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用《伤寒论》少阴病证理论辨证治疗肾脏疾病*

2014-01-25包自阳朱彩凤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1期
关键词:少阴温阳伤寒论

包自阳 朱彩凤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少阴”即阴气较少之意,少阴病是以心肾虚衰、水火不交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以其多虚、复杂多变为特点。《伤寒论》少阴病篇的疾病辨治,除了阐述治疗之常法,更贯穿着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机特点的辨证思维以及注重调节整体平衡、审证求机论治、明辨标本缓急、把握动态变化的治疗原则,与现代肾脏病关系密切。近年笔者试用《伤寒论》少阴病证理论辨证治疗肾脏病,取得一些经验。现将少阴病辨证分型介绍如下。

1 少阴表证

少阴表证即素体少阴里虚,复被风外袭,卫阳郁于肌表,脉沉、发热互见。近代医家对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认为肾气不足,外邪侵入所致,如皱云翔云“内在肾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导致肾炎发生”[1]。临床上感受外邪而发生咽痛、发热或咳嗽等肺卫表证患者,一般外邪解后病即痊愈,但有部分患者上述肺卫表证渐解后,随即出现水肿、血尿等症而形成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肾气不足、少阴里虚,外邪得以深入为患。仲景治疗少阴病表证往往解表与温里同步进行,表邪较重者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解表,表邪较轻者去辛烈之细辛,加炙甘草以达微微发汗之目的,即麻黄附子甘草汤。临床上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部分急、慢肾炎起病即表现为恶寒无汗,发热不高,面浮肢肿,或全身浮肿,小便不利,倦怠乏力或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细。(2)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后缓解或部分缓解,但因上呼吸道感染,病情复发,以(1)中所述症状为主要表现。(3)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尤其合并肾性贫血,往往表现为心肾衰惫,此时复感风寒,卫阳被郁,可以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主方加减与之。

但《伤寒论》少阴表证治疗较局限,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要掌握阳虚寒凝的基本病机。临床上若表证表现为风热、湿热证,解表相应采用疏散风热、祛湿化热之法,如桑菊饮、藿香正气散等。另外,表里同病治疗是应先解表,还是先救里,应视表里证之轻重缓急而定。

2 少阴寒化证

2.1 命门火衰,阴寒内盛少阴真阳虚衰,阴寒内盛之证,多表现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恶寒身踡,或恶心欲吐,心烦,口渴,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仲景治以四逆汤回阳救逆,如《伤寒论》云“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若病情进一步加重,阴盛格阳,予通脉四逆汤。临床上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程较长者,或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肾性贫血等以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为主要病理表现。治疗上,附子配干姜,附子走而不守,通彻内外上下,干姜守而不走、温中回阳,二药相须为用,温阳力大且持久。临床上应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1)火衰不甚,但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可减附子、干姜用量,合用淫羊藿、仙茅、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滋肾温阳之品。(2)阴寒内盛所致虚阳上浮、外越所引起的各种假热之象,可应用清代“火神派”郑钦安的潜阳丹。(3)肾为元阳所居,为脾胃之根,阳衰则脾困,出现纳差、腹痛、便溏、水肿等脾阳亏虚表现,可合用苓桂术甘汤或参苓白术散。

2.2 肾阳虚衰,水湿内滞以少阴阳虚水泛,或阳虚湿盛为主要病机,表现为四肢沉重、浮肿,小便不利,或伴有背寒、心下悸、头眩、下利、呕吐、苔白脉沉。仲景以真武汤温阳镇水,或以附子汤补阳化湿、通阳祛寒。临床上见于以浮肿为主要表现肾脏病,如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治疗上表现为阳虚水泛,以真武汤为基本方加减,若合并有三焦气化不利,表现为水肿较甚、尿少、口渴、水入即吐,可合用五苓散;若兼气虚较甚,出现少气懒言、乏力便溏、汗出恶风,可合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若表现为阳虚湿盛者,以附子汤为主,并参照《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论治。若兼风湿气虚,表现为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予防己黄芪汤;若风湿表里阳虚,表现为骨节疼痛、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浮肿,予甘草附子汤。

