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2014-01-26张相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合剂肠梗阻排气

张相安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郑州 450000)

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是在腹部手术继发疾病之一,好发于手术后7~14 d,临床常表现多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以腹壁有柔韧感,有轻微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听诊肠鸣音大多消失或明显减弱。因其发病机理以及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特殊性,多不宜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1]。根据我科及普外科在常规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厚朴排气合剂治疗炎性肠梗阻取得不错之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来我科及普外科就诊的腹部手术患者并炎性肠梗阻47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5.5±2.32)岁。其中,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后13例,机械性肠梗阻多次术后8例(其中合并穿孔2例),胃癌根治术后8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肝脾破裂行肝脾破裂修补术后4例,开放性腹部外伤致小肠破裂结肠破裂行部分小肠切除结肠穿孔修补术后2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剖腹探查术后3例,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胃穿孔修补术后2例,后腹膜血肿术后2例,胰头癌根治术后1例。

1.2 入选标准

均经临床诊断为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并经辨证属气滞证[2],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胀痛不适或自觉有气在腹内窜行,腹膨隆,无排气排便,腹部无压痛,腹皮柔软,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弦。

1.3 排除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或过敏体质以及有药物过敏史者;排除4周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排除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以及严重脱水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造血系统有严重原发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且血糖控制不满意者(空腹血糖>8 mmol/L);肝功能或肾功能明显损伤者。

2 治疗

2.1 治疗方法

均给予西医常规加中药调理。 西医常规治疗:①禁食,并协助胃肠减压;②防治感染,使用抗生素,其中,以抗厌氧菌及G-杆菌为主;③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④给予肠外营养支持;⑤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针10~15 mg/d,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⑥促进胃肠道蠕动,包括洗胃、灌肠。

中药给予厚朴排气合剂(姜厚朴、大黄、木香、炒枳实等),术后配合使用厚朴排气合剂50 mL,4 h后再服厚朴排气合剂50 mL。期间协助病人早日起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

2.2 观察指标

及时观察相关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如自动排气,腹部胀满情况、排便时间及排出物性状,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程度等。并监测血压、心率等,对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并测心电图。及时查看舌象,脉象。

2.3 疗效标准

治愈: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试进食后无恶心、呕吐;胃肠引流量<400 ml/d,并转为清亮,无腹痛、腹胀,腹部柔软,肠鸣音恢复正常,腹部X线或超检查无肠道积气积液[3]。

3 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4 d内恢复肠鸣者26例,7 d内恢复肠鸣者17例,10 d内恢复肠鸣者4例。6例患者出现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进流质后出现二次肠梗阻,其时间多为术后4~7 d,平均5.3 d;梗阻缓解时间一般为7~14 d,多数患者于2周内治愈。47例患者中1例因腹部腹胀、腹痛、呕吐明显被误诊为机械性肠梗行二次手术探查,致使肠管受损,于术后7 d出现肠瘘,在院治疗70余天方治愈出院。

4 讨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是因腹部组织较复杂导致手术操作时间长,加之手术创伤,腹膜和肠管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使腹腔内发生广泛性炎症[3]。正因此使腹腔内大量的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这些炎症介质可引起肠道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从而使迷走神经反射性受到抑制,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出现肠蠕动减慢,肠腔内积气、积液等一系列现象,从而导致肠管黏连,出现肠梗阻。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特殊的肠梗阻,具有肠管内广泛水肿、黏连之特点,若急症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梗阻部位常常难以确定,若病情紧急必须强行手术分离黏连,则极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朱维铭报道[3],1000例肠瘘患者中就有300例是因炎性肠梗阻不恰当的手术而造成的,所以说炎性肠梗阻不宜过早行手术治疗。目前常使用保守疗法,如禁食、胃肠减压、防治感染以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给予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炎性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腹胀”、“腹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胃肠气机不畅,《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充分说明两者关系密切。肺主肃降,而其肃降表现于贯通六腑,而六腑则以通为用,反过来讲腑气不通,则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证,治宜通利腑气方以开郁利肺。厚朴排气合剂由姜厚朴、大黄、木香、炒枳实等提取而成。方中以姜厚朴除满行气;大黄清热泻下,以荡涤胃肠;木香顺气消积;炒枳实消痞散结,全方共奏行气通腑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兴奋胃肠平滑肌和提高肠跨膜电位和的作用[4],临床研究发现,大黄对中毒性肠麻痹亦有较好之疗效[6]。综上所述,厚朴排气合剂确有增强胃肠蠕动,解除腹满、腹胀,促进排气、排便之功。

[1] 徐可强,谢广文,谈瑞芳.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2例诊治回顾[J]. 海南医学,2005,16(6):83-84.

[2] 姚远洋,王世军,王悦.等.厚朴排气合剂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62-64.

[3]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456.

[4] 陈德昌,景炳文,杨建东,等.大黄对胃肠动力学影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2):411-413.

[5] 段宝民,李夏昀,逯锦涛,等.大黄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救治作用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4,19(16):948-949.

猜你喜欢

合剂肠梗阻排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健脾止泻合剂水提工艺优选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