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应用与拓展

2014-01-29卢建法邹明忠

中国水利 2014年9期
关键词:江阴市防汛水利

卢建法,邹明忠

(江苏省江阴市水利农机局,214431,江阴)

一、江阴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

江苏省江阴市水利农机局为进一步加快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依据《江苏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江阴市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充分立足水利工作实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建设原则,于2012年年初组织编制了《江阴市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2012—2015年)》《水利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同年7月获市发改委批准立项,8月获市财政局批准项目概算,9月完成项目公开招标投标规程并正式启动一期工程建设。2013年5月江阴市水利信息化项目一期工程顺利通过了由水利部、江苏省水利厅、河海大学、南京水科院等单位专家的评审,次月即正式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江阴水利信息化采用 “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一张网络、一张地图、一套保障机制”的建设思路:通过“一个登录门户,分级权限管理”,实现水利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统一登录;通过建设统一的“江阴市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整合水利所有业务系统;通过统一的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所有业务功能在空间地理信息上的整合;通过统一的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整合所有业务数据,实现各业务数据统一的存储、共享、服务和管理;通过建设完善的江阴水利信息化保障机制,保证所有信息系统良好运行、管理和维护。

江阴水利信息化一方面遵循先进性、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实时化、可视化、网络化、移动化“四性四化”的设计理念,实现全业务数据的及时上报与展现,随时查询与处理;另一方面通过多源数据整合、精确分析计算,实现防汛决策支持、水利工程管理、闸泵站自动控制等业务的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江阴市水利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主要完成了以下“五大”建设内容:

①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系统。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通过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传输体系,以及有效的数据设计、存储、管理技术和手段,为水利信息化工程中各种应用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其中一期工程共新建了32个实时水位监测点、27个闸位监测点、1个河道流量实时监测点、2个在线水质监测点、94个视频监控点、24套闸泵站自动控制系统、1套长江巡防系统以及1个农业园区中100路自动化精准节水灌溉示范点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同时接入已建的29个水位监测点及24个闸位监测点,并实现了与江苏省水利厅、无锡市水利局、江阴市环保局及江阴市气象局等相关业务数据的共享交换。

②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江阴市水利信息系统一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共新建60条4~10 M光纤专线、5条100 M光纤专线,并实现与原有省、市防汛光纤专线及江阴市政务内外网的安全融合。

③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包括系统基础软硬件平台、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据中心三部分内容,是江阴市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平台遵从统一的技术架构,按照统一设计、分级部署的原则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完成了全市村级以上河道、主要排灌泵站、重点水利工程等基础水利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并完成数据汇集平台、水利综合数据库及应用支撑平台的搭建,全面整合各类水利数据,围绕推进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排灌管理、水工管理、电子政务等主要业务工作的需要,初步建成全市水利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构建具有接收处理、存储管理、共享交换、发布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江阴市水利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交换中心和决策支持中心,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实时掌握水利信息提供高效的服务。

④综合业务应用平台。江阴市水利信息化一期工程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包括防汛防旱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圩区排涝泵站集群管理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河道综合管理系统、排灌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精准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以及政务办公(含移动电子政务)系统八大应用系统。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的各系统采用数据中心架构的应用服务体系,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根据各自的业务流程进行开发,应用数据中心的资源,将系统生成的成果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并在内外网门户上发布,形成一套可管理、可扩充、可拓展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为全市水利业务工作提供快速、高效的应用支撑。同时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的建设遵循基于统一平台搭建的原则,通过一个登陆门户、分级权限管理的方式,实现所有业务的整合,极大地提高江阴市水利资源的共享能力、业务协同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

⑤防汛防旱会商中心建设。完成建设1个市防汛防旱会商中心、6个局属单位防汛防旱会商分中心:白屈港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会商分中心、江港堤闸管理处会商分中心和月城镇、徐霞客镇、周庄镇、长泾镇、临港街道及新城东街道6个基层水利站的防汛防旱分中心。

二、江阴水利信息化应用情况

项目验收后随即启动了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培训、应用推广和维护工作。

第一,通过集中培训、应用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使局系统各业务科室、工程管理单位及各镇(街道)水利站相关人员系统、全面地了解市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作用、功能及业务流程,掌握平台的基本操作、运行管理及维护技能。

第二,通过规范日常业务管理流程、加强管理平台应用考核等方式,培养相关业务人员逐步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思路,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丰富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信息系统应用,促进局系统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江阴市水利农机局防汛调度指挥、防汛信息管理、圩区排涝泵站管理、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及政务办公等全局主要业务全部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实现调度指令发布、信息汇总、数据统计、闸泵站控制等业务的全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江阴水利业务管理水平。

第三,信息化系统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有效的运维管理。江阴市水利局为规范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落实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运维体制,印发《江阴市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运维管理办法》,对整个信息化系统的管理部门及职责分工、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通信网络及安全系统、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的运维以及系统的保障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研究开发了智能化巡检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软件,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资源进行智能监控,保证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为江阴市水利信息化系统的长期平稳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江阴水利信息化拓展情况

江阴市水利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已取得良好成效,根据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江阴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将基于现有成果基础上,对整个水利信息化作进一步的拓展,实现水利业务的信息化应用转向智能化应用。

江阴市目前已启动水利预警信息发布应用平台的研发建设工作。预警信息发布应用平台通过对现有信息化管理平台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有效处理,实现预警信息的自动发布及业务数据的分析统计,以避免大量无用信息、无效数据及正常指标对管理决策的干扰,提升对业务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及综合管理能力。通过智能化的预警分析发布,实现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应用和管理,进一步推动资源高度整合共享及应用能力,为今后海量信息、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以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应用的效能。

水利现代化涉及现代化观念、现代化设施、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这些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都需要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和保障。江阴水利将进一步加快现代化的建设步伐,继续深化以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水利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建成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统,构建同水利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全面实现江阴市水利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陈雷.明确目标 注重实效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J].信息化建设,2009(7).

[2]蔡阳.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9(8).

[3]黄莉新.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J].中国水利,2000(12).

[4]崔瑞玲,等.基于水利信息平台的信息获取与快速处理技术研究初探[J].中国水利,2013(11).

[5]黄藏青.水利信息化标准探讨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1(2).

[6]蔡阳,周继续,詹全忠,等.水利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平台研究与应用[J].中国水利,2010(3).

猜你喜欢

江阴市防汛水利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夏季防洪防汛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防汛当前莫添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