2.3 阳气亏虚,瘀血阻滞少阴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血行缓慢,加之肾阳虚则寒从中生,寒凝血脉则涩滞不畅,终致瘀阻络脉血行瘀滞而成。正如《灵枢·痈疽》篇中曰“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读医随笔》曰“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以面色淡白而晦暗、身倦乏力、局部疼痛如刺,或伴有血尿、舌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等为表现。临床上多见于肾病病程较长,蛋白尿、血尿反复发作,肾病理上表现为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肾间质纤维化等。近年研究表明,瘀血阻滞在慢性肾脏病中普遍存在,且温阳活血法,疗效显著[2-3]。《伤寒论》中无少阴阳虚血瘀的论治。临床上可用后世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加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等温肾阳药,或济生肾气丸加红花、泽兰、丹参、水蛭等化瘀药。若少阴阳虚里寒较甚,可合用附子、干姜。

3 少阴热化证

3.1 火盛水亏,心肾不交少阴属心肾,具有水火二气的妙用,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若肾水亏虚,不能上制心火,心肾不交,心火独亢于上,则出现心中烦躁、不得眠,伴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脉症。正如《伤寒论》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临床上见各种肾脏病或长期应用激素出现的,以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为主要病理表现者。治疗当以仲景黄连阿胶汤为主方;如火炽不甚,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3.2 水亏火旺,灼伤血络阴虚火旺,易于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致出血病证。少阴肾与膀胱相表里,故少阴为病最易表里相传,由肾脏波及膀胱。如《伤寒论》云“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少阴热化,热移膀胱,形成膀胱热证,热伤血络,可见尿血。临床上见于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急、慢性肾炎等。此证当清解热邪,宁络止血。仲景未言何方治疗,后世医家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指出,轻则猪苓汤,重则黄连阿胶汤;张璐《张氏医通》根据“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滋阴降火法,用六味地黄丸加生牛膝。临床上可根据以上3方加减,并可合用白茅根、泽泻、大蓟、小蓟、生蒲黄等凉血止血药。

3.3 阴虚有热,水热互结阴虚有热,水气停蓄,水热互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水气不化则小便短赤而不利;水气泛滥则见浮肿。如《伤寒论》云“如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均提示了下焦有热,水热互结,出现的口渴、小便不利、心烦,或伴有泄泻、呕吐、咳喘等症状。临床上常见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肾病浮肿,或各种肾病失治、误治,以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为主要病机者。治疗当育阴清热利水,方用猪苓汤加减。如见虚热煎熬,血行迟缓,易致水、热、瘀互结,形成“热结膀胱”的下焦蓄血证,可合用桃核承气汤加减。如见水热互结,弥散三焦,易形成三焦湿热证,治疗上可根据后世温病学派“开上、宣中、导下”治法,清热化湿,调畅气机,令三焦通畅为要,如三仁汤、连朴饮、甘露消毒丹等。

4 结 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肾脏病的治疗,以少阴病为纲,遵从“审症求机”的论治原则,即根据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判断少阴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及是否合并兼夹证,如宿食、积滞、痰热、燥屎、瘀血等采取相应的治法方药。当然,临床肾脏病较复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肾脏病疾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注意缓急层次,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进行治疗。采用《伤寒论》少阴病证辨证治疗,可为临床处理肾脏疾病提供指导性思路。

[1]沈庆法.中医临床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34.

[2]何立群,邵命海,侯卫国,等.活血化瘀法对血瘀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评价及作用途径[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7):70.

[3]周海姗,王云满,王浩,等.温阳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2~3期阳虚血瘀型患者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854-856.

猜你喜欢

少阴温阳伤寒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论少阴“三急下”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温阳振衰颗粒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心肌CREB表达的影响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