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房之宝
——纸在中国书法中的价值

2014-01-28庞映平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纸张书写汉字

庞映平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都江堰 6118 00)

论文房之宝
——纸在中国书法中的价值

庞映平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都江堰 6118 00)

纸发明前汉字书写受到很大限制,没有纸的承载就不可能形成独特的中国书法艺术。纸的发明和生产极大的方便了汉字书写,成就了众多传统书法精品和书法名人,特别是以宣纸为代表的手工纸的发明和生产为中国书法提供了独特的艺术依托。

纸;汉字书写;局限;发展;艺术特征;宣纸;精品

中国书法以纸本为载体。作为东方艺术的重要形式的中国书法就是以纸张为依托的载体。中国传统书法(纸、娟类)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内容和形式不断发展,但主要的材质是纸和娟,因为纸在形式、形状、尺寸和与笔墨结合的优越性,所以南北朝时期开始文字书写用纸取代,成为了中国书法的最佳载体。

一、纸出现前汉字的书写受到很大局限

在纸未出现之前,我国人民想了许多办法记载和传承文化。在远古的时候,先民最先是在陶器上彩绘和刻写最早的文字。这一点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已经证实。到了商周时代,先是在龟的腹甲,牛、羊等动物的肩胛骨上书写或刻划文字,后来又出现了青铜器,这些材料成为人们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1。这就是“甲骨文”和“金文”(也称“钟鼎文”)。 1965年在山西发现了《候马盟书》,这个文告是用朱、墨两色写在60余件圭形石片上的文字,这是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把珍贵的玉片用来记录国家当时的重大变化和事件。

到春秋、战国至东汉前期,竹、木简和薄方木板成为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这就是 “木牍”和“竹简”。但简牍太笨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战国初期,缣帛开始用作书写材料,1951年在长沙楚墓中出土了帛书可以物证。因为缣帛受生产条件和制作成本的限制,普通的百姓难以问津。虞世南(558-638)在《北堂书钞》中说“贫不及素”(就是没有钱用不起昂贵的缣帛)2。这样在纸发明之前中国古代早期的书写材料的限制制约了书法的发展和普及。

到东汉和帝时(105),终于出现了有世界意义的突破—-蔡伦(61~121)发明了人类古代史上最为先进的科学造纸法,从此,汉字书写材料随之改进,书法也为之一变。

二、纸的发明和生产促进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纸作为书法作品的载体,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工艺经历了一个从粗糙到精细的过程;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同纸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一个流派从少到多,技艺从简单到复杂精湛的过程。

首先,纸的发明给文字书写带来很大的方便。陶、金、石、竹、木用于书法不仅笨重而且很难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效果,绢帛虽然比之陶、金、石、竹、木轻便但成本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顺强认为:自从中国发明造纸术后,书画艺术的创作变得普及2。造纸学教授刘仁庆认为:自从我国发明造纸术之后,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新的曙光,也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原有面貌体3。

东汉时期蔡伦所造之纸,把树肤、麻头、敞布、鱼网等都作为了原料,这样给文字书写带来很大的方便,也成为后来中国书法用纸的基础。但蔡伦的工艺在纸的耐久性上仍然未及后来的宣纸,故汉晋南北朝的书法,传存至今者罕见。

东汉后期,造纸技术又有重大进步,出现了许多造纸名家,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记述:左伯,字子邑,东莱(今山东掖县)人,甚能作纸。左伯的纸已具有细、软、匀、薄的特点,当时的书画家竟相选用。这一时期书法字体也出现了多种样式,不仅隶书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草书、楷书、行书也孕育和进入到一个发展阶段。

魏晋时期纸植物纤维纸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当时的著名学者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述了西晋人已用藤纸,翻开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树皮纤维造纸的新的一页。用藤造出来的纸,纤维匀细,纸表洁白,纸质强韧比之前的纸更利于书法。宋朝宗希鹄著《洞天清录集》中,还提到晋人使用竹造的纸和书法的情况:“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南纸用竖帘,纹必竖。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东晋未晋安元兴元年(402),恒玄颁布废除竹简命令:“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宣以黄纸代之。”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到南北朝时期文字书写用纸取代。

