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二元结构下政府融资与居民消费关系探讨

2014-01-27邹蕴涵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居民消费

邹蕴涵

内容摘要:本文使用1978-2011年数据对政府不同融资方式的居民消费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考虑并处理了数据不平稳性之后,在全国样本中,政府债务、税收总额以及转移支付并没有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且居民消费和这些政府行为变量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考虑了城乡二元结构后,城镇居民样本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关键词:政府融资 城乡二元结构 居民消费

问题的提出

政府究竟该在市场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一直以来是学者们悉心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同时也事关各国经济的发展实践,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不论是征收税收还是发行新债为财政融资,其对消费的影响是等价的,因此政府的具体融资方式并不重要。在全球经济亟待复苏的背景下,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如果政府融资方式不重要,那么征税可能降低消费,从而阻碍经济复苏进程,而发行新债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人们反而将自身持有的政府债务看作净财富,促进消费。因此学者们需要在新经济环境下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政府传统的融资手段有两种:发行债务和征收税收。虽然这两种手段的融资能力相同,但是它们本身所内涵的经济特性则可能会产生财政融资外的一系列经济连锁反应。这两种方式是否等价从来是经济学争论的一个话题。

1817年,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付税(lump-sum tax),还是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即发债政策不会产生实际经济效应。理性人会预期到现期债务相当于未来税收增加,并不存在实际的财富效应,于是不会改变当期消费,从而产出不会改变。因此在理性行为之下,政府无论采取发债还是改变税负的行为,效果都是一样的。Barro(1974)将李嘉图的这种论述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使其成为现代经济学中重要的思想。在实证研究的发展中,学者们常用的是基于持久收入或者生命周期理论来设立消费函数的研究思路,但就消费函数究竟包含哪些变量存在争议。一些基本影响消费函数的变量得到了学者们普遍认同,比如个人收入、私人财富、政府支出、边际税率、税收,政府债务等。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债务以每年超万亿的速度增加,虽然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债务危机,可是也需要审慎思考相应的经济问题。从现实出发,我国存在着一种其他发达国家所无需考虑的经济现状—城乡二元结构。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且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面对同样的经济变化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会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因而需要考虑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政府融资方式影响。这样的研究对政府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关系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本文从现实出发,研究城乡二元结构下政府不同融资方式的经济影响。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进展,注意处理传统研究中的计量分析问题,以期能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结果。文章结论认为政府的融资方式对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显示出不同的影响。

理论模型

本文选用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作为理论基础,选择以消费函数为基础的直接验证方法。根据Theil(1958)、Ando and Modigliani(1963)、Modigliani(1986)、Bailey(1962,1971)以及Kormendi(1983)的思想,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社会当期的总消费应该包括个体私人消费和政府部门的消费两部分:

TC=PC+GC=α1`Yt+α2`Wt-1 (1)

将政府消费GC移项可得:

PC=α1`Yt+α2`Wt-1-GC (2)

Yt就是社会当期所有可用资源的总收入,Wt-1为总净财富,TC是社会当期总消费,PC是当期个体私人消费,GC是当期政府部门消费。

那么如何将政府的财政政策包含进消费函数呢?根据Kormendi(1983)和Seater(1993)提出的方式,可以表达为:

PC=α1Yt+α2Wt-1-GC+α3Tax+α4TR (3)

社会总财富W可以分解为私人财富WP和政府财富WG。完整准确的度量政府财富是困难的,在此可以将政府债务看作是政府财富的代表,从而政府债务也进入了消费函数。这里出现的一个疑问是,私人财富WP和政府债务的边际效应相同吗?鉴于政府债务并不能准确衡量政府财富,并且Seater(1993)也指出政府的行为变量都有其独立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则最终消费函数形式修正如下:

PCt=α1Yt+α2Wpt-1-GC+α3Taxt+α4TRt+α5Debtt (4)

