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漳县近年持续干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4-01-29尹小东

中国水利 2014年9期
关键词:南漳县抗旱用水

尹小东

(湖北省南漳县水利局,441500,南漳)

湖北省南漳县地处鄂西北荆山山脉东麓向汉水中游平原过渡地带,县域内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繁。2010年以来,该县连续4年遭受干旱天气,2011年和2013年干旱程度均达到重旱级别。干旱给全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力降低或减轻因干旱带来的各类问题尤为迫切。

一、近年南漳县干旱情况及特征

1.发生频次高

2010—2013年,4年间全县发生干旱6次,其中重旱2次,一般程度干旱4次。2010年2—4月发生春旱,10—12月发生冬旱;2011年 1—6月发生春夏连旱,程度达重旱级别;2012年4—5月发生干旱;2013年先后出现春旱和夏旱,程度达重旱级别。

2.持续时间长

2010年10月—2011年 6月,南漳县形成了罕见的“四季连旱”,2010年10—12月平均降水量仅1.7 mm;2011年1—5月初70多天没有降雨,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量最小值。干旱持续时间长、程度深,非常罕见。2013年,该县先后出现春旱和夏旱。尤其是1—8月,全县降雨量仅606mm,比常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偏少22%,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7月21日—8月22日,正值水稻扬花出穗关键时期,但全县一直呈现35℃以上高温天气,且无有效降雨,酷暑高温加剧了旱情发展,全县启动了抗旱应急Ⅳ级响应。

3.影响范围广

由于干旱属长时间、大范围的气候特征,因此灾害影响范围很广。在2011年和2013年两次重旱过程中,全县11个镇(区)几乎全部受到旱灾影响。2011年,全县有 65座小(2)型水库、6000多口堰塘到了死水位;全县28万亩(1 hm2=15亩,下同)小麦、4.2万亩油菜、3.7万亩蔬菜、2.8万亩柑橘等不同程度受旱。

4.灾害损失大

连年干旱给南漳县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初步统计,4年来,全县累计受旱农田面积达81.05万亩,经济作物受旱面积达12.68万亩,因旱累计导致13.45万人、12.2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造成经济损失达1.69亿元。

二、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

1.气象性缺水

就全省气候特征来看,湖北省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春秋两季降雨呈现东南、西南向西北递减态势,极易出现南涝北旱,历来有“鄂北岗地旱包子”的称谓。从南漳县地势和小气候来看,全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中部和东南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为平原岗地,降雨分布不均,呈现西南多、东北少,极易发生伏秋连旱,甚至洪涝、干旱交替的严重局面。

2.资源性缺水

南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6 mm,比湖北省年均值1168 mm低21.6%;降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多。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400 m3左右,远低于全省1760 m3和全国2100 m3水平。南漳县还存在水土资源组合错位的不利因素,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占全县面积比例大,降雨量相对较多,但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蓄水工程少,农田灌溉面积仅占全县灌溉面积的19%,水多地少;中部、东北部和东南部丘陵岗地占全县面积比例小,降雨量相对较少,但农田灌溉面积达41.9万亩,占全县的81%,却地多水少。

3.工程性缺水

南漳县抗旱能力薄弱,水利工程建设不足,分布不平衡,灌溉保证率低。一是抗旱水源不足。虽然有三道河、云台山、石门集三座大型水库水源工程,但三道河水库主要保障下游城市农田灌溉;云台山和石门集水库承雨面积小、来水量少,缺乏跨年度调节能力。石门集水库2013年开闸前仅蓄水3000万m3,可用水量1500万m3,仅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中东部的山丘岗地虽有一些小型库塘,但蓄水量少。一遇较大干旱,大型水库水量不足,小型库塘干涸,无其他抗旱水源补充。二是小型水利工程效益衰减。现有水库、堰塘、泵站、涵闸等水利灌溉工程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水利设施因老化导致效益衰减。三是灌溉系数偏低。全县灌溉渠道大多为土渠,渗漏量大,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加之水利工程管护滞后,不能科学地蓄水调水用水,跑水、漏水、浪费水现象十分普遍,加剧了供水矛盾。

4.发展性缺水

随着经济发展,县内工业企业增多,人口增加,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用水需求成倍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凸现。近年为解决城镇和农村用水需求,三座大型水库均扩建或新建了供水厂,日取用水量达到2万t以上;涌泉工业园、襄阳(武安镇)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清河园区等随着企业的入驻和达产,用水量不断增加,有些需要新建水厂解决供水问题。另外,少数矿山的开采破坏了水系,企业排污、渔业养殖投肥等行为污染了水源,造成水质性缺水。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一是强化日常宣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预警信息平台,大力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用水、节水、保护水观念,形成全社会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集中宣教。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期间,通过悬挂横幅、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答疑等形式,组织开展主题集中的宣教活动,向公众集中宣传与水相关的法律政策知识,引导群众更多地参与节水工作。三是组织学习培训。通过购买书籍或光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以会代训、专门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用水、节水意识。

2.做好抗旱规划,加大争资争项力度

根据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和抗旱规划编制要求,南漳县于2012年年底编制完成了《南漳县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7年)》。 该方案主要在全县规划了8个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05亿元。结合规划,一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紧盯立项。对8个重点抗旱水源项目采取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办法分批申报立项,逐一落实。二是配套前期经费保障立项。项目投资大,所需勘察、设计、论证等前期费用多,需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保障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三是部门全力配合推动立项。新建水库项目需地质、水文、水保、环保、国土资源(矿产)、能源、移民等多个部门完成专项报告,需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各项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立项。

3.加快工程建设,完善各类水利水保设施

应整合各方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快涉及抗旱的水利设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涵养水源、石漠化治理、高标准农田、清洁能源等各类工程建设。应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在争取中央、省投资的同时,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建立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水利建设机制和完善水利市场化运作机制。同时,加快推进全县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修水利,尽快在全县形成库、塘、渠、网配套的农业灌溉体系。应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加快推进灌区节水配套,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应继续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和石漠化治理力度,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加大生态林、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土地涵养水源能力。

4.加强用水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南漳县要加强对社会的用水管理,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一是用水总量控制。健全严格计划用水、取水许可审批、地下水管理等制度,强化用水管理。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完善用水定额、节水设施“三同时”、节水技术推广、节水激励制度,以节约型社会建设为载体,提高用水效率。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完善水功能管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口管理、纳污总量控制等制度,以水功能区达标考核为着力点,促进水功能区水质全面提高。

5.加大保障投入,提高抗旱应急能力

应未雨绸缪,加大保障投入,提高抗旱应急能力,尽快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抗旱应急管理机制。一是从机构上规范。研究制定加强防汛抗旱专业应急队伍建设的规范文件,在队伍性质、机构职能、人员编制、队员结构、装备配置、办公场地、调派补偿、抗旱服务收费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实现抗旱应急机构专业化。二是从装备上加强。积极争取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将县级抗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购置抗旱设备,落实抗旱应急资金和抗旱物资,努力使全县抗旱装备精良化,装备运用制度化、高效化,提高抗旱应急保障能力。三是从能力上提高。加强防汛抗旱专业队伍、业余队伍和志愿者团体培训,提高抗旱应急人员能力素质。

猜你喜欢

南漳县抗旱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彩色笔动起来
节约洗碗用水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南漳县城区幼儿园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南漳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