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45例临床效果分析

2014-01-25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婴儿产后孕妇

郑 芬 朱 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沈阳 110001)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45例临床效果分析

郑 芬 朱 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沈阳 11000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产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方法 结合经济条件及家庭关系,选择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易患产后抑郁症的孕产妇45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29例顺产,其余16例因产妇年龄较大选择剖宫产。母婴情况均良好。产妇未出现产后抑郁症,7例有轻微的产后焦虑,但均未用抗焦虑药,自行缓解。结论 产妇受生理、心理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易患产后抑郁症,但产后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及时的产后护理干预,产妇身心均能得到较好恢复,对产妇及其家庭均有良好影响。

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疗效

临床调查显示,60%~70%的产妇都可患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婴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进而影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一样,其显著特征表现为:产妇经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戒心、敌意,与家人关系不协调;创造性思维受损;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容易疲倦,严重者甚至出现绝望、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甚至会处于错乱或昏睡状态[1]。近年来,对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易患因素分析,对其中45例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孕妇入院后,指定专职护士与孕妇及其家属详细交谈,充分了解孕妇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关系,观察孕妇精神状态及性格特征。一般而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者易患产后抑郁。结合经济条件及家庭关系,选出易患产后抑郁症的孕妇45名,年龄23~38岁,均为初产妇。

1.2 护理干预

1.2.1 热情接待,主动沟通 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主动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本院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认真回答孕妇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另外,易患产后抑郁症者多不善言谈,内向孤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应尽可能为其安排单人房间,让家属陪伴,护士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孕妇的情绪、行为、身体情况以及婚姻及家庭经济情况等。

1.2.2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孕妇对自身健康情况、分娩知识的缺乏有很大关系。妊娠期间及产后,及时向孕妇介绍母儿生理、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相关的保健知识。分娩时,随时向产妇告知分娩情况,及时安慰鼓励产妇,适当表扬产妇。分娩结束时,向产妇告知婴儿状态。

1.2.3 产后家庭方面的护理 首先,要营造安宁、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属,尤其是丈夫,要关心、照顾和帮助产妇,对产妇多给予关心和安慰,多进行肯定、表扬和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同时,鼓励产妇的朋友、同事等也应多关心产妇的生活,使产妇感觉到很多人的关怀和支持,主动乐观地承担起母亲的角色,逐渐恢复身心健康。其次,提供合理的营养结构。注意饮食质量,不要吃得过多,导致产后肥胖。我国传统观念认为产后不宜洗澡,但实际上,只要注意保暖、水温等因素,产妇是可以洗澡、洗头、刷牙的。清洁身体、注意仪表,不仅可以令产妇心情愉快,而且对消除产后恶露、促进子宫恢复等均有较好的作用。另外,产妇还应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如通过聆听喜爱的音乐,促使焦点转移,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精神集中到令人愉快的事物上,不要总考虑一些不良事件。对自身及婴儿出现的一些问题,应主动向家人或朋友求助,心理上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倾诉,注意及时发泄不良情绪。还要做到能够自我鼓励、自我欣赏,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产妇应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多与朋友、同事交谈。

1.3 结果 本组45例中,29例顺产,其余16例因产妇年龄较大选择剖宫产。母婴情况均良好。产妇未出现产后抑郁症,7例有轻微的产后焦虑,但均未用抗焦虑药,自行缓解。

2 讨论

产后抑郁症的产生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2.1 生理因素 怀孕期间,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而分娩后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产妇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2]。分娩过程中的滞产、难产或产妇心理准备不充分、高度紧张、恐惧等,也易引起产后抑郁症。如果产妇有内科并发症或合并感染、发热等,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

2.2 心理因素 50%~70%的产妇对分娩存在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害怕分娩时的剧痛,担心不能顺利分娩,对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甚至对婴儿性别的担忧等。另外,产妇对母亲的角色不适应,对有关照料婴儿的事项不了解,精神上产生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

2.3 家庭因素 如果缺乏丈夫以及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很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此外,家庭收入过低、居住条件差、婆媳关系紧张等,也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本组研究证明,产后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及时的产后护理干预,产妇身心均能得到较好恢复,对产妇及其家庭均有良好影响。

[1] 徐兰梅.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78-79.

[2] 张彩霞,吕艳丽,宋俊英.产后抑郁症6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4):660-661.

1672-7185(2014)08-0052-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8.031

2014-01-08)

R742

A

猜你喜欢

婴儿产后孕妇
艺术家婴儿推车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