其次,纸的生产技术提高成就了众多书法精品和书法名家。也正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的发展,从另一个条件上成就了中国书圣王羲之及其众多的书法家完成了珍贵的书法文化精品,直至传承和影响到今天乃至将来中国书法技艺的发展。晋代陆机书法作品《平复帖》为麻纸本墨迹,9行84字。书写于西晋,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墨迹法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誉。陆机《平复帖》是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纸张制作促进文字和书法变迁的重要例证。魏晋钟(繇)王(羲之)以后,风气大变,文人以书法为高行,社会也以此相推许。

南北朝时期纸张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书画纸成为了文人墨客喜爱的文化用品。这时纸张的质量和幅面尺寸也大有进步。纸张尺寸的大小影响书法的章法。晋朝以前只能造小幅的纸,故留传下来的当时的书法纸帖,多为“尺犊纸”。晋以后,由于开始用竹帘捞纸,尺寸有所加大,为后来更宏大的作品创作提供了条件。

到了唐代,造纸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是有力地促进和适应了我国文化艺术空前的繁荣,这时代有很多佳纸产地。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典籍记载:益州(成都)、宣州(在今安徽)、赵州(在今浙江)、杭州、歙州(安徽歙县一带)、江州(今江西)、衡州(今湖南)、蒲州(山西永济)、韶州(广东韶关)等许多地区都是产好纸的地区。益州所产的麻纸闻名天下,杨州的六合签,韶州的竹签、临川的薄滑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等都成为了驰名中外的书法佳纸。这种“硬黄”纸可以辟蠹,并极为光泽,敦煌所传的唐人写经就有这种纸。这一时期还生产出了色纸(经过加工的艺术纸)以满足唐代人用纸多样化的要求。书法上名家辈出,欧(欧阳询)、柳(柳公权)、颜(颜真卿)、褚(褚遂良)四大书法家相续问世,与造纸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到了宋代,由于造纸技术的提升与普及,书法逐渐形成了以选择柔软而有韧性的手工纸为载体的形式。这可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和赵佶、陆游、岳飞、欧阳修、朱熹、王安石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故物证明。

元明清之际成熟的手工纸得以更好地发展,技术更加成熟,产量大为提升。这时期的宣纸柔软温润,更易于吸墨,使书法创作更有表现力,特别是在表意、尚志、寄情的技法上给书法以支撑。到了清代书法以宣纸为首选,几乎占了全部的书法艺坛。

三、纸充分满足了表现中国书法艺术特征的要求

中国书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呈现于世人面前,这与纸能适应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密切相关。什么叫书法?汉字书写的艺术与学问4。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表现,如果没有书法用纸的条件,书法的艺术特征就无法实现。书法的艺术性重点表现在以简驭繁(字体的复杂性、结构的可塑性、点划的多样性、篇章的综合性);以静寓动(静态的欣赏、存在于纸上的运动节奏、无声之音);纵横有象(汉字起始以象形);书为心画(书法要求反映创作主体的心智、性情、修养乃至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首先,纸张书写的方便性使汉字复杂的字体得以多彩的呈现。据研究汉字有五万多个(《汉语大字典》,共收录汉字56000多个),而且每个字又可以书写成形态多样的不同字体。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还有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各种过渡样式。这样复杂多变的文字系统,没有纸张这样方便灵活的艺术创作材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其次,纸张让书法艺术汉字结构的可塑性充分地发挥。汉字作为记录文字和语言的素材,每个字都有其构形上的基本要求。但是,在书法上这个要求并不是僵化的,只要保持其点画和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书写中其正斜、长短、方圆等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书写者的笔下,汉字的形体是千变万化的。书法在纸张上可以方便地表现出轻重缓急、浓墨与淡墨、笔画的粗细与长短,产生出作品立体的造型效果。正是纸张的这种效果给中国书法丰富的情趣书写提供了可能。

再次,纸张让书法工具毛笔在表现点划的多样性优势充分地展现。每种汉字字体,都有相应的点划形态上的基本规范,但在书写过程中,点画的具体形态具备极大的可变性,比如《兰亭序》中“点”的写法至少有圆点、竖点、平点、撇点、反捺点、曲头点、隼尾点等10多种不同的写法;汉字书法的工具毛笔的柔软性,只有在纸张上才可发挥出优势,使得汉字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元素——点划的形态,具有无限的丰富性。

