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

2014-01-24葛桂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4期
关键词:气管心率通气

葛桂兰

(山东省定陶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菏泽 274100)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

葛桂兰

(山东省定陶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菏泽 274100)

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后一分钟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的缺氧状态,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相关高危因素有:脐带缠绕、受压、过度牵拉等导致胎儿循环受阻,使胎儿缺氧;产程延长时胎头受压时间长,导致母体与胎儿间气体交换障碍,同时,母体耗氧增加,乳酸堆积,均使胎儿缺氧;早产、过期妊娠、妊娠合并症导致胎儿慢性缺氧或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1]。本文现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新生儿复苏

1.1 准备工作

医护人员的准备:每名新生儿出生时,需有3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随时待命。物品的准备:打开辐射暖箱电源,调节好温度。检查复苏器械和用品。器械的准备:吸引球,吸引器,8号胃管,注射器(1、5、10、20、50 mL),新生儿复苏气囊,氧气设备,面罩,喉镜,气管插管,剪刀,手套,金属芯,辐射保暖台,听诊器等。

1.2 评估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评估四项指标,即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亮,是否有哭声或呼吸,及肌张力和肤色是否良好。进行快速评估,评估、决策、再评估的程序应贯穿新生儿复苏的整个过程。

1.3 保暖

室温应保持26 ℃[2],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辐射台的温度为32~35 ℃,并迅速用预热的干毛巾擦干新生儿全身羊水,拿开湿毛巾。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如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轻因寒冷刺激导致的新陈代谢率的升高,导致缺氧、酸中毒和低血糖加剧。同时,也要避免高温,因为高温会引发呼吸抑制[3]。

1.4 建立通畅的气道(airway A)

置新生儿头轻度伸仰位(鼻吸气位),肩胛部可用毛巾卷垫高2.0~2.5 cm,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伸仰过度或不足。

新生儿娩出后尽快清理呼吸道,先吸净口咽部再吸引鼻孔黏液,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 s,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3.3 kPa(100 mm Hg),为避免引起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的心动过缓及自主呼吸延迟,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完成清吸后,对轻度呼吸抑制者快速擦干全身后,用手拍或手指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新生儿自主呼吸。

1.5 建立呼吸(breathing B)

清理呼吸道后,快速评估,如果出现持续性中心性发绀可常压给氧,给氧时加温湿化(如给氧时间超过数分钟),给氧流量为5 L/min,并且在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下给氧,一旦达到目标值(即氧饱和度95 %以上)停止给氧。如果出现:①无呼吸或抽泣样呼吸;②心率<100次/分钟;③给予100 %氧气后仍持续发绀者,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通气,通气频率要求40~60次/分钟,最初数次正压呼吸需要30~40 cm H2O,以后维持在20 cm H2O,以患儿胸廓正常起伏,双肺听诊到适度呼吸音且对称为佳。目前对复苏用纯氧或用空气存在争议,有研究报导应用空气复苏和100 %氧气复苏效果一样,但是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仍推荐应用纯氧,或用非纯氧复苏至新生儿出生90 s后仍无改善,则把氧浓度提高到100 %。心率回升,恢复自主呼吸,肤色转红,肌张力和氧饱和度的改善是气囊面罩给氧有效的标志,之后即可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正压人工呼吸。

如新生儿出现以下症状即可改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①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②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或要延长;③经气管注入药物;④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正压通气是新生儿复苏的中心环节,其可纠正缺氧,改善有氧代谢和能量供应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排出二氧化碳,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可逆转肺血管对缺氧、酸中毒的加压反应,减轻肺动脉高压和持续胎儿循环,因此多数患儿经上述AB两步即可复苏。

1.6 恢复循环(circulation,C)

如果患儿在100 %氧充分正压人工呼吸30 s后心率仍<60次/分,就应在正压通气的时进行胸外按压。有拇指法(双手拇指端压胸骨下1/3,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和双指法(食中指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应为3ı1,即90次/分按压和30次/分呼吸,要求1 min内完成120个动作。当心率上升至80次/分以上时,可停止按压,并继续做正压通气。30 s后如心率仍<60次/分,除继续胸外按压外,可考虑用药。