加入李嘉图等价成立,政府的债税转换其实并不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那么本文最重要的假说是:α3=α4=α5=0 即政府融资方式不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出发,建立了私人消费函数方程,并将政府行为变量纳入方程,给出了可以检验的假说,最终给出了计量回归模型(4),以下计量分析均以模型(4)为基础。

数据与结果

(一)数据的来源和变量测量

本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在关于政府融资方式的实证研究中,数据的度量是很重要的问题,许多研究结果大相径庭的原因就在于采取了不同数据度量方法。在本文中,所有数据均经过历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调整,以1978年为基期。本文中计量模型中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二)回归结果

1.平稳性检验。本文使用的是1978-2011年全国样本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回归中涉及的原始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观察数据的平稳性。文中的ADF检验均包含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因为原始数据的散点图显露出这样的形式。结果如表2所示。endprint

可以看到,所有数据的ADF统计量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不能拒绝数据不平稳的原假设,所以原始数据都是序列不平稳的,需要进行差分。

当原始数据不平稳时,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经过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的ADF统计量均小于10%的临界值,麦金农P值也较小,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一阶差分后所有数据平稳,可以用作回归使用。

2.回归结果分析。首先仍旧是要分别做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均为一阶差分平稳。然后根据回归模型(4)式分别做关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再进行政府债务、税收总额以及转移支付三个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如果详细分析回归结果会发现,城乡居民有相异点也有共同点。无论是对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都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但是收入的边际效应有细微差别。城乡居民还有一个共同点是税收都对各自的消费有负效应,并且这种负效应在1%的显著水平下仍旧显著。

最大的不同也就是本文的研究主旨所在。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三个政府行为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通过了测试,拒绝了原假设,并且债务和税收变量的t值分别是统计上显著的。但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政府行为并没有起到显著效应,总消费主要依据的还是当期收入。除收入外,其他因素并不能有效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

政府购买性支出在城村样本间也存在着不同效应。在城市范围内,政府购买性支出会显著地降低居民消费量,在农村范围内,虽然也是这样的反向作用,但是其影响不算是统计上显著的。Kormendi(1990)指出,政府购买性支对私人消费的影响程度有如下的规律:当政府消费用于能和私人消费形成互补的物品和服务上时,政府消费应该对私人消费没有或者存在正效应;当政府消费用于替代私人消费的物品和服务上时,政府消费对私人消费应该有负效应。本文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政府的这种消费行为都具有了负效应。

那么为何政府融资方式会在城乡间存在如此显著的消费影响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农村居民会更深刻地受传统储蓄、消费文化影响,在各种(甚至包括子女生计)经济问题等方面,甚至比城市居民想得更长久更细致,因而可能将政府行为的影响纳入更长的消费计划期界内(相比于城市居民),债税转换就丧失了等价性。

另一种解释是,政府行为(包括推出的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惠及范围都在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了政府和居民间不同的互动关系。无论从购买国债、税负变动、接受转移支付的额度和方向还是公共品的提供,城市居民都比农村居民更有优势,从而所受影响更大。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62592.68亿元,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为430亿,只占0.69%。这样水准的转移支付并没有达到使农民提高消费意愿的水平,也就不会影响消费。

虽然我国居民都具有短视性消费的特点,但是很可能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有更长的计划期界(这需要更严谨审慎的研究),且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远远弱于城市,因此政府行为不对农村有显著影响继而李嘉图等价成立是可以理解的。

结论

本文使用1978-2011年数据对政府不同融资方式的消费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考虑并处理了数据不平稳性之后,在全国样本中,政府债务、税收总额以及转移支付并没有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且在居民消费和这些政府行为变量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在考虑了城乡二元结构后,在农村居民样本中,这三个变量仍旧保持了无显著影响的表现。但是,城镇居民样本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政府债务,税收以及转移支付甚至包括政府支出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居民最终消费水平。

