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视疲劳患者68例临床分析

2014-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视物眼病眼部

张 玮

厦门市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视疲劳是严重眼病的早期表现,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视疲劳在眼科门诊中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病症,往往以患者自觉症状为先,综合眼部或者全身器质性因素与心理状态而形成的一种错综复杂的眼科综合症状表现。近年来,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视疲劳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本文回顾性分析视疲劳为主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及防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接诊治疗的视疲劳症状患者6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8例;年龄45~78岁,平均 (60.1±8.2)岁。首诊主诉为视物不能持久或用眼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影响视觉,主要有:视物模糊、流泪、眼胀、眼干、眼痛、头痛等症状,一般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除,严重者呈失眠、懈怠、记忆力减退等状态。症状呈变化性和阶段性,用眼过度及身心状态欠佳时严重。

1.2 诊断标准 通过检查发现,除有屈光不正及轻度结膜炎外,未见其他独立眼病[2]。症状标准:用眼后眼部出现酸胀问题,休息后能够得到较快恢复,不会明显影响工作和学习,称为轻度患者;中度患者眼部的症状明显,不能持久视物作业;重度患者眼部的症状较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并常伴有眼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1.3 方法 利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近视力表查远近视力;通过交替与遮盖法查眼位;裂隙灯查角膜、前房及房水、瞳孔、晶状体等情况及眼底检查等进行屈光排查;身体关联部位检查和患者相关环境调查,对68例中老年视疲劳患者进行综合和专项检查治疗,最后对数据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2 结果

68例视疲劳病例中轻度34例,中度23例,重度11例,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属于单纯性老视;分别为:眼部因素性视疲劳40例;环境因素性视疲劳22例;体质因素性视疲劳6例三种发病原因。其中40例眼部因素中,肌性视疲劳25例、调节性视疲劳11例、视像不等性视疲劳4例。

3 讨论

视疲劳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主导的一种感官病症,所以在医学上不能称为独立的眼病,属于综合性的眼病,划为心身医学范畴。近年来,随着眼科学和视光学发展以及精密仪器的出现,眼部问题逐渐可以从多角度来思考和认知,大大扩展了人们对眼病的传统认识[3]。通过研究68例眼病患者,虽然视疲劳的病因复杂多变,但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上来分析:眼本身问题、环境影响和精神及体质问题。

3.1 眼部因素 老视:由于患者年龄偏大,眼部器官正常老化从而引起调节力下降等一些视觉问题,以致在近距离工作时用眼过度形成视疲劳。调节性视疲劳:视物过久强制调节造成睫状肌过度紧张,辐辏和调节平衡失调,临床上常见此种视疲劳以远视眼患者偏多。眼外肌功能异常:由于眼外肌不平衡或过度使用,在近距离阅读或直视时,为了保持双眼单视,双眼眼外肌共同作用,出现眼肌力不均衡,辐辏功能不全等所造成视疲劳。

针对眼部因素,由于老视的原因要注意用眼时间,用眼调节,在予缓解视疲劳及干眼等眼液局部滴眼的同时,常到户外远眺,并且注意做好眼部保健;调节性眼疲劳、眼外肌功能异常这些因素引起的视力疲劳的解决办法通常是:采用主觉的规范验光的基础上,一步全面检查双眼视功能,针对不同病因进行个性化的处理,给予三棱镜或球镜过矫、欠矫,使其获得清晰、持久和较舒适的视力和阅读能力[4]。

3.2 环境因素造成的视疲劳 环境因素如:光度过弱或者过强、光源闪烁不定或强烈刺激、在晃动的车船中阅读、精细操作过度,甚至工作环境的色调不和谐都可引起视疲劳。对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视疲劳,先予缓解视疲劳及干眼等眼液局部滴眼,同时一方面注意调节环境和光源,不能在光感太强或者太暗或者能引起不稳定性的环境中用眼,另一方面调节眼睛适应度,注意调整心态。

3.3 体质因素 个人体质不同,应对各种纷繁的压力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反应。现代社会,人们来自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体质衰弱的人往往引起视疲劳,个人性格特征、事业的成熟度、处理各种关系能力方面等也是影响视疲劳的相关因素。精神状态不佳精神方面出现一些症状或者创伤,如患得患失、神经衰弱、忧伤焦虑等也会引起眼疲劳。

排除眼部症状内因,患者因植物神经不稳定或其他心理症状引起的视疲劳,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对此类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自我认同度、职业规划和工作环境、详细检查眼部及全身情况,取得患者的认可与合作,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缓解心理压力,减轻患者对视疲劳的担忧,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放松,作好眼部调节,积极进行自我良性暗示,选用减轻视疲劳的药物等。

通过以上临床资料和分析,视疲劳对中老年患者造成了极大生活困扰,如不加以治疗和保养会产生严重眼部及全身疾病,对于中老年视疲劳患者要详细诊疗。中老年患者视疲劳要保持正确用眼习惯,配备合适的眼镜,保持乐观心态并注意用眼卫生。

[1]孙重,柯敏.VDT作业者视疲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6(5):1192-1193.

[2]吴建钢.视疲劳的原因分析[J].眼视光学杂志,2012,6(2):122-123.

[3]陈亚龙,何屹.益视口服液治疗中老年视力疲劳65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9):85-88.

[4]魏红,王慧博.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戴镜矫正对干眼症疗效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6):1179-1181.

猜你喜欢

视物眼病眼部
《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九成大学生是近视眼
2799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
窥见眼部瑜伽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
美目莫忘眉
眼开眼闭查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