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六)
——更年期偏执状态

2014-01-26李荐中陈斯婧王海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阿芳男同学精神病

李荐中,陈斯婧,王海娜

1 病史

阿芳,女,49岁,机关干部。两年前的一天,阿芳向姐姐透露,自己的一位高中男同学(政府官员)最近一段时间,总是通过某些方式,如变换不同号码的手机向其发送关切的问候,明显地感到对方是在追求自己。此后还有几次类似的表露。至今年3月,阿芳突然向姐姐宣布:已经与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只等待那个“男同学”离婚后,两人再结合。姐姐非常惊异,托社会朋友借故宴请,见到那位“男同学”,并婉转提及是阿芳的姐姐时候,对方告诉阿芳姐姐:快给你妹妹看一看医生吧,阿芳总是给我打电话,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还经常到我的办公楼前与门卫打听我的情况,弄得别人议论纷纷。因此姐姐多次告诫阿芳,“男同学”并非对你有意,不要招惹是非。阿芳逐渐改变态度,认为“男同学”恼羞成怒,为了保护他自己的名誉而要加害于她。最近一周,经常发现住处周围出现可疑车辆监视她的行踪。某些车牌号码的数字谐音都暗含警告之意。阿芳对此越来越恐惧,只好到姐姐家里“避难”。姐姐遂带领阿芳去某专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此后,姐姐不放心又带其找本医生咨询。

2 背景

据阿芳姐姐介绍,阿芳年轻的时候容貌超群,是校花,追求者众多。进入职场后,也一直受人欢迎,不乏爱慕之人。然而,阿芳的家庭生活一直不令自己满意,主要因为丈夫仕途不顺,个性孤僻,又没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因此家庭诸事常常由阿芳自己张罗操办。近两年阿芳月经不规律,半年前月经停止。两系三代内否认精神疾病家族史。

3 一般状态和心理状态检查

身材适中,皮肤白皙,精心打扮,着装大方得体,略显拘束。意识清晰,接触略被动,交谈可以深入,主要谈及被追求与后来被迫害的经历,伴随相应的表情与情感体验。当医生问及躯体症状时,能够主动回答各种症状表现。未见思维联想障碍,但存在明显的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内容较为荒谬,有一定泛化。对于妄想内容,比较在意,时时警觉,因此判断自知力大部分丧失。然而知、情、意未见明显不协调。除“被钟情妄想”、“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以外,未查出其他精神病性症状。

4 提问

4.1 如何诊断?

4.2 治疗中应该注意什么?

4.3 治疗思路与治疗经过是怎样的?

4.4 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5 解答

5.1 诊断 该案例诊断为“更年期偏执状态”。诊断依据:一是阿芳正处于更年期阶段发病,其病程进展与月经变化相一致;二是虽有妄想存在,但是妄想不及偏执性精神障碍那样牢固而持久,也不像精神分裂症那样支离、泛化和“等闲视之”;三是阿芳接触良好,自知力没有完全消失,情感反应协调,对医生的问诊和反馈意见表示信赖依从;四是病前个性开朗,无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

5.2 治疗注意事项

5.2.1 耐心倾听患者陈述 从患者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和分析妄想的程度和特点,以及患者对待妄想的态度,便于鉴别诊断和采取治疗措施;还会给患者留下“有耐心”的印象,便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5.2.2 关注患者身心体验 女性在更年期阶段,往往有大量的躯体不适与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如疼痛、心慌、胸闷、胀气、便秘、潮热、畏冷等症状;另外还常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失眠也经常发生。主动关心患者的这些体验,既有助于鉴别诊断,又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亲切,可以提升患者的信任感。

5.2.3 心身综合调整原则 更年期偏执状态主要缘于体内的内分泌变化,因此宜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统筹解决心身两方面问题。

5.2.4 避免过度探讨妄想 与患者探讨妄想内容其目的主要是搞清楚妄想的特点,但是应该注意不要试图与患者争辩妄想的荒谬性。因为患者的自知力不完整,辩论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给患者留下不良印象,认为医生不理解自己。只有在患者经过一段治疗后,妄想明显动摇的关口方可与其讨论妄想的荒谬性问题。