也就是说,政府不同的融资方式,无论是发债还是征税对农村居民消费没有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依据仍旧是自身收入水平。政府债务对于农村居民并没有显示出财富效应。而城镇居民会根据政府发债、征税方式、征税时间等因素的差别,会主动调整、改变自身最优消费路径。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制订是有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孙焓炜,邱珊珊.李嘉图等价定理中国适用性的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6)

2.袁芳英.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Barro-Ricardo等价之谜的中国经验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0(1)

3.尹音频,谭军,刘巍巍.国债融资能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基于城镇居民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2(9)endprint

可以看到,所有数据的ADF统计量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不能拒绝数据不平稳的原假设,所以原始数据都是序列不平稳的,需要进行差分。

当原始数据不平稳时,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经过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的ADF统计量均小于10%的临界值,麦金农P值也较小,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一阶差分后所有数据平稳,可以用作回归使用。

2.回归结果分析。首先仍旧是要分别做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均为一阶差分平稳。然后根据回归模型(4)式分别做关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再进行政府债务、税收总额以及转移支付三个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如果详细分析回归结果会发现,城乡居民有相异点也有共同点。无论是对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都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但是收入的边际效应有细微差别。城乡居民还有一个共同点是税收都对各自的消费有负效应,并且这种负效应在1%的显著水平下仍旧显著。

最大的不同也就是本文的研究主旨所在。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三个政府行为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通过了测试,拒绝了原假设,并且债务和税收变量的t值分别是统计上显著的。但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政府行为并没有起到显著效应,总消费主要依据的还是当期收入。除收入外,其他因素并不能有效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

政府购买性支出在城村样本间也存在着不同效应。在城市范围内,政府购买性支出会显著地降低居民消费量,在农村范围内,虽然也是这样的反向作用,但是其影响不算是统计上显著的。Kormendi(1990)指出,政府购买性支对私人消费的影响程度有如下的规律:当政府消费用于能和私人消费形成互补的物品和服务上时,政府消费应该对私人消费没有或者存在正效应;当政府消费用于替代私人消费的物品和服务上时,政府消费对私人消费应该有负效应。本文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政府的这种消费行为都具有了负效应。

那么为何政府融资方式会在城乡间存在如此显著的消费影响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农村居民会更深刻地受传统储蓄、消费文化影响,在各种(甚至包括子女生计)经济问题等方面,甚至比城市居民想得更长久更细致,因而可能将政府行为的影响纳入更长的消费计划期界内(相比于城市居民),债税转换就丧失了等价性。

另一种解释是,政府行为(包括推出的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惠及范围都在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了政府和居民间不同的互动关系。无论从购买国债、税负变动、接受转移支付的额度和方向还是公共品的提供,城市居民都比农村居民更有优势,从而所受影响更大。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62592.68亿元,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为430亿,只占0.69%。这样水准的转移支付并没有达到使农民提高消费意愿的水平,也就不会影响消费。

虽然我国居民都具有短视性消费的特点,但是很可能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有更长的计划期界(这需要更严谨审慎的研究),且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远远弱于城市,因此政府行为不对农村有显著影响继而李嘉图等价成立是可以理解的。

结论

本文使用1978-2011年数据对政府不同融资方式的消费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考虑并处理了数据不平稳性之后,在全国样本中,政府债务、税收总额以及转移支付并没有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且在居民消费和这些政府行为变量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在考虑了城乡二元结构后,在农村居民样本中,这三个变量仍旧保持了无显著影响的表现。但是,城镇居民样本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政府债务,税收以及转移支付甚至包括政府支出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居民最终消费水平。

也就是说,政府不同的融资方式,无论是发债还是征税对农村居民消费没有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依据仍旧是自身收入水平。政府债务对于农村居民并没有显示出财富效应。而城镇居民会根据政府发债、征税方式、征税时间等因素的差别,会主动调整、改变自身最优消费路径。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制订是有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孙焓炜,邱珊珊.李嘉图等价定理中国适用性的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6)