最后,纸张使书法“墨分五色(浓、淡、干、湿、黑)”,静中寓动跃然夺目。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它的作品,最终体现为凝定在纸上的形态,无论是悬挂墙上还是置诸案头,都是一种静态的欣赏。但是,好的书法作品却总是给欣赏者以动感。齐梁时文学家萧衍(464-549)《草书状》说草书“有飞走流注之势”,北宋人宋曹(1629-1710)说:“草书贵通畅。……种种笔法,如人坐卧、行立、奔趋、揖让、歌舞、擘踊、醉狂、颠伏,各尽意态,方为有得”。 即使是最为工整端正的楷书,也能够表现动感。清人刘熙载(1813-1881)《书概》说:“正书居静以治动”。欣赏者从凝定的作品中读到的往往却是书写的运动过程,感受到更多的是存在于纸上的运动节奏。中国书法的这种静态的艺术形式表现动态的美是得益于在书法用纸上无论是重写还是轻描,都能显示清晰的层次,几笔相交,均留笔痕,笔痕交叉处,浓淡有致,能充分展示如画的意境。没有纸张提供的润墨性强,浓、淡、干、湿、燥变化纷呈是难以实现的。

四、宣纸是中国传统书法用纸的精品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表现,对纸张质量要求与一般书写用纸是不一样1。宣纸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宣纸的出现使书法得以充分地承现,宣纸这个文化的瑰宝,至今仍在中外享有盛名,书法创作者争相喜好。

宣纸,称为“纸中之王”,纸匀薄、洁白。根据2009年9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的简介:“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共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5]。生宣吸水性强,能保持墨色光泽,富于墨韵,宜书大中型字。熟宣质地较硬,吸水性差,不洇墨和少洇墨,宜书小字。书者根据作品的要求和书写的习惯选择。现今凡要装裱和长期保存的书法作品,都必用宣纸。历来书画家喜欢宣纸,一是其吸附性好:用浓墨,墨色鲜亮;用淡墨,层次清楚;用复墨,笔笔分明;用焦墨,飞白清晰;用水混墨能产生有浓有淡的感觉,这样的纸能充分体现出中国书法的艺术元素。二是不变形:宣纸比其他纸收缩率小,不起皱,利书写;易装裱,能保持作品完美。三是宣纸寿命长:防腐、防虫蛀,现代美术教育家刘海粟(1896-1994)有“纸寿千年,墨韵万变”之说,这在至今还保留下来的唐宋书法故物得到了验证。

中国宣纸制作技艺的问世与传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推陈与创新,促进了汉字书写中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形成与发展5。从唐代至清代,宣纸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越来越讲究。清初特制的宣纸长达2丈2尺;“露皇”长达2丈6尺。有单宣、夹宣、罗文等几十个品种,还有复制的彩色珊瑚宣、虎皮宣、玉版宣等高级加工的宣纸。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承载依托,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呈现出灿若星辰的美丽景观,为后世留下数不尽的名作佳品。古人因为用这样耐久防虫宣纸,为人类保留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库宝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兰亭序》(唐代临摹)、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唐代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文稿》、宋代欧阳修《灼艾帖》、苏轼《次韵秦太虚诗帖》、米芾《哀志帖》、赵佶《闰中秋月》、元代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明代祝允明《燕喜亭记》等著名书法,均是在手工纸上(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书写而得以传世于今。

正是宣纸是中国传统书法用纸的精品,具有“穷变化与笔端,合情调于纸上”,2009年9月,中国宣纸制作技术与中国书法艺术双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目录”,这表明特有的中国书法艺术和独特的中国传统宣纸制作技艺已被世人公认,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最典型代表6。宣纸具有质地绵韧,温润柔软、易于吸墨、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公元8世纪)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的最佳载体,至今仍是书法创作的首选。

综合所述,纸是汉字书法发展和传承的重要物质条件;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催生下发明的造纸技术给中国书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走向世界以非凡的价值。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离不开中国书法的发展,也离不开造纸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注释:

1.赵汝珍.古玩鉴识[M].西藏美术出版社,2006-06.I SBN7-5330-1025-6.

2.刘顺强.中国纸质书画的保护与修复.东亚纸质文物保护[C]科学出版社 208-08-60-77.

3.刘仁庆.论中国书画用纸的源与流.纸和造纸[J]2007-3-2-84-90.4.欧阳中石.徐无闻.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吴世新.中国宣纸与中国书法艺术[R].http:∥blog.sina.com/jxzjxh 2011-12-19.

6.王岳川.中国书法申遗成功加快国家文化形象建设.中国书法[J].2009-12-46.

庞映平(19 58-),男,四川射洪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纸张书写汉字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书写要点(十)
纸张黑白变
养成书写好习惯
撕纸张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