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员在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时对戏剧动作的把握

2014-01-28禅城区文化馆528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动作

叶 莉 (禅城区文化馆 528000)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观众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除了观众自身经历的不同外,主要是通过演员对戏剧动作不同的把握方式实现的。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样做。虽然做什么是比较固定的,然而为什么做和怎样做对于演员来说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于是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舞台形象。演员在塑造多变的舞台人物形象时,综合调动外部动作、静止动作和言语动作,创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舞台情境,将观众吸引入这种情境中,并在此展现情节,展示矛盾冲突,完成戏剧的表演。因此,把握戏剧动作的技巧精髓十分重要。

一、综合把握戏剧动作

相对于歌剧、舞剧、音乐剧等舞台表现形式,话剧对于戏剧动作的要求更具有综合性。戏剧动作在演出的过程中是直观的,也是流动的,他的流动性体现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舞台动作自然展现出来,而非刻意安排出来的,允许即兴表演的出现,这是由于舞台的表演是一次通过的,不同于电影和电视剧可以多次搬演。演员要想呈现给观众舞台形象就要对话剧作品整体上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作品表现的精神实质有着独到的理解。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对剧本全貌的宏观把握

演员拿到剧本后,要通读剧本,把握剧本反映的精神实质,并且与导演和其他演员进行探讨,以期留下剧本的整体印象,演员产生对人物的细腻情感,并用这种情感来指导舞台动作的创作。将情感融于动作的细节处理中,做到不漏痕迹,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效果,这才是宏观把握剧本的实质性作用。

(二)将外部动作、内部动作、语言动作自然结合

演员的舞台表演并不是一种动作做到底,而是需要适时地将外化的动作,内心的动作,台词自然结合,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串联起来。有些话剧中,演员对动作和台词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能融会贯通,使得塑造的形象缺少精、气、神,给人生硬、造作之感,这就丧失了话剧表演的表现力。而有些话剧,动作和台词,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虽然也能结合,但是结合的方式处理不当,脱离生活,显得刻意而为,缺乏自然之感,让观众觉得别扭。

(三)戏剧动作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各种传媒形式不断革新,各种观点的爆炸式出现,人们的思想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碎片化接受,使人们反思话剧的前景是固步自封还是与时俱进。要用创新的思路革新戏剧动作,让戏剧动作体现时代性和生命力,而不是因循守旧,将戏剧动作进行量化批量处理。这种创新体现在戏剧动作更符合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和动作习惯,轻松随意而不是高大上的动作表现,台词也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达到让现代人听懂的目的,减少传播障碍。

二、外部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英国的舞台艺术革新家戈登·克雷曾经说过:“观众来剧场,不是为了在两个小时里去听上万字的台词,而是去看行动的。”可见外部动作对观众的吸引力。

外部动作也就是演员的五官、身体、四肢所表达的能直观看见的动作。他不同于台词这类关于人物的平板叙述,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人物经历浓缩成典型化的行动展现出来,演员的动作是鲜活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自然流畅的、美观的,对于表现情节,深化冲突作用巨大。

(一)生活体验是把握外部动作的基础

在戏剧表演中,虽然外部动作有所夸张,但仍是符合生活真实的,举例言之,在戏剧《茶馆》中,演员濮存昕饰演的常四爷,这个侠骨豪情的“旗人”,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他的行为举止,尽管经过濮存昕的夸张性的再创造表演,但他给观众的印象仍然是真实的、没有脱离生活的。如果这种夸张的表演存在脱离实际的偏差,就会让观众感觉到造作不舒服,长丝也的形象也就会被喜剧化,脸谱化,感觉像是丑角,角色的性格也会与故事情节设置相左。因此演员的外部动作的创造要建立在生活经验之上,这是塑造成功的舞台形象的基础。虽然戏剧演员的表演有着固定的程式,但在实际演出中要想让表演更加鲜活,就要加入生活元素,不能产生“程式化”的僵化表演,这就需要演员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生活细节,多观察揣摩生活,积累素材,并将平时的观察体验所得,与所学得表演程式融会贯通,运用到舞台实践中,让假戏真做。

(二)想象力是把握外部动作的翅膀

将所有表演人物的精力都体验一遍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加入合理的想象,想象是戏剧表演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这种想象也是在演员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想象力,就完不成外部动作和角色的塑造。台上的人物明明是女青年,怎么可能是小学生,这就要依据生活真实想象而且要想更多的背景材料,如小学生的动作怎样,行为习惯是什么样.语言习惯是什么。没了这个想象,眼神和动作会变得很假。想象中觉得情况紧急,那做出动作才会急促,才会逼真。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表演为例,演员在表演中,为了展示了老两口东北人的特点,拖鞋上炕,盘腿而坐。表现他们恋爱情境,老两口脸上的表情的展现,黑土憨厚狡黠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演员明明是中年,演绎的却是东北两个近八十岁的老年夫妻,表演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使艺术的夸张和想象符合逻辑顺序和人物情感的节奏,使观众会心、会意、动情。因此,应该使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诱发观众的思索和想象,联想到更多其他的东西,从而使表演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三)二度创作与即兴表演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东西不能直接搬演到舞台之上,而要经过去粗取精、思考再创造的过程。艺术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真、善、美的东西,表演中,如果太拘泥于刻板的生活,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雅的小动作随便地搬上舞台,那么艺术作品就会失去艺术的美感。表演和生活的有着很强的辩证关系,如果演得不真,就违背生活了;如果真是真了,和生活一点不差,也不行。好的表演,既要符合人物心情,又要有艺术夸张。所以,演员有了生活体验,还必须用优美的技巧表现出来,这就是演员的二度创作,这就需要演员舞台全方位的修养。这种修养的表现不外乎在传承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中提炼创造新的表演程式。这就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文艺修养,在剧本的基础上将人物的动作行为加以补充,设身处地地感受角色,产生创作的灵感,甚至出现即兴表演。戏剧表演要求演员全身都充满艺术细胞,将戏剧融入自身的血液,做到会做戏会演戏。这里的“做戏”,就是艺术技巧。

