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4-01-24莫玉娟葛艳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利巴韦林丙型肝炎

莫玉娟 葛艳茹

(河南省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河南 鹤壁 458000)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护理体会

莫玉娟 葛艳茹

(河南省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河南 鹤壁 458000)

【摘要】目的对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丙型肝炎患者52例,均给予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与精心护理。结果流感样症状16例,精神症状5例,骨髓抑制3例,皮疹4例。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均显著改善。早期应答84.61%,完全应答59.62%,持续应答23.08%,无应答9.62%。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效果明确,在治疗中给予个体化精心护理,可促使患者依从性大幅提高,为治疗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丙型肝炎;派罗欣;利巴韦林

丙型肝炎是经血液传播、起病隐匿、可无任何临床症状的肝炎类型,在丙肝病毒慢性感染下,患者会逐渐出现肝脏纤维化与慢性炎症坏死,给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1]。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丙肝治疗金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因为派罗欣易引发较多不良反应,治疗周期长,常会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耐受性造成影响[2]。我院在对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同时给予个体化精心护理,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诊治丙型肝炎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与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相应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6~68岁,平均(38.2±3.5)岁;病程1~6年,平均(2.8±0.4)年;患者总胆红素<17.1 mmol/L,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正常人1.5倍甚至更高,WBC>4.0×109/L。

1.2 治疗方法

每周给予患者1次180 μg派罗欣皮下注射,同时进行利巴韦林胶囊口服,给药剂量为1.2 g/d,均连续治疗48周。在治疗过程中,从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经常性与患者联系、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饮食指导等方面出发,对患者展开个体化精心护理。

1.3 疗效判定

观察治疗中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早期应答:经12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恢复正常,HCVRNA检查呈阴性;完全应答:完成治疗后血清ALT恢复正常,HCVRNA检查呈阴性;持续应答:治疗停止26周时血清ALT恢复正常,HCVRNA检查呈阴性;无应答:在治疗或随访时不满足上述标准。

2 结 果

在治疗7 d时16例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肌肉关节痛、头痛、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在后续治疗中逐渐减轻,治疗期间精神症状5例,骨髓抑制3例,皮疹4例。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均显著改善。52例患者中早期应答84.61%(44/52),完全应答59.62%(31/52),持续应答23.08%(12/52),无应答9.62%(5/52)。

3 讨 论

我院在对丙肝患者实施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时,给予精心护理,患者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大幅提高,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1 心理护理

为患者介绍抗病毒治疗重要意义,展开有效心理护理。讲解丙肝相关知识,介绍其可逆性,明确告知派罗欣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是丙肝治疗最有效手段;对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表现、应对方法等展开介绍,讲明不良反应的可逆性与暂时性,列举成功治疗案例,促使患者疑虑消除,以便使其保持舒畅心情,对治疗与护理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3.2 用药护理

在治疗中需对派罗欣注射部位与时间进行合理选择。在1~4周治疗时,给药时间为每晚21时左右,尽量使患者于睡眠状态渡过不良反应;在大腿及腹部进行皮下注射,在大腿处注射时以正中皮肤为宜,在腹部注射时应将腰围线与脐部避开,在脐下5~10 cm处进行注射。在后续治疗中,可在这两部位交替进行注射。

3.3 经常性与患者联系

患者完成诊治后医护人员与其保持经常性联系,避免患者因缺乏医护人员指导降低治疗依从性。可和患者展开直接联系,也可经其亲友对患者加以鼓励,如有必要则展开定期随访。

3.4 对不良反应加强观察与护理

①通常在注射派罗欣4~6 h后患者会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畏寒等反应,同时有头痛、全身不适等伴随发生。在用药次数逐渐增多下,流感样症状会不断减轻。在用药前,护士应给予不良反应详细告知,对于发热患者一般不需加以处理,若患者有高热现象可给予温水擦浴或冰敷,若无效则可根据医嘱采用适当剂量的解热镇痛剂。②当患者出现神经症状时,护士应给予关心与体贴,和患者展开耐心交流,经常性开导患者,密切关注有抑郁症出现患者,同时与其家属展开交流与配合;若患者有严重抑郁症则需停药,可给予适量安定剂治疗。③若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中性粒细胞与红细胞减少时,告知患者是可逆反应,同时停药或对药物剂量加以调整,使之恢复正常;在治疗2周时白细胞降低最为明显[3],此时应嘱咐患者保温并加强口腔护理,严格展开无菌操作,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同时,对患者是否有牙龈出血现象进行观察。④对有皮疹出现患者考虑过敏因素,采用扑尔敏局部用药或口服,促使皮疹消退。

3.5 饮食指导

给予患者低盐低脂、含有适量糖与蛋白质、充足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而清淡饮食,在饮食中加大谷类食物与蔬菜比例,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对鱼汤、肉汤及鸡汤的摄入加以限制,避免高含氮量食物促使胃液大量分泌,致使呕吐或恶心症状加剧。禁食辛辣、浓茶、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食物。若患者症状严重,则给予10 mg胃复安肌内注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饮食结构适当调整,确保机体营养保持平衡。

经治疗与精心护理,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消失,早期应答84.61%,完全应答59.62%,持续应答23.08%。由此可见,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效果明确,在治疗中给予个体化精心护理,可促使患者依从性大幅提高,为治疗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丁玉琴.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2012,11(6):463-464.

[2] 徐霞.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4):357-358.

[3] 惠芬.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0,7(4):288-28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01-02

猜你喜欢

利巴韦林丙型肝炎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不同剂量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