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对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治则分析*

2014-01-26松,彭鑫,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乙脑温病正气

杜 松,彭 鑫,李 菲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60年来中医诊疗乙脑临床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医诊疗乙脑的基本治疗思想和治疗原则,分析名老中医对于乙脑的诊疗经验,总结乙脑中医诊疗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为应用中医疫病理论防治其他新型传染病提供宝贵经验。

1 文献收集与整理

1.1 文献来源

所有乙脑中医药文献来源于建国后229种医学期刊,其中1949~1978年以前部分文献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过刊文献,电子版文献来自以下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CHKD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医药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医药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目前国内公认的生物医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检索数据库进行检索。

1.2 纳入和剔除标准

(1)选择有关中医药诊疗乙脑的临床研究文献,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明确、治疗过程完整、疗效肯定;有关中医药治疗乙脑的医话医论;有关中医药治疗乙脑的综述文献;其他与中医药防治乙脑相关的文献;(2)从上述文献来源数据库中按所规定检索策略检索出的文献中,剔除重复的或文献摘要、会议纪要、指南、法规、政府报告、动物实验、综述类等文献类型。所检索的引证文献,按照文章题目和作者题目,去除重复文献。

1.3 检索结果

共搜集整理文献1445篇并分别整理成册,分为乙脑临床诊疗册(9册)共680篇,内容包括中医对乙脑的认识、病名归属、理法方药、诊疗经验等方面。流行病学册(4册)共279篇,内容包括从1949年至今,乙脑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情况、发病特点等;单味药治疗册1册共78篇,主要内容为单味药、验方等治疗乙脑的临床经验介绍;针灸治疗册1册共69篇;后遗症治疗册共58篇;重症治疗册44篇,单纯医案报道册48篇,名老中医经验册28篇(包括蒲辅周、郭可明、朱良春、江育仁等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其他册共9类。

2 基于文献对乙脑基本治则的理论分析

基于对上述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对乙脑的中医治疗原则和思想进行了整理分析,进一步归纳总结其辨证论治的成功经验。正如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所言,明清两代的温热病名家对于中医诊疗流行性、传染病疾病树立了规范,也就是说,温病理论可以使我们能找出中医论治乙脑的途径,但并不等于专方专药。蒲老强调“一切方药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全在用之得当与不当,处理任何疾病,都离不开三因、四诊、八纲、八法。”如此方能辨别错综复杂的病情,发挥治疗上的效果。“中医治病的特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掌握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发病因素、不同人的禀赋体质,充分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疾病的表里虚实来确定用药的先后缓急,是一切治疗上的关键问题”[1]。纵观中医临床文献中对乙脑治疗方法的论述,此论确实值得我们临证者深思,是我们诊疗传染病乃至任何疾病的关键所在。

2.1 治疗原则

2.1.1 在温病、疫病理论指导下诊疗施治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理论认为:“药因病用,病源既异,治法自殊。”乙脑属于温病暑证的范畴,古人治暑热温病有一定的法则,临证时自当在古人治暑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在温病、疫病理论指导下进行诊疗施治。由于本病在发病之后,病势剧烈多变,因此应鉴别邪在卫、分、营、血、偏湿、偏热的不同及患者身体强弱进行辨证施治,与治疗的效果直接相关。如以卫、气、营、血4个阶段为辨证依据。叶天士所说的“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是整个治疗的根本准则。因此,如温病初起、邪在卫,即用辛凉轻剂,采取吴鞠通之银翘散、桑菊饮等加减施治。如邪如气分,或邪已入营、病情较重,即用余师愚之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若出现昏迷、嗜睡、手足抽搐等症状,即加入地龙、蝉蜕、钩藤、全蝎、蜈蚣、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开窍息风之品;若热入营血、舌绛发斑、神倦瘛腫等血分症状,则加咸寒育阴凉血之品,如犀角地黄汤之类[2]。这些都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符合温病的传变和辨证论治的规律,其他的一些变裁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2.1.2 虽有定法、实无定方 中医治疗乙脑并无专方专药,而是掌握辨证施治的原则,执简驭繁。不单纯在病毒上着眼,而是从整体出发,辨证看问题,察寒热虚实病机、辨表里上下部位及兼夹各症情况,结合病情轻重、病程先后治疗,更要考虑患者的内部条件,如身体虚实、体质的强弱、病情发展等不同情况,以及季节、气候、生活环境等外部条件。如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等有偏热和偏湿的不同,再结合病情的变化,综合分析后才能决定治疗并拟定治疗重点。从文献中所呈现的辨证分型情况也可看出,各期各型虽治法基本一致,但所选用方剂不尽相同,如早期,尽量多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清解之剂,也有地区选用葛根汤等以发汗解毒、升津舒筋为主药功效的方剂治疗,选用咸寒苦甘之凉膈散者亦有之,旨在泻上中二焦之火,这与当地当年所发病例的证候特点有关,而且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我们说虽有定法(清热、解毒、养阴、柔肝),实无定方。除以上两条原则外,考虑到本病的发病特点、基本病机和传变规律,我们认为治疗原则还应包括以下两点。