2.袁芳英.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Barro-Ricardo等价之谜的中国经验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0(1)

3.尹音频,谭军,刘巍巍.国债融资能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基于城镇居民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2(9)endprint

可以看到,所有数据的ADF统计量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不能拒绝数据不平稳的原假设,所以原始数据都是序列不平稳的,需要进行差分。

当原始数据不平稳时,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经过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的ADF统计量均小于10%的临界值,麦金农P值也较小,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一阶差分后所有数据平稳,可以用作回归使用。

2.回归结果分析。首先仍旧是要分别做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均为一阶差分平稳。然后根据回归模型(4)式分别做关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再进行政府债务、税收总额以及转移支付三个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如果详细分析回归结果会发现,城乡居民有相异点也有共同点。无论是对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都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但是收入的边际效应有细微差别。城乡居民还有一个共同点是税收都对各自的消费有负效应,并且这种负效应在1%的显著水平下仍旧显著。

最大的不同也就是本文的研究主旨所在。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三个政府行为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通过了测试,拒绝了原假设,并且债务和税收变量的t值分别是统计上显著的。但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政府行为并没有起到显著效应,总消费主要依据的还是当期收入。除收入外,其他因素并不能有效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

政府购买性支出在城村样本间也存在着不同效应。在城市范围内,政府购买性支出会显著地降低居民消费量,在农村范围内,虽然也是这样的反向作用,但是其影响不算是统计上显著的。Kormendi(1990)指出,政府购买性支对私人消费的影响程度有如下的规律:当政府消费用于能和私人消费形成互补的物品和服务上时,政府消费应该对私人消费没有或者存在正效应;当政府消费用于替代私人消费的物品和服务上时,政府消费对私人消费应该有负效应。本文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政府的这种消费行为都具有了负效应。

那么为何政府融资方式会在城乡间存在如此显著的消费影响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农村居民会更深刻地受传统储蓄、消费文化影响,在各种(甚至包括子女生计)经济问题等方面,甚至比城市居民想得更长久更细致,因而可能将政府行为的影响纳入更长的消费计划期界内(相比于城市居民),债税转换就丧失了等价性。

另一种解释是,政府行为(包括推出的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惠及范围都在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了政府和居民间不同的互动关系。无论从购买国债、税负变动、接受转移支付的额度和方向还是公共品的提供,城市居民都比农村居民更有优势,从而所受影响更大。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62592.68亿元,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为430亿,只占0.69%。这样水准的转移支付并没有达到使农民提高消费意愿的水平,也就不会影响消费。

虽然我国居民都具有短视性消费的特点,但是很可能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有更长的计划期界(这需要更严谨审慎的研究),且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远远弱于城市,因此政府行为不对农村有显著影响继而李嘉图等价成立是可以理解的。

结论

本文使用1978-2011年数据对政府不同融资方式的消费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考虑并处理了数据不平稳性之后,在全国样本中,政府债务、税收总额以及转移支付并没有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且在居民消费和这些政府行为变量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在考虑了城乡二元结构后,在农村居民样本中,这三个变量仍旧保持了无显著影响的表现。但是,城镇居民样本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政府债务,税收以及转移支付甚至包括政府支出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居民最终消费水平。

也就是说,政府不同的融资方式,无论是发债还是征税对农村居民消费没有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依据仍旧是自身收入水平。政府债务对于农村居民并没有显示出财富效应。而城镇居民会根据政府发债、征税方式、征税时间等因素的差别,会主动调整、改变自身最优消费路径。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制订是有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孙焓炜,邱珊珊.李嘉图等价定理中国适用性的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6)

2.袁芳英.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Barro-Ricardo等价之谜的中国经验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0(1)

3.尹音频,谭军,刘巍巍.国债融资能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基于城镇居民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2(9)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二元结构居民消费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厘清关于城乡一体化的两个认识误区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