5.3 治疗思路、经过与结果

5.3.1 接纳 医生:“听姐姐说,这些天你很恐惧,因为有人想要加害你,是这样吧?”阿芳:“是的。”医生:“看来你遇到麻烦了,我想知道,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害你呢?”于是阿芳打开了“话匣子”。

5.3.2 安慰 医生:“听了你刚才的讲述,理解了你紧张害怕的原因。不过,刚才听姐姐介绍说,你的姐夫在社会上很有实力,他们夫妻两个准备动用一些资源,去找你的那个‘男同学’,对他提出警告。相信他们一定会妥善解决你的问题。这两天你就住在姐姐这里,待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你再回去好吗?”阿芳紧张的表情有所缓解,露出一丝微笑:“嗯,谢谢。”

5.3.3 解释 医生:“据我从医经验,女性在更年期是有很多苦恼的,包括许多身体不适和不良的心情,比如失眠、心慌……,这些表现你有哪些呢?”阿芳:“好像一大半都有。”医生:“那你会很难受的,我想为你制定一个治疗方案,主要是各种药物治疗,目的是减轻这些烦恼,你会同意吗?”阿芳:“那太好了!”

5.3.4 私嘱 医生与阿芳姐姐单独交谈,指出:除了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以及抗焦虑药以外,其中的抗精神病药应该更换药瓶或瓶签说明,以免影响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

5.3.5 结果 两天后,阿芳姐姐打电话说,阿芳紧张情绪大部分消失,睡眠改善,但是一旦问她“男同学”的事情,她依然喋喋不休,试图说明那是“真实的”。医生解释:情绪和睡眠先行改善,是由于抗焦虑药发挥作用较快的缘故;而妄想没有减轻,是由于抗精神病药的起效较慢,对于妄想,往往需要20~30 d,甚至更长时间,才可显效。又过20余天,阿芳姐姐再来电话说,阿芳现在心情不错,昨天晚上一起去歌厅唱歌,平时在家搞“十字绣”,而且不再谈“男同学”的事情了。

5.4 治疗的理论依据

5.4.1 哲学理论 尽管阿芳对躯体症状和情绪症状有自知力,但是对于“妄想”是基本没有自知力的。因此不能直接告知这是病态症状,因可能引起对方不信任感而不配合药物治疗,只能设法加以淡化,而以其他方式暗渡陈仓。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1]。利用这一原理,医生着重强调更年期躯体不适和情绪不佳带来的各种“难受的”体验,以调整这些症状为理由,取得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从而为主要矛盾(必须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妄想方能尽快消除)的解决提供了“合理的”平台。

5.4.2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理论 变态心理学认为,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2]。精神病学则认为,妄想等精神症状的产生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变化有关[3],因此强调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来调整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对于妄想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关注人的精神需要[4],对于一个平时注重衣着打扮的美女来说,受到异性的关注想必是十分重要的。阿芳现已徐娘半老,在更年期阶段所接受的身体变化信息无不提醒她,更年期过后,即将步入老年,容貌优势将风光不再。在此心理背景下,对异性态度产生敏感,诱发被钟情妄想等,也就不难理解了。

5.4.3 辩证统合心理疗法 该疗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作为临床思路而统合心理治疗实践的[5]。医生利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从更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焦虑、更年期抑郁、更年期偏执状态)中,选择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加以关注和治疗,借以暗中解决主要矛盾。其实施过程,仅仅运用了接纳、安慰、解释等最基础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简单方法,却巧妙地解决了阿芳必须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问题,可见辩证统合心理疗法的灵活之处。

1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66-210.

2 张伯源.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1.

3 张聪沛.临床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0-93.

4 杜文东.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6-168.

5 李荐中.临床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82-288.

猜你喜欢

阿芳男同学精神病
前世姻缘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人靠衣装
都有精神病
搭讪的技巧
联系方式
复婚
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