2.1.3 扶正祛邪,紧密联系 中医学认为,一切引起疾病的因素是“邪”,一切保持机体正常功能的因素是“正”。生活的过程就是不间断地“正邪相争”过程,一切病的症状都是“正邪相争”现象,疾病的预后也决定于“正邪相争”的结果。所以说,从邪正的角度看乙脑的发病则是人身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为正气不足才会被邪气所中,才会发病。同样,如果正气胜过邪气,预后则佳;邪气胜过正气,预后则不良。因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邪以补正”(消除致病因素以保正常的机能)和“补正以祛邪”(提高身体机能以抵致病因素),二者紧密联系。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也应该随时注意扶助正气,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急性期扶正祛邪。扶正祛邪,一方面指的是在祛邪为主的前提下适当的扶正,但并不是滥用或者畏用。如白虎汤用粳米就是因为热盛病人进食甚少,因而加入少量的粳米与解热药并用以增强胃气,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在临证中很多医师的处方都忽略这一点,也有医师将粳米换成山药[3],也能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使白虎汤发挥更高的作用。再者,本病属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病邪伤人剧烈,传变迅速,加之部分患者体质虚弱,故在急性期多伍用补养滋阴之品,如三才汤、人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复脉汤、黄连阿胶汤等,素体脾虚者多用淮山药、麦冬、扁豆、白术之类,以防止进一步耗伤正气。正确使用这些方剂,可极大地提高本病急性期的治愈率。但是也要注意切勿滥用补剂、补药或选方用药(指补剂补药),如果不能切中病情,反会影响疗效,所以应当慎用温补药,温热病人即体质虚弱者也不能轻用温补。二是恢复期培本清源。本病病性属热且属于邪热势长,易伤津耗液,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余邪、津液耗伤和正气亏损。应当注意培本清源、滋补阴液,同时也要兼顾不能助邪。恢复期多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复脉汤等,后遗症期也有用大小定风珠,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1.4 病证结合,先证而治 乙脑虽属温病,但其发病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文献几乎都表明,乙脑发病后病势急剧增进,较之一般的温热病发展迅速。而应对此类传染病则应突出一个“早”字,这个“早”体现在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如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早预防等。其中治疗包括如早期要清热解毒,以防化痰生风;早期化痰,降低闭窍动风之变;早期使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大黄、赤芍、丹皮等以改善急性期出现的高热、头痛、呕吐等,以及减轻昏迷、抽搐的发生;早用通腑泄毒、釜底抽薪之法给疫毒之邪以出路等等,以此来先证而治,截断扭转,防止病情的进一步传变。再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所表现出来的如惊厥、昏迷、谵语、烦躁、头痛、呕吐等,皆属于“邪入心包”之证。叶天士说:“夏天受热,昏迷,若惊,此为暑厥,即热气闭塞孔窍所致,其邪入络,与中络同法,牛黄丸、至宝丹、芳香利窍可效,此症初起大忌风药。”但事实上,等到出现痉厥、神昏再使用以上药物,往往为时已晚。叶天士说:“舌纯绛鲜泽者,包络受病也,宜犀角生地、连翘等。”张畹香更指出:“暑温患者,舌尖鲜红,应立即投以金银花、益元散、犀角、紫雪丹、至宝丹等以截其路。”这也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谋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创造性发挥,有效地控制了乙脑病情的发展。

总之,我们将乙脑的治疗原则归纳为:乙脑的治疗要从整体出发,辨证地看问题;区别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结合病情的轻重、病程的先后来治疗;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患者的个体差异如身体虚实、体质强弱、病情发展的不同情况,以及季节、气候、生活环境等外部条件,如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等有偏热和偏湿的不同),再结合病情的变化拟定治疗重点。

[1]蒲辅周.参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一些体会[J].中医杂志,1956(10):506-507.

[2]郭仁稀.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22例临床总结[J].广西中医杂志,1965(1):10-14.

[3]焦树德.治愈3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初步观察与体会[J].中医杂志,1958(4):246-250,232.

[4]杜松,曹洪欣.“截断扭转”疗法对温病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40-341.

[5]姜春华.在中西医结合中对辨证论治的几点看法[J].新医药学杂志,1977(9):5-8.

猜你喜欢

乙脑温病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夏季突发高热小心患上乙脑
蚊子带来了可怕的乙脑
清风正气
《温病条辨》脉诊探蕴
健康儿童乙脑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