1.7 药物(Drug,D)

1.7.1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使周围血管收缩,体循环压力回升,从而增加脑和心肌的血流灌注。首选静脉给药:剂量为1ı10000溶液0.1~0.3 mL/kg,吸于1 mL的注射器中给药。需要时3~5 min重复1次。在静脉途径未建立之前,可气管导管内给药,但剂量加大:1∶10000溶液0.5~1.0 mL/kg,吸于3~5 mL注射器中给药,旧指南提倡气管内给药,新指南指出,用药首选脐静脉导管或脐静脉注入[4]。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高剂量气管内给药的有效性的研究。

1.7.2 扩容剂

复苏扩容的指征为,有低血容量,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的,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儿。可用等渗晶体溶液扩容,大量失血时需输血,剂量均为10 mL/kg,经外周静脉或脐静脉用大的注射器吸入准确的剂量缓慢推入,注入时间10 min以上。视进一步临床反应观察情况,可重复注入。扩容的有效指征为:心率增加,脉搏有力,苍白改善,血压增加。

1.7.3 碳酸氢盐

目前尚未有足够的研究支持在复苏中常规使用碳酸氢盐,只有在新生儿通气和循环功能稳定后,视情况使用。

1.7.4 麻醉拮抗剂

目前不推荐复苏时使用纳洛酮等麻醉拮抗剂,只有在①持续的正压人工通气下心率正常,仍有严重的呼吸抑制;②母亲分娩4 h前有麻醉药使用史,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下,才可使用。以静脉注射为宜,也可肌肉内注射,后者起效稍延迟,剂量为0.1 mg/kg。使用时要持续正压人工通气,直至呼吸正常。由于麻醉药物药效时间比纳洛酮长,可能需重复给药。

2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情况。

2.1 监护

对复苏后的新生儿要严密监测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和脑神经体征,并做好记录。遵医嘱及时抽血送检,进行血糖监测,血气分析,血电解质监测等,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2 保暖

复苏后的新生儿置于远红外开放辐射台或暖箱上,根据患儿胎龄、体质量及病情调节温度。使其处于中性环境温度中,室温维持在26 ℃,辐射台的温度调至32~35 ℃,以减少身体耗氧量,减少热量散发,降低新陈代谢。

2.3 维持血糖稳定

复苏后的新生儿容易发生低血糖,故复苏后应尽快进行血糖监测,遵医嘱及时抽血标本,及时送检,维持血糖浓度在2.5 mmol/L之上。

2.4 抗生素使用

新生儿抵抗力低下,复苏后的新生儿容易感染,甚至患败血症。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各项操作前后清洗双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及环境管理,做好新生儿口腔,皮肤,脐部和臀部护理,必要时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医院内感染。

2.5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对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定时检测加湿器水温及水量,维持呼吸道湿润,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设置。

2.6 合理喂养

窒息患儿可延迟开奶时间,窒息改善24~48 h后,对于吸吮力、吞咽能力弱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可经鼻胃管喂养,视情况再逐渐过渡到经口喂养。指导母亲母乳喂养法,以少量多次母乳喂养为佳,注意观察有无溢奶、发绀、腹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7 做好心理护理

抢救新生儿时避免惊慌,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增加母亲心理负担,选择适当的时候告诉母亲新生儿情况,做好新生儿母亲心理疏导及安慰工作。

[1] 葛永梅,曾德会,辛红菊,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11):1402-1403.

[2] Kent AL,Williams J.Increasing ambient operating theatre temperature and wrapping in polyethylene improves admission temperature in premature infants[J].Paediatr Child Health,2008,44(9): 325–331.

[3] 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5):381-384.

[4] 虞人杰,叶鸿瑁,黄醒华,等.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219-223.

R473.72

:A

:1671-8194(2014)04-0217-02

猜你喜欢

气管心率通气
心率多少才健康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不通气的鼻孔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狭窄的临床分析