(四)符合角色定位和情节发展

戏剧中,由于角色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文化教养的不同,为符合情节发展的规律,剧中角色的行为举止也各不相同。比方说,老板、医生、小偷、教师身份。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有着特殊的思维逻辑、行为方式,而独特的行动决定了其别具一格的舞台艺术风貌,使得在戏剧舞台中观众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例如,在曹禺的作品《家》中有一个角色叫“冯乐山”,曹禺给这个形象的定位是一个残忍卑鄙,色厉内荏的病态形象。有了如此的定位,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就要通过肢体的表演突出这种形象的特点。在第三幕第一景中,情节设置是冯乐山逼迫婉姑要他招供她给王氏说的话时,他“拿起桌上还在燃烧着的烟蒂头,吹了一下,抓着婉姑的手腕,就按在上面” ,这一连串外部动作充分揭示了冯乐山的性格本质。因此在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动作的设定及表现都是为了突出其角色的定位和人物性格。戏剧中人物性格、动作和情节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性格决定动作,动作构成情节。具体说来,一方面,性格是情节发展的内因,另一方面情节反过来又是展示性格的手段及过程,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因此人物性格理应是构成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有机部分。又推动剧情的发展。

三、静止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静止动作也叫内部动作,要与外部动作协调一致,赋予角色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给予角色鲜活的生命,不能只重视外部动作轻视内部动作,这样演出的角色只能脸谱化、躯壳化。在戏剧中,揭示人物隐蔽的心理活动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剧本“舞台提示”中所说的“沉默”,或“停顿”,指戏剧舞台上出现的外部动作和语言停顿之后的静默场面。但这种停顿并不意味着戏剧动作的绝对静止,往往蕴含着戏剧角色无比丰富的心理动作,甚至比外部动作更难把握。例如在《雷雨》第二幕第一景就是用静止动作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一个非常精彩的例证。当四凤将自己的爱情全部寄托于大少爷周萍时,周萍这个内心懦弱,具备资本家的虚伪本质和两面性的富二代不敢承担责任,想将四凤抛弃。

四凤:可是大少爷,太太已经发现我们的事情了,我已经没路可走了……

周萍:四凤,你还是回去吧。

四凤:(愣住)大少爷?(两人沉默,天空中响起一阵阵雷声)

四凤:(片刻后)大少爷,你真的这样忍心,你知道,我已经有……

(雷声起,四凤大哭,两人相背而立)

此时四凤的表现就是内心极度矛盾与痛苦,用静止动作来表现。这一静止动作是极富有动作性的,通过角色的静止可以发掘出丰富的内心独白,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在此时四凤内心的苦楚就象沉重的顽石压在所有观众的心头,让人深深地体会到四凤心中涌起的无比痛苦的内心雷雨,使得四凤这一性格塑造极具戏剧性。而且,这种“静止”又预示着人物性格的向前发展,预示着四凤和周萍将要有一系列新的动作。同时,表演要不温不火,有的演员为了表达人物的厚重感故意出现不必要的停顿和静止,让观众感觉表演过温,影响剧情的正常发展,让观众产生反感。

四、言语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言语动作也是戏剧最为基础的表现手段之一。无论是说明剧情、过场连接,刻画人物性格、还是展示冲突都离不开戏剧语言。可见语言也是戏剧表演过程中展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舞台语言的技巧主要有重音,停顿,语调几个方面。例如试用停顿不同来区分以下这句话的语意:

哥哥批评我不对

1.哥哥批评 我不对。——我错了

2.哥哥批评我 不对。——我没错,哥哥错了

在整理台词的过程中,就要非常清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要太随便停顿,才能做到准确生动。台词要求“抑扬顿挫”,同时要注意台词“说什么,为什么说,怎样说”和谐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舞台上不能用电视剧的台词方式,否则重音会被忽视。轻重是在比较中得出来的,不能强调了重音,又忽略了其他,使得舞台语言不够自然。所谓在重音的地方要加强,突出,但不要把其他部分弱化。而语调,是人物情绪的展露,要符合人物的语言习惯,同时要有人物自己的语言特色,在台词上,恰当的语调对角色的塑造会有很大的帮助。

结论

演员要把握戏剧动作就要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员用各种技巧,调动演员的创造性和情感,协调外部动作、静止动作和言语动作之间的关系,相信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加鲜活和具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刘岩.行动是戏剧的生命线[J].戏剧之家,2010.

[2]胡导.戏剧表演学[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3]马虎虎.谈话剧表演的动作性[J].艺术科技,2012(5).

[4]郑芃芃.老舍话剧“艺术现象”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动作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戏剧类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