神。另外,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升学压力过大,家长们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观念,对于体育锻炼的要求仅限于不得病。这种观念在独生子女的家长里更为严重。放弃体育,牺牲的不仅是孩子的体质,也是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曾说过:“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最后,随着高校的年年扩招,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逼着他们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书本。

研究表明,由于独生子女自身的特点和较差的身体素质,独生子女对《健康标准》政策的必要性、合理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认同程度都没有非独生子女高。说明独生子女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健康标准》政策的实施认同方面,独生子女认为实施情况较差,教师认真程度较差,过程管理太过严格,自己测试安排做得不好,对《健康标准》的实施过程很重视;在《健康标准》政策满意度方面,独生子女由于测试成绩不理想,在满意度的四个方面都比非独生子女要低;在《健康标准》行为方面,独生子女由于缺乏吃苦和拼搏的精神,独生子女在测试过程中,逃避、失范和不努力的情况会更多。

4.3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许多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在行为方面问题多,缺点严重[8]。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1998)所做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现状比较研究发现, 独生子女缺乏奉献精神、注重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9];同济大学德育教研室进行的大型问卷调查表明,独生子女智力发育水平高、思想敏锐、有较高的创新意识,但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不如非独生子女[10]。研究结果也表明,独生子女缺乏吃苦和拼搏精神,原因是与我国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家庭教育有关。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健康意识、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体育的观念、兴趣和态度[11]。

中国是一个传统社会,几千年来,对下一代都很重视。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且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父母、祖父母必然会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小皇帝”一样对待,除了学习,其它的什么都不用动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吃苦等意志品质的锻炼。比如参加体育活动,家长就会担心孩子会吃苦受累、会受伤等,其结果就是造成孩子营养过剩,发育不良,智力投资过剩,品德教育不足。由于独生子女营养过剩,胖男胖女越来越多,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力薄弱,缺乏吃苦精神,就更难通过《健康标准》的测试。所以《健康标准》对他们会有更多的负面体验,表现在行为方面,他们就没有非独生子女努力,就会采取逃避行为。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4.4 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努力让学生更满意

在日常学生管理实践中,学校喜欢爱学习、挑剔少的学生,但越来越多的管理层意识到一个共同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都为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个性张扬、敢于表达、充满朝气,不喜欢被约束,不断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学生变得越来越“挑剔”“叛逆”,对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新对象,我们必然需要新理念、新思路。只有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以服务的心态,像帮助朋友一样帮助学生,把我们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消除学生的防备心理和逆反心理,才能管理好学生。另外,管理者在加强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管理规范、注意细节、及时沟通,提高学生的《健康标准》政策满意度。研究表明,学生对《健康标准》的负面体验、反感情绪、实施过程、过程管理、逃避和失范等行为,都可以通过教师在过程管理中比如规范的示范、细心的讲解和及时的沟通而减少和避免。

5 结论与建议

(1)独生子女对政策内容的认同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政策认同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对《健康标准》政策内容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独生子女没有非独生子女重视,应改变独生子女大学生及其家长重智轻体的教育观念。

(2)独生子女对政策实施的认同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在过程管理、教学配合、重视程度三方面的自评中高于非独生子女。可能与独生子女具有比较挑剔、散漫和抗压力差的性格特征和独生子女占有的资源比较丰富,但身体素质较差有关。应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改变独生子女脆弱的性格。

(3)独生子女对政策效果的认同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在身体健康、锻炼意识、负面体验方面均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较差,应加强独生子女思想品质的培养。

(4)独生子女在政策满意度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且均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政策满意度不高,教师应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努力提高独生子女的满意度。

(5)独生子女在政策行为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在逃避和失范方面低于非独生子女,在锻炼和努力方面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缺乏吃苦和拼搏精神,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1] 阳翼,卢泰宏.中国独生代消费形态实证研究:意义与方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8):9~13.

[2] 陈善平,韩骥磊,潘秀刚,张中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3):74~76,91.

[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 教体艺〔2007〕8号.

[4]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 胡伶.教育政策评估标准体系的架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20~24.

[6] 陈善平,李树茁,容建中.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48~49,75.

[7] 刘伟忠.政策适用主体及其政策态度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7(4):41~45.

[8] 苏颂兴.独生子女:从新国情向新学科的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1994(1):10~15.

[9]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现状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1998(12):31~34.

[10] 唐柏林,张淑芳.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特征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1997(12):48~51.

[11] 初少玲.家庭体育氛围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与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显著性问卷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问卷网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